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网络可达性的格尔木市灌渠优化研究
1
作者
隋泽祥
张质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灌溉系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定量评估各用水点的水资源可达性。采用网络分析工具sDNA计算灌渠网络的可达性指标,并利用CRITIC法确定网络分析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获得灌渠网络的综合可达性。通过核密度估计对可...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灌溉系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定量评估各用水点的水资源可达性。采用网络分析工具sDNA计算灌渠网络的可达性指标,并利用CRITIC法确定网络分析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获得灌渠网络的综合可达性。通过核密度估计对可达性进行空间扩展,并结合用水点的具体情况,对灌渠网络进行布局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可达性指数范围为0~2.10,优化前用水点可达性中位数为0.30,优化后提升至0.43。布局优化后的灌渠网络显示出更高的整体可达性,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研究表明,优化过程结合网络分析和空间扩展方法,提升了灌渠系统的功能效率,可为灌溉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可达性评估
CRITIC法
核密度估计
用水点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闸门调度对下游水体COD浓度衰减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质明
王晓燕
+1 位作者
于洋
刘文竹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定量讨论单一水闸的多闸门调度对下游COD浓度衰减的影响,采用2009—2011年在北运河杨洼闸上下游进行的实地监测数据,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与修正的一维污染物衰减模型,建立了单一水闸多闸门调度对下游水体COD衰减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使...
为定量讨论单一水闸的多闸门调度对下游COD浓度衰减的影响,采用2009—2011年在北运河杨洼闸上下游进行的实地监测数据,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与修正的一维污染物衰减模型,建立了单一水闸多闸门调度对下游水体COD衰减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权值分析法、Sobol法对该模型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分别得到上游来水COD浓度、纵向距离、水闸开孔数、开闸高度的一阶敏感性指数和总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Sobol方法在神经网络模型敏感度分析中的定量化结果与权值分析法一致;杨洼闸对水流的控制作用明显,且增减开闸孔数比升降闸门高度可更有效地控制流量大小;降解系数与弥散系数的变化对河道内COD的衰减过程影响很小,且通过闸门调度改变水力条件也不会显著提高两者的影响力,COD浓度的衰减主要依靠稀释作用;影响COD降解过程的因素排序为:上游来水COD浓度,纵向距离,水闸开孔数,开闸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门调度
COD浓度衰减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一维衰减模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温榆河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杨沫霞
马文林
+1 位作者
张质明
张君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土地利用和气候是直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影响分离的研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1980-2014年流域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AT模型模...
土地利用和气候是直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影响分离的研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1980-2014年流域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AT模型模拟与情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温榆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模拟效果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77,纳什系数Ens分别为0.79、0.74。流域降雨量和气温呈递增趋势,林地和耕地减少,城乡及工矿和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在1995年到2005年间增加,这些变化综合影响了流域的径流变化,使得径流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100.46%,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为2.09%,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温榆河上游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VSD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北京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估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
10
4
作者
胡文翰
张质明
+2 位作者
赵鑫
齐小天
王懿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100,共15页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脆弱性研究作为城市内涝灾害评估的热点逐渐被重视。合理评估城市内涝脆弱性,探究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城市采取抗灾减灾手段的前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框架,从水文气象...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脆弱性研究作为城市内涝灾害评估的热点逐渐被重视。合理评估城市内涝脆弱性,探究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城市采取抗灾减灾手段的前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框架,从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估体系。通过GIS采用熵值法对内涝脆弱性进行评估,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内涝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北京市城市内涝脆弱性呈环层结构分布,由北京市中心区域往外,脆弱性逐渐变小;(2)脆弱性最高的区域(五级)主要位于东城、西城、朝阳和丰台等区;(3)历史内涝点主要分布在位于四级、五级为主的内涝脆弱地区;(4)城市内涝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其中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路网密度、NDVI对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性具有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内涝
地理探测器
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GIS
降水
城市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尺度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实现途径探析
被引量:
18
5
作者
刘丽君
王思思
+1 位作者
张质明
董音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网络可达性的格尔木市灌渠优化研究
1
作者
隋泽祥
张质明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出处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文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灌溉系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定量评估各用水点的水资源可达性。采用网络分析工具sDNA计算灌渠网络的可达性指标,并利用CRITIC法确定网络分析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获得灌渠网络的综合可达性。通过核密度估计对可达性进行空间扩展,并结合用水点的具体情况,对灌渠网络进行布局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可达性指数范围为0~2.10,优化前用水点可达性中位数为0.30,优化后提升至0.43。布局优化后的灌渠网络显示出更高的整体可达性,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研究表明,优化过程结合网络分析和空间扩展方法,提升了灌渠系统的功能效率,可为灌溉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可达性评估
CRITIC法
核密度估计
用水点布局
分类号
S275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闸门调度对下游水体COD浓度衰减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质明
王晓燕
于洋
刘文竹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5期45-51,共7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2008ZX07209
2009ZX0721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258)
文摘
为定量讨论单一水闸的多闸门调度对下游COD浓度衰减的影响,采用2009—2011年在北运河杨洼闸上下游进行的实地监测数据,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与修正的一维污染物衰减模型,建立了单一水闸多闸门调度对下游水体COD衰减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权值分析法、Sobol法对该模型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分别得到上游来水COD浓度、纵向距离、水闸开孔数、开闸高度的一阶敏感性指数和总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Sobol方法在神经网络模型敏感度分析中的定量化结果与权值分析法一致;杨洼闸对水流的控制作用明显,且增减开闸孔数比升降闸门高度可更有效地控制流量大小;降解系数与弥散系数的变化对河道内COD的衰减过程影响很小,且通过闸门调度改变水力条件也不会显著提高两者的影响力,COD浓度的衰减主要依靠稀释作用;影响COD降解过程的因素排序为:上游来水COD浓度,纵向距离,水闸开孔数,开闸高度。
关键词
闸门调度
COD浓度衰减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一维衰减模型
敏感性分析
Keywords
water gate operation
COD concentration decay
BP neural network
one-dimensional decay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V66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温榆河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杨沫霞
马文林
张质明
张君枝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022)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3027)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5ZX07406001)~~
文摘
土地利用和气候是直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影响分离的研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1980-2014年流域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AT模型模拟与情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温榆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模拟效果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77,纳什系数Ens分别为0.79、0.74。流域降雨量和气温呈递增趋势,林地和耕地减少,城乡及工矿和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在1995年到2005年间增加,这些变化综合影响了流域的径流变化,使得径流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100.46%,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为2.09%,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值得重视。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温榆河上游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climate change
upper reaches of Wenyu river
runoff simulation
SWAT model
分类号
P334.9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VSD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北京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估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
10
4
作者
胡文翰
张质明
赵鑫
齐小天
王懿雯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100,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1YFC3001400)。
文摘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脆弱性研究作为城市内涝灾害评估的热点逐渐被重视。合理评估城市内涝脆弱性,探究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城市采取抗灾减灾手段的前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框架,从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估体系。通过GIS采用熵值法对内涝脆弱性进行评估,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内涝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北京市城市内涝脆弱性呈环层结构分布,由北京市中心区域往外,脆弱性逐渐变小;(2)脆弱性最高的区域(五级)主要位于东城、西城、朝阳和丰台等区;(3)历史内涝点主要分布在位于四级、五级为主的内涝脆弱地区;(4)城市内涝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其中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路网密度、NDVI对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性具有主导作用。
关键词
脆弱性
内涝
地理探测器
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GIS
降水
城市防洪减灾
Keywords
vulnerability
waterlogging
geodetector
index system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GIS
precipitation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分类号
TU99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尺度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实现途径探析
被引量:
18
5
作者
刘丽君
王思思
张质明
董音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基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城市绿地雨水控制利用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研究”(城建[2015]园林绿化第06号)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气候变化对北京典型排污河自净过程的影响分析研究”(8154044)
+1 种基金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海绵城市建设与水质水量风险防控”(UDC2016040100)
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2015000026833T0000)~~
文摘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
Keywords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stormwater management
sponge city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分类号
TU99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网络可达性的格尔木市灌渠优化研究
隋泽祥
张质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闸门调度对下游水体COD浓度衰减的敏感性分析
张质明
王晓燕
于洋
刘文竹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温榆河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杨沫霞
马文林
张质明
张君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VSD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北京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估及驱动机制分析
胡文翰
张质明
赵鑫
齐小天
王懿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多尺度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实现途径探析
刘丽君
王思思
张质明
董音
《风景园林》
201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