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中床层结焦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辉 高静洁 +2 位作者 张需鹏 翟彬 黄鲁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2-526,共5页
采用SEM、XRD、FT-IR、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中床层结焦的结构和形态,并由此探讨了结焦机理。结果表明,焦的外观表现为松散的簇状物质,为无定型焦炭包裹在铁的硫化物外的结构;无定型焦炭由高度聚合的烯烃及高... 采用SEM、XRD、FT-IR、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中床层结焦的结构和形态,并由此探讨了结焦机理。结果表明,焦的外观表现为松散的簇状物质,为无定型焦炭包裹在铁的硫化物外的结构;无定型焦炭由高度聚合的烯烃及高度缩合的芳香烃组成,并含有大量S、N、O等杂原子化合物。由于在FCC汽油前脱臭过程中,其中的二烯烃生成了一些低聚物,而在加氢反应过程中,这些低聚物在铁的硫化物及热的作用下迅速生成高聚物而结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汽油 加氢脱硫 结焦 床层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重构法合成CuSAPO-34分子筛的性质及其甲醇制烯烃反应性能
2
作者 张需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含金属铜的分子筛晶种作为铜源,采用短时重构法合成了CuSAPO-34分子筛,考察了模板剂类型对晶种及CuSAPO-34分子筛性质和甲醇制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与二乙胺为混合模板剂合成的晶种结晶度较低,晶粒尺寸较小;由该晶... 以含金属铜的分子筛晶种作为铜源,采用短时重构法合成了CuSAPO-34分子筛,考察了模板剂类型对晶种及CuSAPO-34分子筛性质和甲醇制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与二乙胺为混合模板剂合成的晶种结晶度较低,晶粒尺寸较小;由该晶种制备的CuSAPO-34分子筛的酸性较强,烯烃选择性高,乙烯选择性为47.41%,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为90.37%,n(乙烯)/n(丙烯)为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CuSAPO-34分子筛 晶种 重构法 乙烯 丙烯 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加热炉散热损失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需鹏 杨军卫 《齐鲁石油化工》 2015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从传热基础理论出发,对加热炉散热损失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附墙燃烧加热炉炉墙不同位置的热面温度给定方案。讨论耐火材料导热系数、传热方式、表面黑度对散热损失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导热性材料是进一... 从传热基础理论出发,对加热炉散热损失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附墙燃烧加热炉炉墙不同位置的热面温度给定方案。讨论耐火材料导热系数、传热方式、表面黑度对散热损失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导热性材料是进一步降低炉墙散热损失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热效率 散热损失 辐射传热 对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焦化原料加工前炉出口温度确定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需鹏 杨军卫 《齐鲁石油化工》 201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由于延迟焦化因原料组成复杂,难以从组成分析的角度确定合适的炉出口温度,待加工原料炉出口温度的确定往往依靠经验,文章提出了基于参考油样的条件试验确定方法。通过在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重油热反应条件试验,建立参考油样和对应参考装... 由于延迟焦化因原料组成复杂,难以从组成分析的角度确定合适的炉出口温度,待加工原料炉出口温度的确定往往依靠经验,文章提出了基于参考油样的条件试验确定方法。通过在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重油热反应条件试验,建立参考油样和对应参考装置数据库,选择与待加工油样条件试验挥发分相近的参考油样,确定待加工原料炉出口温度初值。根据待加工原料和参考油样的试验气体产率差值,以参考油样装置气体产率为基础预测,待加工油样在理想的炉出口温度条件下的装置气体产率,调整初次加工时装置炉出口温度使实际气体产率等于预测值,则在该温度下操作可避免出现软焦或焦炭过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炉出口温度 参考油样 挥发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与乙烯Prins缩合反应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5
作者 李建祥 张需鹏 +1 位作者 康豪 张强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428-432,共5页
采用浸渍法将对甲苯磺酸(p-TSA)负载到4种不同硅基载体(SiO_(2),SiO_(2)-La_(2)O_(3),SBA-15和Silicalite)上制备了相应的固体酸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采用浸渍法将对甲苯磺酸(p-TSA)负载到4种不同硅基载体(SiO_(2),SiO_(2)-La_(2)O_(3),SBA-15和Silicalite)上制备了相应的固体酸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液体酸催化剂p-TSA相比较,以甲醛与乙烯的Prins反应,考察了载体对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基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径越大,越有利于p-TSA分散;p-TSA在SiO_(2)和SBA-15表面分散更均匀;以SiO_(2)为载体所得固体酸催化剂的B酸酸量较高;在p-TSA用量相当的情况下,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均优于液体酸催化剂p-TSA的;在p-TSA负载量为55%时,以SiO_(2)为载体所得固体酸p-TSA/SiO_(2)作催化剂时,甲醛转化率以及1,3-二氧六环收率和选择性均最佳,依次为87.73%,20.81%和2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乙烯 对甲苯磺酸 Prins反应 硅基载体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