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18年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伟杰 孙婷婷 +6 位作者 魏彤竹 刘海霞 李雪 耿英芝 于淼 张铭琰 张眉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566-8571,共6页
目的探究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每个季度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方法2017~2018年辽宁省共采集347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 目的探究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每个季度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方法2017~2018年辽宁省共采集347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为17.65%,第二季度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6.92%,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9.05%,第四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62%。各卫生指标菌中2017年菌落总数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6.10%,大肠菌群计数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7.03%,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3.52%;2018年菌落总数在第一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1.67%,大肠菌群计数在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3.48%,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二季度合格率最低为91.67%。结论辽宁省内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诺如病毒、蜡样芽胞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比较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及弯曲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居民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污染监测 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沙门氏菌的分布与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铭琰 耿英芝 +6 位作者 于淼 李雪 刘海霞 王伟杰 魏彤竹 孙婷婷 张眉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沙门氏菌的分布特征以及耐药特点。方法分离来自食品与食物中毒患者体内的沙门氏菌,用双纸片法筛选产ESBLs沙门氏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沙门氏菌的分布特征以及耐药特点。方法分离来自食品与食物中毒患者体内的沙门氏菌,用双纸片法筛选产ESBLs沙门氏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89株,食物中毒患者体内分离沙门氏菌77株,其中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13.3%(22/166)。34株从水产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中ESBLs阳性率为5.9%(2/34),55株从肉制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中ESBLs阳性率为21.8%(12/5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α=4.025);77株从临床样本分离的沙门氏菌中ESBLs阳性率为10.4%。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平均多重耐药率为42.8%(71/166),产ESBLs沙门氏菌更容易产生交叉耐药,多重耐药率100%,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多重耐药率34.0%(P<0.05,α=7.011)。22株ESBLs沙门氏菌中,包含TEM基因型5株,CTX-M基因型5株,TEM合并CTX-M双基因型5株,未检出SHV基因型。产ESBLs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环丙沙星、萘啶酸等均表现出较强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敏感。结论产ESBLs沙门氏菌在东北分布较广,基因型以TEM和CTX-M为主,家畜家禽饲养环节抗生素滥用相对严重。ESBLs阳性菌更容易产生多重耐药,对于治疗产ESBLs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可以选择亚胺培南、头孢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沙门氏菌 耐药 基因型 食品样本 临床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伟杰 孙婷婷 +6 位作者 李雪 魏彤竹 刘海霞 耿英芝 于淼 张铭琰 张眉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22-3528,共7页
目的了解2017—2019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方法2017—2019年辽宁省共采集12类4694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694份样品中各种致病菌的... 目的了解2017—2019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方法2017—2019年辽宁省共采集12类4694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694份样品中各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差异较大,其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78%。不同种类食品中米面制品、婴幼儿奶粉及辅食和水产及其制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5.02%、14.81%、12.46%。不同包装中散装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9.55%,不同抽样场所中网店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4.06%。结论辽宁省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米面制品、婴幼儿奶粉及辅食和水产及其制品受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其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2018年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淼 耿英芝 +3 位作者 魏彤竹 张铭琰 李雪 张眉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2593-2597,共5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分布情况及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肠毒素分型方法在不同角度和层次对2018年辽宁省内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 目的了解辽宁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分布情况及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肠毒素分型方法在不同角度和层次对2018年辽宁省内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与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肠毒素结果显示,18株菌分别存在SEB、SEC、SED、SEH 4种肠毒素,PFGE聚类分析显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系数在60.3%~100%之间。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以用PFGE和PCR进行分型,都具有较好地分型能力,辨识度高,对菌株有很好的溯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PCR 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铭琰 耿英芝 +1 位作者 于淼 张眉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9期7142-7146,共5页
目的比较辽宁地区食品来源与临床样本来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了解不同来源沙门氏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用96孔药敏板,对54份食品来源和55份临床样本来源的沙门氏菌进行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通过SPSS统计... 目的比较辽宁地区食品来源与临床样本来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了解不同来源沙门氏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用96孔药敏板,对54份食品来源和55份临床样本来源的沙门氏菌进行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同时通过PCR方法对携带耐药基因的整合子目的片段进行扩增,检测2种来源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携带情况,分析其对多重耐药产生的意义。结果 2种来源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食品耐药率高于临床样本:χ2=13.615,P=0.001<0.05);2种来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有显著差异(临床样本耐药率高于食品样本:头孢噻肟χ2=4.813, P=0.028<0.05;氨苄西林χ2=9.653, P=0.002<0.05);二者多重耐药率有显著差异(临床样本多重耐药率高于食品样本:χ2=4.012,P=0.045<0.05)。二者整合子携带率分别为食品样本22.22%、临床样本29.09%。结论耐药性的产生与不同环境压力诱导、自身滥用抗生素的习惯有关,也与Ⅰ类整合子的介导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环境以及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以及它传递的影响因素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耐药性 Ⅰ类整合子 临床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