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序地层学和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选阳 李文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一、引言、意义海平面相对于大陆的震荡变化受全球海面变化,以及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和沉降速率的控制。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全球海面变化的原因,以及它与其它全球地质现象,如板块构造、气候、大洋缺氧事件等之间的关系,那么,区分全球海面变... 一、引言、意义海平面相对于大陆的震荡变化受全球海面变化,以及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和沉降速率的控制。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全球海面变化的原因,以及它与其它全球地质现象,如板块构造、气候、大洋缺氧事件等之间的关系,那么,区分全球海面变化与沉积物供给和沉降的影响,这一地层学上的老问题便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从地震地层学以及最近的层序地层学认识到:沉积层系可分成许多由不整合面限界的沉积序列;最近又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序列内的相组合和几何形态与海平面变化有关。这样,就为阐明全球海面变化史铺平了道路。CRER第一工作组的任务——层序地层学和海面变化——就是要在上述成就的基础上,对白垩纪时的沉积旋回性的成因,按1-10百万年的时标进行预定的研究,特别要估计白垩纪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海平面变化 不整合面 沉积序列 地震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物供给 旋回性 大洋缺氧事件 沉积物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6 位作者 赵济湘 张选阳 唐文清 RobertW.King B.ClarkBurchfiel LeighH.Royden 沈凤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走滑断裂,这些断裂是否驱使地壳块体向东作长距离的滑移或逃逸,并成为东亚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构造的主要动力因素,是当前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对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运动 GPS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宇平 陈智梁 +6 位作者 唐文清 赵济湘 张选阳 张清志 Robert W. King Burrcel C. Burchfiel Leigh H. Royden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 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速度场 欧亚参考框架 地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断裂的GPS监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清志 刘宇平 +4 位作者 陈智粱 唐文清 张选阳 Robert W.KING Barrcel C.BURCHFIEL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红河断裂带(RRFZ)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本文利用1999年和2003年的GPS观测,通过数据反演,获得在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东向分量平均速度为3.726mm/a;北向分量平均速度为-9.013mm/a;由北向南,各测站的北... 红河断裂带(RRFZ)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本文利用1999年和2003年的GPS观测,通过数据反演,获得在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东向分量平均速度为3.726mm/a;北向分量平均速度为-9.013mm/a;由北向南,各测站的北向分量速率值逐渐减小;由西向东,各测站的东向分量速率值逐渐减小;测区内呈现明显的右旋拉张走滑运动。分析表明云南红河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以及断裂活动性质与构造地质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GPS 水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