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P基非晶态钎料基础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邦维 谭肇升 +2 位作者 张恒 虞觉奇 舒小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3-139,共7页
研究了四元Cu87.6-x Ni8.3 Sn4.1Px钎料的非晶形成区,发现当x=11.9~16.5at%时,为非晶态合金。该非晶形成区比我们关于三元Cu90-x Nil0 Px钎料的研究结果要宽一些。还测定了四元CuNiSnP非晶态钎料的熔点、润湿性、钎焊接头机械强度、电... 研究了四元Cu87.6-x Ni8.3 Sn4.1Px钎料的非晶形成区,发现当x=11.9~16.5at%时,为非晶态合金。该非晶形成区比我们关于三元Cu90-x Nil0 Px钎料的研究结果要宽一些。还测定了四元CuNiSnP非晶态钎料的熔点、润湿性、钎焊接头机械强度、电阻以及显微组织随P含量的变化关系,发现随着P含量增加润湿性增加。而机械强度降低,讨论了其原因。综合所测定的性能指出,四元CuNiSnP非晶态钎料代替Ag-Cu基钎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钎料 研究 Cu-P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纳米Fe-W-B合金粉末的制备及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邦维 易舸 郭映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7,61,共4页
用KBH4化学还原FeSO4和Na2WO4制备了FeWB合金粉末。研究了改变溶液中的金属盐比例及KBH4浓度对制备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电镜分析表明,合金粉末为30~100nm球形粉末,结构为非晶态。实验表明,有些... 用KBH4化学还原FeSO4和Na2WO4制备了FeWB合金粉末。研究了改变溶液中的金属盐比例及KBH4浓度对制备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电镜分析表明,合金粉末为30~100nm球形粉末,结构为非晶态。实验表明,有些粉末中有明显的非晶氧化物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非晶态合金 化学还原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i合金表面成分均匀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邦维 E.塔格劳 王建华 《湖南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8-34,共7页
报导了AES对室温下AgNi两相合全表面成分均匀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未经理的自然表面,或是经离子轰击后的清洁表面,或是轰击后仃放长时间的表面,都表现出较明显的成分不均匀性.并发现该系统Ag是择优溅射元素.
关键词 银镍合金 表面 均匀性 成分 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Cu-Ti合金系统表面择优溅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邦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9-13,共5页
本文用低能离子散射谱(ISS)和Auger电子谱(AES)研究了二元非晶态Cu-Ti合金系的表面溅射.实验结果表明Cu是表面择优溅射元素,而控制择优溅射的主要因素是组元的表面化学键合能.随着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贫缺元素Cu在表面上的贫缺程度在Ne^... 本文用低能离子散射谱(ISS)和Auger电子谱(AES)研究了二元非晶态Cu-Ti合金系的表面溅射.实验结果表明Cu是表面择优溅射元素,而控制择优溅射的主要因素是组元的表面化学键合能.随着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贫缺元素Cu在表面上的贫缺程度在Ne^+入射时是减少的,而在He^+入射时则是增加的,文章中讨论了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非晶态材料 溅射 ISS 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管的小型化与科技进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邦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力于晶体管的小型化,而晶体管的小型化又依赖于科技进步。从分立晶体管的三个发展阶段———点接触晶体管,扩散平面型晶体管和金属—氧化物—硅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再到今天全新结构的万亿赫兹纳米晶体管,小型化...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力于晶体管的小型化,而晶体管的小型化又依赖于科技进步。从分立晶体管的三个发展阶段———点接触晶体管,扩散平面型晶体管和金属—氧化物—硅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再到今天全新结构的万亿赫兹纳米晶体管,小型化这条红线贯穿始终,它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事实,晶体管小型化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管 小型化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系统化的固溶体理论:键参数函数和尺寸因素方法
6
作者 张邦维 廖树帜 欧阳义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7-47,76,共12页
使用张邦维所提出的键参数函数和尺寸因素理论方法,对56种金属基体二元合金的固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分隔每个基体金属可溶与不溶元素的定量方程式是一抛物线或椭圆。理论预言的总准确率对抛物线和椭圆规律分别为87.2%和9... 使用张邦维所提出的键参数函数和尺寸因素理论方法,对56种金属基体二元合金的固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分隔每个基体金属可溶与不溶元素的定量方程式是一抛物线或椭圆。理论预言的总准确率对抛物线和椭圆规律分别为87.2%和90.3%。表明,这种对固溶度的理论研究,无论是系统性还是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程度都是文献中所未有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固溶度理论 二元合金 电子因素 尺寸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er电子谱和离子散射谱分析非晶态和晶态CuTi合金系的表面成分
7
作者 张邦维 G.N.VanWyk E.Taglauer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17-2223,共7页
本文用Auger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离子散射谱(ISS)第一次研究了非晶态CuTi合金系以及合全试样经加热而部分晶化后的表面成分,发现:铜是表面择优濺射元素,而钛是表面聚集元素。设想在该合金系中元素的濺射率比纯元素时的大大改变了,就可... 本文用Auger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离子散射谱(ISS)第一次研究了非晶态CuTi合金系以及合全试样经加热而部分晶化后的表面成分,发现:铜是表面择优濺射元素,而钛是表面聚集元素。设想在该合金系中元素的濺射率比纯元素时的大大改变了,就可以解释这些实验结果。本文还发现:在合金状态由非晶转变为晶态后,表面成分变化不大。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表面聚集 铜钛合金 AES I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Bi合金系低温无铅焊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阳 胡望宇 +2 位作者 舒小林 赵立华 张邦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5,共3页
综述了Sn-Bi合金系的微观结构、润湿特性、物理及机械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此合金系作为软钎焊材料尚待改善的性能,采用合金化等手段可使此合金系发展为理想的低温钎焊用无铅焊料。
关键词 无铅 焊料 微观结构 机械性能 低温 锡铋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Fe-P及Ni-Fe-P-B合金膜的磁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玲玲 赵立华 +3 位作者 黄桂芳 袁晓俭 张邦维 张建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由单一还原剂 NaH_2PO_2或 NaH_2PO_3与 KBH_4的复合还原剂分别在类镍溶液中获得 Ni-Fe-P 以及 Ni-Fe-P-B 合金膜,研究了这些新型合金膜的磁性。结果发现,铁磁性元素 Fe 含量增加导致原子平均磁矩及饱和磁化强度 Ms 增大;结构为非晶态... 由单一还原剂 NaH_2PO_2或 NaH_2PO_3与 KBH_4的复合还原剂分别在类镍溶液中获得 Ni-Fe-P 以及 Ni-Fe-P-B 合金膜,研究了这些新型合金膜的磁性。结果发现,铁磁性元素 Fe 含量增加导致原子平均磁矩及饱和磁化强度 Ms 增大;结构为非晶态的合金膜具有较优的矫顽力 Hc 值;合金膜磁滞回线出现较低的矩形比说明化学镀制备态样品不够均匀;热处理温度高于400℃后,合金膜的饱和磁化强度连续减小,矫顽力急剧增大;同时,镀层的均匀性明显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磁性 镍铁磷合金膜 镍铁磷硼合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对纳米ZnO粉末晶粒度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舒小林 胡望宇 +4 位作者 王玲玲 张邦维 黄杨程 宋应东 肖汉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2,93,共5页
研究了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分别制备的掺杂 Bi,Sb,Co,Cr,Mn和多元掺杂对纳米 Zn O粉末晶粒度和相结构的影响。发现经 50 0℃ /h热处理后 ,掺 Bi,Mn,Co和 Cr的粉末晶粒度没有明显变化 ,而掺 Sb的 Zn O粉末晶粒度随 S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掺 B... 研究了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分别制备的掺杂 Bi,Sb,Co,Cr,Mn和多元掺杂对纳米 Zn O粉末晶粒度和相结构的影响。发现经 50 0℃ /h热处理后 ,掺 Bi,Mn,Co和 Cr的粉末晶粒度没有明显变化 ,而掺 Sb的 Zn O粉末晶粒度随 S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掺 Bi的粉末除主晶相 Zn O外还有Bi OCl相 ,掺 Sb的粉末有主晶相和尖晶石相 ,所掺 Mn,Co,Cr均固溶于主晶相 Zn O;多元掺杂晶粒度约为 3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ZNO 晶粒度 相结构 纳米氧化锌粉末 掺杂 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纳米合金功能膜化学沉积和电沉积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树帜 张淳 +2 位作者 何晶 蒋登辉 张邦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00-2305,共6页
以硫酸钴、硼氢化钠为主要原料,对电沉积和化学沉积Co-B纳米合金功能膜进行比较,发现尽管电沉积较化学沉积的速度快,但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是一致的。pH值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沉积速率,络合剂浓度增大则会降低沉积速率,增加硫酸钴... 以硫酸钴、硼氢化钠为主要原料,对电沉积和化学沉积Co-B纳米合金功能膜进行比较,发现尽管电沉积较化学沉积的速度快,但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是一致的。pH值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沉积速率,络合剂浓度增大则会降低沉积速率,增加硫酸钴、硼氢化钠的浓度都会加快沉积速率,但用化学法沉积时,当硫酸钴、硼氢化钠的浓度超过最大值时,沉积速率反而下降。XRD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Co-B纳米合金在镀态下都是非晶态,其结构并不受沉积方法的影响,SEM、STM和AFM观察发现,非晶膜镀层是由纳米相微粒构成微米级的二次颗粒,二次颗粒堆砌形成薄膜。化学沉积得到的颗粒相对电沉积得到的要小一些,两种方法得到的最大颗粒都不超过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化学沉积 纳米钴硼合金 非晶态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估算金属空位形成能的半经验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望宇 齐卫宏 张邦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0-14,共5页
在Brooks 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并对bcc,fcc和hcp 典型金属的空位形成能进行了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平均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引入能量修正因子修正后可使两者基本一致,由此发展的半经验方法... 在Brooks 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并对bcc,fcc和hcp 典型金属的空位形成能进行了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平均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引入能量修正因子修正后可使两者基本一致,由此发展的半经验方法可对金属空位形成能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位形成能 EAM模型 表面能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Fe-Mo-B和Fe-W-B合金的耐蚀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欧阳义芳 王玲玲 +4 位作者 廖树帜 张邦维 吴伟明 邓文 钟夏平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系统地研究了化学镀Fe-Mo-B和Fe-W-B合金镀层的耐腐蚀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镀层的耐蚀能力很强,腐蚀率很低。
关键词 化学镀 合金镀层 耐蚀性 铁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Fe-Al-P合金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玲玲 赵立华 +5 位作者 胡望宇 张邦维 舒小林 袁晓俭 盛霞 廖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5,共4页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铜基片上施镀了Fe-Al-P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金属盐比率AlCl3/(AlCl3+FeSO4)、金属盐AlCl3和还原剂NaH2PO2的浓度等参数,研究了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成分、表面形貌及结构的变化...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铜基片上施镀了Fe-Al-P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金属盐比率AlCl3/(AlCl3+FeSO4)、金属盐AlCl3和还原剂NaH2PO2的浓度等参数,研究了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成分、表面形貌及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镀液配方.发现络合剂和还原剂的选择是提高镀层含Al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非晶态合金 铁合金 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非晶态NiBP合金晶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恒 张邦维 +1 位作者 谭肇升 雷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9-20,27,共3页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非晶态NiBP合金。用差动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非晶态Ni80.7B15.2P4.1合金经等温加热的晶化过程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晶化特征明显地不同于Ni-B或Ni-P...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非晶态NiBP合金。用差动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非晶态Ni80.7B15.2P4.1合金经等温加热的晶化过程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晶化特征明显地不同于Ni-B或Ni-P合金,并可描述如下:非晶态→Ni(fcc)+Ni3P(正方晶系),非晶态→Ni3B(正交晶系),非晶态→Ni2B(正交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非晶态 NiBP合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Fe-Mo-B非晶态合金的交流磁性和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玲玲 欧阳义芳 +2 位作者 张邦维 易舸 李立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研究了成分及热处理对化学镀FeMoB非晶态合金镀层交流磁性和结构的影响。讨论了样品在晶化过程中交流磁性和结构的变化。初步解释了样品交流磁性参数随成分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样品在热处理过程中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化学镀 Fe-Mo-B合金 交流磁性 非晶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Fe-Sn-B合金化学镀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玲玲 赵立华 +4 位作者 张邦维 胡望宇 舒小林 盛霞 温雪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Sn-B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浓度对镀层沉积速率、成分、表面形貌、非晶态结构形成区域和耐蚀性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镀液浓度及施镀条件。
关键词 化学镀 表面形貌 非晶态合金 耐蚀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碱金属二元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义芳 张邦维 廖树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41,共6页
本文运用Miedema理论,系统地计算了镁与碱金属组成的二元合金系统的液态混和焓和固态合金形成焓.根据理想溶液理论,还计算了Li-Mg系统在1000K时的熵、以及自由能-成分曲线。
关键词 镁基合金 碱金属 金属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和氧化钇掺杂对纳米氧化铝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树帜 徐仲榆 +4 位作者 张邦维 舒小林 欧阳义芳 谢浩文 王玲玲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153-156,共4页
本文研究了用均相共沉淀法合成氧化铝陶瓷粉末的同时合成氧化镁、氧化钇等掺杂氧化物,发现在掺杂量不大时,同时合成的掺杂氧化物以填隙固溶体方式固溶于立方γ氧化铝中,并且几乎不影响铝氧键性质、晶格常数和衍射波矢,但掺杂使氧化... 本文研究了用均相共沉淀法合成氧化铝陶瓷粉末的同时合成氧化镁、氧化钇等掺杂氧化物,发现在掺杂量不大时,同时合成的掺杂氧化物以填隙固溶体方式固溶于立方γ氧化铝中,并且几乎不影响铝氧键性质、晶格常数和衍射波矢,但掺杂使氧化物细化,比表面增大,用此法合成的粉末聚集比较厉害,在粉末中有晶化颗粒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粉末 掺杂 纳米粉末 陶瓷 氧化钇 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Fe-Mo-B合金镀层的非晶形成趋势和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玲玲 张邦维 +3 位作者 胡望宇 舒小林 欧阳义芳 易舸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77,共4页
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B含量对化学镀FeMo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经验判据,并从结构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金属Mo含量可使合金镀层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得到改... 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B含量对化学镀FeMo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经验判据,并从结构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金属Mo含量可使合金镀层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在6.6%~24.5%B,11.3%~16.9%Mo,57.4%~73.6%Fe的成分范围内获得完全非晶镀层。并用非晶形成的经验判据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镀层 玻璃态形成能力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