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对鼠李糖乳杆菌GG生长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张银肖 张弛 +3 位作者 王静怡 温雁超 李赫 刘新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2-158,共7页
为探究氮源类营养物质对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为原料,通过单培养的方式分别测定鼠李糖乳杆菌GG的活菌数和乳酸及乙酸产量,并将鼠李糖乳杆... 为探究氮源类营养物质对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为原料,通过单培养的方式分别测定鼠李糖乳杆菌GG的活菌数和乳酸及乙酸产量,并将鼠李糖乳杆菌GG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培养测定其在致病菌存在下利用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单培养的条件下消化后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都能显著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活菌数(P<0.05),而消化后大豆肽的作用比消化后大豆蛋白的作用提前4 h,且二者都能显著提高乳酸和乙酸的生成(P<0.05)。在共培养体系中,消化后大豆蛋白显著削弱了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能力,提高了鼠李糖乳杆菌的竞争能力,且培养4 h和8 h后,鼠李糖乳杆菌的活细胞数显著高于单培养(P<0.05)。本研究结果将氮源作为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营养物质,为消化后大豆蛋白和大豆肽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肽 鼠李糖乳杆菌 共培养 单增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白萝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黄镜如 张银肖 鲁晓翔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0,共5页
研究了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白萝卜品质的影响。首先,将鲜切白萝卜在浓度分别为0.05、0.08、0.10 g/L的纳他霉素溶液中分别浸泡3 min和5 min,定期测定其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筛选出最适浸泡浓度及时间。其次,采用喷雾和浸泡两种方式处理鲜切... 研究了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白萝卜品质的影响。首先,将鲜切白萝卜在浓度分别为0.05、0.08、0.10 g/L的纳他霉素溶液中分别浸泡3 min和5 min,定期测定其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筛选出最适浸泡浓度及时间。其次,采用喷雾和浸泡两种方式处理鲜切白萝卜,并定期对其失重率、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鲜切白萝卜采用0.10 g/L的纳他霉素溶液浸泡3 min是最佳的处理方式,与对照(不做处理)组相比,该处理的白萝卜失重率降低了18.9%,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分别提高了50%、14.28%和9.2%,并能够抑制霉菌及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POD活性。适宜的纳他霉素处理可以延缓白萝卜组织衰老,有利于保持鲜切白萝卜贮藏期间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处理方式 鲜切白萝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