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人兽共患病危险的新认识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得胜(译) 张贤群(校) 南雪(复校)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猪或禽的流感病毒传入人群为疾病的大范围爆发创造了条件,因而许多人担心亚洲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将成为下一个大范围流行的病毒。本文首先比较禽、猪和人的流感病毒在其天然宿主中的致病机理,其主要目的是评估猪和禽的流感病毒成为人... 猪或禽的流感病毒传入人群为疾病的大范围爆发创造了条件,因而许多人担心亚洲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将成为下一个大范围流行的病毒。本文首先比较禽、猪和人的流感病毒在其天然宿主中的致病机理,其主要目的是评估猪和禽的流感病毒成为人兽共患病的可能性,同时还评估猪在禽流感病毒传入人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猪和禽的流感病毒向人的跨物种传播已有多次报道,但所有这些病毒都缺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关键性能力。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超强毒力使其能在人肺组织中极度复制,从而使人体长时间地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但是有关流感病毒细胞及其组织嗜性的精确情况仍存有许多疑问。虽然猪对包括H5N1亚型病毒在内的数种禽流感亚型病毒都具有易感性,但很明显有一种防止猪感染此类病毒的重要屏障。禽流感病毒可在猪体内频繁地进行重配,但并没有证据表明,猪在1957或1968年大流行重配株的产生中或在H5N1亚型病毒或其他所有禽类病毒向人传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流感病毒本身的跨物种传播不足以引起人流感的大爆发,动物流感病毒必须经过显著的遗传变异(而这种变异大部分尚不为人所知)后才能使其在人群中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致病机理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生物医学模型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史惠(译) 余钗(译) +2 位作者 张贤群(校) 南雪(复校) Joan K.Lunney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8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综述对猪生物医学模型的多样性和基因组学在这些模型持续开发中的重要性作了一个简要的更新。由于猪在体型大小、生理条件、器官发育和疾病发展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而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哺乳动物医学模型为人类所用。将猪作为人类医学模... 本综述对猪生物医学模型的多样性和基因组学在这些模型持续开发中的重要性作了一个简要的更新。由于猪在体型大小、生理条件、器官发育和疾病发展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而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哺乳动物医学模型为人类所用。将猪作为人类医学模型,可以使研究人员从容不迫地安排研究时间,并可利用普通的人类医学技术对机体内部的血管和器官进行成像处理,且可以采集重复的外周样本,并且在扑杀后可采集复杂的粘膜组织样本。以猪为医学模型,能够利用同窝的猪或克隆猪和转基因猪,因而使比较分析和遗传作图更为容易。以猪作为人类医学的动物模型可获得大量代表各种组织的分化方向明确的细胞系,从而可更加有利于基因表达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因此,对人而言,猪是一种出色的生物医学模型。由于猪在基因序列和染色体结构上与人类高度同源,因而对基因组应用而言,其不失为一个宝贵的资源。由于目前猪基因组序列已被人类充分掌握,因而有改良型遗传学方法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供这些比较分析方法所利用。本综述将论述用于探测这些模型的基因组学方法中的某些方法,并将重点介绍黑色素瘤和抗传染性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情况,论述在设计此类研究时应予以考虑的问题。本文最后将对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开发控制具有最高经济价值的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新型替代方法的可行性、和将从PRRSV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人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可行性作简短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基因组学 基因表达 生物医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力性状的遗传改良法 被引量:1
3
作者 A. Spotter O. Distl +2 位作者 王惠影(译) 张贤群(校) 覃矜(复校)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7年第3期24-30,共7页
决定母猪窝产仔数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产前死亡率,最常发生于妊娠的头几周,这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包括滋养层伸长和胚泡着床)出现异常。人们一直试图利用表型选择的方式提高产窝产仔数,然而,另一个有希望实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基... 决定母猪窝产仔数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产前死亡率,最常发生于妊娠的头几周,这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包括滋养层伸长和胚泡着床)出现异常。人们一直试图利用表型选择的方式提高产窝产仔数,然而,另一个有希望实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基因型信息。一般而言,繁殖性状很适合使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在分子水平确立选择标准可以缩短世代间隔,因为能够在动物生命周期中较早地作出选择。此外,考虑到繁殖性状受性别限制的这一特性,基因型信息可以在不能直接观察到性状的性别上进行选择。据此,人们对参与繁殖性状调控的基因进行绘制和识别以及对基因表达图谱进行阐述产生了极大兴趣。本文就该领域目前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与所采取的方法进行综述:一种方法是因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生理重要性和其在其它哺乳动物繁殖中的作用而被选为候选基因。然后,通过各候选基因的基因多态和繁殖性状表型之间的相关研究鉴定候选基因的有效性。本文讨论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已存在或设想的家系作连锁分析,对感兴趣的繁殖性状绘制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图谱。虽然各研究所报道的结果不一致,但检测到的QTL区域对将来利用分子遗传学研究识别定位候选基因可能会有帮助。然而,要更好地了解猪繁殖性能,这些功能基因方法须与蛋白组的详细分析相结合和整合,以便在遗传因素与生理学之间建立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性状 分子遗传学 母猪 改良法 繁殖力 候选基因 胚胎发育过程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料加工的注意事项(第一部分) 被引量:1
4
作者 Ernst Nef 吴蓉蓉(译) +1 位作者 朱小惠(译) 张贤群(校)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8年第1期60-61,共2页
与动物的常规饲料生产相反,预混料添加剂的加工是一件精细的工作。在预混料添加剂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既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又必须将交叉污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本文我们将对添加剂和载体的特性进行详细的论述,至于预混料的加工特... 与动物的常规饲料生产相反,预混料添加剂的加工是一件精细的工作。在预混料添加剂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既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又必须将交叉污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本文我们将对添加剂和载体的特性进行详细的论述,至于预混料的加工特性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性 预混料 添加剂 饲料生产 生产过程 污染风险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力性状的遗传改良法(续完)
5
作者 王惠影(译) 张贤群(校) +2 位作者 覃矜(复校) A.Spotter O.Distl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上一期简要介绍了决定梅山猪与欧洲猪种窝产仔数的因素、窝产仔数与相关繁殖性状、采用传统选育与分子遗传学方法提高窝产仔数和与窝产仔数有关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繁殖性状 猪种 改良法 繁殖力 窝产仔数 候选基因 梅山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