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微量Pb^(2+)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穗萍
彭任富
+3 位作者
刘雷
刘跃进
杨武
冯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70-72,共3页
以碳纳米管(CNT)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于-1.0V吸附富集后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铅离子,实验优化了支持电解质、pH、CNT用量。从富集电位正向扫描至0V,在-0.58V处产生铅的阳极溶出峰,溶出峰电流值与Pb2+浓度在0.005~1μg/mL范...
以碳纳米管(CNT)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于-1.0V吸附富集后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铅离子,实验优化了支持电解质、pH、CNT用量。从富集电位正向扫描至0V,在-0.58V处产生铅的阳极溶出峰,溶出峰电流值与Pb2+浓度在0.005~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6.0911x-0.2284(r=0.9962),检测下限为0.005μg/mL,回收率为95.4%~105.5%,6次重复测定RSD为1.69%。碳纳米管显著改善了铅离子检测信号,所提出的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选择性好,能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
差分脉冲伏安法
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明辉
程海峰
+3 位作者
夏成龙
彭任富
张朝阳
刘东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8,共3页
阐述了实现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的途径,以及包覆材料、一体化材料和复合薄膜等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的伪装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
包覆材料
一体化材料
复合薄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适应伪装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义
刘东青
+3 位作者
周峰
李广德
彭任富
程海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410,共7页
随着现代侦察和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在战场上面临着严重的被探测和攻击的威胁。并且在作战过程中,地形、季节、天气和时间等变化易引起战场环境复杂多变,进一步加剧了武器装备被探测的可能。传统的伪装技术虽然适用于特定类型...
随着现代侦察和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在战场上面临着严重的被探测和攻击的威胁。并且在作战过程中,地形、季节、天气和时间等变化易引起战场环境复杂多变,进一步加剧了武器装备被探测的可能。传统的伪装技术虽然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背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标的伪装问题,但难以满足武器装备在跨区域、多季节和全时段的伪装需求。自适应伪装技术是一种能根据背景情况变化,主动改变自身可探测特征以保持良好伪装效果的新型伪装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升目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介绍了自适应伪装系统组成,梳理了可见光、红外和雷达波段自适应伪装技术的实现途径以及最新发展现状,指出了开展自适应波段、实现方式、系统组成及功能等之间的集成衔接和新材料的研制是自适应伪装材料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伪装
可见光
热红外
雷达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微量Pb^(2+)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穗萍
彭任富
刘雷
刘跃进
杨武
冯波
机构
重金属污染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70-72,共3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1C1209)
湘潭大学自科科学基金项目(10XZX11)
+1 种基金
湘潭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1QDZ04)
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201108)
文摘
以碳纳米管(CNT)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于-1.0V吸附富集后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铅离子,实验优化了支持电解质、pH、CNT用量。从富集电位正向扫描至0V,在-0.58V处产生铅的阳极溶出峰,溶出峰电流值与Pb2+浓度在0.005~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6.0911x-0.2284(r=0.9962),检测下限为0.005μg/mL,回收率为95.4%~105.5%,6次重复测定RSD为1.69%。碳纳米管显著改善了铅离子检测信号,所提出的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选择性好,能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关键词
铅
差分脉冲伏安法
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
Keywords
lead
difference pulse voltammetry
carbon nanotub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分类号
TS201.6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明辉
程海峰
夏成龙
彭任富
张朝阳
刘东青
机构
火箭军驻长沙地区军事代表室
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8,共3页
文摘
阐述了实现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的途径,以及包覆材料、一体化材料和复合薄膜等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的伪装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
包覆材料
一体化材料
复合薄膜
研究进展
Keywords
visible light and infrared compatible camouflage material, clad material, integral material, composite film,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TJ04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适应伪装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义
刘东青
周峰
李广德
彭任富
程海峰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41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2347,5150234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3601)。
文摘
随着现代侦察和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在战场上面临着严重的被探测和攻击的威胁。并且在作战过程中,地形、季节、天气和时间等变化易引起战场环境复杂多变,进一步加剧了武器装备被探测的可能。传统的伪装技术虽然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背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标的伪装问题,但难以满足武器装备在跨区域、多季节和全时段的伪装需求。自适应伪装技术是一种能根据背景情况变化,主动改变自身可探测特征以保持良好伪装效果的新型伪装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升目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介绍了自适应伪装系统组成,梳理了可见光、红外和雷达波段自适应伪装技术的实现途径以及最新发展现状,指出了开展自适应波段、实现方式、系统组成及功能等之间的集成衔接和新材料的研制是自适应伪装材料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自适应伪装
可见光
热红外
雷达
材料
Keywords
adaptive camouflage
visible light
thermal infrared
radar
materials
分类号
TB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E951.4 [军事—军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微量Pb^(2+)
王穗萍
彭任富
刘雷
刘跃进
杨武
冯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研究进展
陈明辉
程海峰
夏成龙
彭任富
张朝阳
刘东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适应伪装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王义
刘东青
周峰
李广德
彭任富
程海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