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冈底斯带西段普觉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岩浆起源及区域勘查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苗 侯增谦 +5 位作者 杨竹森 夏文杰 官玮琦 赵晓燕 张霖原 刘畅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0-620,共21页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发育多个碰撞型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87°E以西却鲜少发育,控制其成矿差异的关键因素尚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选取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普觉铜钼多金属矿床,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发育多个碰撞型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87°E以西却鲜少发育,控制其成矿差异的关键因素尚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选取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普觉铜钼多金属矿床,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普觉矿床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23.6Ma±0.4Ma)与铜钼矿化年龄(辉钼矿Re-Os年龄:24.4±0.3Ma)接近,为成矿岩体,石英二长斑岩(锆石U-Pb年龄:16.4±0.3Ma)为成矿后岩体。岩浆岩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属I-S型花岗岩;偏高的Sr/Y(27.57~49.62)和(La/Yb)_(N)(20.18~40.37)显示埃达克岩亲缘性,且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特征。富集的(^(87)Sr/^(86)Sr)_(i)(0.708014~0.708192)、ε_(Nd)(t)(-7.7~-7.5)和ε_(Hf)(t)(-2.8~2.9)同位素组成,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岩浆起源于新特提斯洋俯冲改造的角闪岩相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但有大量古老地壳物质加入,岩浆经过高度分异演化,形成高氧逸度(△FMQ:-0.8~3.2)、低温(564~677℃)的富水特征;随后地壳持续增厚并诱发下地壳发生榴辉岩相变质及部分熔融,形成成矿后石英二长斑岩岩浆。普觉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暗示冈底斯西段虽然岩浆源区有大量古老地壳物质加入,如果岩浆富水且具有较高氧逸度也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铜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觉 斑岩矿床 埃达克岩 岩石成因 冈底斯西段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丫江桥岩体时代与成因:来自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玉帅 戴平云 +3 位作者 张旺驰 谢飞 郭福生 张霖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13,共20页
丫江桥岩体是湘东地区重要的成矿花岗岩,为精确厘定丫江桥岩体侵位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对丫江桥岩体中粗粒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LA-ICP-MS锆石U-Pb... 丫江桥岩体是湘东地区重要的成矿花岗岩,为精确厘定丫江桥岩体侵位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对丫江桥岩体中粗粒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3.0±1.2Ma(n=12,MSWD=0.67)和212.1±1.2Ma(n=14,MSWD=0.09);岩石SiO_2含量为70.39%~72.88%和73.19%~74.85%;K_2O+Na_2O值为6.94%~7.95%和7.58%~7.96%;K_2O/Na_2O比值为1.25~1.70和1.45~1.58,A/CNK比值为1.05~1.07和1.07~1.09。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13.76~24.52和7.12~11.01;负Eu异常,δEu值为0.34~0.61和0.26~0.33。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Eu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锆石ε_(Hf)(t)值为-7.01~-0.90和-6.38~+6.85,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3.1~16.9Ga和12.7~16.6Ga。上述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地壳物质重熔,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壳减薄和压力降低以及地幔物质上涌的共同作用,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侵位冷却结晶,形成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花岗岩 丫江桥 湖南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帕戈勒中新世二云母花岗岩成因机制及对稀有金属铍成矿能力的指示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霖原 杨竹森 +3 位作者 侯增谦 徐培言 刘畅 谢兰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6-1066,共21页
淡色花岗岩是研究浅部地壳物质成分和碰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对象,也是稀有金属成矿的重要载体。本文研究的帕戈勒二云母花岗岩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复式花岗岩岩基的西南侧,以岩株和岩枝形式产出,局部偶见绿柱石。精细... 淡色花岗岩是研究浅部地壳物质成分和碰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对象,也是稀有金属成矿的重要载体。本文研究的帕戈勒二云母花岗岩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复式花岗岩岩基的西南侧,以岩株和岩枝形式产出,局部偶见绿柱石。精细的锆石U-Pb定年显示,岩体结晶成岩年龄为18.4 Ma和17.6 Ma,形成于中新世。岩体具有高的SiO_(2)(72.78%~75.53%)和K_(2)O(4.83%~5.52%)含量,低的Al_(2)O_(3)(13.42%~14.60%)、MgO(0.10%~0.24%)、TFe_(2)O_(3)(0.86%~1.65%)含量,A/CNK为1.04~1.1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花岗岩。(^(87)Sr/^(86)Sr)i=0.712139~0.713545,εNd(t)=-9.0~-8.3,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11~1468 Ma,^(206)Pb/^(204)Pb=18.797~18.841,^(207)Pb/^(204)Pb=15.755~15.785,^(208)Pb/^(204)Pb=39.425~39.519,ε_(Hf)(t)=-6.8~+2.0,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970~1529 Ma,显示岩浆源区以中上地壳元古宇念青唐古拉群变质岩为主(70%~80%),混合有少量的幔源成分(20%~30%)。LREE/HREE=4.30~9.61,(La/Yb)_(N)=3.61~13.42,δEu=0.16~0.34,DI分异指数=95~97,K/Rb=76.51~116.39,且Rb、Th和U相对富集,P、Zr和Ti强烈亏损,Rb-Ba-Sr分异特征明显,暗示岩浆经历了强烈的钾长石、斜长石、锆石、磷灰石和黑云母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包括帕戈勒二云母花岗岩在内的念青唐古拉中新世花岗岩形成于印度大陆俯冲板片撕裂背景下,是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幔源岩浆沿着构造薄弱带上侵,并引发中上地壳泥质变质岩发生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壳源熔体,其与幔源岩浆混合并经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所形成。帕戈勒二云母花岗岩中局部偶见绿柱石,可能与富铍中上地壳部分熔融、强烈结晶分异和F-Be络合迁移等铍的富集机制有关。由这一富铍花岗质岩浆体系进一步演化形成的、分布在其外围的富铍花岗伟晶岩具有较大的铍成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云母花岗岩 中新世 中上地壳部分熔融 铍成矿能力 帕戈勒 念青唐古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阿木雄杂岩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文杰 杨竹森 +1 位作者 官玮琦 张霖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58,共18页
冈底斯南缘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前人对这条岩浆岩带东段的研究完善了冈底斯南缘的大地构造框架和岩石圈结构及演化理论体系,而关于冈底斯南缘中段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段阿木雄杂岩体的角闪辉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 冈底斯南缘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前人对这条岩浆岩带东段的研究完善了冈底斯南缘的大地构造框架和岩石圈结构及演化理论体系,而关于冈底斯南缘中段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段阿木雄杂岩体的角闪辉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以期阐明岩浆成因并探究岩浆源区深部地质过程。阿木雄杂岩体中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均为49 Ma,属于始新世同期岩浆作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低正的εHf(t)值(-0.2^+2.6),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136~393 Ma;角闪辉长岩主量元素特征属于典型的辉长岩,Mg#值接近于原始的玄武质岩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缓右倾,无Eu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正的εHf(t)值(+5.1^+16.8)和年轻的tDMC年龄(798~46 Ma)。分析后认为角闪辉长岩源于受过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而黑云二长花岗岩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古老地壳贡献,且岩浆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结合前人和本文研究认为该区的古老地壳物质来自于古老的拉萨地块,并通过对比同时期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浆作用,认为阿木雄杂岩体岩浆作用的主要诱发机制可能为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壳幔相互作用 阿木雄杂岩体 冈底斯中段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