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糖基转移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
作者 蒋能群 张颂文 +1 位作者 张惟杰 顾建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76-1080,共5页
用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 (GNT )和β 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GT )作诱铒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从胎肝 c 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能与 GNT 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筛选到两种能与 GNT 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与 GNT 作用的是早幼粒... 用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 (GNT )和β 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GT )作诱铒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从胎肝 c 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能与 GNT 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筛选到两种能与 GNT 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与 GNT 作用的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 ,属于视黄酸受体家族的一种转录因子 .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假设模型 :PLZF是GNT 的底物之一 .另发现纤粘蛋白 (FN)与 GT 作用 ,并推测此相互作用参与了细胞粘附 .以上两种相互作用都是已知蛋白间的未知相互作用 .还发现 GT 与由新基因编码的蛋白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 酵母双杂交系统 相互作用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2
作者 杨晓晨 张颂文 +2 位作者 周沁 胡韬 邵启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对1例异时性男性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病因,便于指导临床风险管理决策。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合表型资料,确定候选基因的可能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 目的对1例异时性男性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病因,便于指导临床风险管理决策。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合表型资料,确定候选基因的可能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共分离验证。结果在先证者BRCA2基因第11号外显子中发现c.64026406delTAACT (p.Asn2134fs)杂合突变,该突变在乳腺癌信息中心(BIC)、ClinVar数据库中已有报道,为乳腺癌致病性突变。Sanger测序证实其儿子也为该突变的携带者,而其患结肠癌的母亲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BRCA2基因c.64026406delTAACT突变是该先证者乳腺癌的致病突变位点,而先证者及其母亲所患结肠癌可能为散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2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3
作者 蒋能群 郭本恒 +2 位作者 张颂文 张惟杰 顾建新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GNTⅢ)作诱饵,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能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与GNTⅢ作用的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是属于视黄酸受体家庭的一种转录因子... 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GNTⅢ)作诱饵,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能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与GNTⅢ作用的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是属于视黄酸受体家庭的一种转录因子。根据这个结果和已有的一些背景理论知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假设模型:PLZF是GNTⅢ的底物之一。这种相互作用是已知蛋白间的未知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筛选 蛋白质 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coli法甲状腺手术3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颂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401-401,407,共2页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术式,通过借助腹腔镜和一些特殊操作器械的辅助作用,在取得与传统颈部甲状腺手术相同治疗效果(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追求更大限度地缩小或隐蔽手术瘢痕以达到美容目的。我科2009年10月—2...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术式,通过借助腹腔镜和一些特殊操作器械的辅助作用,在取得与传统颈部甲状腺手术相同治疗效果(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追求更大限度地缩小或隐蔽手术瘢痕以达到美容目的。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成功完成Miccoli法甲状腺叶切除术31例,手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 超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ARHGAP5-AS1的表达观察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沈亮 杨蕴 +2 位作者 张颂文 周沁 杨晓晨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Rho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5反义RNA(lncRNA ARHGAP5-AS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各82例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法(q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织lncRNA ...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Rho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5反义RNA(lncRNA ARHGAP5-AS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各82例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法(q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织lncRNA ARHGAP5-AS1,分析lncRNA ARHGAP5-AS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不同lncRNA ARHGAP5-AS1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lncRNA ARHGAP5-AS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3±1.32、1.12±0.31,两者比较,P<0.05。lncRNA ARHGAP5-AS1表达与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有关(P均<0.05)。lncRNA ARHGAP5-AS1高表达者(lncRNA ARHGAP5-AS1≥4.53,42例)3年OS生存率为57.14%、3年FPS生存率为42.86%,lncRNA ARHGAP5-AS1低表达者(lncRNA ARHGAP5-AS1<4.53,40例)分别为82.50%、67.50%,两者比较,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lncRNA ARHGAP5-AS1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ARHGAP5-AS1表达升高,其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lncRNA ARHGAP5-AS1高表达、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Rho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5 乳腺癌 患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