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知识的转型实践研究
1
作者 张雨男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传统生态知识的转型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历史上,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中的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知识的适用场景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 传统生态知识的转型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历史上,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中的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知识的适用场景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通过活态传承与陈列展演的方式,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知识得以保存下来。在创新性发展过程中,通过拓展生计与旅游开发,将传统生态知识转变为新的收入来源。大兴安岭林区人口数量的增多也推动传统生态知识转变为一种各民族共享的知识。大兴安岭林区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当代转型实践过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样本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发展 传统生态知识 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发展的“困境”——人类学话语中的鄂伦春社会与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雨男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6期59-70,共12页
自清初至今,国内外文献中出现很多对于鄂伦春的记载和研究,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依据所处时代和研究特点,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1949年以前对鄂伦春的记载和调查、作为“原始社会”的鄂伦春族研究以及以文化保护与发展转型为议题... 自清初至今,国内外文献中出现很多对于鄂伦春的记载和研究,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依据所处时代和研究特点,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1949年以前对鄂伦春的记载和调查、作为“原始社会”的鄂伦春族研究以及以文化保护与发展转型为议题的鄂伦春族研究。对鄂伦春族研究的梳理,可以帮我们认识到学者是如何看待鄂伦春及其面临的“困境”。未来的鄂伦春族研究应更多关注“本体论”以及民族内外的交织互动等多元研究视角,而这些视角同样也是当下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所应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民族研究 文化人类学 本体论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疾病谱系与社会人类学(1870-2000) 被引量:1
3
作者 弗雷德里克·凯克 张雨男 张盈(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1期49-60,共12页
捕杀、疫苗接种与疫情监测是现代公共卫生用于管理可能传染给人类的动物疾病的3种主要技术手段。在微生物如何在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关系的问题上,这3种技术有着各自不同的本体论理解。因此,动物疾病不仅是一个应用人类学问题,还涉及学... 捕杀、疫苗接种与疫情监测是现代公共卫生用于管理可能传染给人类的动物疾病的3种主要技术手段。在微生物如何在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关系的问题上,这3种技术有着各自不同的本体论理解。因此,动物疾病不仅是一个应用人类学问题,还涉及学科的理论核心,即理解社会因果关系是如何从物理因果关系中产生的。为了澄清这一观点,通过考察赫伯特·斯宾塞对口蹄疫的研究;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结合牛结核病所思考的献祭概念;埃米尔·涂尔干是如何将接种天花疫苗作为社会病态的隐喻;以及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对疯牛病的研究。通过他们对动物疾病传播给人类风险的不同理解,即从预防到防治,再到防范,来分析4位学者对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 献祭 生物安全 社会 人畜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