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时空视角下古代楹联文学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黄文华 张鸽娟 曾雯 《设计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结合日益受到重视。楹联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与文化内涵。探讨古代楹联文学与当代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跨时空关系,系统梳理和总结楹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结合日益受到重视。楹联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与文化内涵。探讨古代楹联文学与当代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跨时空关系,系统梳理和总结楹联文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城市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和意象。通过对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楹联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成效。研究针对楹联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多维度融合策略,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与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文学 城市景观设计 文化融合 历史文化名城 数字展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青海撒拉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变迁与重构——以三兰巴海村为例
2
作者 张鸽娟 王慧洁 王晓菲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4期41-45,共5页
按照社会学对于空间的“物质与社会”双重属性界定,青海撒拉族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宗教性、世俗性、行政嵌入性公共空间三种。三兰巴海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体现出空间生产过程中“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三元辩证关系。面对... 按照社会学对于空间的“物质与社会”双重属性界定,青海撒拉族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宗教性、世俗性、行政嵌入性公共空间三种。三兰巴海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体现出空间生产过程中“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三元辩证关系。面对当前旅游开发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生产的建设失序、价值分化、正义缺失等问题,基于空间生产逻辑提出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的策略,有助于引导乡村在社会组织协同参与下提升公共空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空间生产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老城区文化生态复合型绿道网络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鸽娟 马慧洁 +1 位作者 徐娅 李慧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针对西安老城区内的传统文化景观濒危,城市文脉传承断裂、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等现状,提出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环境改善为契机,构建老城区的绿色廊道网络、慢行系统网络,雨洪生态利用网络、并指出通过三者相互衔接配合,在自然骨架、城... 针对西安老城区内的传统文化景观濒危,城市文脉传承断裂、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等现状,提出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环境改善为契机,构建老城区的绿色廊道网络、慢行系统网络,雨洪生态利用网络、并指出通过三者相互衔接配合,在自然骨架、城市肌理、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构成复合型的网络体系,形成优化的自然及文化生态格局,可以促使老城区在良性发展的循环下保持自然与文化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区 文化遗产 生态 复合型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绿道网络的复合性构建——以西安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鸽娟 陈菁 +1 位作者 李慧敏 师立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1期96-101,共6页
由于绿道所具有的"生态、文化、游憩"等多功能特性,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和慢行交通系统、遗产廊道、雨洪管理系统相结合,以利于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景观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本文从"中尺度&... 由于绿道所具有的"生态、文化、游憩"等多功能特性,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和慢行交通系统、遗产廊道、雨洪管理系统相结合,以利于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景观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本文从"中尺度"的城市层面对西安老城区的绿地格局、慢行交通、遗产分布及雨洪排放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老城区的绿色廊道网络、慢行系统网络、雨洪调蓄网络的基本策略和概念性规划,并指出将三者复合叠加,以绿道网络为枢纽形成复合性网络系统,可为"中尺度"层面的老城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绿道网络 老城区 复合性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卢村古村落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5
作者 程帅帅 张鸽娟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223-225,234,共4页
目的: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开展卢村古村落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旨在为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安徽卢村为例,基于游客网络在线评论,从高频词、旅游形象感知维度、语义网络和情感四个方面对卢村古村落旅... 目的: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开展卢村古村落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旨在为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安徽卢村为例,基于游客网络在线评论,从高频词、旅游形象感知维度、语义网络和情感四个方面对卢村古村落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卢村古村落旅游形象感知维度包括整体认知、旅游吸引物、设施服务和旅游环境四个方面,游客感知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认知、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和设施服务;卢村的整体形象感知突出,人文资源是村落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要素;游客整体感知评价呈积极态度,但负面情绪占一定比重。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深挖文化内涵、建构多元文化场景、实施精细化管理等提升卢村古村落旅游形象的建议。结论:研究有助于深化网络文本分析法在旅游型传统村落形象感知研究中的应用,为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建设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古村落 卢村 旅游 形象感知 网络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村落的保护更新与文化传承——以城固县原公镇韩家巷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680-4684,4784,共6页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建筑环境 文化特征 场所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村落建筑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鸽娟 杨豪中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传统村落的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互为场景、互利共生的关系。本文论述表明,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村落保护和更新建设中保持文化传承的前提。
关键词 场景 共生 传统建筑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G”矩阵模型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模式语言研究——以关中渭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鸽娟 何贞莹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在借鉴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筛选渭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典型案例,基于"C—M—G"矩阵对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建筑庭院、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进行构成解析,分析其生态目... 在借鉴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筛选渭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典型案例,基于"C—M—G"矩阵对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建筑庭院、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进行构成解析,分析其生态目标,提取生态手段。在此基础上以村落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初步提取的生态手段进行类型要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归类凝练总结出具备地域共性和普适性的"生态模式语言"。尝试以此种可灵活组合应用的图示化模式语言作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理论与建设实践之间的有效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生态模式语言 生态手段 生态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村镇集群文化景观资源整合与复合型绿道系统的构建——以沁河中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鸽娟 马慧洁 徐娅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5期58-62,共5页
文章从区域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古村镇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构建自然生态修复网络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相叠加的复合型绿道网络。针对沁河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集群分布及其整体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绿道、中... 文章从区域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古村镇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构建自然生态修复网络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相叠加的复合型绿道网络。针对沁河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集群分布及其整体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绿道、中观尺度的阳城县绿道规划,以及以郭峪村为例的村镇绿道节点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绿道 整合 生态修复 文化景观保护 古村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者需求的榆林写生基地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鸽娟 杨璟雅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5期144-146,共3页
榆林写生基地型传统村落位处陕北黄土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地貌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写生产业和旅游开发带动下,村落使用人群呈多元化状态,引发村落环境出现系列问题。文章在调查村民、写生者和游客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村落环... 榆林写生基地型传统村落位处陕北黄土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地貌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写生产业和旅游开发带动下,村落使用人群呈多元化状态,引发村落环境出现系列问题。文章在调查村民、写生者和游客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村落环境更新策略,并提出共同营建的框架模式,可为写生基地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写生资源 旅游开发 使用者需求 环境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筑美的人文内涵的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鸽娟 廖劲松 《山西建筑》 2005年第13期24-25,共2页
从建筑与人的现实生活的互动反映、对材料的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场所经验的感知等方面,发掘了建筑美的人文内涵,并介绍了“缓慢的美”的设计理念,从而真正把握适用、经济、美观这一基本原则的内涵。
关键词 建筑与现实生活 材料 场所 人文内涵 “缓慢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复合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鸽娟 何贞莹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6期76-81,109,共7页
在广义生态观视野下,将传统村落作为社会、文化、生态复合性系统,研究其人居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进行概括归类,初步筛选典型案例,针对村落的生态宜居特性及文化传承特质,制定量化... 在广义生态观视野下,将传统村落作为社会、文化、生态复合性系统,研究其人居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进行概括归类,初步筛选典型案例,针对村落的生态宜居特性及文化传承特质,制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生态评价,以最终选出的党家村、柏社村、窑头村为代表,分析总结渭北地区传统村落在选址格局、建筑营造、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方面的生态性营建经验。该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生态优化和保护性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生态复合性系统 营建经验 渭北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导向型传统村落营建模式及参与式设计研究--以陕西关中韩城相里堡村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鸽娟 景俐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9期83-89,共7页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建设受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自组织管理"等模式。旅游导向型传统村落处于旅游开发的前期阶段,可综合上述多元主体共建模式的优点...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建设受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自组织管理"等模式。旅游导向型传统村落处于旅游开发的前期阶段,可综合上述多元主体共建模式的优点,因地制宜构建组织框架,并在村民充分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村落景观的更新设计。以陕西韩城相里堡村为例,对村落的旅游开发导向及村民参与现状进行基础分析,并结合参与式设计实践,提出了"企业—集体"共导的营建模式和村民参与制度的完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导向型 动力因素 “企业—集体”共导 村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型营地营建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
14
作者 张鸽娟 李安琦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6期203-206,233,共5页
2020年,国内迎来露营元年,秦岭北麓西安段因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地域文化完整等优势,孕育出大批乡村型营地建设项目。此地域乡村型营地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优化乡村型营地的营建机制,保护秦岭生... 2020年,国内迎来露营元年,秦岭北麓西安段因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地域文化完整等优势,孕育出大批乡村型营地建设项目。此地域乡村型营地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优化乡村型营地的营建机制,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带动周边乡村型营地科学发展。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等方法,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型营地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得出四类现有的乡村型营地营建模式,针对各类乡村型营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模式及策略,以期促进西安地区乡村型营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西安段 乡村型营地 营建模式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主体需求的贾尔藏村公共空间弹性设计研究
15
作者 张鸽娟 王严严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5期201-203,共3页
文章以湟中县贾尔藏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场地研究法、观察调研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多元主体需求和弹性的角度研究公共空间,反思如何协调村民、游客、写生者、政府部门对公共空间的不同需求,如何打破现有的利... 文章以湟中县贾尔藏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场地研究法、观察调研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多元主体需求和弹性的角度研究公共空间,反思如何协调村民、游客、写生者、政府部门对公共空间的不同需求,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冲突局面,综合设计更实用、突出历史意义、满足多元主体需求的公共空间,旨在为公共空间的改进或设计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需求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弹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公共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慧敏 杨豪中 张鸽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6-522,共7页
通过研究西安市公共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西安市现有防灾减灾空间环境所面临的灾害发生频率上升,连锁效应突显,承灾空间复杂,致灾隐患多,灾害范畴扩大,突发性和高损性强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由区域级、片区及廊道和社区级防灾... 通过研究西安市公共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西安市现有防灾减灾空间环境所面临的灾害发生频率上升,连锁效应突显,承灾空间复杂,致灾隐患多,灾害范畴扩大,突发性和高损性强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由区域级、片区及廊道和社区级防灾空间体系构成的西安市三级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层级.在研究西安市防灾减灾空间环境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统筹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平灾结合、立体防灾体系构建,加强防灾减灾社会管理及各级各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法和措施,形成自上而下、立体综合的西安市整体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公共灾害 防灾减灾体系 平灾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场地设计课程计算机绘图和手绘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娅 张鸽娟 陈晓育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针对全国各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场地设计课程的计算机绘图和手绘使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大多数计算机绘图受访者在完成最终设计稿之前会先绘制一些手绘图纸,而手绘受访者并不会使用计算机绘制部分图纸。计算机绘图或手绘受访者在场地设... 针对全国各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场地设计课程的计算机绘图和手绘使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大多数计算机绘图受访者在完成最终设计稿之前会先绘制一些手绘图纸,而手绘受访者并不会使用计算机绘制部分图纸。计算机绘图或手绘受访者在场地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所绘制图纸数量相等,说明两种类型的受访者仍然遵循相同的设计过程。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绘图的受访者认为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非常好用,有助于提高整体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场地设计 计算机绘图 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火星的建筑设计探索
18
作者 徐娅 张鸽娟 郝祥 《建筑技术》 2018年第8期854-857,共4页
火星与地球在大气层、水和重力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火星环境展现出在这个星球上长期维持人类生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探讨火星独特环境下可持续的、自给自足的人类栖息地的建造和发展及维持人类生存的方法(如能源、食物、环... 火星与地球在大气层、水和重力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火星环境展现出在这个星球上长期维持人类生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探讨火星独特环境下可持续的、自给自足的人类栖息地的建造和发展及维持人类生存的方法(如能源、食物、环境控制和生命需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集约视角下寨堡型聚落适地性空间营建研究
19
作者 李慧敏 张鸽娟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53-56,共4页
本文在资源集约视角下以寨堡型聚落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自然调和、资源适配;由地而生、用尽其利;因地制宜、因材致用;景形共融,时空互文等适地性特征。以山西夏门古堡为例探讨传统聚落适地性营建原则、对策与空间营建模式。提出发展可持... 本文在资源集约视角下以寨堡型聚落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自然调和、资源适配;由地而生、用尽其利;因地制宜、因材致用;景形共融,时空互文等适地性特征。以山西夏门古堡为例探讨传统聚落适地性营建原则、对策与空间营建模式。提出发展可持续性集约化聚落空间,提供当代新乡土建筑创作的再生原型以及黄土高原绿色窑居营建技术革新等当代聚落转型发展策略。为今后系统科学的保护和发展资源集约地区的传统人居聚落,创造适应地域性绿色建筑和适地性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约 寨堡型聚落 适地性 空间营建体系 绿色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从马里奥·博塔的建筑创作中得到的启示
20
作者 廖劲松 张鸽娟 《山西建筑》 2004年第20期25-25,39,共2页
通过解读博塔的作品 ,从材质处理、光线处理等方面对博塔的建筑创作进行阐述 ,提出博塔的工作方法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指出建筑师要有个性的设计 。
关键词 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 建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