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系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顺业 孙宗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D)病人心肌细胞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蛋白、caspase 3和心肌氧化性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以进行常规CPB的无肺动脉高压的ASD病人为对照组 (n =5 ) ,以合并CHD的RHD病人为观察组(n =5 )。体外...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D)病人心肌细胞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蛋白、caspase 3和心肌氧化性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以进行常规CPB的无肺动脉高压的ASD病人为对照组 (n =5 ) ,以合并CHD的RHD病人为观察组(n =5 )。体外循环术前留取右心室标本。用原位TUNEL技术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右心室Fas和FasL蛋白表达。用Z DEVD AMC底物降解法和TBARS方法分别测定右心室心肌caspase 3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MDA)。结果 RHD病人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数、caspase 3活性、MDA以及Fas、FasL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ASD病人 (P分别为 0 0 2 6 ,0 0 13,0 0 0 2 ,0 0 0 4和 0 0 33)。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参与CHD的病理生理过程。CHD病人的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 脱噬作用 Fas FASL 氧化性应激 充血性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D病人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家族蛋白和caspase-3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顺业 孙宗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观察CHD病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bcl 2、bcl xl、bax和bad及caspase 3和心肌氧化性应激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研究以进行常规CPB手术无肺动脉高压的ASD病人为对照组 (ASD组 ,n =5 )、以合并CHD的RHD病人为观察组 (RHD组... 目的 观察CHD病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bcl 2、bcl xl、bax和bad及caspase 3和心肌氧化性应激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研究以进行常规CPB手术无肺动脉高压的ASD病人为对照组 (ASD组 ,n =5 )、以合并CHD的RHD病人为观察组 (RHD组 ,n =5 )。并行循环后留取右心室全层心肌标本。用原位TUNEL技术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右心室bcl 2、bcl xl、bax和bad蛋白表达。分别用Z DEVD AMC底物降解法和TBARS方法测定右心室caspase 3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CHD病人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数、caspase 3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高于ASD病人 (分别P =0 0 2 6,0 0 13和 0 0 0 2 ) ;与ASD病人比较 ,CHD病人右心室促凋亡蛋白bax和bad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0 3和 0 0 0 1)。而两组抗凋亡蛋白bcl 2和bcl xl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参与CHD的病理生理过程。CHD病人的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细胞bax和bad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 3激活以及心肌氧化性应激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脱噬作用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氧化性应激 CHD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9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顺业 于颖丽 +3 位作者 奏太昌 郭建军 李大奇 孙长恩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9-51,共3页
总结了4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4.52%,死亡7例。19例中包括精神障碍9例(2.14%,均为女性),术后昏迷7例(1.67%,3例为术后即未清醒,4例为后期产生),癫... 总结了4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4.52%,死亡7例。19例中包括精神障碍9例(2.14%,均为女性),术后昏迷7例(1.67%,3例为术后即未清醒,4例为后期产生),癫痫样发作2例(0.48%).惊厥样肢体和面部抽搐1例(0.24%)。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有躁狂、妄想、谵妄和抑郁。本文着重就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有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损害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和治疗
4
作者 张顺业 甄兰英 +2 位作者 任梅慧 梁法禹 郭建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81-83,共3页
目的:总结我科1080例体外循环(CPB)术后急性心包填塞(ACT)的防治经验。临床资料:全组病例1080例,先心病876例,瓣膜置换204例,全部手术均在全麻低温CPB下完成心内操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心病10~... 目的:总结我科1080例体外循环(CPB)术后急性心包填塞(ACT)的防治经验。临床资料:全组病例1080例,先心病876例,瓣膜置换204例,全部手术均在全麻低温CPB下完成心内操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心病10~89min(286±149min),瓣膜置换34~68min(432±72min)。结果:全组发生ACT16例(148%),14例为全心性心包填塞,2例为局限性心包填塞。16例ACT主要原因包括活动性出血(6/16),试用凝血酶冲洗纵隔创面(6/16),心包、纵隔引流管管理不善(4/16)。1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ACT的预防在于手术中彻底止血,术后定期挤压引流管。纵隔创面忌用凝血制剂冲洗。ACT一经诊断,应及时开胸探查止血,清除血块,解除心脏压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心包积液 手术后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对体外循环术后狗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fas、fasL和bcl-2家族蛋白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顺业 张小龙 张小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观察丙酮酸对常规体外循环术后狗心肌细胞凋亡和fas、fasL、bcl-2、bcl-xl、bax、以及bad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10条拟进行常规体外循环(CPB)的成年家狗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丙酮酸处理组(n=5)。CPB术前、术后和术... 目的观察丙酮酸对常规体外循环术后狗心肌细胞凋亡和fas、fasL、bcl-2、bcl-xl、bax、以及bad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10条拟进行常规体外循环(CPB)的成年家狗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丙酮酸处理组(n=5)。CPB术前、术后和术后3 h分别留取左心室(LV)标本。用原位TUNEL技术检测凋亡的心肌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fas、fasL、bcl-2、bcl-xl、bax和bad蛋白表达。分别用Z-DEVD-AMC底物分解法和TBARS法测定caspase-3活动度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中各参数CPB术前与术中在组间和组内均无显著性差异。CPB后,两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高、fas、fasL、bax和bad蛋白表达、caspase-3活性及MDA含量也均较术前和术中明显增高,而丙酮酸(pyruvate)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fas、fasL、bax和bad蛋白表达、caspase-3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bcl-2和bcl-xl表达在CPB术前、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pyruvate可以抑制常规CPB术后心肌细胞凋亡,下调fas、fasL、bax和bad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及心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心肌 细胞凋亡 体外循环 基因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6
作者 张顺业 任梅慧 +1 位作者 甄兰英 梁法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1080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出血防治经验。方法1080例均在全麻低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先心病876例,瓣膜置换204例,二尖瓣置换152例,双瓣置换52例。升主阻断时间:先心病10~89min... 目的回顾性总结1080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出血防治经验。方法1080例均在全麻低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先心病876例,瓣膜置换204例,二尖瓣置换152例,双瓣置换52例。升主阻断时间:先心病10~89min(286±149),瓣膜置换34~98min(43±172)。结果1080例术中出血18例(165%),死亡4例(占术后出血病例222%),儿童出血8例(091%),成人10例(49%),后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儿童(P<001),术后出血常见原因:活动性出血(11/18)、DIC(3/18)、鱼精蛋白用量不足(2/18)、左室破裂(1/18)和主动脉后壁损伤(1/18)。结论CPB术后出血量小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有下述情况应开胸探查:术后出血量持续增多,成人连续3h,出血量>200ml/h,儿童>100ml/h;术后8~24h,胸片上示纵隔影明显增宽;心包纵隔引流量突然增加,提示心脏、大血管切口出血或左室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出血 手术后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左心室破裂
7
作者 张顺业 郭林静 +1 位作者 任丽 杨新卫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 报道 2 0 1例二尖瓣替换 (MVR)术后并发 2例左心室破裂 (LVR)的体会。方法 全组MVR 2 0 1例 ,单纯MVR16 1例 ,双瓣置换 40例。MVR缝合方法 :间断缝合 180例 ,连续缝合 2 1例。侧倾碟瓣 (国产 ) 16 3例 ,双叶瓣 (Medicarbo) 38例 ... 目的 报道 2 0 1例二尖瓣替换 (MVR)术后并发 2例左心室破裂 (LVR)的体会。方法 全组MVR 2 0 1例 ,单纯MVR16 1例 ,双瓣置换 40例。MVR缝合方法 :间断缝合 180例 ,连续缝合 2 1例。侧倾碟瓣 (国产 ) 16 3例 ,双叶瓣 (Medicarbo) 38例 ,术后并LVR 2例。结果  2例LVR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MVR术后并发LVR是一种少见而凶险的临床合并症。常见原因包括 :过度剥离切除后叶基部的钙化组织、人工瓣过大、坐瓣后过度抬高心尖、乳头肌切除过多 ,术后高血压 ,固定人工瓣的缝线对合分布不均匀及缝线跨距过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替换术 并发症 左心室破裂 缝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张顺业 梁法禹 +1 位作者 甄兰英 任梅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总结201例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PDA201例,单纯PDA173例,VSD+PDA15例,TOF+PDA9例,AAI+VSD+PDA3例,AVS+PDA1例,单纯PDA结扎155例,CPB下缝扎18... 目的:总结201例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PDA201例,单纯PDA173例,VSD+PDA15例,TOF+PDA9例,AAI+VSD+PDA3例,AVS+PDA1例,单纯PDA结扎155例,CPB下缝扎18例。28例并发心内畸形者26例一期根治,2例分期手术。结果:全组死亡7列。死亡原因包括脑血管意外、低心排、人工血管渗血、急性肾衰和灌注肺。结论:多数单纯PDA可经左开胸结扎,病程长,合并重度肺高压或SBE者应在CPB下缝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肺循环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林静 张顺业 +2 位作者 杨新卫 郭建军 梁法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肺循环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2 4例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患者注射鱼精蛋白前后左、右心房血NO的终代谢产物亚硝基(NO2 -)和硝...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肺循环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2 4例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患者注射鱼精蛋白前后左、右心房血NO的终代谢产物亚硝基(NO2 -)和硝基 (NO3 -)含量。测定注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左房压和中心静脉压。结果 注射鱼精蛋白前右房和左房NO2 -含量分别为 (3 85± 0 73) μmol/L和 (4 12± 0 85 ) μmol/L(P >0 0 5 ) ,注射后左房NO2 -含量 [(4 5 7± 0 90 )μmol/L]明显高于右房 [(4 0± 0 81) μmol/L](P <0 0 5 ) ,NO3 -含量呈类似的改变 (P <0 0 5 )。注射鱼精蛋白后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较注射前显著性降低 (P <0 0 5 ,P <0 0 1) ,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鱼精蛋白可以刺激体、肺循环系统合成释放一氧化氮 ,前者导致动脉压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鱼精蛋白 肝素 肺循环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脉搭桥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彩利 李天亮 +4 位作者 张顺业 李保 畅芳叶 高明兰 王海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手术组,均将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LAD)行端侧吻合。另选正常对照20例。应用RT-...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手术组,均将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LAD)行端侧吻合。另选正常对照20例。应用RT-3DE检测手术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及LAD供血节段局部的舒张末容积(rEDV)、收缩末容积(rESV)、射血分数(rEF)。结果手术组术后LV-EDV、LVESV较术前减小(P<0.05),LVEF较术前增大(P<0.05),LAD供血节段rEDV、rESV较术前减小,rEF较术前增大;手术组术前及术后LVEDV、LVESV较对照组增大(P<0.05),LVEF较对照组减小(P<0.05),LAD供血节段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rEF较对照组减小。结论RT-3DE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OPCABG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脉搭桥术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量
11
作者 张顺业 秦太昌 +2 位作者 魏秀勤 石艳芬 卫国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65-67,共3页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分别在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血流,在右室流出道切面探查主肺动脉血流,测量主动脉及主肺动脉血流峰值(Vmax)、射血时间(VET),并在取样水平分别测量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分别在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血流,在右室流出道切面探查主肺动脉血流,测量主动脉及主肺动脉血流峰值(Vmax)、射血时间(VET),并在取样水平分别测量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计算左、右心排血量(Qs、Qp)及左向右分流量(L-Rshunt),与Fick法计算之Qs、Qp及L-Rshunt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所测Qs、Qp及L-Rshunt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大于0.2、0.2和0.5。同时发现在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取样较在左室流出道、二尖瓣口、右室流出道等部位取样更为准确、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 测定 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量
全文增补中
自体心包片二尖瓣膜成形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太昌 郭林静 +2 位作者 张顺业 梁法禹 杨新卫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79-80,共2页
应用自体心包片行二尖瓣膜成形术11例,其中10例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1例失败,二尖瓣膜粘液变性所致的二尖瓣膜关闭不全。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二尖瓣成形术 心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太昌 孙长恩 +4 位作者 李大奇 张顺业 梁法禹 杨新卫 郭林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42-443,共2页
报告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和室颤技术行心内直视手术 2 5例 ,其中房缺修补术 8例 ,室缺修补术 7例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2例和二尖瓣置换术 8例。术后病人全部存活 ,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 报告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和室颤技术行心内直视手术 2 5例 ,其中房缺修补术 8例 ,室缺修补术 7例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2例和二尖瓣置换术 8例。术后病人全部存活 ,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可以防止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术中应注意心内排气和避免心室膨胀 ,防止气栓和心肌缺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体外循环 心室颤动 心内直视手术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新卫 张勇 +3 位作者 郭林静 张顺业 梁智星 高南翔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9期652-653,共2页
目的 :总结 1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 ,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结果 :全组中除 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外 ,余均顺利康复。结论 :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手... 目的 :总结 1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 ,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结果 :全组中除 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外 ,余均顺利康复。结论 :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15
作者 秦太昌 孙长恩 +2 位作者 李大奇 梁法禹 张顺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47-248,共2页
 收集1988 - 11 ~1999 - 04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 V S D)450 例,死亡率243 % ,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 P/ P S≥76 % )23 例。通过对心导管资料,肺组织活检,心脏杂音,胸片和心电图...  收集1988 - 11 ~1999 - 04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 V S D)450 例,死亡率243 % ,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 P/ P S≥76 % )23 例。通过对心导管资料,肺组织活检,心脏杂音,胸片和心电图等资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 V S D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秦太昌 郭林静 +2 位作者 梁法禹 张顺业 杨新卫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116-117,共2页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 例,死亡2 例。术中防止灌注肺,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和闭合动脉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亦至关重要。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时间曲线评价冠脉搭桥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17
作者 郝彩利 李天亮 +4 位作者 张顺业 李保 畅芳叶 高明兰 王海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容积-时间曲线(VTC)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前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手术组,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T-3DE检测对照组及手术组术...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容积-时间曲线(VTC)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前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手术组,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T-3DE检测对照组及手术组术前、术后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射血分数(EF)、峰值射血率(PER),并计算PER/EDV。结果手术组术前及术后EDV较对照组增大(P<0.05),EF、PER/EDV较对照组减小(P<0.05);手术组术后EDV较术前减小(P<0.05),EF、PER/EDV较术前增加(P<0.05)。EF与PER/EDV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03,P<0.05)。手术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间PER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OPCABG手术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提高;应用RT-3DE容积-时间曲线参数PER/EDV可以定量评估冠心病患者OPCABG手术前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功能 容积-时间曲线 冠状动脉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秦太昌 梁法禹 +2 位作者 孙长恩 李大奇 张顺业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37-237,297,共2页
对心脏粘液瘤14例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左房粘液瘤12例,右房粘液瘤1例,二尖瓣粘液瘤1例,手术死亡1例(715%),其余病人术后随访1~9年,无转移和复发。心脏粘液瘤虽属于良性肿瘤,但可以发生转移、外侵和栓塞。因此... 对心脏粘液瘤14例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左房粘液瘤12例,右房粘液瘤1例,二尖瓣粘液瘤1例,手术死亡1例(715%),其余病人术后随访1~9年,无转移和复发。心脏粘液瘤虽属于良性肿瘤,但可以发生转移、外侵和栓塞。因此,一旦在确诊即应限期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切除瘤体及其瘤蒂附着的心肌,以免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粘液瘤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上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19
作者 梁智星 李大奇 +3 位作者 郭林静 张勇 张顺业 翟成林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本文介绍主肺动脉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4例,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作者主张心上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即手术治疗。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主肺动脉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手术治疗30例
20
作者 李俊 梁智星 +3 位作者 李大奇 高南翔 秦太昌 张顺业 《山西临床医药》 1997年第5期293-295,共3页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者30例.其中8例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本组病例术后均长期生存。术后一个月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30例均显示心功能良好,CI、SV、CO、EF均明显优于同期施行常规切除瓣下...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者30例.其中8例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本组病例术后均长期生存。术后一个月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30例均显示心功能良好,CI、SV、CO、EF均明显优于同期施行常规切除瓣下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替换术 后瓣 瓣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