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蜡/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蓄热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靖驰 盛强 +1 位作者 童铁峰 任维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25-11130,共6页
以石蜡类正二十烷相变材料为填充材料,泡沫碳为基体材料,制备了石蜡/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正二十烷相变材料的热物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获得了泡沫碳和正二十烷/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 以石蜡类正二十烷相变材料为填充材料,泡沫碳为基体材料,制备了石蜡/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正二十烷相变材料的热物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获得了泡沫碳和正二十烷/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图像。搭建了相变蓄热装置实验台,对3种不同材料的相变蓄热装置进行蓄放热对比实验,记录并分析了相变蓄热装置温度测试数据。与正二十烷的结果对比,泡沫材料的填充大幅提高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在蓄热过程中,泡沫复合相变材料的升温速率明显降低;在放热过程中,正二十烷/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温度恢复至室温的时间比纯二十烷恢复至室温的时间减少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泡沫碳 差示扫描量热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八烷/泡沫相变复合材料蓄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靖驰 盛强 +1 位作者 童铁峰 任维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5,共5页
通过实验对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过程进行研究,将相变材料正十八烷(C18)分别填充到泡沫铜和泡沫碳中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正十八烷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利用相变蓄热装置对三种不同材料(C18、C18/泡沫碳... 通过实验对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过程进行研究,将相变材料正十八烷(C18)分别填充到泡沫铜和泡沫碳中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正十八烷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利用相变蓄热装置对三种不同材料(C18、C18/泡沫碳、C18/泡沫铜)进行蓄放热对比实验,记录温度测试数据,分析这三种不同材料的温控性能与蓄热能力,并与正十八烷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泡沫材料的填充大幅提高相变材料的温控性能,使蓄热装置温度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相变 潜热 正十八烷 泡沫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条件下泡沫复合相变材料蓄热装置数值仿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靖驰 盛强 +1 位作者 任维佳 童铁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相变材料由于相变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大量能量且过程近似等温这一特性而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将相变材料蓄热装置应用于航天器是维持航天器内各个单元工作温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正二十烷的相变蓄热结构方案,分别填充泡沫铜与泡... 相变材料由于相变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大量能量且过程近似等温这一特性而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将相变材料蓄热装置应用于航天器是维持航天器内各个单元工作温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正二十烷的相变蓄热结构方案,分别填充泡沫铜与泡沫碳作为基体材料来强化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到相变蓄热装置温度、固液相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等有效数据,分析泡沫相变蓄热材料在微重力条件下相变界面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得益于其较高的导热系数,泡沫复合相变材料可将热源热量有效分散到其他区域,减缓热源面温度上升速度,并且降低重力变化对传热的影响.所得数据结果为泡沫复合相变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泡沫碳 泡沫铜 数值仿真 微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能系统关键技术突破与工程实践
4
作者 张金山 秦博 +8 位作者 宁通 张靖驰 钱燕悦 孙志勇 余华金 王荣东 龙斌 朱庆福 杨红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2134-2143,共10页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作为革新型核能技术,在核废料嬗变、低碳能源供给及核燃料闭式循环领域展现了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自21世纪初以来牵头国内ADS研究,针对系统物理特性、液态金属冷却剂工艺、耐...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作为革新型核能技术,在核废料嬗变、低碳能源供给及核燃料闭式循环领域展现了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自21世纪初以来牵头国内ADS研究,针对系统物理特性、液态金属冷却剂工艺、耐腐蚀抗辐照材料及次临界反应堆设计等核心技术挑战,历经20余年技术攻关,在堆物理、铅铋合金控氧净化、散裂靶-堆芯耦合设计以及耐蚀结构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支撑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项目的工程实践,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为ADS的发展带了新的机遇,原子能院正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ADS相关技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核废料嬗变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