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基低膨胀高导热复合材料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迎九 王志法 +4 位作者 吕维洁 谢佑卿 姜国圣 周洪汉 徐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2-56,共5页
在分析传统的低膨胀(高导热)材料缺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的金属基低膨胀高导电、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关键词 低膨胀高导热 复合材料 金属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设计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佑卿 唐仁政 +2 位作者 卢安贤 张迎九 陈玲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材料设计可分为经验设计和科学设计,而科学设计又可分为复合组织、组织、相和原子四个结构层次的设计。经验设计和科学设计兼容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材料科学将朝着系统科学的方向...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材料设计可分为经验设计和科学设计,而科学设计又可分为复合组织、组织、相和原子四个结构层次的设计。经验设计和科学设计兼容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材料科学将朝着系统科学的方向发展,材料设计也将朝着多结构层次结合的系统工程方向演变。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将导致以材料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各类数据库的建立。随之,各种专门功能的材料设计系统将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设计 系统科学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金刚石/铜电子封装材料:制备技术、性能影响因素、界面结合改善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龙 宋平新 +1 位作者 张迎九 杨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42-1851,共10页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第二代热沉材料如钨/铜封装材料、钼/铜封装材料、碳化硅/铝封装材料等已不能满足该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金刚石的热导率为2 300 W/(m·K),是已知热导率最高的物质;铜的热导率为401 W/(m·K),在众多金...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第二代热沉材料如钨/铜封装材料、钼/铜封装材料、碳化硅/铝封装材料等已不能满足该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金刚石的热导率为2 300 W/(m·K),是已知热导率最高的物质;铜的热导率为401 W/(m·K),在众多金属中仅次于Ag。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1)热导率高、强度大;(2)热膨胀系数能够通过改变金刚石与铜的体积分数加以调控,以实现与硅、锗等半导体材料的匹配;(3)具有比金刚石/银复合材料更低的成本以及比金刚石/铝、钨/铜、钼/铜等材料更高的热导率。因此,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电子封装候选材料。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多种多样,其中粉末冶金、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液相渗透是最适合该复合材料特性也是研究最广泛的技术。液相渗透法又分为无压熔渗法和压力辅助熔渗法,与粉末冶金法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相比,该法成本低、操作性强,成为近年研究的重点方向。目前,国际上已制备出热导率高达900 W/(m·K)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另一方面,金刚石与铜界面润湿度较差,导致复合材料致密度不高且热导率不易提升。解决金刚石与铜界面润湿度较差的问题成为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关键,也促使国内外研究者不断尝试在制备工艺环节引入改进措施。目前已探索出两种较为可行的方法:(1)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添加少量B、Cr等活性元素,使这些活性元素与铜形成合金;(2)在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之前,采用化学镀、扩散烧结、盐浴、磁控溅射等手段预先在金刚石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碳化物。本文总结了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主流制备技术,论述了影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的主要因素。文章还介绍了改善金刚石与铜的界面润湿度的方法,最后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电子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安贤 黄继武 +2 位作者 张迎九 卢仁伟 李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7-10,共4页
以第17届国际玻璃大会有关资料为依据,统计了各国参加本次国际玻璃大会的人数及大会论文集收录论文数量。介绍了当前玻璃科学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最新科研动态及技术发展方向,列出了一些颇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 玻璃科学 发展趋势 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粒度对低膨胀高导热高导电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维洁 谢佑卿 +1 位作者 王志法 张迎九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74-77,共4页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用作半导体基片的低膨胀、高导热、高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粉末粒度对材料电阻率的影响,发现实验测得的电阻率比理论值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相之间原子相互扩散的结果。而粉末粒度则通过影响不同相之间的扩散...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用作半导体基片的低膨胀、高导热、高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粉末粒度对材料电阻率的影响,发现实验测得的电阻率比理论值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相之间原子相互扩散的结果。而粉末粒度则通过影响不同相之间的扩散以及相的不同分布状态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高导电相成网络分布,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粒度 电阻率 扩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氧化铝模板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的腐蚀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程亮 田永涛 +6 位作者 智钢 马姗姗 吴黎红 冯飞 贾河顺 张迎九 李新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38,56,共4页
将AAO模板分别在体积比为1:9(约15%(质量分数))的H3PO4溶液和10%(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进行蚀刻处理,结果显示,AAO模板经过一个扩孔过程,最终孔间壁较薄部分被彻底蚀刻掉,孔间壁较厚部分留下形成氧化铝纳米线状结构。在2种蚀刻溶液中,N... 将AAO模板分别在体积比为1:9(约15%(质量分数))的H3PO4溶液和10%(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进行蚀刻处理,结果显示,AAO模板经过一个扩孔过程,最终孔间壁较薄部分被彻底蚀刻掉,孔间壁较厚部分留下形成氧化铝纳米线状结构。在2种蚀刻溶液中,NaOH溶液对模板的蚀刻比H3PO4溶液的快。这些结果对于AAO扩孔、氧化铝纳米结构的合成以及模板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 扩孔 蚀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锌的电子结构及物理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维洁 谢佑卿 +1 位作者 张迎九 张晓东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3,共4页
用新发展的金属价键理论,系统分析了金属Zn的电子结构和性质.用单原子状态自洽法确定金属Zn的电子结构为[Ar](3dn)6.2279(3dc)3.7721(4Sc)0.0528(4Sf)1.9472,计算了晶格常数、... 用新发展的金属价键理论,系统分析了金属Zn的电子结构和性质.用单原子状态自洽法确定金属Zn的电子结构为[Ar](3dn)6.2279(3dc)3.7721(4Sc)0.0528(4Sf)1.9472,计算了晶格常数、结合能及势能曲线、各种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锌 电子结构 物理性质 晶格常数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Cu/FeNi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法 张迎九 +2 位作者 姜国圣 吕维洁 许贞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6-249,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低膨胀高导热Cu/FeNi复合材料,其中FeNi粉末粒度分别为300~150,150~100,100~74μm和小于74μm.研究了FeNi粒度对Cu/FeNi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Ni粉末颗粒增大,材料的硬度、...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低膨胀高导热Cu/FeNi复合材料,其中FeNi粉末粒度分别为300~150,150~100,100~74μm和小于74μm.研究了FeNi粒度对Cu/FeNi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Ni粉末颗粒增大,材料的硬度、电阻率下降,而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则随Cu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FeNi颗粒和Cu颗粒中的Fe,Ni,Cu元素发生了互扩散,且随FeNi颗粒变小,互扩散量越大;而从金相照片又可知,FeNi颗粒较小时,易形成FeNi网络,FeNi颗粒较大时易形成Cu网络.本文分析认为,Cu/FeNi复合材料电导、硬度、热膨胀性能是由不同粒度情况下,材料形成Cu网络或FeNi网络和Fe,Ni,Cu互扩散的不同而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Ni 复合材料 性能 扩散 分布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的重要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迎九 《同煤科技》 2008年第2期48-49,52,共3页
介绍了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的各项职能,探讨了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安全生产 生产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铜(核)-镍(壳)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10
作者 马姗姗 张迎九 +5 位作者 胡晓阳 程亮 周惠华 田永涛 李新建 朱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7-1341,共5页
采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结合直流电化学沉积法,通过一种新的两步法合成一维铜(核)-镍(壳)纳米结构.首先制备铜纳米线,然后对AAO进行扩孔,利用铜纳米线和AAO孔壁之间的间隙,沉积镍纳米线/纳米管.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结合直流电化学沉积法,通过一种新的两步法合成一维铜(核)-镍(壳)纳米结构.首先制备铜纳米线,然后对AAO进行扩孔,利用铜纳米线和AAO孔壁之间的间隙,沉积镍纳米线/纳米管.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所得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以腺嘌呤为探针分子研究此种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结果表明,这种一维纳米材料是一种潜在的SERS活性基底,拓宽了过渡金属在SERS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 电化学沉积 扩孔 核壳纳米结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催化法制备碳管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11
作者 胡晓阳 王稳稳 +2 位作者 马姗姗 耿梅艳 张迎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2-105,共4页
采用浮动催化法,利用卧式单一高温电阻炉,在以无水乙醇为碳源的反应体系中通过改变催化剂、反应气氛及流量、添加剂等实验参数合成了形貌不一的碳微纳米材料;采用SEM和Raman对产物进行了形貌观察和表征;比较了这些实验参数对浮动催化法... 采用浮动催化法,利用卧式单一高温电阻炉,在以无水乙醇为碳源的反应体系中通过改变催化剂、反应气氛及流量、添加剂等实验参数合成了形貌不一的碳微纳米材料;采用SEM和Raman对产物进行了形貌观察和表征;比较了这些实验参数对浮动催化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浮动催化法 液相注入 有机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 短纤维制得的 DG 复合材料
12
作者 姜国圣 王志法 +2 位作者 张迎九 马秀英 侯朝晖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7-369,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了FeNi/Cu粉末和FeNi/Cu纤维的低膨胀高导热(DG)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Cu粉末尺寸增大,FeNi/Cu粉末制品电阻率减小,膨胀系数增大;而随着Cu纤维长径比增大,FeNi/Cu纤维...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了FeNi/Cu粉末和FeNi/Cu纤维的低膨胀高导热(DG)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Cu粉末尺寸增大,FeNi/Cu粉末制品电阻率减小,膨胀系数增大;而随着Cu纤维长径比增大,FeNi/Cu纤维制品的热膨胀系数和电阻率都增大.这是由Cu纤维和Cu粉末在制品中的分布状态,即Cu网络形成难易程度和FeNi与Cu互扩散难易程度共同决定的.当膨胀系数小于7×10-6/K时,FeNi/Cu纤维制品比FeNi/Cu粉末制品的电导性能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纤维 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中B在晶界的偏聚研究
13
作者 李卫民 张迎九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0,共2页
对比了Ni3Al-B合金的均匀化态和800℃下淬火态的力学性能,发现两者的力学性能基本一致,同时测得其有序度以及B在晶界的偏聚随淬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Ni3Al-B合金的中温脆性并非由于B在高温下偏聚消失所致... 对比了Ni3Al-B合金的均匀化态和800℃下淬火态的力学性能,发现两者的力学性能基本一致,同时测得其有序度以及B在晶界的偏聚随淬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Ni3Al-B合金的中温脆性并非由于B在高温下偏聚消失所致,B在Ni3Al晶界的偏聚属平衡偏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镍合金 偏聚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氮化法制备氮化铝纳米线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稳稳 程仁志 +4 位作者 胡晓阳 张迎九 宋平新 田永涛 李新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在氮、氢混合气气流中(氢气10%,体积比),以铝和氯化铵混合粉体为原料,在水平管式炉中采用直接氮化法合成了氮化铝纳米线。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 在氮、氢混合气气流中(氢气10%,体积比),以铝和氯化铵混合粉体为原料,在水平管式炉中采用直接氮化法合成了氮化铝纳米线。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了铝和氯化铵的比例(质量比)、反应温度、升温速度等因素对生成物的种类、形貌和氮化铝纳米线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所获得的AlN纳米线为单晶六方纤锌矿结构,表面不光滑且有非晶层,而AlN纳米线依照Vapor-Solid(VS,气-固)生长机制生长。获得了较为优化的制备氮化铝纳米线的工艺条件,利用VS生长机制和气相过饱和度概念对上述影响氮化铝纳米线生长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纳米线 铝粉 氯化铵 直接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CuxSy八面体核壳结构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振威 杨晓闪 +2 位作者 郑亚云 张迎九 徐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5,共8页
在室温下通过离子交换过程,快速制备双壳层中空氧化铜/硫化铜(CuO/CuxSy)八面体材料.通过调节硫化时间,双壳层中空CuO/CuxSy八面体的形貌和硫化物/氧化物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TEM和XPS对该八面体的形貌结构... 在室温下通过离子交换过程,快速制备双壳层中空氧化铜/硫化铜(CuO/CuxSy)八面体材料.通过调节硫化时间,双壳层中空CuO/CuxSy八面体的形貌和硫化物/氧化物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TEM和XPS对该八面体的形貌结构进行测试分析.测试表明该中空结构具有相互交叉的CuxSy纳米片构成的外壳和位于八面体内部的CuO核层部分.双壳层中空CuO/CuxSy八面体的独特结构和CuO,CuxSy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过程.当硫化时间为6 h时双壳层中空CuO/CuxSy八面体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高达413.6 F·g^-1的比电容,并且其在20 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氧化铜 硫化铜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及一维纳米晶体结构研究
16
作者 贺荣蕤 金红政 +3 位作者 张迎九 程志英 朱静 顾镇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91-492,共2页
纳米碳管及基于纳米碳管的一维纳米晶体,由于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重视。纳米碳管的电学特性单层纳米碳管由于其不同手性角,而显示半导体或金属电性[1—3]。本文对纳米管束进行了研究。JEM-2010F及GatanGI... 纳米碳管及基于纳米碳管的一维纳米晶体,由于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重视。纳米碳管的电学特性单层纳米碳管由于其不同手性角,而显示半导体或金属电性[1—3]。本文对纳米管束进行了研究。JEM-2010F及GatanGIF系统被用于管束的手性角测定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 纳米晶体结构 纳米材料 纳米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合璧”让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17
作者 张迎九 张丹丹 《教育家》 2021年第23期44-44,共1页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通过英语融合课堂,将英语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让语言与文化无缝对接,在向学生传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将英语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引领师生在理...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通过英语融合课堂,将英语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让语言与文化无缝对接,在向学生传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将英语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引领师生在理解、欣赏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既注重学生习得知识和能力,又融合不同学科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课程背景。文化是一种载体,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资源开发 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核心素养 课程背景 中西合璧 无缝对接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彩课程,赋予学生追求美的能力
18
作者 张迎九 《教育家》 2021年第1期40-41,共2页
立足核心素养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通过盘彩艺术课程建设,让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学习,提升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完善健康人格。盘彩课程... 立足核心素养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通过盘彩艺术课程建设,让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学习,提升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完善健康人格。盘彩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采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多种艺术的交织和沟通中提升艺术能力;在不断的创造与发展活动中学习艺术;在艺术与人类生活、情感、文化、科技的关联中感受和理解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学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人文情境 健康人格 综合课程 核心素养教育 创造与发展 实验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微粉整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慧苹 方海江 张迎九 《煤炭与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70-71,113,共3页
研究了通过自制生产用滚筒式整形球磨机对金刚石微粉的整形效果。针对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球料比及球磨时间,且在所有钢球的内部配比也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复实验调整,整形后最终获得形状近似等积形、块状的微粉,且分级出的同一规格的... 研究了通过自制生产用滚筒式整形球磨机对金刚石微粉的整形效果。针对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球料比及球磨时间,且在所有钢球的内部配比也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复实验调整,整形后最终获得形状近似等积形、块状的微粉,且分级出的同一规格的微粉整体较均匀,基本上无片状或长条状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微粉 球磨 整形 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