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变形纤维/织物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梦婕 夏勇 +3 位作者 张雨凡 周欣然 俞建勇 熊佳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8,共10页
变形-感知一体化智能材料具备自适应形变和交互安全性,可实时监测并反馈环境或自身状态信息,在智能装备、工业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纤维基智能变形材料研究热度空前,并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变形-感知智能材料这... 变形-感知一体化智能材料具备自适应形变和交互安全性,可实时监测并反馈环境或自身状态信息,在智能装备、工业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纤维基智能变形材料研究热度空前,并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变形-感知智能材料这个重要方向。为系统展示该领域成果并促进领域进一步发展,首先综述了纤维/织物基驱动器的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各类刺激响应的驱动变形原理;接着着重介绍了一体化驱动-感知型智能纤维/织物材料的应用,阐述了该类材料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指出:未来应着重深化机制研究、提升材料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推动智能变形纤维材料的集成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形材料 纤维 纱线 织物 驱动-感知一体 驱动器 软体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链路构成与性能优化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雨凡 李鑫 +3 位作者 吕伟超 陈家旺 郑旻辉 徐敬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共11页
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可为水下平台提供高速灵活的通信选择。本文介绍了UWOC的基本链路构成,并指出UWOC系统的优化方案。吸收、散射和湍流都会影响UWOC的性能,深入研究信道特性可以指导发射器、接收器和相关信号处理技术的设计。UWOC性... 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可为水下平台提供高速灵活的通信选择。本文介绍了UWOC的基本链路构成,并指出UWOC系统的优化方案。吸收、散射和湍流都会影响UWOC的性能,深入研究信道特性可以指导发射器、接收器和相关信号处理技术的设计。UWOC性能还能够通过复用技术、单光子探测技术和对准系统等进行优化。功能全面的测试平台可以为UWOC系统提供必要的测试环境,为海试与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期望能为UWOC相关研究者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WOC 信道建模 光复用技术 单光子探测 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光学系统中的时空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雨凡 徐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3,共8页
海洋光学系统在海洋探索、开发和监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下无线光通信、水下激光雷达是两种迅速发展且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海洋光学系统。水下无线光通信凭借高速率与低延迟的特点在中短距离应用中成为理想的通信选择;水下激光... 海洋光学系统在海洋探索、开发和监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下无线光通信、水下激光雷达是两种迅速发展且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海洋光学系统。水下无线光通信凭借高速率与低延迟的特点在中短距离应用中成为理想的通信选择;水下激光雷达在获取地理信息、目标探测等应用中也是常用的高精度、高效率的观测方法。然而,海水信道的复杂光学特性为海洋光学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挑战。在海水信道中,不仅吸收与散射作用较强,而且信道中可能有湍流、气泡等动态变化的干扰因素。为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可通过时间或空间方法提高信噪比;另一方面,时空信息转换的方法有利于提升系统的性能。文中对以上解决方案进行综述,并指出海洋光学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无线光通信 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石墨烯/棉织物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育洲 张雨凡 +2 位作者 周青青 陈国强 邢铁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研究并增强柔性织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得到高浓度氧化石墨烯水溶胶,并通过干涂层法将氧化石墨烯涂覆于棉织物表面,经化学-微波两步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棉织物。进一步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二氧化... 为研究并增强柔性织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得到高浓度氧化石墨烯水溶胶,并通过干涂层法将氧化石墨烯涂覆于棉织物表面,经化学-微波两步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棉织物。进一步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烯/棉织物上,得到二氧化锰/石墨烯/棉织物复合电极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极材料在0.2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490 F/g,1000次电容放电后电容保持在95.5%,能量密度达到17.01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锰 棉织物 复合材料 电极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至《十四行集》写作技巧论析
5
作者 萧映 张雨凡 《写作》 2021年第1期65-74,共10页
冯至1930年赴德国留学,受到诗人里尔克和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1939年后创作的《十四行集》将人与物的存在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展现了在抗战环境下沉淀的哲思——大时空背景之下人类与世界的命运。选取《十四行集》的第一、二、三、十六、... 冯至1930年赴德国留学,受到诗人里尔克和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1939年后创作的《十四行集》将人与物的存在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展现了在抗战环境下沉淀的哲思——大时空背景之下人类与世界的命运。选取《十四行集》的第一、二、三、十六、二十七首五首诗,结合英国新批评派燕卜荪的含混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冯至诗歌的写作手法与诗人的存在主义思考。冯至的十四行诗既借鉴了西方商籁体的结构,又承续了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冯至选取极富张力的意象或者化用意象,用类比和隐喻来表现生与死的关系,使得诗人在抗战环境下的哲理思考拥有跨越时空的、形而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十四行集》 存在主义 文本细读 中国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术修复供皮区创面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唐黎珺 张筱薇 +4 位作者 方强伟 张雨凡 李笑眉 徐刚 罗艺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术修复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下肢皮肤缺损需接受自体植皮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供皮区均选择自体大腿外侧,供皮区修复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术修复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下肢皮肤缺损需接受自体植皮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供皮区均选择自体大腿外侧,供皮区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对照组采用邮票皮回植。比较两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完全上皮化的时间,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评价两组术后1、3、6个月供皮区瘢痕情况。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创面感染及瘢痕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部分凡士林纱布自行脱落,可见该处微型皮片向周围爬行生长,皮片间隙出现上皮化;对照组小部分凡士林纱布可自行脱落,渗血较多,创面愈合缓慢。观察组供皮区完全上皮化的时间及术后1、3、6个月VSS、PO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无感染者;对照组术后1个月出现创面感染2例,细菌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以换药治疗后好转,再次行细菌培养为阴性。术后6个月,观察组可见部分相邻皮片融合,创面平坦,无异常突起,按压时弹性接近正常皮肤,皮肤颜色较正常略深;对照组部分患者瘢痕突起明显,不易按压,颜色趋向于深棕。结论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术修复供皮区有助于加速供皮区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及愈后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皮片 类MEEK式植皮 邮票状皮片 皮片回植术 供皮区 瘢痕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