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与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单福华 田立平 +3 位作者 高新欢 任立平 赵昌平 张风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52-54,90,共4页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指标包括个体和群体长相指标、麦田管理质量指标和农田状况指标。田间诊断就是"看天、看地、看庄稼",笔者在"看庄稼"中以北京地区常用品种为主,以看叶片为主线,根据其生育特点和各器官的长相,结合...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指标包括个体和群体长相指标、麦田管理质量指标和农田状况指标。田间诊断就是"看天、看地、看庄稼",笔者在"看庄稼"中以北京地区常用品种为主,以看叶片为主线,根据其生育特点和各器官的长相,结合土壤和气温等要素,做出比较标准的高产田长相指标,以期在大面积生产中为"良种良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情 诊断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品种京冬22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单福华 田立平 +3 位作者 高新欢 任立平 赵昌平 张风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2期12568-12569,共2页
[目的]全面分析和比较小麦新品种京冬22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国家区试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区试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京冬22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结果]京冬22号的产量三因素协调,其平均产量在参试15个品种30... [目的]全面分析和比较小麦新品种京冬22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国家区试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区试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京冬22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结果]京冬22号的产量三因素协调,其平均产量在参试15个品种30个点次试验中位居前列,在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5.3%,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京冬22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于2007年国家审定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京冬22号 选育 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巧云 王汉霞 +3 位作者 单福华 田立平 侯淑敏 张风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23-24,110,共3页
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 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灌浆时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之间均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说明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有效穗数的贡献最小。因此,北京地区在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适当增加穗粒数,同时注意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产量 相关分析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侯起岭 杨卫兵 +4 位作者 高建刚 梁玉龙 张风廷 赵昌平 秦志列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试验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6、BS212、BS366、BS1453和恢复系13GF7675为材料,研究不育系在饱和授粉(C1)、全程授粉(C2)、授粉4天(C3)处理下不同穗位和花位的异交结实及其差异,旨在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的空间分... 本试验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6、BS212、BS366、BS1453和恢复系13GF7675为材料,研究不育系在饱和授粉(C1)、全程授粉(C2)、授粉4天(C3)处理下不同穗位和花位的异交结实及其差异,旨在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1处理下各不育系每穗异交结实40.0~42.9粒,较C2和C3处理分别多10.8~34.8粒和18.7~38.9粒,平均有效结实小穗数分别多2.0个和4.4个。各穗位和花位每穗异交结实总体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和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小花,穗位间和花位间每穗异交结实大多存在显著差异,但第1位和第2位小花每穗异交结实差异均不显著。处理间中部和下部穗位以及第1和第2位小花异交结实差异是不同处理每穗异交结实变化的主要原因,第3位小花异交结实的变化对C1和C2处理间每穗异交结实差异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应针对不同不育系采用适宜的人工辅助制种措施,以有效提高异交结实,发挥最大异交结实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穗位 花位 异交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ω-黑麦碱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侯起岭 杨卫兵 +5 位作者 娄红耀 杜冰 高建刚 赵昌平 张风廷 秦志列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为研究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中ω-黑麦碱基因编码区特征,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ω-黑麦碱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共得到8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序列(OK999982~OK999985,OK999987~OK99999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002~1074 bp,可编码33... 为研究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中ω-黑麦碱基因编码区特征,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ω-黑麦碱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共得到8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序列(OK999982~OK999985,OK999987~OK99999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002~1074 bp,可编码333~357个氨基酸残基,全部编码RQL型ω-黑麦碱蛋白。NCBI BLAST分析表明克隆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在91%~100%之间,推断其为ω-黑麦碱基因家族。进化分析表明8个克隆的基因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黑麦(Secale cereale L.)的ω-黑麦碱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说明ω-黑麦碱基因具有一定的基因组特异性。乳糜泻(CD)免疫肽识别分析表明,8个基因中均分布有5种T细胞免疫肽——Gli-ωt(PQQPFPQQ)、DQ2.5-glia-γ5(QQPFPQQPQ)、QQPY、SPQQ和PQQP,且肽段Gli-ωt(PQQPFPQQ)和PQQP存在多个拷贝。本研究结果可为1BL/1RS类型杂交小麦加工品质的分子改良及乳糜泻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 ω-黑麦碱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乳糜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秦志列 孙辉 +2 位作者 张风廷 赵昌平 王志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7385-7387,共3页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稳定表达是实现其成功利用的关键。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时期的推迟、播种密度的降低、行间距的增加,自交结实率呈升高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时期...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稳定表达是实现其成功利用的关键。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时期的推迟、播种密度的降低、行间距的增加,自交结实率呈升高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时期对自交结实的影响最大,播种时期与播种密度、播种行间距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年度间、株间、株内穗间、穗内小穗间、小穗内小花间均存在自交结实的差异,其中不同蘖位间自交结实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主茎〉第1分蘖〉第2分蘖〉第3分蘖,第5-10小穗自交结实多于其他部位。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育性可表现出由0%-70%的连续变化,而BS210的育性则在1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表达 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燕 赵昌平 +3 位作者 叶志杰 秦志列 张风廷 张立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87-2690,2698,共5页
对小麦2个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和23个恢复系间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二系杂交小麦产量优势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穗数优势,穗粒数的负效应显著;穗数的遗传受加性效应控制;粒重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 对小麦2个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和23个恢复系间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二系杂交小麦产量优势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穗数优势,穗粒数的负效应显著;穗数的遗传受加性效应控制;粒重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穗粒数的遗传表达较为复杂,与雄性不育性状的恢复能力有关;产量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提出了大幅度提高二系杂交小麦产量构成中穗粒数的超亲优势,是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选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中不同辅助授粉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拯 张胜全 +3 位作者 叶志杰 任立平 张风廷 陈兆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杂交小麦制种工作中辅助授粉措施对异交结实和制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京麦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竹竿、绳子、汽油喷药器和施药直升机等措施进行对比,评价各种措施在实施效果、工作效率和费用成本方面的优势。[结果]竹竿和... [目的]研究杂交小麦制种工作中辅助授粉措施对异交结实和制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京麦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竹竿、绳子、汽油喷药器和施药直升机等措施进行对比,评价各种措施在实施效果、工作效率和费用成本方面的优势。[结果]竹竿和直升机效果最佳,在混播制种田中异交结实达到20粒/穗以上,同时在行比制种中受父本距离变化影响较小。绳子和直升机效率最高,竹竿和汽油喷雾器的效率相对较低。费用成本方面,绳子辅助授粉方式成本最低,是目前大面积制种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竹竿辅助授粉费用较高,但便于操作、效果好,适用于小面积生产和中试制种,在行比制种中优势更加明显;直升机辅助授粉目前有多方面优势,是解决规模化制种降低人工使用和减少制种田踩踏浪费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可为杂交小麦辅助授粉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种子生产 辅助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1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单福华 田立平 +4 位作者 马巧云 王汉霞 高新欢 任立平 张风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4-15,17,共3页
介绍了京花11号的选育过程。根据北京市区域试验高肥组和国家区试结果,分析小麦品种京花11号的产量要素及抗性。结果表明京花11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小麦 京花11号 特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福华 田立平 +4 位作者 马巧云 王汉霞 高新欢 任立平 张风廷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4期53-54,共2页
全面分析了产量构成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因素,辩证地分析了小麦产量要素的变化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群体与个体协调平衡规律,明确了麦田管理中需要掌握的生育时期和技术要点,对小麦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麦 产量要素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