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儿童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强宏娟 黄承荣 +1 位作者 李建军 庄一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与血脂的相关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 方法 :用本室建立的酶联免疫测定法 (EL ISA)检测 49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 CETP水平。 结果 :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 ,其血浆...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与血脂的相关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 方法 :用本室建立的酶联免疫测定法 (EL ISA)检测 49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 CETP水平。 结果 :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 ,其血浆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载脂蛋白 B(apo B)的浓度均显著升高 (P<0 .0 5 ) ,存在较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 A1(apo A1)水平与健康儿童差异不显著 (P>0 .0 5 ) ;CET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P<0 .0 5 ) ,且与 L DL- C、apo B、TC/ HDL- C、L DL- C/ HDL- C、apo B/ apo A1显著相关 ,而与 HDL- C、apo A1则不相关。 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脂蛋白代谢紊乱 ,且可能与其 CETP水平增高有密切关系 ;过量脂肪摄入和缺乏体育锻炼也是其 CETP水平增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肥胖 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基因两种主要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强宏娟 王卫萍 +1 位作者 庄一义 陈光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基因 15外显子D4 42G突变和 14内含子I14A突变的频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梗死患者和 10 0例健康人胆固醇...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基因 15外显子D4 42G突变和 14内含子I14A突变的频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梗死患者和 10 0例健康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D4 42G突变和I14A突变 ;用本室建立的酶联免疫测定法 (ELISA)测定其血浆CETP水平。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 4例D4 42G杂合子 ,1例I14A杂合子 ,无纯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3.6 %、0 .9% ;10 0例健康人中发现 4例D4 42G杂合子 ,1例D4 42G纯合子 ,1例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5 %、1% ,两组相比较突变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脑梗死组TC、CET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TG、LDL C、apoB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性极其显著 (P <0 .0 0 5 ) ,HDL C、apoAI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0 5 )。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谱表现较强的动脉粥样硬化性 ,CETP水平明显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脑梗死 基因突变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ETP基因两种主要突变型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强宏娟 庄一义 +1 位作者 陈光辉 李露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 ( AS)患者和正常人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 CETP)基因 15外显子 D44 2 G突变和 14内含子 I14A突变。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PCR- RFL 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梗死患者...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 ( AS)患者和正常人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 CETP)基因 15外显子 D44 2 G突变和 14内含子 I14A突变。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PCR- RFL 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梗死患者和 87例心肌梗死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 D44 2 G突变和 I14A突变。首先用 PCR分别扩增包含人 CETP基因 15外显子第 15 0 6位碱基和 14内含子 +1位碱基的基因序列 ,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 Msp I和 Nde I酶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分析结果。 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 4例 D44 2 G杂合子 ,1例 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3.6 %、0 .91% ;8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 3例 D44 2 G杂合子 ,1例 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3.45 %、1.0 5 % ;10 0例正常人中发现 4例 D44 2 G杂合子 ,1例 D44 2 G纯合子 ,1例 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5 %、1% ,两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 P>0 .0 5 )。 结论 :正常个体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ETP基因 D44 2 G突变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基因突变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汪俊军 庄一义 +2 位作者 刘小传 李勇 强宏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自行制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人血清CETP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调查中国人群CETP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CETPMcAb。用棋盘试验确定E... 目的:自行制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人血清CETP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调查中国人群CETP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CETPMcAb。用棋盘试验确定ELISA法的反应条件;进行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特异性试验。结果:制备出一株特异性好、反应性强的CETPMcAb。筛选出ELISA法最佳反应条件,样本稀释2000倍,可检测0.28~4.52mg/L的血清CETP水平;平均批内CV为4.9%,平均批间CV为10.2%;平均回收率为92.5%~97.2%;特异性高。检测结果同国外实验室ELISA法高度相关。1128例参考人群血清CETP浓度为1.84±1.55mg/L,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高,CETP浓度降低。冠心病患者CETP浓度为2.66±2.08mg/L,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该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特异等优点,对了解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参考值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妊娠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传 张春妮 +3 位作者 汪俊军 强宏娟 陈大宁 庄一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水平特征。 方法 :采用”Sandwich”酶免疫法测定 2 96例正常妊娠者血清CETP ,同时测定血脂和雌激素水平 ,并以年龄匹配的 92例正常非孕女性为对照。 结果 :早孕组 (孕 7~ 2 0周 )C...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水平特征。 方法 :采用”Sandwich”酶免疫法测定 2 96例正常妊娠者血清CETP ,同时测定血脂和雌激素水平 ,并以年龄匹配的 92例正常非孕女性为对照。 结果 :早孕组 (孕 7~ 2 0周 )CETP浓度为 (3.79± 1.33)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6 4± 1.2 5 )mg/L ,P <0 .0 0 0 1,同时也高于孕中期 (孕 2 1~ 2 8周 ) [(2 .84± 1.5 0 )mg/L ,P <0 .0 0 0 5 ]和孕晚期组 (孕 2 9- 4 0周 ) [(2 .79± 1.6 4 )mg/L ,P <0 .0 0 0 1];孕中、晚期组CET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 ,但无明显差异。另外 ,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I则在孕中期达到最大值。 结论 :妊娠期间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血脂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英霞 王咏梅 +3 位作者 姚兵 张丽 强宏娟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 :了解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原因。 方法 :对 1 0 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结果 :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1 3例 (1 2 .1 % ) ,均涉及性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 ,其中 1 0例为 4 7,XXY ,1例为 4 7,XX... 目的 :了解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原因。 方法 :对 1 0 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结果 :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1 3例 (1 2 .1 % ) ,均涉及性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 ,其中 1 0例为 4 7,XXY ,1例为 4 7,XXY ,t(4 ;1 2 ) ,1例为 4 6X ,del(Y) ,1例为 4 6 ,XX。 4 6X ,del(Y)和 4 6 ,XX除检出SRY外 ,未检出Y染色体上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其他DNA片段。检出 8例患者有Y染色体微缺失 ,AZFb +AZFc缺失 2例 ,AZFc缺失 6例 ,共占 7.5 % (8/ 1 0 7)。 1例AZFb +AZFc缺失患者 ,睾丸活检病理显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1例生精阻滞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 6例AZFc缺失患者精液细胞学检测 ,1例见初级精母细胞 ,5例见各级生精细胞。 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遗传学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染色体核型分析 Y染色体微缺失 序列标记点-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