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测多评法测定花椒及相关产品中4个酰胺类物质的含量
1
作者 张雪梅 舒晓 +4 位作者 张伟 谢蔓莉 杨晓霞 杨丰庆 杨俊英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138,共8页
为了对花椒及相关产品中酰胺类化合物准确定量,以羟基-α-山椒素为内参物,建立了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花椒及相关产品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和羟基-ε-山椒素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 为了对花椒及相关产品中酰胺类化合物准确定量,以羟基-α-山椒素为内参物,建立了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花椒及相关产品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和羟基-ε-山椒素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建立了4个成分的标准曲线,并对外标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在外标法的基础上,以羟基-α-山椒素为内参物,获得其他3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以相对保留时间对样品峰进行定性,以相对校正因子和外标法获得的样品中羟基-α-山椒素含量计算花椒及相关产品中其他3个成分的含量。对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并以35个实际样品(干花椒、鲜花椒、花椒粉、花椒油、花椒叶)为例,对比了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外标法4个成分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羟基-α-山椒素与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和羟基-ε-山椒素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39、0.245和0.541;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对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和羟基-ε-山椒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影响很小,柱温及流动相组成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也很小;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得实际样品中4个成分的含量值接近,相对误差绝对值在0~5.56%之间。综上,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花椒及相关产品中4个酰胺类物质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及花椒制品 花椒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 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压绿肥及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张雪梅 付利波 +7 位作者 尹梅 王志远 陈华 陈检锋 徐金玉 杨艳鲜 王伟 苏友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针对西南地区不合理施肥和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玉米产量降低等问题,研究翻压绿肥及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年开始进行7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处理(CK)、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 针对西南地区不合理施肥和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玉米产量降低等问题,研究翻压绿肥及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年开始进行7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处理(CK)、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不施氮(G1)处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55%氮(G2)处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70%氮(G3)、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85%氮(G4)处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100%氮(G5)。于2022年冬季种植光叶紫花苕,2023年玉米播种前进行翻压。玉米成熟收获季,测定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同时测定玉米地上部氮、磷、钾的含量,测定产量和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绿肥配施氮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的含量增加,G3处理的有机碳含量最高。G2、G3、G4、G5处理的玉米产量相较于CK提升了10.45%~16.33%,G3处理提升效果最好。各处理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穗粗、百粒重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G4处理的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和百粒重均最高,各处理之间穗长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差异。籽粒和秸秆的氮、磷含量及秸秆钾含量相比于CK多数有所增加,各处理中G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最高,G4处理的氮收获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氮肥偏生产力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有处理中,G3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各处理对土壤的肥力均有显著提升。因此,翻压光叶紫花苕配施70%氮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是西南地区比较合理的绿肥种植模式和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氮梯度 有机碳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RCEP到亚太自贸区的推进路径及其经济效应
3
作者 张雪梅 严姣 许培源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8-122,共5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是亚太地区多边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实现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推动RCEP成员扩容和贸易规则升级两个维度研究从RCEP到FTAAP的推进路径,并运用GTAP模型模拟各推进阶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是亚太地区多边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实现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推动RCEP成员扩容和贸易规则升级两个维度研究从RCEP到FTAAP的推进路径,并运用GTAP模型模拟各推进阶段各成员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成员扩容方面,可按照三个梯次——中国香港、秘鲁、智利;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依次推进;在贸易规则升级方面,电子商务、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是规则升级可行的优先领域。第二,经济效应模拟显示,成员扩容和贸易规则升级对RCEP各成员的GDP、福利水平、进出口额等指标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其作用随着推进阶段依次增强;从产业角度看,推动FTAAP建立有利于各成员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基于区域内分工的产业链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成员扩容 贸易规则升级 亚太自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渝香203糙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变化研究
4
作者 张雪梅 张玲 +4 位作者 高飞虎 张欢欢 杨世雄 李雪 梁叶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0-13,18,共5页
为探究重庆优质籼稻渝香203以糙米形式贮藏后,其大米的蒸煮及食味品质变化规律。以渝香203品种的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温度15,20,25,35℃;控制湿度65%~75%及室温贮藏)糙米的生活力、丙二醛含量及整精米率变化规律,同... 为探究重庆优质籼稻渝香203以糙米形式贮藏后,其大米的蒸煮及食味品质变化规律。以渝香203品种的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温度15,20,25,35℃;控制湿度65%~75%及室温贮藏)糙米的生活力、丙二醛含量及整精米率变化规律,同时研究贮藏前后大米的蒸煮及食味品质变化,确定渝香203糙米的最佳贮藏条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生活力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加,大米的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大米的吸水率呈上升趋势,米汤pH值、碘蓝值和干物质含量逐渐下降;大米的食味品质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因此,糙米贮藏时应尽量选择低温,并降低贮藏时间,以更好地保持糙米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条件 渝香203 糙米 蒸煮品质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课—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延边大学为例
5
作者 张雪梅 高旭 +2 位作者 孙福亮 薛书江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60-263,共4页
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考卷,视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研发高水平科技成果为初心和本分,为应对农林类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两张皮”现象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通过搭建“立德树... 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考卷,视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研发高水平科技成果为初心和本分,为应对农林类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两张皮”现象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通过搭建“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教育为灵魂”理念指导的“三农”情怀育人平台,重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集群模块体系,构建案例牵引的“问题-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打造专业教师与产业人员组成的跨境教学共同体,构建“评价+反馈+反思调控”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课—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社会应用的衔接,保证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从业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林类专业 课—站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聚乙烯微塑料对赤子爱胜蚓的代谢毒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霞 张雪梅 +6 位作者 舒晓 谢蔓莉 孟霞 张伟 杨俊英 龚久平 李必全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3-1073,共11页
以赤子爱胜蚓为试验生物,以蚯蚓个体生长及繁殖、代谢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CYP)亚酶活力和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组)响应为指标体系,从个体到分子跨尺度水平探讨不同粒径(小粒径30~50μm、大粒径125μm)、不同浓度(0.5,2.5,10,20g/kg)聚乙烯... 以赤子爱胜蚓为试验生物,以蚯蚓个体生长及繁殖、代谢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CYP)亚酶活力和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组)响应为指标体系,从个体到分子跨尺度水平探讨不同粒径(小粒径30~50μm、大粒径125μm)、不同浓度(0.5,2.5,10,20g/kg)聚乙烯微塑料的代谢毒性.暴露试验结果表明,小颗粒聚乙烯更易在蚯蚓体内停留及持续累积,其对生物体的危害更大;大颗粒聚微乙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蚯蚓的繁殖.代谢组试验结果提示,不同粒径微塑料聚乙烯胁迫下,基于代谢组学识别出的前12位重要代谢物的响应明显不同,聚乙烯的粒径大小对其毒性效应有显著影响.在小粒径高浓度(10,20g/kg)聚乙烯胁迫下,7个重要代谢物(L-甲酰犬尿氨酸、雄甾烷二酮、雄烯二酮、二十二碳五烯酸、(5Z, 8Z, 14Z)-11, 12-二羟基二十碳-5, 8, 14-三烯酸(11,12-DHET)、肌醇及全反式维甲酸)的水平比对照显著增加20.5%~70.2%.小粒径聚乙烯可引发蚯蚓炎症反应及神经代谢紊乱效应,并对其渗透调节代谢产生损害;CYP2B6及CY2C9活力显著被诱导的现象揭示了蚯蚓自身具有一定解毒功能.在大粒径聚乙烯(浓度为0.5~20g/kg)胁迫下,蚯蚓CYP2B6及CYP3A4活力与对照组相当,但多数代谢物(L-甲酰犬尿氨酸、雄甾烷二酮、雄烯二酮、3’-磷酸腺苷、肌苷与黄嘌呤)的水平,相比对照显著降低20.0%~77.3%,抑制蚯蚓荷尔蒙生成,进而影响繁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繁殖 炎症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细度甘薯全粉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杨世雄 张欢欢 +5 位作者 梁叶星 张雪梅 李雪 陈贵婷 张玲 高飞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57-265,共9页
甘薯全粉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为探讨不同颗粒细度甘薯全粉鲜湿面条的加工适用性,测定分析了不同粉碎强度条件下甘薯全粉的特性,系统探究了添加不同颗粒细度甘薯全粉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度为SF 5的甘薯全... 甘薯全粉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为探讨不同颗粒细度甘薯全粉鲜湿面条的加工适用性,测定分析了不同粉碎强度条件下甘薯全粉的特性,系统探究了添加不同颗粒细度甘薯全粉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度为SF 5的甘薯全粉粒径最小,D 50为11.47μm,L*为89.67,持水率为99.50%,持油率为55.50%,溶解度为30.00%,吸水膨胀度为34.16%,均为最大值,在经过第2~5次冻融后析水率最低,糊化特性各特征值显著降低。选择SF 5制作鲜湿面条,鲜湿面条最佳蒸煮时间从180 s缩短至150 s,断条率最低,为1.50%,蒸煮损失率最低,为0.68%,吸水率最高,为61.89%,面条软硬度适宜,弹韧性等表现较好且色泽鲜亮、有浓郁甘薯香,感官评分最高(86.95)。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薯全粉持水率和溶解度与鲜湿面条蒸煮特性的相关性最高,全粉粒径、L*、膨胀度及糊化温度与鲜湿面条质构特性的相关性最高,全粉冻融析水率与面条感官评分相关性最高。该研究旨在为不同细度甘薯全粉在鲜湿面条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度 甘薯 全粉 鲜湿面条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预糊化紫薯全粉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杨世雄 张玲 +4 位作者 张欢欢 梁叶星 李雪 张雪梅 高飞虎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8-1555,共8页
【目的】为拓宽预糊化紫薯全粉在不同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探明不同超微粉碎强度对预糊化紫薯全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制备预糊化紫薯全粉,分析不同超微粉碎强度(5、10、15、20、25、30 min)对全粉理化性... 【目的】为拓宽预糊化紫薯全粉在不同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探明不同超微粉碎强度对预糊化紫薯全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制备预糊化紫薯全粉,分析不同超微粉碎强度(5、10、15、20、25、30 min)对全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预糊化紫薯全粉经超微粉碎后,其主要功能成分含量显著增加,随着超微粉碎强度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由187.23μg/g增加至199.43~202.55μg/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41 mg/g增加至3.70~6.57 mg/g,花色苷含量由615.25μg/g增加至665.77~801.64μg/g。在一定粉碎强度范围内,预糊化紫薯全粉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下同),颗粒形貌呈现碎片化,大小逐渐趋于一致。全粉色泽L^(*)值由62.99增加至69.12~71.64,a^(*)值由12.01降至11.46,b^(*)值由2.12降至-0.85。持水率由79.00%提高至102.50%~117.14%,持油率由34.29%提高至38.32%~60.03%,溶解度由72.83%提高至242.47%~431.56%,吸水膨胀度由33.20%提高至39.60%~57.08%。糊化温度呈先升再降趋势,最高糊化温度最低值为83.35℃,最低糊化温度为77.53℃,峰值黏度由最高值641.00cP降至203.00cP,最小黏度由最高值169.00cP降至88.50cP,最终黏度由最高值253.50cP降至128.00cP,衰减值由472.00cP降至89.00cP,回生值由84.50cP降至39.50cP。【结论】随着超微粉碎强度的增加,预糊化紫薯全粉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及花色苷等含量显著增加,全粉色泽、持水性、持油性、溶解度及膨胀度均有显著性改善,衰减值和回生值显著降低,说明其热糊稳定性和凝胶抗老化性表现较好。综合分析,超微粉碎25 min条件下制备的预糊化紫薯全粉总体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全粉 超微粉碎 预糊化 特性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与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关系
9
作者 聂倩 张雪梅 +4 位作者 郝志华 谢若琳 刘焕欣 吴晓倩 任路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的预测能力,筛选出合适指标作为HUA风险评价工具。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1200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SUA)水...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的预测能力,筛选出合适指标作为HUA风险评价工具。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1200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分为正常组(n=9952)和HUA组(n=2052),计算TyG、Ty G-BMI,根据二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4个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TyG、TyG-BMI与HUA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yG、TyG-BMI及两者联合时对HUA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HUA组TyG、TyG-BMI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TyG-Q4、TyG-BMI-Q4组中HUA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相应3组。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TyG、TyG-BMI水平与HUA风险正相关。TyG、TyG-BMI及两者联合预测HUA的AUC分别为0.700、0.747和0.822;男性TyG、TyG-BMI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641、0.674、0.709,女性分别为0.742、0.776、0.829,<60岁人群TyG、TyG-BMI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16、0.759、0.835,≥60岁人群分别为0.614、0.645、0.731。结论TyG、TyG-BMI与HUA发生风险显著相关,TyG-BMI较TyG更优,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尤其是在女性人群和中青年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 高尿酸血症 胰岛素抵抗 疾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微粉碎强度对甘薯全粉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杨世雄 高飞虎 +6 位作者 张玲 李雪 张雪梅 张欢欢 梁叶星 陈贵婷 谭兆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甘薯全粉,分析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10、15、20、25、30 min)对全粉的基本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甘薯全粉基本营养成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尤其是蛋白、可溶... 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甘薯全粉,分析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10、15、20、25、30 min)对全粉的基本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甘薯全粉基本营养成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尤其是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糖等含量有所增加,全粉粒径显著减小(p<0.05),颗粒形貌呈现碎片化,大小逐渐趋于一致,但其官能团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色泽、持水性、持油性及冻融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小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及回生值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说明甘薯全粉经超微粉碎后能够显著改善其热糊稳定性和凝胶的抗老化性。超微粉碎25 min的甘薯全粉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粒径最小,颗粒大小均匀,且其色泽、持水性、持油性及冻融稳定性表现较好,具有最低的糊化温度、衰减值和回生值,相比其他粉碎强度条件下的甘薯全粉,具有更优异的功能性和更适宜的加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全粉 超微粉碎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及体外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谦 桑锐 +5 位作者 王巍 刘馨蔓 于明弘 刘晓童 于天 张雪梅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9-198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损伤模型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桑白皮、黄芩、蒲公英、甘草等10味中药制备中药复方呼宁散,牛津杯法测定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损伤模型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桑白皮、黄芩、蒲公英、甘草等10味中药制备中药复方呼宁散,牛津杯法测定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TTC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检测细菌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核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CCK-8法检测LPS和呼宁散对DF-1细胞的毒性,建立LPS诱导的DF-1细胞损伤模型并给药,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关键蛋白表达量,相关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Keap1/Nrf2信号通路中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关键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鸡肺源大肠杆菌对呼宁散呈中度敏感,且MIC为250 mg·mL^(-1),MBC为500 mg·mL^(-1);呼宁散可抑制鸡肺源大肠杆菌的生长,提高细菌培养液中AKP、可溶性蛋白和核酸含量。在细胞试验中,呼宁散可降低LPS诱导的DF-1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8的含量,抑制TLR4、NF-κB p65蛋白的过度表达;呼宁散可降低LPS诱导的DF-1细胞ROS和MDA的含量,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进一步提高Nrf2、NQO1、HO-1蛋白的表达量,抑制Keap1蛋白的过度表达。中药复方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并且可通过调控TLR4/NF-κB和Keap1/Nrf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对LPS诱导的DF-1细胞损伤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呼宁散 鸡肺源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患者MSX1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12
作者 黄遐龄 张丹丹 张雪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9-756,共8页
目的:探讨Msh同源框1 (MSX1)基因甲基化与子宫颈癌(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MSX1基因甲基化在CC诊治过程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行CC手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对全部CC患... 目的:探讨Msh同源框1 (MSX1)基因甲基化与子宫颈癌(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MSX1基因甲基化在CC诊治过程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行CC手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对全部CC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法检测CC患者癌组织中MSX1基因甲基化状态,分为MSX1基因低甲基化组(n=50)和MSX1基因高甲基化组(n=70),MSP法检测CC患者癌组织中MSX1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MSX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SX1蛋白表达水平。设计靶向MSX1 mRNA的小干扰RNA (siRNA),将CC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空白载体)和siMSX1组(转染MSX1 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验证细胞转染效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CC细胞迁移活性,Logistic回归分析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C患者癌组织中甲基化发生率为58.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甲基化发生率(11.67%,χ^(2)=42.725,P<0.01)。CC患者癌组织中MSX1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与患者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R-HPV) DNA、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联(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无关联(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CC患者癌组织中MSX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MSX1组细胞MSX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MSX1基因成功敲除;与对照组比较,siMSX1组细胞迁移活性明显升高(P<0.01)。MSX1基因甲基化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54.29%,明显低于MSX1基因未甲基化者(80.00%,χ^(2)=9.717,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阳性HR-HPV DNA、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和MSX1基因高甲基化是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SX1基因甲基化与CC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具有一定关联性,提示其可作为宫颈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MSX1基因 甲基化 预后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黄曲霉毒素B_(1)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晓童 葛冰洁 +3 位作者 邱谦 刘馨蔓 于明弘 张雪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9-1650,共12页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是一种天然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巨大风险。动物摄入AFB_(1)污染的饲料可引起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脏器损...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是一种天然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巨大风险。动物摄入AFB_(1)污染的饲料可引起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脏器损伤甚至大规模死亡,对畜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此外,AFB_(1)通过饲料转移到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危害人类健康。生物信息学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结合多领域研究方法对生物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分析和解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包括网络毒理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技术,也是阐明毒物毒性机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作者对生物信息学在AFB_(1)毒性作用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AFB_(1)中毒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提供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生物信息学 毒性机制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防治畜禽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磊 李思雨 +2 位作者 刘晓童 邱谦 张雪梅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4,共5页
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最早记载于唐代苏敬编著的《新修本草》,是一种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食同源植物。蒲公英对化学性、感染性和非酒精脂肪性肝损伤等多种畜禽肝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最早记载于唐代苏敬编著的《新修本草》,是一种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食同源植物。蒲公英对化学性、感染性和非酒精脂肪性肝损伤等多种畜禽肝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蒲公英粗提取物和活性成分治疗畜禽肝损伤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蒲公英提取物和活性成分改善畜禽肝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蒲公英在肝损伤保护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化学性肝损伤 感染性肝损伤 非酒精脂肪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淀粉加工废水水质及其灌溉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雪梅 张玲 +4 位作者 高飞虎 李雪 梁叶星 张欢欢 杨世雄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136-139,共4页
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主要为有机物质污染物,不含有病原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预处理后废液可以灌溉农田。以红薯淀粉废水的絮凝沉淀预处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絮凝沉淀和资源化为主要处理方法,研究经预处理后的... 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主要为有机物质污染物,不含有病原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预处理后废液可以灌溉农田。以红薯淀粉废水的絮凝沉淀预处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絮凝沉淀和资源化为主要处理方法,研究经预处理后的红薯淀粉加工废水灌溉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薯淀粉加工废水在离心2 min后,其COD值降低至8885 mg·L^(-1),去除率达到25%左右;再通过絮凝沉淀后其COD值可降低至3554 mg·L^(-1)。用预处理后的废水对水稻进行灌溉,灌溉后的稻米颗粒饱满、整米率高、垩白度低;同时对其营养成分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废水源生长稻米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说明红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淀粉 废水 灌溉 水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鸵鸟肉品质评价与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梅 金曼芹 +2 位作者 范家兴 陈长松 薛文通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4,共8页
鸵鸟肉是我国新食品资源,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但我国目前缺乏对鸵鸟肉的研究,鸵鸟肉及其制品营养物质丰富,然而,受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鸵鸟肉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因此,对鸵鸟肉品质评价和... 鸵鸟肉是我国新食品资源,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但我国目前缺乏对鸵鸟肉的研究,鸵鸟肉及其制品营养物质丰富,然而,受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鸵鸟肉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因此,对鸵鸟肉品质评价和贮藏保鲜方法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从营养及安全品质、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综述鸵鸟肉品质评价方法,分析鸵鸟肉在保鲜过程中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如微生物生长繁殖、脂质氧化、蛋白质氧化等,从温度控制、包装技术、保鲜剂应用及其他保鲜技术方面对鸵鸟肉贮藏保鲜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鸵鸟肉品质评价系统的确定及鸵鸟肉保鲜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鸵鸟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鸵鸟肉 品质评价 贮藏保鲜 腐败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雪梅 孔祥吉 田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2,89,共7页
[目的]为做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消毒剂残留量的质量控制,促进检测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来源鱼骨图,评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目的]为做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消毒剂残留量的质量控制,促进检测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来源鱼骨图,评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取包含因子k=2,当饮用水样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残留量分别为4.3,4.7μg/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0.52,0.48μg/L。[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癸甲氯胺、苯扎氯铵,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系列标准溶液配制、测定重复性、仪器校准等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季铵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杀真菌剂室内筛选
18
作者 张雪梅 张廷富 +3 位作者 罗映清 常艳华 宋波 文国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1,共9页
【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 【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苍耳茎腐病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菌丝和菌核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扩增其ITS和TEF1⁃α序列并克隆测序,进一步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对苍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杀真菌剂的筛选。【结果】分离到的6株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形态特征一致。将其菌丝和菌核分别接种于健康的苍耳茎基部,约1周后实验组出现与田间发病苍耳植株相同的茎腐病病症。NCXS⁃1克隆测序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多个A.rolfsii菌株的相应序列一致性为100%;所筛选的7种农药杀菌剂中,NCXS⁃1对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不敏感,而咯菌腈和咪鲜胺对A.rolfsii的菌落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咯菌腈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12 mg/L。【结论】明确引起苍耳茎腐病的病原菌为A.rolfsii。7种农药中咯菌腈是抑制苍耳茎腐病病菌生长效果最佳的杀真菌剂。研究结果可为苍耳茎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茎腐病 病原鉴定 罗尔阿太菌 杀真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作物秸秆还田对毛桃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9
作者 金鑫 张雪梅 +4 位作者 周琼 骆学萍 陈松 林立金 胡容平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7-1215,共9页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筛选适宜的还田豆科作物类型,本研究以不施用秸秆为对照(CK),设置4种豆科作物[扁豆(Lablab purpure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饭豆(Vigna umbellata)和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秸秆施用处理,分...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筛选适宜的还田豆科作物类型,本研究以不施用秸秆为对照(CK),设置4种豆科作物[扁豆(Lablab purpure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饭豆(Vigna umbellata)和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秸秆施用处理,分析施用不同豆科作物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扁豆秸秆毛桃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CK提高8.62%和6.91%,而施用饭豆秸秆毛桃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比CK减少7.70%。施用扁豆秸秆毛桃幼苗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CK提高19.06%、22.12%和18.78%;施用扁豆、豇豆和菜豆秸秆能显著提高毛桃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而施用饭豆秸秆毛桃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比CK降低4.99%、5.23%和10.95%。施用4种豆科作物秸秆均能提高毛桃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全氮含量,其中饭豆秸秆处理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施用饭豆秸秆和菜豆秸秆还能提高毛桃幼苗根系全磷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根系全氮含量与地上部分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全磷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根系全钾含量与地上部分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地上部分全磷含量与地上部分全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扁豆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秸秆还田 毛桃 生长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几何控制四旋翼无人机集群轨迹跟踪
20
作者 李莉 李辉 张雪梅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1,共10页
针对单架无人机鲁棒性差、执行任务单一以及传统控制算法收敛速度慢、轨迹跟踪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几何控制的集群轨迹跟踪算法,对于研究四旋翼集群轨迹跟踪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提算法基于一般几何控制器,由单架无人机控制... 针对单架无人机鲁棒性差、执行任务单一以及传统控制算法收敛速度慢、轨迹跟踪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几何控制的集群轨迹跟踪算法,对于研究四旋翼集群轨迹跟踪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提算法基于一般几何控制器,由单架无人机控制改进设计无人机集群控制,采用“领导者-跟随者”拓扑结构及分布式集群控制策略,考虑通信时延等干扰因素,并通过AirSim/Matlab平台搭建仿真环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根据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0.3 s通信时延下大曲率轨迹处的平均误差相对于一般几何控制器减少了33.077%,相对于LQR控制器减少了19.022%,能够更好地趋近目标轨迹,跟踪误差更小、收敛速度更快,波动幅度更小、编队稳定性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控制 四旋翼 集群控制 轨迹跟踪 Air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