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顺开 林瑞声 +5 位作者 陈步满 潘光强 陈存木 胡永启 易兴阳 余昌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顺开 泮光强 +2 位作者 胡永启 易兴阳 泮建豹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412-413,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发光免疫法、全自动分析仪对11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Hcy、叶酸、VitB12、血糖和血脂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血浆Hcy水平 :脑梗死组(19.8±...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发光免疫法、全自动分析仪对11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Hcy、叶酸、VitB12、血糖和血脂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血浆Hcy水平 :脑梗死组(19.8±8.1)umol/L,对照组(10.1±3.8)u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高血压性脑梗死和血压正常脑梗死及轻、中、重型脑梗死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叶酸、VitB12水平 :脑梗死组为(3.4±1.7)ng/L、(239±128)ng/L,对照组为(6.8±2.8)ng/L、(398±172)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cy浓度与叶酸、VitB12水平均呈负相关 ;而与血糖、血脂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高Hcy血症与脑梗死发病关系十分密切 ,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血浆内叶酸和VitB12水平的降低 ,可能会导致高Hcy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关系 叶酸 血糖 血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如月 邵蓓 +6 位作者 王鹏 邵敏洁 黄双双 宋梦婉 林玲玲 池丽芬 张顺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发病4.5h内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脉溶栓登记的605例患者,其中静脉溶栓后经头颅MRI证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29例(脑桥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59例(基底节区梗死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发病4.5h内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脉溶栓登记的605例患者,其中静脉溶栓后经头颅MRI证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29例(脑桥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59例(基底节区梗死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和出院时、90d的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及颅内外出血发生率;同时观察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或波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桥梗死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基底节区梗死组[(3.7±1.2)g/L vs(3.2±0.9)g/L,P=0.037]。2组良好预后在出院时(51.7%vs 62.7%,P=0.324)和90d(86.2%vs 78.0%,P=0.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脑桥梗死患者中,12例发生进展或波动,6例(50.0%)出院时预后良好,只有1例(8.3%)90d预后不良。结论孤立性脑桥梗死超急性期静脉溶栓可能是有效和安全的。尽管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或波动发生高,但短期预后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纤维蛋白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颜志钦 张顺开 +3 位作者 黄欢捷 林甲育 刘凌云 易兴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通心络胶囊1.14g,3次/d,连用6个...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通心络胶囊1.14g,3次/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C、LDL-C和CD62P、CD63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且斑块大小、厚度和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颜晓晓 林勉 +1 位作者 张顺开 邵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行非心脏和非血管外科手术,经MRI确诊为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病例组),同期随机选择围术期未发生脑卒中患者162例(对... 目的探讨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行非心脏和非血管外科手术,经MRI确诊为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病例组),同期随机选择围术期未发生脑卒中患者162例(对照组),采用13配对病例研究设计,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术中血压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3.3%vs 19.8%,P=0.038),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脏病、脑血管病、心房颤动、白细胞计数、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2.2%vs37.0%,P=0.047;14.8%vs 29.6%,P=0.032;18.5%vs 32.1%,P=0.025;11.1%vs 33.3%,P=0.001;20.4%vs 32.7%,P=0.000;22.2%vs 37.7%,P=0.046;(10.67±4.92)×109/L vs(14.39±6.18)×109/L,P=0.042;(78.92±2.87)μmol/L vs(108.00±3.21)μmol/L,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血压下降(OR=9.594,95%CI:3.338~27.575,P=0.000)、高血压(OR=9.219,95%CI:2.945~28.856,P=0.000)、慢性肾脏病(OR=6.096,95%CI:1.782~20.858,P=0.004)、脑血管病(OR=3.870,95%CI:1.008~14.860,P=0.049)、心房颤动(OR=3.225,95%CI:1.128~9.219,P=0.029)为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血压下降、高血压、慢性肾脏病、脑血管病、心房颤动可能为非心脏和非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卒中 高血压 心房颤动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