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水力压裂过程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钰彬 黄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73-2881,共9页
水力压裂技术广泛使用于页岩气开采工程中。为了分析压裂过程中多裂缝扩展形成复杂裂缝网的机制,尝试将态型近场动力学理论引入页岩水平井水力压裂过程的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在物质点间相互作用力模型中加入等效水压力项以实现在新生裂... 水力压裂技术广泛使用于页岩气开采工程中。为了分析压裂过程中多裂缝扩展形成复杂裂缝网的机制,尝试将态型近场动力学理论引入页岩水平井水力压裂过程的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在物质点间相互作用力模型中加入等效水压力项以实现在新生裂缝面上跟踪施加水压力,建立了水力压裂过程的近场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模拟页岩储层的水力压裂过程,可得到复杂的裂缝扩展路径、裂缝网络的形成过程以及裂缝扩展受射孔间距及页岩天然裂缝和层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孔间距过小会造成起裂干扰,使中心射孔的裂缝扩展受到抑制;在压裂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射孔间距,可以显著增强页岩压裂形成裂缝网的能力;压裂过程中水平层理面可能张开形成水平裂缝,且天然裂缝会诱导形成更复杂的垂直裂缝。模型和方法可为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和机制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页岩 多射孔 态型近场动力学 裂缝扩展 裂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劈裂问题的态型近场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钰彬 刘一鸣 黄丹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将态型近场动力学理论引入水力劈裂问题的模拟。构建了能反映岩土类材料准脆性断裂特征的态型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并在物质点间相互作用力模型中加入等效水压力项,以实现在新生裂纹面上跟踪施加水压力。同时,考虑裂纹面间的接触,引入物... 将态型近场动力学理论引入水力劈裂问题的模拟。构建了能反映岩土类材料准脆性断裂特征的态型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并在物质点间相互作用力模型中加入等效水压力项,以实现在新生裂纹面上跟踪施加水压力。同时,考虑裂纹面间的接触,引入物质点间的短程排斥力作用,并设计了相应的接触算法。通过自编程序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含初始裂纹、不含初始裂纹以及含坝基软弱结构面的混凝土重力坝在高水头作用下的水力劈裂过程模拟,并与扩展有限元等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劈裂 裂纹扩展 态型近场动力学 接触 重力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水量平衡-BP耦合模型的短期水位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钰彬 练继建 +1 位作者 王孝群 封天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5,共6页
为降低水电站长期运行过程中频繁的无规律动作对于水头高、库容小、调节性能差的水电站造成的损害,最大限度利用水头优势增发电量,提高水电站运行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机理与数据混合驱动的水位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PSO(Particle... 为降低水电站长期运行过程中频繁的无规律动作对于水头高、库容小、调节性能差的水电站造成的损害,最大限度利用水头优势增发电量,提高水电站运行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机理与数据混合驱动的水位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优化耦合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水量平衡模型,其中,数据驱动模型提供基准值,水量平衡机理模型修正水位趋势的合理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沙坪二级水电站的水位预测,对比分析水量平衡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耦合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耦合模型有效避免了机理模型的累积误差和数据驱动的反常性;相对于水量平衡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该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其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拟合优度R 2分别为0.0013和0.97,预测幅度更贴近真实水位。研究成果可为水电站面对短期的水位变化提前做出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预测 水量平衡 BP神经网络 PSO算法 沙坪二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医院独立开展逆向导丝技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钰彬 许勇 +2 位作者 黄恺悦 龙维英 杨武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1期41-43,共3页
目的 通过在县级医院心内科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开通病变,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县级医院独立开展该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70例CTO病变患者,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开通病变。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 目的 通过在县级医院心内科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开通病变,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县级医院独立开展该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70例CTO病变患者,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开通病变。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年再次心肌梗死及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再入院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1.4%(64/70),二次手术成功率为4.3%(3/70),手术失败率为4.3%(3/70);并发症发生率为4.3%(3/70),其中冠状动脉闭塞段夹层、血肿患者各1例,心包填塞患者1例,无死亡患者。术前,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34.5±5.46)%,生活质量评分为(71.65±7.43)分;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58.43±6.12)%,生活质量评分为(93.42±6.11)分。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为(59.16±6.42)%, 3例手术失败患者再次通过逆向导丝技术治疗,手术成功。结论 CTO病变患者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且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后效果也相对良好,由此来看,在县级医院独立开展此项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手术成功率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沿海城市暴雨内涝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封天雨 雷晓辉 +1 位作者 王家彪 张钰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68,共5页
针对沿海城市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福州市为例,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一维排水管网和二维陆面水动力精细化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州市古田路片区2021年8月“卢碧”台风暴雨内涝分析,验证了模型模拟精度较高... 针对沿海城市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福州市为例,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一维排水管网和二维陆面水动力精细化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州市古田路片区2021年8月“卢碧”台风暴雨内涝分析,验证了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进而基于此模型,分析了不同重现期下古田片区暴雨内涝过程,提出了两种“海绵化”改造方案并模拟其对研究区暴雨内涝的缓解效果,发现增大管径更有利于改善研究区内涝现状。研究成果可用于准确计算福州市城区地下排水和陆面积水过程,为沿海城市防洪排涝实时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works ICM 城市内涝 精细化模型 成因分析 海绵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装配式管廊防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钰彬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第1期94-95,共2页
近年来,随着市政交通工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已成为城市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式管廊既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又相对传统工艺有较多的优势。但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尤其是拼接缝处是装配式管廊防水的薄弱点,其防水... 近年来,随着市政交通工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已成为城市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式管廊既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又相对传统工艺有较多的优势。但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尤其是拼接缝处是装配式管廊防水的薄弱点,其防水技术是装配式管廊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此,文章针对复杂地下环境下装配式管廊施工难点探究其防水处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管廊 防水技术 施工难点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坪二级水电站河道型水库超短期水量平衡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广明 高翔 +5 位作者 王孝群 张钰彬 龙岩 王超 何滔 高宏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7,共5页
河道型水库超短期水库水量平衡模拟是支持水库运行的关键,但计算结果产生锯齿状震荡,通过延长模拟时间尺度,确认计算误差是由坝前水位波动所致。在引起坝前水位波动的各因素中,以负荷变化量为例,修正了由于负荷变化量所导致的水量平衡... 河道型水库超短期水库水量平衡模拟是支持水库运行的关键,但计算结果产生锯齿状震荡,通过延长模拟时间尺度,确认计算误差是由坝前水位波动所致。在引起坝前水位波动的各因素中,以负荷变化量为例,修正了由于负荷变化量所导致的水量平衡计算误差。提出了基于一维水动力的河道型水库超短期水量平衡算法,该算法建立河道—库区一维水动力模型,推求库区平均水位代替坝前水位精确计算出库容,从而消除了由于坝前水位波动引起的锯齿状误差。计算结果表明,修正负荷变化量的影响后,可有效提高模拟精度,基于一维水动力的河道型水库超短期水量平衡算法已消除了锯齿状误差,模拟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期水量平衡 沙坪二级水电站 负荷变化量 一维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