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冲带植被模式对河岸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鸿龄 唐雪寒 王斅誉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通过10年辽河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工程实施,研究了河岸带不同植被模式对于河岸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土壤稳定性、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土壤粒径组成为砂粒质量分数为58%~68%,粉粒质量分数为30%~40%。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0... 通过10年辽河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工程实施,研究了河岸带不同植被模式对于河岸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土壤稳定性、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土壤粒径组成为砂粒质量分数为58%~68%,粉粒质量分数为30%~40%。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0~28.1 g·kg^(-1),与植被种植前相比,灌草、乔草缓冲带河岸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相比于干筛法,湿筛后水稳性团聚体的主要粒径组成为0.25~0.50 mm,占比14%~25%,粒级直径>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明显下降,而粒级直径为0.25~0.50 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明显增加。杞柳缓冲带和水蜡缓冲带土壤结构、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高于其他植被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河岸缓冲带 植被模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抗蚀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城市污泥、尾矿砂配施用于无土排岩场生态修复人工土壤的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鸿龄 孙丽娜 +1 位作者 郝栋 孙铁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通过模拟降雨及降雨后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对粉煤灰、城市污泥及采自于铁矿山上的尾矿砂以不同比例配比用于无土排岩场生态修复人工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比的人工土壤中,粉煤灰与污泥比例为1∶2的处理... 通过模拟降雨及降雨后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对粉煤灰、城市污泥及采自于铁矿山上的尾矿砂以不同比例配比用于无土排岩场生态修复人工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比的人工土壤中,粉煤灰与污泥比例为1∶2的处理(Ⅳ)蓄水能力最强,饱和含水率比对照高11%,但持水能力较低;随着污泥配施比例的增加,人工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持水能力都在增强(Ⅰ<Ⅱ<Ⅲ<Ⅳ),但当污泥与粉煤灰的配比达到2∶1时,人工土壤的持水能力却出现下降趋势;添加了尾矿砂的处理Ⅴ(粉煤灰∶污泥∶尾矿砂=2∶1∶1),蓄水能力较低,但持水能力在所有处理中却最强。从总体能力上评价,粉煤灰与污泥配比为1∶1的处理Ⅲ的持水和蓄水能力都较平衡稳定,性能最优,其次为粉煤灰与污泥配比为2∶1的处理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城市污泥 尾矿砂 持水性能 排岩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浑河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鸿龄 孙丽娜 赵国苹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浑河水体中7种重金属Cd、Pb、Cu、Zn、Hg、As、Cr的分布情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浑河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1(Cu和Cd)33.780%,F2(As和Hg)23.431%和F3(Pb)18.951%.通过因子得...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浑河水体中7种重金属Cd、Pb、Cu、Zn、Hg、As、Cr的分布情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浑河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1(Cu和Cd)33.780%,F2(As和Hg)23.431%和F3(Pb)18.951%.通过因子得分进一步对浑河14个断面污染进行综合排序,发现抚顺区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重于沈阳区段,特别是七间房作为抚顺市的出市断面,其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其次为章党和东洲河口,而浑河上游段的出库口、古楼和阿及堡重金属污染最轻.该分析结果从整体上认识和评价了浑河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保护、管理浑河水资源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浑河 重金属 污染来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现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鸿龄 郭鑫 孙丽娜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辽河保护区选取19个调查断面,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河岸带植被盖度、物种组成、河岸带宽度及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辽河河岸带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但物种相对单一,主要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河岸带农田用地大量减少,辽河... 在辽河保护区选取19个调查断面,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河岸带植被盖度、物种组成、河岸带宽度及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辽河河岸带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但物种相对单一,主要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河岸带农田用地大量减少,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生境趋于自然恢复状态.认为后期只要采用适宜的管理措施,逐步克服或消除人为的干扰压力,退化河岸带最终会由于生态演替的作用步入健康、良性发展,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河岸缓冲带 植被恢复 有效宽度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水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来源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鸿龄 孙丽娜 +2 位作者 孙铁珩 赵国苹 李卉颖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根据浑河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情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因子得分对浑河14个断面污染状况进行综合排序,发现七台子、七间房PAHs污染最严重,主要以交... 根据浑河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情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因子得分对浑河14个断面污染状况进行综合排序,发现七台子、七间房PAHs污染最严重,主要以交通和炼焦源为主;其次为东洲河,主要为石油类产品和化石燃料中低温燃烧源.而作为沈阳市的污水排放渠的于台断面中多环芳烃污染较轻.表明浑河流域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来源于面源污染,主要由大气沉降、路面上残留的汽车燃烧产物被雨水冲刷后带入水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浑河 PAHS 来源解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水体中挥发酚、石油烃的空间分布及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鸿龄 孙丽娜 +1 位作者 马国峰 李卉颖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38-442,共5页
为了初步了解浑河流域有机污染状况,在浑河清原段、抚顺段和沈阳段共设置14个采样断面,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三个时段进行样品采集.研究了浑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溶解氧、挥发酚、石油烃及大肠菌群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为了初步了解浑河流域有机污染状况,在浑河清原段、抚顺段和沈阳段共设置14个采样断面,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三个时段进行样品采集.研究了浑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溶解氧、挥发酚、石油烃及大肠菌群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浑河水体中挥发酚和石油类污染物浓度都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而水体中粪大肠菌群浓度则在丰水期时最高.从上游至下游,浑河水体中挥发酚和石油烃浓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污染最严重的点位是Z5断面;而作为抚顺、沈阳地区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大伙房水库出库口断面H3,其水体中均未检测到挥发酚和石油类污染物,而且粪大肠菌群浓度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 挥发酚 石油烃 大肠菌群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河岸带植被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鸿龄 王斅誉 唐雪寒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6-25,共10页
2010年于辽河铁岭段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设置了杞柳、水蜡、紫穗槐、刺槐、草本和农田撂荒地6种植被带,对不同植被缓冲带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辽河保护区内河岸带土壤pH值总体呈中性,刺槐地的土壤p... 2010年于辽河铁岭段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设置了杞柳、水蜡、紫穗槐、刺槐、草本和农田撂荒地6种植被带,对不同植被缓冲带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辽河保护区内河岸带土壤pH值总体呈中性,刺槐地的土壤pH值最高,属于弱碱性土壤,农田地的土壤pH值最低,属于弱酸性土壤。杞柳、水蜡植被带土壤含水率、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和碱解氮以及全磷和速效磷相对较高,土壤容重较小;水蜡、刺槐植被带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相对较高;与其他几种植被恢复模式相比,草本地和农田地的土壤容重相对较大,且土壤养分指标基本偏低。2)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容重与含水率和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氮、磷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土壤质量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水蜡、杞柳植被带土壤质量相对较高;自然草本和农田撂荒地土壤质量较低,说明杞柳、水蜡灌木林对于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植被恢复 河岸带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的微生物处理处置及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丽娜 马欣雨 +3 位作者 刘克斌 郑学昊 张鸿龄 荣璐阁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188-195,共8页
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置手段和处理技术;着重介绍了成本低廉且绿色生态的秸秆微生物降解的过程及机理;总结了几种有效微生物强化措施及降解速率优化手段;对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技术研究前景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秸秆 微生物处理处置 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滴涕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孙丽娜 吕良禾 张鸿龄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46-451,481,共7页
依据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滴滴涕(DDT)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的成果,综述了被滴滴涕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其优缺点,并从植物、微生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DDT降解的途径、机理... 依据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滴滴涕(DDT)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的成果,综述了被滴滴涕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其优缺点,并从植物、微生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DDT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并讨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 土壤 植物修复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干流河岸带植物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影 陈苏 +3 位作者 马鸿岳 单岳 冯天朕 张鸿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8-2057,共10页
为明确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以促进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本研究通过植被现场调查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对辽河干流23个采样点的植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辽河干流23个采样点的植被Shannon-W... 为明确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以促进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本研究通过植被现场调查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对辽河干流23个采样点的植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辽河干流23个采样点的植被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27,平均植被覆盖率达到74.19%;河岸带土壤微生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9.55;其优势度大于1%的细菌属于11个门、32个纲、40个属;人类活动干扰、放牧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河岸带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目前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恢复状态较好,但日渐增多的人类活动对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尽量减少封育区内的人类活动、放牧情况等,以加快辽河保护区河岸带植物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 植物多样性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