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载箱体碳纤维复合材料检修门有限元模型参数修正及验证
1
作者 张颖川 马明阳 +3 位作者 江曙 阳光武 李鹏航 徐未凤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针对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元精确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不确定性参数修正方法。对某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载箱体检修门开展自由边界条件下模态试验,获得前三阶模态频率及振型。依据测得的模态试验结果,首先对该... 针对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元精确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不确定性参数修正方法。对某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载箱体检修门开展自由边界条件下模态试验,获得前三阶模态频率及振型。依据测得的模态试验结果,首先对该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正,并将有限元模型结合修正后的材料参数进行仿真计算。最后对该车载箱体检修门进行约束条件下模态试验,获得前三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将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进行修正之后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变小,说明此方法对于存在不确定性参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减小给定参数与实际参数之间的误差,建立更精确的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遗传算法 参数修正 检修门 模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颖川 刘自修 陆荣 《电子工程师》 2000年第7期21-22,共2页
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产品的性能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 声霸卡 视霸卡 视音频压缩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田梦 王钢仁 +2 位作者 徐晓静 张颖川 朱晓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8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1周内敷料更换情况及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率、皮瓣移植后的成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伤口处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创面疼痛程度以及瘢痕增伤情况。结果观察组1周内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以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创面平均愈合率、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以及γ-干扰素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创面疼痛程度以及随防2个月后瘢痕增伤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伤口愈合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皮瓣移植 难愈性创面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结构性能劣化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金炜 张颖川 +3 位作者 阳光武 陈劲松 王明猛 李戈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2-1591,共10页
为确定温湿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结构强度性能的影响机制,以HF10/EM119平纹编织碳纤维预浸料为原材料,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样件,开展低温干态、常温干态、高温干态和高温湿态4种温湿度环境下的层合板拉伸、压缩和面内剪切实验,得到不... 为确定温湿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结构强度性能的影响机制,以HF10/EM119平纹编织碳纤维预浸料为原材料,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样件,开展低温干态、常温干态、高温干态和高温湿态4种温湿度环境下的层合板拉伸、压缩和面内剪切实验,得到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材料力学参数;基于环境叠加验证方法,计算各温湿度环境下,某型号高速磁浮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的模态和静强度,并与标准环境下的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温湿环境下,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压缩和剪切性能均有一定程度劣化,极限强度劣化程度显著大于模量劣化程度;低温干态环境(-30℃,相对湿度(55±10)%)和高温湿态环境(80℃,相对湿度(85±5)%)致劣程度尤其明显,将显著削弱车体结构刚度,改变车体结构高阶模态振型,继而引起列车本构强度减损,降低车体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 环境试验 力学性能 磁浮 车体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国栋 张颖川 +1 位作者 黄磊杰 金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为克服现有铝合金连接手段可靠性低,外观质量差等缺点,采用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新工艺对母材为6061-T6,壁厚为2.5 mm轨道交通铝合金空腔型材进行焊接,并研究了新工艺下焊接接头的疲劳特性.针对金属疲劳特性,首先在中短寿命(疲劳寿命N<... 为克服现有铝合金连接手段可靠性低,外观质量差等缺点,采用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新工艺对母材为6061-T6,壁厚为2.5 mm轨道交通铝合金空腔型材进行焊接,并研究了新工艺下焊接接头的疲劳特性.针对金属疲劳特性,首先在中短寿命(疲劳寿命N<2×10^(6))区利用成组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长寿命区指定了两组循环基数(N=2×10^(6),N=10^(7))使用升降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条件疲劳极限,最后结合物理现象及数学方法删选可疑值后,根据可靠性理论,采用三参数幂函数拟合法分别求出了焊接接头在置信度γ=95%时,存活率为p=99%、95%、90%、50%的p-S-N曲线.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正反面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69.5 MPa、85 MPa;焊接接头大多断裂在搅拌摩擦焊接的返回边处,飞边缺陷是影响接头疲劳极限的重要原因,正反面的焊接工艺是导致正反面疲劳性能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接头比熔焊接头疲劳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型材 双轴肩搅拌摩擦焊 疲劳性能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