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荀子与汉代音乐思想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79-86,102,共9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秦汉荀学研究"(10XZX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乐论》为荀子所作,而非公孙尼子。《史记·乐书》、《礼记·乐记》、《说苑》、《白虎通义》等接受、改造了荀子的音乐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汉代特色的音乐理论。这一方面说明,在汉人看来,荀子的音乐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汉代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
关键词
荀子
《乐论》
《乐书》
《乐记》
《说苑》
《白虎通义》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悲凉底蕴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
文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解为闲逸、高雅之趣,这当然没错。不过,如果联系此诗的创作背景、陶渊明的其他写菊作品,以及前代及当时的习俗,我们就会发现,陶渊明钟爱菊花有着更为朴素的动机:他希望通过服食菊花,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从而缓解时光流逝、生命衰老带来的精神苦闷。从这个意义上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悠然",其底蕴却是颇为悲凉的生命感叹。
-
关键词
陶渊明
菊花
养生延年
悲凉底蕴
-
分类号
B23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荀子的儒学批判及其“大儒”理想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
文摘
荀子笔下之儒,名目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品行低下、才智平庸之儒,贱儒、俗儒是也;二为德虽不贱,才智平庸之儒,陋儒、散儒、腐儒、瞀儒是也;三为德行高尚、才智皆具之儒,小儒、雅儒、大儒是也。荀子深刻批判了各类儒生,他最赞赏道德高尚、才智开通、明于治道的大儒。荀子构建的大儒政治体现了其学说"隆礼效功"的中心原则。
-
关键词
儒
德行
才智
隆礼效功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金项目(编号:05B079)
-
文摘
萧梁帝王的诗歌题材琐屑、体式较小,却借用汉赋手法,全方位刻画景物或人物,具有繁缛与形似的特征。当萧梁帝王在相对开阔的空间内精选几处物象,稍作点化,并间之以情时,其诗歌立即体现出简净小巧的风致。萧梁帝王的诗歌,体现了中国诗歌从写形向写意过渡的审美特点。
-
关键词
萧梁帝王
诗歌
繁缛
简净
写形
写意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韩诗外传》对荀子的批评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19,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秦汉荀学研究"(10XZX0005)研究成果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荀子接受史论(秦汉至两宋)"(10B019)成果
-
文摘
宋人批评荀子主要集中批判荀子的性恶论、杀《诗》《书》、法后王、非毁子思和孟子、思想近法家,以及韩非、李斯师承荀子等六个方面。除最后两个问题外,《韩诗外传》都对荀子表示不满,实已开宋人批评荀子之先河。
-
关键词
《韩诗外传》
批评
荀子
宋人
先声
-
分类号
B23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萧梁帝王诗歌题材琐屑的多重原因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0,共5页
-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金项目(05B079)
-
文摘
萧梁帝王诗歌体裁琐屑,其原因颇多。除了萧梁帝王喜好平俗外,乐府民歌的启迪,赋对诗歌题材的开拓,文学观念的演进,学术研究对诗歌题材的拓展,巩固政权的政治考虑等都是导致萧梁帝王诗歌题材琐屑的原因。萧梁帝王的诗歌,主题和风格均受到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而"赋"这种文学形式,更能表现萧梁帝王逞博示能的文化心理,所以,在诗歌中,他们也借鉴了"赋"的艺术技巧;进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萧梁帝王的文学观念,亦使题材趋于琐碎,他们的学术研究,更使其诗歌题材广泛化。
-
关键词
萧梁帝王
诗歌
题材
琐屑
原因
-
Keywords
Emperor Xiaoliang
poetry
subject
trivial
reason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思想的交锋:荀子与墨子在音乐社会学方面的分歧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西华师范大学
-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2-36,共5页
-
文摘
墨子和荀子的音乐思想均属于音乐社会学的范畴。针对音乐的流弊,墨子从五个方面论证了"非乐"的主张,墨子"非乐"的实质是反对财富的等差分配。荀子反对"非乐",既有正面的驳斥,又未严格针对墨子提出的问题,而是转而论述音乐的积极意义。荀子批评"非乐"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反对墨子的"节用"和平均主义思想。
-
关键词
墨子
荀子
非乐
节用
平均主义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荀子论为臣的政治艺术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26-28,共3页
-
文摘
针对不同德才的君主,荀子为臣子设计了相应的进谏方式。其"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及"必无后患之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乡愿,而是高超的政治艺术,其根本目的在于保全必要的政治地位,以便获得适时指陈君过、化易君心、剪除邪恶、成就社稷大业的机会。
-
关键词
荀子
臣道观
政治艺术
-
Keywords
Xunzi
ways to be successful officials
political art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王充的天人观及与荀子之关系
- 9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荀学研究"(10XZX0005)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荀子接受史论(秦汉至两宋)"(10B019)
-
文摘
王充的天人观与荀子颇相似:在视天为自然之天,否定天的人格力量,反对灾异说、瑞应说,合理解释祭祀、卜筮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二者颇类似。二者之异主要表现为:荀子只是笼统否定天的人格意志,批评灾异、瑞应说,王充则力图从事实角度分析这些论调的虚妄;对于各种虚妄论调产生的人文原因,王充的分析也比荀子深刻得多;不过,王充虽然否定天的人格力量,但又构建了以"命"为中心的虚妄之说。
-
关键词
荀子
王充
自然之天
灾异
瑞应
祭祀
卜筮
命
-
分类号
B23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荀子天人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原因
- 10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21-2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汉荀学研究"(10XZX0005)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荀子接受史论(秦汉至两宋)"(10B019)
-
文摘
荀子的自然天道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汉代的科技仍不发达,无力对天人关系做出正确的认识。第二,认为天有人格意志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的"历史惯性"遮蔽了荀子的自然天道。第三,在专制权力日益巩固的汉代,士人没有足够的现实权力制衡世俗权力,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宣扬天道权威,促使世俗权力特别是专制皇权信仰天道、敬畏天道,进而形成弃恶从善、改善民生的心理机制,而荀子的自然天道观解构了人们的形上信仰,不利于汉代士人上述政治目标的建立,故遭士人集团的抛弃。第四,汉代士人强化的天道权威被统治集团所利用,把其转化为麻痹民众、改善民风、稳定政权的统治工具,而荀子的自然天道观与统治集团的这一企图不相符合。
-
关键词
荀子
天人观
汉代
自然之天
主宰之天
义理之天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数典而不忘祖——班固对荀子刑法思想历史地位的确认
- 11
-
-
作者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1-74,共4页
-
文摘
班固《汉书.刑法志》参考了《荀子》之《王制》《议兵》《正论》观点。对比可见:班固极力赞赏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刑法起源、刑法与礼义关系以及是否有象刑这三个方面,班固受到荀子的启发;与荀子完全不同的是,班固还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了刑法的起源;班固对荀子思想的接受,正是汉代礼治与法治并重的社会实践在理论界的反应。
-
关键词
荀子
班固
刑法
兵法
礼
象刑
-
Keywords
Xunzi
Bangu
criminal law
art of war
ceremony
symbolic punishment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O924
[理学]
-
-
题名荀子的经典观念及其对当前国学热的启示
- 12
-
-
作者
杜二敏
强中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女性主义"圣杯式"思维方式之于和谐共生教育世界的意义研究>(07SB053)
-
文摘
荀子极其重视儒家经典,但并不反对其他具体技能知识。荀子反对记诵与章句之学,主张学习经典必须知统类、尊师法、重实践,在深刻领悟古之圣人修身、治国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结合当今实际,成就君子人格和大儒事业。荀子的经典观念对当前国学热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荀子
经典观念
国学热潮
启示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