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建国后我国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问题概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彭修艮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S1期135-142,共8页
-
文摘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美学研究虽然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受到了不少的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美学问题的讨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开始的.那时候《文艺报》发表了朱光潜蔡仪二人相互批评的文章,1953年,吕荧发表了批评蔡仪《新美学》的文章,虽然当时未能引起人们注意,也未展开讨论.但是,在这一崭新的历史阶段应当如何批判过去的旧美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新美学这样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已摆在我国美学工作者的面前.1956年,朱光潜本人在《文艺报》6月号上发表了《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
-
关键词
美学问题
美学研究
《手稿》
马克思美学思想
基本方向
“四人帮”
美的本质
文艺
蔡仪
哲学基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黑格尔论审美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 2
-
-
作者
彭修艮
-
机构
山东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0-125,共6页
-
文摘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最后一章“艺术美(或理想)”中的关于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艺术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具体性质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的学说,是黑格尔美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黑格尔美学中极其重大的,进步的成就。对黑格尔美学中的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美学遗产,是有益处的。一、黑格尔把个人自由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作为艺术繁荣的首要条件在审美的历史上,虽然美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但黑格尔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一种为评价美的多种历史形式提供可靠线索的理想。他认为,人作为完整存在物的发展理想,
-
关键词
社会理想
英雄时代
黑格尔美学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审美理想
遗产
意志
性格
人与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美感探索的新收获——评彭立勋著《美感心理研究》
- 3
-
-
作者
彭修艮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27-29,15,共4页
-
文摘
彭立勋同志的《美感心理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二十三万余字,是目前我国出版此类书籍中,较系统、较全面、份量较重的一部。它凝结着彭立勋同志近几年来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的新成果。美感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与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正确的回答和解决了美的本质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美感诸问题。
-
关键词
美感
心理研究
新成果
心理学
心理活动规律
本质问题
心理结构
美学家
形象思维
美学教学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科学
- 4
-
-
作者
彭修艮
-
机构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7年第9期53-56,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美学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已经取得了这样一种看法,即马克思讲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不仅指的是艺术创造,而且指的是人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随时随地"在所有活动领域中表现出来.这样,美学就不只是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研究的课题,而且也是其他知识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于是便出现了与物质生活相联系的技术美学、工业美学、商品美学、经济美学、烹调美学、
-
关键词
审美活动
美学理论
技术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工业美学
商品美学
美学研究
知识领域
审美关系
物质生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简评《美学原理》
- 5
-
-
作者
彭修艮
-
机构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6年第2期53-54,共2页
-
文摘
由蔡仪先生主编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美学诸问题,取得的新成果.美学原属于哲学的一部分,近代美学虽说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仍然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美学与哲学在根本性质上是一致的,而哲学的根本问题正象恩格斯所指出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原理》首先肯定物质的第一性和精神的第二性,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客观事物决定主观观念,在"前言"部分明确写道:"
-
关键词
美学原理
美学观点
社会美
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观点
自然美
哲学社会科学
诸问题
近代美学
客观事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黑格尔论古代悲剧与近代悲剧的差异
- 6
-
-
作者
彭修艮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5-82,共8页
-
文摘
朱光潜先生在《黑格尔【美学】译后记》中写道:“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书籍虽是汗牛充栋,真正有科学价值而影响深广的也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就是十九世纪初期的黑格尔的《美学》。”同样,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美学史和戏剧史上,探讨悲剧问题的虽然大有人在,但真正能够对悲剧作全面的理论的和历史的解释,自亚里士多德以后,也只有黑格尔一人。
-
关键词
悲剧人物
黑格尔
伦理力量
人物性格
安提戈涅
莎士比亚
拉萨尔
美学
席勒
悲剧冲突
-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论美学研究范围的自律与扩展
- 7
-
-
作者
彭修艮
-
机构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4期111-114,共4页
-
文摘
“美学冷下去了,文化学热起来了”,这是时下的议论。其实美学与文化学并不存在学科间的屏障,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他的《走向科学的美学》一书中曾写道:“文化的范围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扩大,对近代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美学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涉及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说美国美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美国文化本身的某些倾向的逐步成熟所造成的。”因为美的规律。
-
关键词
商品美学
审美活动
研究范围
社会文化现象
美学研究
美学家
规律
艺术设计
物质生产
艺术活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