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阳离子纳晶胶介质的制备及对乳铁蛋白的分离特性
1
作者 张颂红 王玉叶 +2 位作者 尹非凡 楼小玲 贠军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针对传统乳铁蛋白分离中存在过程复杂、纯度低、成本高且难以工业化的不足,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壳聚糖阳离子交换纳晶胶介质,用于从乳清中层析分离乳铁蛋白。以壳聚糖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凝胶为复合基材,采用冷冻聚合和结晶致孔法制备... 针对传统乳铁蛋白分离中存在过程复杂、纯度低、成本高且难以工业化的不足,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壳聚糖阳离子交换纳晶胶介质,用于从乳清中层析分离乳铁蛋白。以壳聚糖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凝胶为复合基材,采用冷冻聚合和结晶致孔法制备内嵌纳凝胶的纳晶胶基质,并接枝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得到具有阳离子交换功能的壳聚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晶胶。将p H为5.8的乳清用缓冲液稀释一倍后上样,上样流速为1 cm·min^(-1),分别采用0.1、0.3、1.0mol·L^(-1)的Na Cl溶液梯度洗脱。结果表明,0.3 mol·L^(-1)的Na Cl溶液能洗脱绝大部分的杂质蛋白,1.0 mol·L^(-1)的Na Cl溶液能洗脱得到高纯度乳铁蛋白,其纯度和回收率分别可达92.7%和87.3%,说明该纳晶胶介质在乳铁蛋白层析分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晶胶 乳铁蛋白 层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钛合金钽涂层力学及生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士铸 张颂红 +4 位作者 宋振纶 杨丽景 杨驰 郑吉驷 周政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 针对钛合金(TC4)在骨植入、骨替换方面因受体液腐蚀及骨骼之间的相互摩擦使改性涂层容易遭受破坏导致有毒金属离子的释放,通过退火提高TC4表面钽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方法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TC4基体上沉积钽涂层,并在... 目的 针对钛合金(TC4)在骨植入、骨替换方面因受体液腐蚀及骨骼之间的相互摩擦使改性涂层容易遭受破坏导致有毒金属离子的释放,通过退火提高TC4表面钽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方法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TC4基体上沉积钽涂层,并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650、750、850℃下退火5 h,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RD、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和生物毒性实验对Ta涂层的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生物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 所制备的Ta涂层组织较致密,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在退火温度650℃时的硬度值(16.68 GPa)和弹性模量值(208.90 GPa)最高,这是由于产生较强的β-Ta峰,使硬度值显著提高。经750℃退火后,涂层具有最大的结合强度(20.82N),优异的耐腐蚀性,摩擦曲线波动最小、最平稳且平均摩擦系数值(COF)最小。这是由于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元素相互扩散,降低了界面应力,促进了结合强度的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可降低涂层表面的微孔缺陷,阻碍腐蚀溶液通过涂层的路径作用,从而提高基体的耐腐蚀性。同时有效避免了涂层大面积脱落,减少了摩擦表面积,也提高了涂层的摩擦性能。在750℃和850℃退火温度下钽涂层的KRGR>80%,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经退火后的钽涂层组织更加致密,结合强度更高,耐磨性、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磁控溅射 退火 结合强度 Ta涂层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5型塔板在丁二烯精馏塔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颂红 任立新 +1 位作者 周爱文 姚克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2-55,共4页
采用抗堵性能好、分离效率高和处理能力大的DJ-5型塔板(新型固定阀悬挂式降液管塔板)逐一更换了丁二烯精馏塔原浮阀塔板,不仅解决了原塔易堵塞问题,而且在保持塔体不动的情况下,将原27 kt/a的处理能力提高了31.8%,塔顶产品纯度由99.45... 采用抗堵性能好、分离效率高和处理能力大的DJ-5型塔板(新型固定阀悬挂式降液管塔板)逐一更换了丁二烯精馏塔原浮阀塔板,不仅解决了原塔易堵塞问题,而且在保持塔体不动的情况下,将原27 kt/a的处理能力提高了31.8%,塔顶产品纯度由99.45%提高到99.7%,塔釜丁二烯排放由70%-80%降到5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塔 丁二烯 浮阀塔板 产品纯度 降液管 新型 分离效率 DJ 处理能力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水萃取精馏的复合溶剂选择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颂红 姚克俭 +1 位作者 姚笛 曾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1,共5页
通过UNIFAC方程选择了乙二醇作为异丙醇-水分离的基本萃取剂,用Othmer汽液平衡釜分别测定了异丙醇-水-乙二醇、异丙醇-水-乙二醇+碱(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和异丙醇-水-乙二醇+盐(醋酸钾)体系在溶剂比分别为0.5:1、1:1、2:1时的常压汽液... 通过UNIFAC方程选择了乙二醇作为异丙醇-水分离的基本萃取剂,用Othmer汽液平衡釜分别测定了异丙醇-水-乙二醇、异丙醇-水-乙二醇+碱(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和异丙醇-水-乙二醇+盐(醋酸钾)体系在溶剂比分别为0.5:1、1:1、2:1时的常压汽液平衡数据,结果表明,乙二醇加碱或加盐后的复合溶剂比纯溶剂更利于增大异丙醇-水的相对挥发度,在考察的复合溶剂中,以乙二醇+氢氧化钾(0.15g·mL-1乙二醇)和乙二醇+醋酸钾(0.15g·mL-1乙二醇)效果最佳。用以上两种选出的复合溶剂作为异丙醇-水分离的萃取剂,在填料塔内进行萃取精馏分离实验,通过进料位置和回流比等工艺条件的优化,分别得到了99.58%(wt)和98.68%(wt)的异丙醇,进一步表明乙二醇+碱和乙二醇+盐是异丙醇-水分离的优良复合溶剂,由于碱类对设备材质要求比盐类低,因此,加碱复合溶剂可作为萃取精馏复合溶剂选择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水 乙二醇 溶剂加碱 溶剂加盐 汽液平衡 萃取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二乙醇胺中的杂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颂红 章渊昶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5-87,共3页
 利用HP 5毛细管柱,甲醇为溶剂,三甘醇为内标,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分别对工业用二乙醇胺中杂质一乙醇胺和三乙醇胺进行分离,进而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回收率为93.17%~101.5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15%。此方法简便、...  利用HP 5毛细管柱,甲醇为溶剂,三甘醇为内标,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分别对工业用二乙醇胺中杂质一乙醇胺和三乙醇胺进行分离,进而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回收率为93.17%~101.5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15%。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对工业用二乙醇胺中杂质的质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 工业用二乙醇胺 杂质 毛细管柱 -乙醇胺 三乙醇胺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化工装置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颂红 祝铃钰 +1 位作者 章渊昶 姚克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36-340,共5页
针对复杂精馏过程研究开发节约型组合分离技术,包括改进的复杂精馏系统热集成技术和开发与之匹配的高效、大通量、抗堵型免维护分离设备。采用包含冷凝器和再沸器的扩展总复合曲线,重构精馏流程并优化操作条件,以期实现塔间的热集成,提... 针对复杂精馏过程研究开发节约型组合分离技术,包括改进的复杂精馏系统热集成技术和开发与之匹配的高效、大通量、抗堵型免维护分离设备。采用包含冷凝器和再沸器的扩展总复合曲线,重构精馏流程并优化操作条件,以期实现塔间的热集成,提高精馏系统的整体用能水平,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的消耗量,从而大幅度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对于精馏塔能位和操作条件调整后引起的分离要求增加、物料聚合结焦堵塞和通量变大等问题,研究开发了新型固定阀(DJ-5)塔板和开式溢流堰,使改进后的塔板具有通量大、效率高、抗堵性能好、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周期长等优点。目前,组合分离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等多家企业,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降耗 组合分离技术 精馏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管微通道内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传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颂红 贠军贤 +3 位作者 沈绍传 陈卓 姚克俭 陈纪忠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4-550,共7页
研究利用同心管微通道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即借助外管长内管短的同心管微通道提供脂相和水相,当两相在外管中相遇时,由于溶剂间的快速相互扩散,使脂相中脂质体达到过饱和而生成SLNs.将结果与注射法对比,并考察同心管管径及弹状流... 研究利用同心管微通道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即借助外管长内管短的同心管微通道提供脂相和水相,当两相在外管中相遇时,由于溶剂间的快速相互扩散,使脂相中脂质体达到过饱和而生成SLNs.将结果与注射法对比,并考察同心管管径及弹状流对颗粒制备的影响.根据高速摄像拍摄的两相流场分布特点,对两相间的扩散传质及SLNs成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同心管法可制备得到粒径小(100~350nm)、分布均匀(多分散性指数小于0.25)的SLNs;与注射法相比,该方法所得颗粒粒径更小,但分布范围略宽;同心管内管内径越小,所得SLNs平均粒径越小;引入弹状流后,SLNs粒径分布变化不大,但可较好地缓解微通道内的堵塞现象;两相间传质过程可以用稳态层流传质模型近似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微通道 粒径分布 传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精的鲜度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颂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2,43,共3页
文章综述了在食品中有呈味作用的谷氨酸和核苷酸呈味机理及其特点,谷氨酸和核苷酸两者结合具有协同效应,并引入鲜度概念对味精的鲜度进行了评价计算。
关键词 味精 鲜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水-碱/乙二醇物系常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曾妮 张颂红 姚克俭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8-451,共4页
在常压下,用循环式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异丙醇-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醋酸钾)/乙二醇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其中,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醋酸钾)/乙二醇作为复合溶剂,V(复合溶剂)∶V(异丙醇-水)分别为0.5∶1,1∶1,2∶1。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 在常压下,用循环式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异丙醇-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醋酸钾)/乙二醇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其中,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醋酸钾)/乙二醇作为复合溶剂,V(复合溶剂)∶V(异丙醇-水)分别为0.5∶1,1∶1,2∶1。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二醇复合溶剂可消除异丙醇-水的共沸点,并显著提高异丙醇-水的相对挥发度;当脱除复合溶剂后液相异丙醇的摩尔分数小于80%时,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二醇复合溶剂对异丙醇-水的分离效果优于醋酸钾/乙二醇复合溶剂。用W ilso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汽相组分的平均偏差小于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乙二醇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醋酸钾 复合溶剂 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工程的目标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克俭 沈绍传 +1 位作者 张颂红 彭文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综述了绿色化学工程的研究现状 ,并对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认为要实现绿色化学工程 ,除研究绿色化学技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改进或开发新型分离技术以减少过程化学污染和提高能源有效利用外 ,还需在一个统一的评价平台上进行过程综合和优... 综述了绿色化学工程的研究现状 ,并对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认为要实现绿色化学工程 ,除研究绿色化学技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改进或开发新型分离技术以减少过程化学污染和提高能源有效利用外 ,还需在一个统一的评价平台上进行过程综合和优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 ,过程综合的范围将扩大到人和社会等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工程 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分离过程 环境影响最小化 过程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点技术在精馏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克俭 张颂红 祝铃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5-278,共4页
提出包含冷凝器和再沸器的扩展总复合曲线 ,把冷凝器和再沸器按热负荷和温位折算成相应的冷热物流 ,运用夹点分析技术使之与过程系统进行热集成 ,并把该技术用于某厂环己酮精馏系统的扩产改造。实践表明 ,能耗节约31 %。
关键词 夹点技术 精馏系统 再沸器 冷凝器 分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指数法——一种环境影响量化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文平 沈绍传 +1 位作者 张颂红 姚克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影响量化评价方法———绿色指数法。该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一物质的环境影响类型 ,并且用关联式的方法代替了常用的等级评分法 ,因而可以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用于化工过程系... 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影响量化评价方法———绿色指数法。该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一物质的环境影响类型 ,并且用关联式的方法代替了常用的等级评分法 ,因而可以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用于化工过程系统的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指数法 环境影响 量化评价方法 绿色指数法 化工过程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纳晶胶分离乳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13
作者 张颂红 赵欣怡 +2 位作者 楼小玲 沈绍传 贠军贤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74-2582,共9页
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LP)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及广谱的抑菌活性而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LP分离纯化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选择性差、成本高以及分离材料易污染等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及聚甲... 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LP)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及广谱的抑菌活性而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LP分离纯化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选择性差、成本高以及分离材料易污染等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及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纳凝胶(PGN)为复合基材,利用低温冷冻聚合和结晶致孔原理制备了pHEMA/PGN纳晶胶基质,然后接枝功能单体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磺酸(AMPSA)得到具有阳离子交换功能的pHEMA/PGN纳晶胶介质,以用于从乳清中层析分离LP。考察了纳晶胶介质的基础性能,并重点探究了缓冲液pH对层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纳晶胶介质具有分布均匀的超大孔结构、优良的渗透性能和传质性能,对模型蛋白溶菌酶的吸附容量为4.41 mg·ml^(-1);在最优分离条件下所得目标蛋白LP纯度约为96.0%,比活力为27.03 U·mg^(-1),酶活性回收率为86.5%,分离效果良好,表明该纳晶胶介质在层析分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过氧化物酶 晶胶介质 分离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T型微通道内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卓 张颂红 +3 位作者 沈绍传 军贤 陈纪忠 姚克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7-932,共6页
研究了一种用T型微通道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的新方法。以softisan100(C10~C18的混合脂)丙酮溶液作为脂相,以Poloxamer188水溶液为水相,用注射泵分别将脂相和水相注入T型通道的主道和支道内,两相在交叉... 研究了一种用T型微通道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的新方法。以softisan100(C10~C18的混合脂)丙酮溶液作为脂相,以Poloxamer188水溶液为水相,用注射泵分别将脂相和水相注入T型通道的主道和支道内,两相在交叉口接触后形成明显的相界面,并继续沿主道向前流动。脂相中丙酮通过相界面迅速向水相扩散,随着流体的向前运动,脂相中脂的浓度不断增大至过饱和而形成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实验考察了两相流速和微通道尺寸对SLN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制得的SLN粒径在110~350nm之间,多分散性指数小于0.24;T型通道交叉口的流场分布受两相相对流速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成粒规律,在不出现两相返混条件下,保持水相流速不变,SLN粒径随脂相流速增大而增大;保持脂相流速不变,粒径随水相流速的增大略有增大;通道尺寸越小所制得粒径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固体脂质纳米粒 流速比 粒径分布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其转换边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谦 张颂红 +3 位作者 沈绍传 贠军贤 姚克俭 徐林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6-922,共7页
气液两相流流型预测是微流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的基础。实验在带有"十"字形和"T"字形的矩形微通道(主通道水力直径0.29 mm)内,以氮气作为气相,分别以乙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或丙酮-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互溶混合液相,对气液两相流型及... 气液两相流流型预测是微流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的基础。实验在带有"十"字形和"T"字形的矩形微通道(主通道水力直径0.29 mm)内,以氮气作为气相,分别以乙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或丙酮-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互溶混合液相,对气液两相流型及转换边界进行了研究。气相表观速度和混合液相表观速度分别在0.012-22.391 m·s-1和0.006-1.508 m·s-1,利用可视化研究方法,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扰动流及分层流四种流型,并绘制出流型图,将所得流型图与文献中的流型转变边界线作了比较。利用文献中流型转变关联式预测实验条件下流型边界,发现其对弹状流向扰动流转变的预测较为符合,并通过韦伯准数修正关联式得出本实验中弹状流向扰动流转变的流型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微通道 两相流 流型 流型图 流型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固定阀塔板的性能研究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小苏 张颂红 +1 位作者 刘炳炎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在内径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研究了圆形固定阀塔板和条形固定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6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正庚烷-环己烷为物系,研究了两种塔板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固定阀塔板的板压降比条形固定阀塔板... 在内径6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研究了圆形固定阀塔板和条形固定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6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正庚烷-环己烷为物系,研究了两种塔板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固定阀塔板的板压降比条形固定阀塔板高约40%,与F1浮阀塔板相当;相对于条形固定阀塔板,圆形固定阀塔板上积液点气速更低,液泛点气速更高,操作弹性更大;圆形固定阀塔板气液接触更合理,传质效率更高;圆形固定阀塔板开孔率更高,可达到25%,鼓泡更均匀。圆形固定阀塔板具有高效、大通量、高弹性、抗堵等特点,适宜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固定阀 圆形固定阀 塔板 流体力学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疏水纳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杰 张颂红 +1 位作者 贠军贤 姚克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35-5441,共7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疏水纳凝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动态激光光散射等测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疏水纳凝胶形成过程规律和对温度、pH和时间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探究了单体浓度、交联...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疏水纳凝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动态激光光散射等测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疏水纳凝胶形成过程规律和对温度、pH和时间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探究了单体浓度、交联剂含量和乳化剂浓度对纳凝胶粒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得疏水纳凝胶具有粒径均一、分散稳定和溶胀性能好等优点。疏水纳凝胶粒径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无变化,在30天内粒径从76nm增至116nm,zeta电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值稳定在-90^-30mV之间,说明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凝胶体系。在实验范围内,纳凝胶粒径随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浓度的增加从80nm增至250nm,随乳化剂浓度增加从230nm降至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纳凝胶 稳定性 平均粒径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胶固载副干酪乳杆菌及合成苯乳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娜 关今韬 +3 位作者 张颂红 贠军贤 关怡新 姚善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针对生物法合成苯乳酸存在成本高、高产菌株缺乏、工业化困难,稳定性低等问题,利用阴离子交换晶胶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吸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复合生物催化剂,用于苯乳酸发酵和转化合成。对复合催化剂微观结构、形成过程特性、发酵和转... 针对生物法合成苯乳酸存在成本高、高产菌株缺乏、工业化困难,稳定性低等问题,利用阴离子交换晶胶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吸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复合生物催化剂,用于苯乳酸发酵和转化合成。对复合催化剂微观结构、形成过程特性、发酵和转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时投入晶胶可形成固载细胞的超大孔复合生物催化剂,不仅促进菌体生长,使生物量达7.10 mg·mL^-1,是同条件下无晶胶时的2.5倍,而且通过减轻底物抑制,将苯乳酸产量由0.71 mg·mL^-1提高到0.95 mg·mL^-1;以浓度0.5、1和2 mg·mL^-1的苯丙氨酸为底物,采用复合催化剂转化生成苯乳酸的产量是相应全细胞催化剂时的3、2.5和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剂 苯乳酸 阴离子交换 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疏水基质阴离子交换晶胶对α-酮异己酸的层析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曲兴 楼小玲 +1 位作者 张颂红 贠军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2,共7页
针对微生物法制备α-酮异己酸中目标物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基质单体,采用冷冻结晶致孔和聚合法,制备半疏水基质晶胶,并接枝N,N,N-三甲基乙烯基苯甲氯化铵,得到半疏水基质阴离子交换晶胶,用于α-酮... 针对微生物法制备α-酮异己酸中目标物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基质单体,采用冷冻结晶致孔和聚合法,制备半疏水基质晶胶,并接枝N,N,N-三甲基乙烯基苯甲氯化铵,得到半疏水基质阴离子交换晶胶,用于α-酮异己酸的层析分离。结果表明:在流速为1 cm×min^(-1)和上样质量浓度为2.0 mg×mL^(-1)的条件下,半疏水基质阴离子交换晶胶对牛血清白蛋白和α-酮异己酸的吸附容量分别达4.42和17.56 mg×mL^(-1),其对α-酮异己酸的吸附容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用浓度高于0.3 mol×L^(-1)的NaCl溶液可实现洗脱。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法制备α-酮异己酸的分离材料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异己酸 晶胶 层析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纳凝胶阴离子交换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晶胶分离苯乳酸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亚维 张颂红 +3 位作者 黄杰 刘流 李国华 贠军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636-5643,共8页
采用超声乳化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凝胶,然后经结晶致孔法制备了内嵌纳凝胶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纳晶胶,对其接枝功能单体N,N,N-三甲基乙烯基苯甲氯化铵,得到内嵌纳凝胶阴离子交换纳晶胶,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苯乳酸。结果表明:... 采用超声乳化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凝胶,然后经结晶致孔法制备了内嵌纳凝胶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纳晶胶,对其接枝功能单体N,N,N-三甲基乙烯基苯甲氯化铵,得到内嵌纳凝胶阴离子交换纳晶胶,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苯乳酸。结果表明:所得纳晶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和轴向分散性能,在流速为1 cm·min-1时,不同配比纳晶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容量为3.9~5.4 mg·ml-1;将质量比为8∶2(HEMA∶pBMA)的纳晶胶用于从转化液中分离苯乳酸,所得苯乳酸的纯度达89.24%,回收率93.74%,分离效果好,表明其在生物分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凝胶 纳晶胶 吸附 苯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