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Gd_(2[1-x(y)])Eu_(2x(y))W_(z)Mo_((1-z))O_(6)红色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敏
曹春燕
+4 位作者
张陈林
陈子军
白碧海
黄倪慧
谢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6-1094,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1-x))Eu_(2x)WO_(6)(0≤x≤0.35)、Gd_(2(1-y))Eu_(2y)MoO_(6)(0≤y≤0.25)和Gd_(1.9)Eu_(0.1)W_(z)Mo_((1-z))O_(6)(0≤z≤1)系列红色荧光粉。探索了Gd_(2(1-x))Eu_(2x)WO_(6)荧光粉和Gd_(2(1-y))Eu_(2y)MoO...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1-x))Eu_(2x)WO_(6)(0≤x≤0.35)、Gd_(2(1-y))Eu_(2y)MoO_(6)(0≤y≤0.25)和Gd_(1.9)Eu_(0.1)W_(z)Mo_((1-z))O_(6)(0≤z≤1)系列红色荧光粉。探索了Gd_(2(1-x))Eu_(2x)WO_(6)荧光粉和Gd_(2(1-y))Eu_(2y)MoO_(6)荧光粉的最佳合成温度及最佳Eu^(3+)掺杂浓度,并进一步探索了W^(6+)、Mo^(6+)比例对Gd_(1.9)Eu_(0.1)W_(z)Mo_((1-z))O_(6)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Eu^(3+)浓度增加,在Gd_(2(1-x))Eu_(x)WO_(6)和Gd_(2(1-y))Eu_(2y)MoO_(6)荧光粉X射线衍射图中观察到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研究了Gd_(2(1-x))Eu_(2x)WO_(6)中Eu^(3+)发光浓度猝灭机理。随着Mo^(6+)含量增加,在Gd_(1.9)Eu_(0.1)W_(z)Mo_((1-z))O_(6)中观察到电荷迁移带红移现象,并通过漫反射谱推算了荧光粉材料带隙值。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及电子能谱表征了W^(6+)、Mo^(6+)比例改变对荧光粉颗粒形貌及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荧光粉
光致发光
浓度猝灭
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辆间减振器对电子导向胶轮电车稳定性的仿真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承明
肖磊
+3 位作者
张陈林
周胜
付建朝
钟汉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以电子导向胶轮电车的车辆间铰接角摆动幅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仿真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列车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直线运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车辆间被动式减振器,明确了减振器的工作区间和安装方式,并通过仿真...
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以电子导向胶轮电车的车辆间铰接角摆动幅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仿真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列车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直线运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车辆间被动式减振器,明确了减振器的工作区间和安装方式,并通过仿真分析的方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安装车辆间减振器后,车辆间铰接角在高速直线运行条件下摆幅明显减小,列车直线运行的稳定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导向胶轮电车
车辆间减振器
车辆稳定性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d_(2[1-x(y)])Eu_(2x(y))W_(z)Mo_((1-z))O_(6)红色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敏
曹春燕
张陈林
陈子军
白碧海
黄倪慧
谢安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6-1094,共9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011207)
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厦门理工学院fma2022006)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J02049)资助。
文摘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1-x))Eu_(2x)WO_(6)(0≤x≤0.35)、Gd_(2(1-y))Eu_(2y)MoO_(6)(0≤y≤0.25)和Gd_(1.9)Eu_(0.1)W_(z)Mo_((1-z))O_(6)(0≤z≤1)系列红色荧光粉。探索了Gd_(2(1-x))Eu_(2x)WO_(6)荧光粉和Gd_(2(1-y))Eu_(2y)MoO_(6)荧光粉的最佳合成温度及最佳Eu^(3+)掺杂浓度,并进一步探索了W^(6+)、Mo^(6+)比例对Gd_(1.9)Eu_(0.1)W_(z)Mo_((1-z))O_(6)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Eu^(3+)浓度增加,在Gd_(2(1-x))Eu_(x)WO_(6)和Gd_(2(1-y))Eu_(2y)MoO_(6)荧光粉X射线衍射图中观察到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研究了Gd_(2(1-x))Eu_(2x)WO_(6)中Eu^(3+)发光浓度猝灭机理。随着Mo^(6+)含量增加,在Gd_(1.9)Eu_(0.1)W_(z)Mo_((1-z))O_(6)中观察到电荷迁移带红移现象,并通过漫反射谱推算了荧光粉材料带隙值。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及电子能谱表征了W^(6+)、Mo^(6+)比例改变对荧光粉颗粒形貌及组成的影响。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荧光粉
光致发光
浓度猝灭
红移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phosphors
photoluminescence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red shift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辆间减振器对电子导向胶轮电车稳定性的仿真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承明
肖磊
张陈林
周胜
付建朝
钟汉文
机构
湖南中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多铰接胶轮运输系统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文摘
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以电子导向胶轮电车的车辆间铰接角摆动幅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仿真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列车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直线运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车辆间被动式减振器,明确了减振器的工作区间和安装方式,并通过仿真分析的方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安装车辆间减振器后,车辆间铰接角在高速直线运行条件下摆幅明显减小,列车直线运行的稳定性显著提升。
关键词
电子导向胶轮电车
车辆间减振器
车辆稳定性
动力学仿真
Keywords
electronic guided rubber-tyred tram
inter-vehicle damper
vehicle stability
dynamic simulation
分类号
U27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Gd_(2[1-x(y)])Eu_(2x(y))W_(z)Mo_((1-z))O_(6)红色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
张敏
曹春燕
张陈林
陈子军
白碧海
黄倪慧
谢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车辆间减振器对电子导向胶轮电车稳定性的仿真影响研究
周承明
肖磊
张陈林
周胜
付建朝
钟汉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