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1
作者 刘东宇 王雪 +4 位作者 张金友 张琦 郭庆 张宇 韩欢胜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86-89,共4页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相对薄弱的情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遗传学教学团队采用实例分析、情境教学、案例展示等多种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相对薄弱的情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遗传学教学团队采用实例分析、情境教学、案例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从基因突变、群体遗传学、遗传与进化等教学内容中挖掘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结果表明:该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进而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 新农科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成熟老探区石油持续增储上产潜力与技术对策
2
作者 李国会 战剑飞 +6 位作者 康德江 刘强 孙海雷 韩雪 吴伟 张金友 李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已进入较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常规的油气发现与开采难度不断增大。从历次油气资源评价过程出发,介绍了油气勘探理论和油气资源评价技术进步带来的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石油资源潜力变化。以超级盆地思维为引领,结合页岩层系... 松辽盆地北部已进入较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常规的油气发现与开采难度不断增大。从历次油气资源评价过程出发,介绍了油气勘探理论和油气资源评价技术进步带来的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石油资源潜力变化。以超级盆地思维为引领,结合页岩层系内页岩油成藏理论研究取得的新认识,重新梳理了中浅层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根据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致密油的剩余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攻关建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共发育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复合含油气系统,包括10个简单油气系统,构成了中浅层全油气系统,预测常规油和致密油待发现资源量在30×10^(8) t以上;常规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的源上葡萄花油层、龙虎泡阶地近源斜坡区的多层位以及西部远源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具有亿吨级高效增储和快速上产的资源潜力;致密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高台子油层和下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扶杨油层,大庆长垣中南部和三肇凹陷内的宋芳屯-肇州低隆起的扶余油层以及齐家-古龙凹陷的高台子油层,有望形成2个亿吨级、2个5000万吨级勘探开发新场面。精细勘探,精准开发是成熟老区换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助推了老油田原油的持续高产和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资源 复合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有序聚集 规模增储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
3
作者 蒙启安 张金友 +9 位作者 吴伟 康德江 王金伟 于丹 孙祖宇 刘丽娟 刘帅 刘金凤 张智聪 于婷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和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青山口组沉积相、砂体分布、储层宏微观特征和含油性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北部和西部物源,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浊积砂和砂质碎屑流,夹层砂岩在全区大面积分布,沿着物源方向逐渐减薄;夹层型页岩油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有效孔隙度一般为6%~12%,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有机生烃缝等,砂岩和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源储一体近距离运移立体成藏,砂岩、页岩普遍含油,在成熟烃源岩内为纯油区,大规模连续成藏;按照有效烃源岩范围、砂岩分布范围、储层特征、黏土矿物含量、油水关系等地质条件,综合划分了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区带,初步估算资源量潜力为25×10^(8) 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主要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齐家南和古龙西地区夹层砂岩相对较厚、源岩品质相对较好,是近期增储建产的现实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山口组 夹层型页岩油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富集规律及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铁锋 王瑞 +7 位作者 张金友 刘召 白云风 程心阳 刘鑫 吕建才 马生明 李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共11页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页岩油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基于古龙全区多口井的取心及全面实验分析,系统开展页岩油含油性、储集性以及动...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页岩油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基于古龙全区多口井的取心及全面实验分析,系统开展页岩油含油性、储集性以及动用条件分析,明确页岩油富集分布规律,建立有利区划分标准,系统评价了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页岩油有利区。结果表明:沉积背景控制了页岩矿物组分及薄夹层岩性纵向上的规律性;明确了烃源岩丰度及热演化程度控“油”,有机质生烃演化及成岩演化控“储”,核磁可动孔隙度和脆性矿物含量控“动用”的富集可动主控要素。古龙页岩油纵向上在下部的Q_(1)—Q_(4)油层以纯页岩为主,含油性最好,但黏土矿物含量最高,工程品质较差,一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北部及南部的部分区域,二类有利区基本覆盖齐家-古龙凹陷,分布面积最大;中部的Q_(5)—Q_(7)油层为页岩夹薄层白云岩,含油性中等,工程品质中等,核磁可动孔隙度最低,一类有利区部分发育于齐家−古龙凹陷北部,面积最小,二类有利区分布与R_(o)>1.2%范围相近,面积小于Q_(1)—Q_(4)油层;Q_(8)—Q_(9)油层岩性为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含油性较好,黏土矿物含量相对最低,工程品质最好,核磁可动孔隙度最大,可动条件最好,一类有利区分布面积最大,R_(o)>1.2%范围内基本均有分布,二类有利区分布与Q_(8)—Q_(9)油层相似。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富集规律 有利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及其絮凝体——松辽盆地古龙页岩轻质油的主要贡献者
5
作者 何文渊 白雪峰 +5 位作者 张金友 付秀丽 赵莹 钟建华 孙宁亮 圣朋朋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0-1710,共21页
通过岩芯精细观察描述、薄片鉴定和场发射、能谱、XRD及色质联用等分析,研究了古龙青山口组页岩及其轻质油,发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中发育了大量硅藻及硅藻絮凝体,是古龙青山口组轻质页岩油的主要贡献者。能谱分析表明,硅藻及硅藻絮... 通过岩芯精细观察描述、薄片鉴定和场发射、能谱、XRD及色质联用等分析,研究了古龙青山口组页岩及其轻质油,发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中发育了大量硅藻及硅藻絮凝体,是古龙青山口组轻质页岩油的主要贡献者。能谱分析表明,硅藻及硅藻絮凝体硅氧含量很高,Si/Al比值介于2.88~15.20,平均6.65,远大于伊利石Si/Al比值(1.82)(实际测定),揭示了有较多的Si是以SiO_(2)的方式存在,是硅藻多胺诱导形成的生物石英,其颗粒极其细小,直径多在数微米,是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中超细石英(直径<3.9μm)的主要来源。古龙青山口组页岩中的沥青和渗出油富N,N含量介于7.26%~46.40%,间接地证明了古龙青山口组页岩中有大量硅藻。硅藻含有丰富的多胺和脂肪酸,通过成岩作用多胺形成了古龙页岩轻质油中的汽油,脂肪酸形成了柴油。硅藻多胺通过成岩作用去硝基化形成N-二甲基丙胺,进一步去硝基和脱甲基聚合形成古龙青山口组轻质油中的C_(12)以下的烷烃,其中C_(8)为主峰;古龙页岩轻质油还有另一个主峰(C_(15)),是由硅藻的以C_(16)为主的脂肪酸脱羧基还原形成的。硅藻中C_(16)脂肪酸占总量的55.4%,其经过脱羧加H可以形成C_(15)烷烃(柴油的主峰),从机理上解释了柴油的主峰是C_(15)的原因。古龙页岩轻质油中的柴油峰与现代硅藻不饱和脂肪酸的C数和质量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故推测古龙轻质页岩油的柴油是由硅藻脂肪酸形成的。古龙青山口组页岩中的轻质油是一种分馏轻质油,不是热裂解轻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硅藻絮凝体 多胺 脂肪酸 汽油 柴油 分馏轻质油 页岩 古龙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富有机质泥页岩中方解石脉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文渊 孙宁亮 +3 位作者 张金友 钟建华 高剑波 圣朋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7-950,共14页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观察分析,结合阴极发光、激光拉曼、流体包裹体、LA-ICP-MS原位U-Pb测年等技术手段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储层中的方解石脉成因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宏观上方解石脉以顺层为主,呈透镜状...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观察分析,结合阴极发光、激光拉曼、流体包裹体、LA-ICP-MS原位U-Pb测年等技术手段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储层中的方解石脉成因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宏观上方解石脉以顺层为主,呈透镜状、“S”形、叠锥状、羽状,在微观上分为向生式块状或柱状晶体结构和背生式纤维状晶体结构脉体。②块状方解石脉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2.5~145.1℃,原位U-Pb测年绝对年龄为(69.9±5.2)Ma,表明青山口组烃源岩中成熟期和常规油的形成时期为晚白垩世明水组沉积期。纤维状方解石脉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1.2~157.4℃,对应于烃源岩晚成熟期,U-Pb测年绝对年龄为(44.7±6.9)Ma,指示青山口组烃源岩的中高成熟期和古龙油页岩的形成时间为古近纪依安组沉积期。③向生式块状或柱状晶体结构方解石脉的形成与成岩成烃作用有关,脉体的形成经过了裂缝的开启、成脉流体充填和脉体生长3个阶段,构造挤压活动和流体超压是裂缝形成的诱导因素,成脉流体以短距离的扩散流为主,是一种有竞争的结晶生长模式。背生式纤维状方解石脉主要是在一种无竞争生长环境下由结晶力驱动形成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青山口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方解石脉对于松辽盆地构造活动、流体超压、泥页岩生排烃及成岩-成藏年龄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方解石脉 LA-ICP-MS原位U-Pb测年 水平挤压 结晶力 超压 页岩油 白垩系 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生、排烃组分特征及页岩油相态演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柳波 蒙启安 +7 位作者 付晓飞 林铁锋 白云风 田善思 张金友 姚瑶 程心阳 刘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散失进行补偿校正,研究了页岩油组分演化特征。结合中央坳陷区主要生油凹陷典型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了页岩油相态演化规律,提出了轻质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和开发压力保护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下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页岩油组分中轻质组分比例不断增加、气体逐渐增多,相包络线从高露点温度、低泡点压力依次向低露点温度、高泡点压力演化。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在嫩江组中期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油从嫩江组末期开始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三肇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则始终为黑油油藏。无论是黑油油藏还是挥发油油藏,均为单一液相。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页岩油挥发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心和长岭凹陷北部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为1.3%~1.6%、地层压力为12.2~22.4 MPa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补偿 相态动力学 露点温度 泡点压力 挥发油 页岩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体类型及储集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金友 王兴志 +5 位作者 张帆 曾德铭 王保全 蒋志斌 李耀刚 朱永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64-68,共5页
川西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体分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和台地内点滩2种类型,多数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时水体相对较深,未经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改造,储集性能较差,局部鲕粒滩形成时水体较浅,在经过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作用改造后,白云石化... 川西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体分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和台地内点滩2种类型,多数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时水体相对较深,未经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改造,储集性能较差,局部鲕粒滩形成时水体较浅,在经过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作用改造后,白云石化好,可形成储集性能极好的储集体;台地内点滩白云石化较好,储集性能也较好,但分布狭窄,厚度较薄,无规律可寻。由此可见,滩相沉积体仅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滩体最终能否形成有效的储集体,还要取决于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当滩体暴露于水体之上时,受到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改造,发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后期埋藏溶蚀作用的发生,可产生大量的储集空间并构成良好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滩 白云石化 储集性 飞仙关组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平葡萄糖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金友 黄鹤 +4 位作者 李伟 韩欢胜 甘文平 宋伟红 卫喜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5-1531,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葡萄糖水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溶菌酶(LYZ)、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 (IL-6)、乳铁蛋白(LF)和白细胞介素-8(CXCL8)等促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将奶牛乳腺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葡萄糖水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溶菌酶(LYZ)、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 (IL-6)、乳铁蛋白(LF)和白细胞介素-8(CXCL8)等促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后,分别在含有0.25、1.00和4.50 mg/mL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各葡萄糖浓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TNF-α和LYZ在各浓度葡萄糖中的表达量均非常少,iNOS的表达量居中,而IL-6、LF和CXCL8在各浓度组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试验结果提示,葡萄糖浓度的减少并没有直接影响乳腺上皮细胞中TNF-α、LYZ、iNOS、IL-6、LF和CXCL8 mRNA的基础性表达;乳腺上皮细胞在未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能够表达一定数量的iNOS、IL-6、LF和CXCL8,这些因子可以作为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储备,在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能迅速应对病菌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上皮细胞 葡萄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离体奶牛黄体细胞孕酮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友 曾申明 +1 位作者 赵栓 张贵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0,共5页
奶牛黄体合成的孕酮对于维持妊娠至关重要。机体感染后产生的抗炎活性成分干扰素α(IFN-α)对奶牛妊娠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旨在研究干扰素α对奶牛黄体细胞合成孕酮功能的影响。奶牛中期黄体经机械分离和酶消化处理后分离出黄体细胞,在... 奶牛黄体合成的孕酮对于维持妊娠至关重要。机体感染后产生的抗炎活性成分干扰素α(IFN-α)对奶牛妊娠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旨在研究干扰素α对奶牛黄体细胞合成孕酮功能的影响。奶牛中期黄体经机械分离和酶消化处理后分离出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添加IFN-α对黄体细胞基础孕酮和促黄体素(LH)刺激后的孕酮合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N-α可降低牛黄体细胞基础孕酮合成水平,还减弱LH对黄体细胞孕酮合成的刺激作用。结果显示,体内的IFN-α可通过直接作用于黄体细胞影响奶牛黄体孕酮分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黄体细胞 孕酮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金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1002,共12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典型的烃源岩内致密砂岩油.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含油性分析及含油性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含油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烃源岩质 量的综合控制,表现为有利沉...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典型的烃源岩内致密砂岩油.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含油性分析及含油性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含油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烃源岩质 量的综合控制,表现为有利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含油富集程度,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内大喉道发育,物性好,为致密 油运移提供优势通道,同时储集空间相对发育,为致密油提供更广泛的聚集场所,油气最富集,沉积微相是控制高台 子油层“甜点区”发育的关键地质条件.成岩作用控制石油差异分布,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在油气大规模运 聚之前普遍进入致密化,局部胶结作用弱的砂岩及溶蚀作用强烈的砂岩,大孔隙及大喉道发育,后期石油充注储层发 生差异聚集,砂岩呈现不同的含油级别.烃源岩质量控制储层含油的普遍程度,好-最好烃源岩区油源充足、充注动 力强,且就近运聚,虽然砂体薄,物性差,但砂体含油更普遍,含油物性下限低,差-中等烃源岩区砂体厚度大,物性总 体较好,但受烃源岩质量及沉积、成岩作用综合控制,砂体含油普遍性差,主要以砂体中部物性好的层段含油为主,干 砂层增多.甜点区主要分布在成熟烃源岩内部,纵向多套含油层系错叠形成甜点区连片分布,中北部含油砂体累计 厚度大,物性好,向南部变差,计算甜点区资源1.5X108 t,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坳陷盆地 齐家凹陷 高台子油层 致密砂岩 含油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产后子宫感染与子宫疾病概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金友 王金涛 +2 位作者 李伟 韩志强 张洪涛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第6期54-57,共4页
奶牛子宫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降低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奶牛子宫疾病的形成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同时又缺乏权威的诊断标准,给生产中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简要综述了子宫内细菌污染与子宫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子... 奶牛子宫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降低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奶牛子宫疾病的形成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同时又缺乏权威的诊断标准,给生产中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简要综述了子宫内细菌污染与子宫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子宫疾病的病理学差异,概述了不同子宫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简单清晰的临床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感染 子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储层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兴志 张帆 +2 位作者 蒋志斌 张金友 曾德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的飞仙关组储层有着明显的差异。海槽东北侧储层主要由次生孔隙发育的鲕粒白云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和质量好;海槽西南侧储层主要由次生孔隙欠发育的鲕粒灰岩构成,虽然厚度大、分布广,但质量较差,仅局部... 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的飞仙关组储层有着明显的差异。海槽东北侧储层主要由次生孔隙发育的鲕粒白云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和质量好;海槽西南侧储层主要由次生孔隙欠发育的鲕粒灰岩构成,虽然厚度大、分布广,但质量较差,仅局部分布有良好的透镜状白云岩储层。这些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了储层的大致分布范围,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为台地边缘滩,多沿孤立台地边缘呈环带状或连陆台地呈带状分布;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成岩作用是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飞仙关组 海槽 储层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可动烃富集因素与古龙页岩油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9 位作者 李永新 张金友 何坤 刘伟 张斌 雷征东 刘畅 张婧雅 关铭 刘诗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67,共13页
通过对中国主要中高熟页岩油探区的地质特征和生产实践分析,结合分析化验结果,提出陆相页岩油能否投入规模开发需要兼备3个条件:初始产量有经济性、单井累计采油量有经济性与经试采证实的可动用储量有规模,明确了可动烃数量与品质是决... 通过对中国主要中高熟页岩油探区的地质特征和生产实践分析,结合分析化验结果,提出陆相页岩油能否投入规模开发需要兼备3个条件:初始产量有经济性、单井累计采油量有经济性与经试采证实的可动用储量有规模,明确了可动烃数量与品质是决定页岩油能否经济开发的关键,也是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提出可动烃富集评价指标包括:(1)形成滞留烃的物质基础,以TOC>2%为必要条件,3%~4%最好,母质类型为Ⅰ—Ⅱ1型;(2)滞留烃流动性,与烃组分构成及其中轻/重烃组分流动特征密切相关,可从热成熟度(R_(o))、气油比(GOR)、原油密度、烃组分构成品质、保存条件等方面评价;(3)工程关联要素,包括孔喉主分布区、储集物性(含裂缝)、页理特征与成岩阶段。据此建立3类13项评价指标及参考值,评价认为古龙页岩油轻质油带可动烃富集条件最有利,其次为稀油带和黑油带,其中R_(o)>1.2%、压力系数大于1.4、有效孔隙度大于6%、原油密度小于0.82 g/cm^(3)与GOR>100m^(3)/m^(3)的轻质油资源量20.8×10^(8)t。古龙页岩油可依据页岩油流动特征,按资源甜点、工程甜点和致密油型甜点分类勘探开发,是中国最具希望实现规模突破和建产的陆相页岩油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凹陷 陆相页岩油 可动烃富集因素 富集区/段评价 物质基础 烃组分流动 工程关联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37
15
作者 蒋志斌 王兴志 +3 位作者 曾德铭 鲁铁梅 王保全 张金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据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储层段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同生-准同生期溶解、埋藏期溶解、构造抬升期溶解、混合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及重结晶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层的... 据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储层段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同生-准同生期溶解、埋藏期溶解、构造抬升期溶解、混合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及重结晶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储集空间贡献最大,其产生的晶间孔、晶间溶孔、洞、缝是现今该层段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是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直接贡献不大,但重结晶作用提高了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为后期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条件;而同生期的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由于后期的压实、胶结等作用破坏而几乎消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白云岩 栖霞组 孔隙演化 四川盆地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泥岩特征及页岩油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士超 张金友 +2 位作者 公繁浩 朱恒 白云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4-663,共10页
以松辽盆地北部为研究区域,以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外页岩油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典型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数据分析等,对研究区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烃源岩、脆性及地应... 以松辽盆地北部为研究区域,以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外页岩油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典型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数据分析等,对研究区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烃源岩、脆性及地应力特征七方面页岩油评价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具有页岩油发育的有利石油地质条件,其中古龙凹陷为页岩油的有利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上白垩统 青山口组一、二段 页岩油 有利区 鹰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92
17
作者 王玉华 梁江平 +4 位作者 张金友 赵波 赵莹 刘鑫 夏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4,共15页
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优选了页岩油发育有利区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明确了页岩油资源量,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 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优选了页岩油发育有利区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明确了页岩油资源量,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是在温暖潮湿、藻类发育、水体厌氧的还原环境下的沉积产物,发育了面积广、厚度大的中—高有机质页岩层,奠定了古龙页岩油规模发育的物质基础。在优质古水体沉积环境下,页岩内有机质富集,在埋藏演化过程中,热演化程度逐渐增高,当R o≥0.75%,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排烃,良好的烃源岩条件是页岩油形成的关键;古龙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页岩、泥岩、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5种岩相的储层,层状、纹层状页岩占比厚度大,有效孔隙度高、水平渗透性好,是页岩油优势储集岩相;广泛分布的微—纳米级储集空间为页岩油聚集提供必要的场所。通过对厚度、成熟度、有机质丰度、游离烃等特征分析,古龙页岩油纵向上主要发育在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段下部,平面上主要发育在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南部和三肇凹陷。依据页岩油评价标准,应用体积法分级、分层和分区开展了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w(TOC)≥1.0%、R o≥0.75%的页岩油总资源量为89.31×10^8 t;资源级别上w(TOC)为1%~2%的资源量为44.27×10^8 t,w(TOC)≥2%的资源量为45.04×10^8 t;层位上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资源量为55.93×10^8 t,青山口组二段页岩油资源量为33.38×10^8 t;平面上齐家—古龙地区资源量为60.58×10^8 t,大庆长垣、三肇地区资源量为28.73×10^8 t。在有利区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R o≥1.0%、w(TOC)>2.0%的“甜点”区资源量为32.46×10^8 t。综合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勘探方向为:纵向上,主攻青山口组一段下部“甜点”段、探索中上部“甜点”段;平面上,主攻齐家—古龙地区、拓展三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页岩油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致密油的概念、特征、分布及潜力预测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新 张玉纬 +3 位作者 张威 陈弘 张金友 王淞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8-174,共7页
针对当前致密油研究热点,辨析了致密油、页岩油和油页岩的概念,指出轻质致密油为低渗透地层圈闭中的常规轻质油,包括页岩油、砂岩油和碳酸盐岩油,这一概念已得到当前国外主要能源机构认可和应用。根据致密油藏筛选标准,分析了14个典型... 针对当前致密油研究热点,辨析了致密油、页岩油和油页岩的概念,指出轻质致密油为低渗透地层圈闭中的常规轻质油,包括页岩油、砂岩油和碳酸盐岩油,这一概念已得到当前国外主要能源机构认可和应用。根据致密油藏筛选标准,分析了14个典型致密油气藏的主要地质参数,介绍了松辽盆地致密油的特点,通过与5个发展规模大、比较典型的致密油气藏对比,归纳出致密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共性和异性。统计了世界致密油潜力资源量,介绍了致密油的主要分布情况、资源发展优势及面临的问题,给出了世界不同地区致密油产量增长的趋势。研究表明,致密油是世界重要的油气接替资源之一,位居非常规油气开发首位,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潜力预测 页岩油 油页岩 资源量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泥(页)岩油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50
19
作者 吴河勇 林铁锋 +5 位作者 白云风 张金友 刘鑫 霍秋立 张玉鹏 李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6,共9页
目前,泥(页)岩油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热点和现实领域。根据成熟度和泥(页)岩结构可将泥(页)岩油划分为泥页岩油和泥岩油2种类型。泥页岩油是指泥页岩达到成熟阶段所产出的石油,其开采主要是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和加热技术相结合... 目前,泥(页)岩油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热点和现实领域。根据成熟度和泥(页)岩结构可将泥(页)岩油划分为泥页岩油和泥岩油2种类型。泥页岩油是指泥页岩达到成熟阶段所产出的石油,其开采主要是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和加热技术相结合;泥岩油是指在未熟—低熟阶段有机质还未大量转化成油气,需要经人工转化所产出的油,其开采需采用地下原位热转换方法。松辽盆地北部泥(页)岩油类型丰富,按照分布层位及泥(页)岩成熟度由下到上主要分为青山口组泥页岩油及嫩江组泥岩油。青山口组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大部分正处于大量生油阶段,资源量可达181.61×10 8t;嫩江组泥岩处于未熟—低熟阶段,油气还未大量生成,但泥岩内有机质丰度高,最高为14%,可转化油气资源量达211×10 8t。松辽盆地北部泥(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大,依托先进钻采技术,泥(页)岩油必将成为大庆油田增产上产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山口组 嫩江组 泥(页)岩油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8
20
作者 蒋志斌 王兴志 +3 位作者 张帆 曾德铭 张金友 鲁铁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40-950,共11页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上位于飞一—飞三。礁、滩在平面上主要在广元—梁平海槽两侧呈带状分布。长兴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礁向海侵的方向迁移,并且其层位逐渐抬升。飞仙关期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滩向海槽中迁移,其分布层位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控制这套地层礁、滩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同生断裂及古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广元—梁平海槽 生物礁 鲕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