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WO_(3)-MoO_(3)和TiO_(2)/CdS复合电极的光电致变色器件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刘梦晗
夏团结
+1 位作者
杨继凯
彭兵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5,共9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过率测试方法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将性能最好的WO_(3)-MoO_(3)薄膜和TiO_(2)/Cd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阴极、光阳极构建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结果表明,与WO_(3)-TiO_(2)/CdS器件相比,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大的光学调制范围(630nm处为41.99%)、更高的着色效率(35.787cm^(2)/C),且光电转换效率(0.126%)为WO_(3)-TiO_(2)/CdS器件(0.053%)的2.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WO_(3)
MoO_(3)
TiO_(2)
光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
2
2
作者
彭兵兵
宦克为
+2 位作者
肖楠
尹笑乾
杨继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99-2304,2311,共7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对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WO_(3)纳米片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为0.74 mA/cm^(2),对质量浓度为6.0 mg/L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效率为47.9%。不同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均优于单一WO_(3)纳米薄膜,且溶剂热反应时间为8 h的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密度(1.22 mA/cm^(2))和最优的光电催化效率(58.6%)。WO_(3)/Bi_(2)WO_(6)复合薄膜有效降低了复合薄膜内部电子阻抗,增加了有效光电化学反应位点,显著提升了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
水热法
溶剂热法
光电流
光电催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WO_(3)-MoO_(3)和TiO_(2)/CdS复合电极的光电致变色器件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刘梦晗
夏团结
杨继凯
彭兵兵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5,共9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B2022NSCQ-MSX0751)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JJKH_(2)0220726KJ)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200201077JC)。
文摘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过率测试方法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将性能最好的WO_(3)-MoO_(3)薄膜和TiO_(2)/Cd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阴极、光阳极构建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结果表明,与WO_(3)-TiO_(2)/CdS器件相比,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大的光学调制范围(630nm处为41.99%)、更高的着色效率(35.787cm^(2)/C),且光电转换效率(0.126%)为WO_(3)-TiO_(2)/CdS器件(0.053%)的2.38倍。
关键词
水热法
WO_(3)
MoO_(3)
TiO_(2)
光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Keywords
hydrothermal method
WO_(3)
MoO_(3)
TiO_(2)
photoelectrochromic devices
functional materials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N383.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
2
2
作者
彭兵兵
宦克为
肖楠
尹笑乾
杨继凯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99-2304,2311,共7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701024GH,20200201077JC)。
文摘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对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WO_(3)纳米片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为0.74 mA/cm^(2),对质量浓度为6.0 mg/L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效率为47.9%。不同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均优于单一WO_(3)纳米薄膜,且溶剂热反应时间为8 h的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密度(1.22 mA/cm^(2))和最优的光电催化效率(58.6%)。WO_(3)/Bi_(2)WO_(6)复合薄膜有效降低了复合薄膜内部电子阻抗,增加了有效光电化学反应位点,显著提升了光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
水热法
溶剂热法
光电流
光电催化
功能材料
Keywords
WO_(3)/Bi_(2)WO_(6)composite thin film
hydrothermal method
solvothermal method
photocurrent
photoelectrocatalysis
functional materials
分类号
O643 [理学—物理化学]
TQ426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WO_(3)-MoO_(3)和TiO_(2)/CdS复合电极的光电致变色器件
郑刘梦晗
夏团结
杨继凯
彭兵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彭兵兵
宦克为
肖楠
尹笑乾
杨继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