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取芯PDC钻头水力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玉强 刘志和 +3 位作者 陈忠帅 蒋子璇 马梦男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共8页
取芯PDC钻头在钻进页岩地层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入地层困难、岩屑清洁效果不佳,导致机械钻速下降、取芯时效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4刀翼取芯PDC钻头,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6刀翼钻头,新型4刀翼钻头具... 取芯PDC钻头在钻进页岩地层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入地层困难、岩屑清洁效果不佳,导致机械钻速下降、取芯时效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4刀翼取芯PDC钻头,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6刀翼钻头,新型4刀翼钻头具有更高的破岩钻进速度,更强的携屑性能;增大喷嘴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钻头表面岩屑质量浓度,喷嘴角度为9°时携屑效果最佳;随喷嘴直径的增加,钻头表面平均岩屑质量浓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ø12 mm时携屑效果最佳;采用最优水力结构参数的取芯钻头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平均取芯收获率提高了约10%,单井的最大平均机械钻速提高约80%。研究结果可为取芯PDC钻头的结构参数优化及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芯PDC钻头 水力参数 数值模拟 CFD-DPM 岩屑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储热井口原油加热系统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韵怡 张金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9-58,共10页
在原油集输过程中,采用燃气或电能在井口对其进行加热降黏,易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太阳能光热技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技术,将该技术与储热技术耦合,可以规避太阳能不稳定的缺点,满足原油降黏和固定加热需求,减少电能消耗... 在原油集输过程中,采用燃气或电能在井口对其进行加热降黏,易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太阳能光热技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技术,将该技术与储热技术耦合,可以规避太阳能不稳定的缺点,满足原油降黏和固定加热需求,减少电能消耗,助力“双碳”目标。对一种基于储热装置(TES)和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FPC)的井口原油加热系统进行研究,对系统中FPC、原油加热器进行了设计选型;以胜利油田为系统应用场景,分析和计算了当地冬季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太阳辐射资源和井口原油加热需求量,合理配置了集热面积为152 m^(2)的FPC及17~20 m^(3)的冷热水储罐,给出了不同辐射量下系统的运行方案。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使油田井口采出液升温25℃,每日连续工作24 h,冬季半年内可减少CO_(2)排放54.25 t,节约运行成本5.30万元,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利用 原油加热 储热装置 节能 系统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的泡沫金属与翅片相变储能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亚 周文博 程紫漪漪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8-607,共10页
为了研究翅片和泡沫金属铜对相变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使用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了孔隙密度(PPI)分别为20PPI、30PPI的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模型,并构建了等铜质量的翅片相变材料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格子玻尔兹曼(LBM)数值模拟方... 为了研究翅片和泡沫金属铜对相变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使用四参数随机生长法(QSGS)构建了孔隙密度(PPI)分别为20PPI、30PPI的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模型,并构建了等铜质量的翅片相变材料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格子玻尔兹曼(LBM)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变材料(PCM)的储/放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努塞尔数、液相率、PCM流动速度、PCM熔化/凝固时间对比分析了添加翅片以及添加泡沫金属结构对相变材料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热过程中,由于泡沫金属的存在会抑制熔化过程中对流换热的发展,双翅片结构的努塞尔数高于泡沫金属结构,熔化时间更短,相比于20PPI、30PPI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分别缩短了28.55%、17.5%;在放热过程中,泡沫金属的存在会增加热传导面积,泡沫金属结构的凝固速度高于翅片结构,30PPI泡沫金属结构的凝固时间相比于翅片、20PPI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分别缩短了65.80%、20.24%。综合考虑储放热两个过程,30PPI泡沫金属结构的总储放热时间最短,相比于翅片、20PPI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分别缩短了27.81%、15.32%。在耗费相同金属材料的条件下,采用泡沫结构是更为有效的提升储能效率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 四参数随机生长法 翅片 泡沫金属 相变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储罐预冷温度变化规律算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文刚 杨元春 +1 位作者 高玮 张金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为了精确控制LNG储罐在预冷过程中的温降速率,确保预冷过程的安全,减少预冷介质的使用,有必要建立储罐内部预冷模型,预测储罐预冷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考虑外部空气对流和太阳辐射,对储罐预冷过程中罐顶、罐壁和罐底的漏冷量进行分析... 为了精确控制LNG储罐在预冷过程中的温降速率,确保预冷过程的安全,减少预冷介质的使用,有必要建立储罐内部预冷模型,预测储罐预冷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考虑外部空气对流和太阳辐射,对储罐预冷过程中罐顶、罐壁和罐底的漏冷量进行分析,基于能量平衡建立了LNG储罐预冷过程的温度变化迭代计算模型,得到储罐预冷过程中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LNG接收站现场数据相对误差在20%以内。考虑储罐内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规律不同,通过分析储罐内不同位置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合LNG接收站现场储罐内测温点数据,推导并拟合了储罐内不同位置处温度变化的计算经验关联式。对经验关联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与LNG接收站现场数据相对误差降低至12%以内。本研究对于准确控制LNG储罐预冷过程、节省LNG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储罐 LNG喷淋预冷 温度变化 经验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及可靠性评估
5
作者 郑洪龙 魏然然 +3 位作者 聂中华 杨潇 张金亚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5期57-67,74,共12页
离心式压缩机是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核心设备,其叶轮在长期承受交变载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疲劳失效。针对管道压缩机的叶轮全流道进行几何建模,基于实际运行参数开展流场计算及固体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在叶轮静力分析基础上加载气动载荷实现... 离心式压缩机是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核心设备,其叶轮在长期承受交变载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疲劳失效。针对管道压缩机的叶轮全流道进行几何建模,基于实际运行参数开展流场计算及固体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在叶轮静力分析基础上加载气动载荷实现流固耦合计算,以此获得运行状态下的叶轮应力分布。基于模拟结果并结合叶轮材料特性,首先建立了叶轮疲劳寿命计算模型,进一步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了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参数(η=1.001 9,β=536.88,γ=-0.900 1),以考虑叶轮疲劳寿命的不确定性,最后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得到叶轮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以及可靠性曲线。结果表明,在额定运行工况下,压缩机叶轮的循环次数达1010次后,其可靠度仍维持在90%以上,处于无限疲劳寿命状态。利用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叶轮运行可靠性曲线,实现了管道压气站不同工况下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叶轮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 可靠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方法的混输泵叶轮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1 位作者 李艳 杨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自主研发并取得外特性试验数据的第三代混输泵叶轮为基础,应用L9(34)正交表,以混输泵增压和效率为考查指标,对混输泵叶轮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获得9组参数组合。采用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对正交设计中每种组合进行性能预测,分... 以自主研发并取得外特性试验数据的第三代混输泵叶轮为基础,应用L9(34)正交表,以混输泵增压和效率为考查指标,对混输泵叶轮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获得9组参数组合。采用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对正交设计中每种组合进行性能预测,分析得到一组最佳的参数组合作为优化后的叶轮参数,然后设计出与优化后叶轮配套的导叶,即得到一套优化后的增压单元设计参数。分别建立优化前后混输泵增压单元的计算流场,并对二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增压单元内流场特性相比优化前得到明显改善,增压提高约14.97%,效率增加约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方法 数值模拟 叶片式混输泵 叶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气率下增强叶轮内气液均匀混合的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2 位作者 徐丙贵 丁矿 强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5,共5页
针对高含气率条件下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气液分离、泵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几种改进叶轮的措施(如添加短叶片、在气泡聚集处叶片上开孔、采用T型叶片等),以打碎气囊,从而增强气液的混合程度.基于设计流量与转速条件,采用Fluent软件对3种... 针对高含气率条件下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气液分离、泵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几种改进叶轮的措施(如添加短叶片、在气泡聚集处叶片上开孔、采用T型叶片等),以打碎气囊,从而增强气液的混合程度.基于设计流量与转速条件,采用Fluent软件对3种改进叶轮在入口含气率分别为60%与80%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措施均能改善液相流体在叶轮内的流线分布,增强气液混合程度;3个改进叶轮内最高含气率均低于原型叶轮,且含气率分布更加均匀.此外,对比4种叶轮的增压效果发现:在较低含气率下,改进叶轮的增压能力与原叶轮接近;在高含气率下,改进叶轮的增压能力普遍高于原叶轮.在3种改进的叶轮中,叶片上开孔的叶轮增压最大,并优于原型叶轮,表明该方法既增强了叶轮的气液混合能力,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额外的水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叶轮 含气率 气囊 气液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式混输泵数值模拟及外特性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3 位作者 杨春 李艳 陈翠和 刘巍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12,共4页
通过数值模拟与性能试验,检验了新一代叶片式混输泵原理机的性能。采用Fluent软件,选用RNGκ-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混输泵原理机在不同试验工况下5级增压单元的增压以及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气体积分数小于25%... 通过数值模拟与性能试验,检验了新一代叶片式混输泵原理机的性能。采用Fluent软件,选用RNGκ-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混输泵原理机在不同试验工况下5级增压单元的增压以及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气体积分数小于25%时,混输泵在设计工况增压满足设计要求;在各种含气体积分数条件下,气液分离现象较少,验证了原理机设计方法可行。同时,在不同含气体积分数工况下进行了混输泵外特性试验,分析了含气体积分数对混输泵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输泵原理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行平稳,外特性达到了设计要求,从而证明了混输泵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混输泵 数值模拟 外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流体在垂直分支盲管中的流动问题研究
9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2 位作者 徐丙贵 丁矿 强睿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101,共5页
以一个垂直分支盲管为对象,研究其内部的复杂流动状况、油水分离情况、主管流量与盲管内含水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在主管不同流速与含水率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及代数滑移混合模型,求解了主管及盲管内油水混合物的流动问题。计算结果显... 以一个垂直分支盲管为对象,研究其内部的复杂流动状况、油水分离情况、主管流量与盲管内含水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在主管不同流速与含水率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及代数滑移混合模型,求解了主管及盲管内油水混合物的流动问题。计算结果显示,盲管由混合区和滞止区组成。混合区主要由2个循环涡组成,随着主管路流体流速的增加,盲管内混合区的长度增长。在滞止区形成了油水分离,且分离程度与滞止区的长度以及主管路的湍流强度有关,在进口速度从0.75 m/s到5.00 m/s变化时,滞止区内的最大含水质量分数从70%下降到30%。该结论对于研究分支盲管内的腐蚀、水合物形成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体 分支盲管 数值模拟 油水分离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试验及相似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1 位作者 孔祥领 刘连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0-173,共4页
对研制的多相泵样机做了相似设计,并对相似设计结果进行优化,以便开发出拥有更高性能参数的新一代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对第3代叶片式多相泵在转速3900、4200、4500r/min下做了现场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验证第3代多相泵在纯水和气... 对研制的多相泵样机做了相似设计,并对相似设计结果进行优化,以便开发出拥有更高性能参数的新一代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对第3代叶片式多相泵在转速3900、4200、4500r/min下做了现场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验证第3代多相泵在纯水和气液混输工况下的相似性能。结果认为,在设计转速周围,不同转速下纯水工况无量纲化扬程系数-流量系数曲线基本重合,多相泵基本满足相似设计;在多相混输工况下,含气体积分数从0~90%变化过程中,不同转速下扬程系数-流量系数曲线基本重合,第3代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在气液混输工况下满足相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 叶片式 相似设计 相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A、M因子血清的研制
11
作者 张金亚 程君生 +7 位作者 冯宇 丁家波 王楠 皮向成 吴竞 东东 朱良全 毛开荣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8期1-5,共5页
研制牛种布鲁氏菌A因子血清和羊种布鲁氏菌M因子血清,用于光滑型布鲁氏菌特异性种属鉴定。将灭活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及羊种布鲁氏菌16M株免疫1.5~2 kg家兔各5只制备高免血清。对高免血清采用抗原交叉吸附的方法,制得A、M因子血清,... 研制牛种布鲁氏菌A因子血清和羊种布鲁氏菌M因子血清,用于光滑型布鲁氏菌特异性种属鉴定。将灭活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及羊种布鲁氏菌16M株免疫1.5~2 kg家兔各5只制备高免血清。对高免血清采用抗原交叉吸附的方法,制得A、M因子血清,分装冻干后置-20℃保存。微量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研制的A因子血清对16M抗原在1∶2.5时无凝集现象,对2308抗原凝集价为1∶320;研制的M因子血清对2308抗原在1∶2.5时无凝集现象,对16M抗原凝集价为1∶160。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显示:研制的A、M因子血清对异种抗原无凝集现象。试验表明,研制的A、M因子血清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的特点,可辅助光滑型布鲁氏菌特异性种属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A因子血清 M因子血清 交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缺陷的高压弯管冲蚀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永学 何涛 +3 位作者 樊建春 来斌 张金亚 祁紫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2,共8页
高压弯管在压裂作业过程中,由于冲蚀磨损问题极易产生缺陷,缺陷又反过来影响管道内部流动,导致弯管的冲蚀特性发生改变。为此,根据弯管处冲蚀缺陷位置及类型,建立含冲蚀缺陷的高压弯管三维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冲蚀特性数值... 高压弯管在压裂作业过程中,由于冲蚀磨损问题极易产生缺陷,缺陷又反过来影响管道内部流动,导致弯管的冲蚀特性发生改变。为此,根据弯管处冲蚀缺陷位置及类型,建立含冲蚀缺陷的高压弯管三维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冲蚀特性数值模拟,对比有、无缺陷时高压弯管冲蚀磨损情况,分析不同缺陷因素对冲蚀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无缺陷高压弯管冲蚀磨损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弯头外侧处,此区域最大冲蚀率远大于入口与出口直管段区域;含缺陷高压弯管冲蚀磨损较为严重的区域在缺陷处,且含缺陷弯管最大冲蚀率约是无缺陷弯管的6倍;含缺陷高压弯管的最大冲蚀率随着缺陷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缺陷宽度的增大,最大冲蚀率减小;缺陷位置在弯头0°、15°和30°处的最大冲蚀率较大,45°、60°和75°处的最大冲蚀率较小且变化较为平稳。研究结果可为高压弯管冲蚀磨损的安全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弯管 冲蚀特性 冲蚀率 缺陷类型 轴向角度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熊磊 朱宏武 +2 位作者 张金亚 丁矿 袁树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78,共4页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向着深水进军,海底油井产出物的水下分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海底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海底气液分离,海底液液分离,海底气液固分离这3种类型。分别阐述了这3种分离技术应用的意义,对比分析了这3...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向着深水进军,海底油井产出物的水下分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海底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海底气液分离,海底液液分离,海底气液固分离这3种类型。分别阐述了这3种分离技术应用的意义,对比分析了这3种分离技术常用的几种分离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介绍了部分已经应用到各个油田现场的分离装置。该项研究为国内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海底分离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分离 液液分离 气液分离 气液固分离 最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的排菌程度及免疫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苗苗 徐磊 +6 位作者 王楠 张金亚 曹如周 郭志刚 杨宏军 毛开荣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疫苗 黏膜免疫 排菌 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反循环冲砂过程的磨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签 黄宏彬 +2 位作者 王一全 永学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113,共7页
针对连续管反循环冲砂解堵过程中颗粒对管壁造成的磨损问题,采用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选择了新的磨损模型并自编对应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程序,对水平井斜井段两相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颗粒体积分数、流体流速、颗粒大小及... 针对连续管反循环冲砂解堵过程中颗粒对管壁造成的磨损问题,采用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选择了新的磨损模型并自编对应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程序,对水平井斜井段两相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颗粒体积分数、流体流速、颗粒大小及流体黏性时液固两相流对壁面磨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颗粒体积分数下的磨损机理为以磨蚀为主,冲蚀为辅;磨损主要发生在连续管内的外曲率半径处,且无论两相流的流速、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大小及流体性质如何,最大磨损率均发生在斜井段入口附近;流体排量越大,磨损越严重,当排量从200 L/min增加到600 L/min时,最大磨损率从6.06×10^-11m/s增加到2.15×10^-10m/s。所得结果可为减轻连续管磨损及预测连续管寿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反循环冲砂 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 磨损率 磨蚀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壁脉冲射流喷嘴流场数值模拟和冲击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艾白布·阿不力米提 韦志超 +3 位作者 刘洪雷 王肖伟 刘江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目前针对附壁喷嘴的研究主要是常压、低雷诺数条件下的试验或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不够系统,也未涉及高围压下附壁喷嘴的研究。为此,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某一型号附壁脉冲射流喷嘴的非定常流场特性和冲击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和... 目前针对附壁喷嘴的研究主要是常压、低雷诺数条件下的试验或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不够系统,也未涉及高围压下附壁喷嘴的研究。为此,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某一型号附壁脉冲射流喷嘴的非定常流场特性和冲击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均得到了雷诺数与频率的线性关系式,二者所得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34%,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喷嘴内部的附壁摆动特性产生了喷嘴射流中心点的脉冲效果,脉冲周期为喷嘴附壁频率的2倍。附壁喷嘴在围压30 MPa、靶距70 mm、入口流速15 m/s时,冲击面中心点处的等效压力脉动幅值约为1.2 MPa,脉动冲击效果良好。附壁喷嘴射流的最大与最小冲击压力都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冲击靶距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脉冲射流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壁效应 喷嘴 脉冲射流 非定常模拟 冲击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附壁脉冲射流喷嘴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艾白布·阿不力米提 韦志超 +3 位作者 郭新维 杨文新 焦文夫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附壁脉冲射流喷嘴结构的可靠性,针对某一超深油井井下附壁射流喷嘴,采用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与数值模拟方法,以反馈通道直径、附壁夹角和出口直径为优化变量,以射流的压力脉动幅值为优化目标,开展了喷嘴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试... 为了提高附壁脉冲射流喷嘴结构的可靠性,针对某一超深油井井下附壁射流喷嘴,采用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与数值模拟方法,以反馈通道直径、附壁夹角和出口直径为优化变量,以射流的压力脉动幅值为优化目标,开展了喷嘴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对响应面结果的拟合回归方程、三维立体图和等高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出口直径的变化对响应值压力脉动幅值的影响最为明显,较小的出口直径能够获得更大的压力脉动幅值。基于响应面分析结果,得到了优化的附壁脉冲射流喷嘴结构。对优化得到的附壁脉冲射流喷嘴内流场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其脉动幅值为0.308 MPa,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进一步验证了采用中心复合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附壁脉冲射流喷嘴结构的可靠性。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类似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壁脉冲射流喷嘴 响应面法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油气管道维修夹具密封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兵杰 朱宏武 +2 位作者 张金亚 唐德渝 树丽 《石油机械》 2016年第5期50-54,共5页
海底油气管道夹具设备是海底油气管道夹具维修技术的关键部件,而密封技术为夹具设备的关键技术。为此,设计了全结构法兰盘压缩密封型海底油气管道夹具,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夹具周向密封和轴向密封模型,分析了不同摩擦因数下满足... 海底油气管道夹具设备是海底油气管道夹具维修技术的关键部件,而密封技术为夹具设备的关键技术。为此,设计了全结构法兰盘压缩密封型海底油气管道夹具,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夹具周向密封和轴向密封模型,分析了不同摩擦因数下满足密封所需施加的预紧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10 MPa密封压力的要求下,夹具周向密封采用不同硬度的橡胶密封材料,这样可降低密封圈压缩损坏的概率,延长橡胶密封圈寿命;夹具的轴向双密封采用同种硬度较高的密封材料,在满足10 MPa密封压力的要求下,所需施加的螺栓预紧力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预紧螺栓的直径和夹具耳板厚度,进而减轻整个夹具设备的质量。所得结论能够对夹具的整体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同时可对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夹具维修 轴向密封 预紧力 密封压力 摩擦因数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犬种布鲁氏菌的鉴定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磊 +7 位作者 王苗苗 王楠 张金亚 丁家波 朱良全 周桂兰 毛开荣 周双海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共6页
对分离到的一株疑似犬种布鲁氏菌进行生物特性和基因型鉴定,并用宿主实验动物(比格犬)测定了最小感染量和脾含菌量。形态与染色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生化特性鉴定以及Multi-PCR和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犬种布鲁氏菌,... 对分离到的一株疑似犬种布鲁氏菌进行生物特性和基因型鉴定,并用宿主实验动物(比格犬)测定了最小感染量和脾含菌量。形态与染色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生化特性鉴定以及Multi-PCR和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犬种布鲁氏菌,其对比格犬的最小感染剂量为10~5 CFU/m L,对应的脾含菌量为4×10~5~3×10~6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种布鲁氏菌 分离鉴定 最小感染剂量 脾含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 HEB-2013株的分离与全基因序列分析
20
作者 东东 刘灿 +3 位作者 龚文芝 宁宜宝 范学政 张金亚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2013年9月从河北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将该毒株命名为HEB-2013株,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HEB-2013株基因组全长为15336 nt,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其中5’UTR长189 nt,3’URT长165 nt;随后将该毒株的全基... 2013年9月从河北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将该毒株命名为HEB-2013株,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HEB-2013株基因组全长为15336 nt,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其中5’UTR长189 nt,3’URT长165 nt;随后将该毒株的全基因序列与NCBI上可查的历年华北地区PRRSV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其与2006年分离的TJ株同源性最高,为99.80%,而与2000年分离的BJ-4株同源性最低,仅为88.39%,进一步综合NSP2、GP3和GP5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系统分析了潜在毒力位点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并且提出了5个新的有可能与病毒致病性相关的潜在毒力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 全基因序列分析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