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蜀澜 李永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全国229家实验室抗核抗体谱结果比对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宁 胡朝军 +10 位作者 张蜀澜 邓垂文 李萍 白依娜 李丽君 董晓娟 吴子燕 甘晓丹 史艳萍 李永哲 张奉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42-546,共5页
目的调查全国抗核抗体谱(ANAs)的检测现状,以改进和提高其检测水平与质量。方法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向全国229家自愿报名参加ANAs检测的实验室发放比对品。比对品... 目的调查全国抗核抗体谱(ANAs)的检测现状,以改进和提高其检测水平与质量。方法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向全国229家自愿报名参加ANAs检测的实验室发放比对品。比对品可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 DNA)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共计一组5支血清。由项目组统一寄送至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日期内使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将结果上传至项目组比对网站。采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描述性评价。结果参加ANA、抗ds 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217家、219家和223家。ANA、抗ds DNA抗体检测定性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9%和89.5%,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7.2%和98.8%。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是检测ANA的主要方法,核型回报正确率高于89.5%,滴度回报结果在可接收范围内的正确率高于81.8%。抗ds DNA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阴性符合率高于96%,但阳性符合率仅为76%,明显低于IIF法95.4%及ELISA法97.9%。抗ENA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高于94%。结论 2013年全国参与ANAs质评实验室的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加。比对品的定性结果符合率理想,核型符合率较为理想,滴度和定量结果符合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DSDNA抗体 抗ENA抗体 质量检测 比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heNA Multi-Lyte自身抗体自动化检测系统检测抗核抗体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朝军 李永哲 +1 位作者 张蜀澜 佟大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评价Luminex公司基于多元微珠流式点阵分析(MBA)技术研制的AtheNAMulti-Lyte自身抗体自动化检测系统检测抗核抗体的性能。方法用AtheNAMulti-Lyte系统检测146例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0例本实验室常规送检的连续标本和90例献... 目的评价Luminex公司基于多元微珠流式点阵分析(MBA)技术研制的AtheNAMulti-Lyte自身抗体自动化检测系统检测抗核抗体的性能。方法用AtheNAMulti-Lyte系统检测146例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0例本实验室常规送检的连续标本和90例献血者血清中的抗SSA、抗SSB、抗ds-DNA、抗rRNP、抗Sm、抗Jo-1、抗Scl-70、抗组蛋白抗体和ACA,与传统的ANAHep-2IFA和单个可提取核抗原(ENA)标志物的ELISA法比较。结果AtheNA系统与Hep-2IFA法和ELISA法在自身免疫疾病、常规送检标本、献血者的符合率为分别为:81.5%、79.5%、96.7%和95.9%、96.5%、98.9%。436份标本分析中AtheNA系统与ELISA单个标志物抗(SSA、SSB、ds-DNA、rRNP、Sm、Jo-1、Scl-70、组蛋白)抗体和ACA的符合率分别为:95.2%、95.0%、96.1%、89.9%、85.1%、93.1%、97.0%、94.3%、97.9%。结论AtheNAMulti-Lyte检测系统在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上提供了均相、多元而且客观的崭新方法,在单一微孔中实现同时对多种自身抗体的定性、定量分析,与ELISA结果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使传统的抗核抗体检测实现了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多元微珠流式点阵分析(MBA) 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定量分析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子燕 奉福泰 +3 位作者 李昊隆 徐洪琳 张蜀澜 李永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991-998,共8页
目的 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以期为AI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4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AID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并依据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 目的 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以期为AI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4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AID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并依据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 Th)百分比/杀伤性T淋巴细胞(T cytotoxic cell, Tc)百分比比值,将AID患者分为免疫功能低下亚组和免疫功能正常亚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AID患者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以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low percentage, MMP-low%)表示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并分析其与AID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AID患者70例,健康人群20名。AID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者20例(Th/Tc比值<0.70),免疫功能正常者50例(Th/Tc比值≥0.7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3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19例,干燥综合征(Sj9gren syndrome, SS)患者18例。SLE、RA、SS患者CD3^(+)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T MMP-low%)、CD3^(+)CD4^(+)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Th MMP-low%)、CD3^(+)CD8^(+)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Tc MMP-low%)均低于健康人群(P均<0.05)。AID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亚组和免疫功能正常亚组T MMP-low%、Th MMP-low%、Tc MMP-low%均低于健康人群(P均<0.05);相较于免疫功能正常亚组,免疫功能低下亚组T MMP-low%、Th MMP-low%、Tc MMP-low%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线粒体损伤指标中,仅发现Th MMP-low%/Tc MMP-low%比值与AID患者免疫功能(Th/Tc比值)具有相关性(r=-0.3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T MMP-low%、Tc MMP-low%、Th MMP-low%在AID的识别中均具有良好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CI:0.74-0.92)、0.82(95%CI:0.73-0.92)、0.77(95%CI:0.67-0.88)。结论 AI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此现象更显著。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相关指标或可作为AID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淋巴细胞 线粒体损伤 免疫功能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抗Jo-1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5
作者 李珊珊 李永哲 +4 位作者 赵智贤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 杨卫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蛋白,建立ELISA法,初步用于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的抗Jo-1抗体。方法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ELISA,摸索反应时间、抗原包被浓度、样本稀释浓度及抗抗体工作浓度等工...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蛋白,建立ELISA法,初步用于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的抗Jo-1抗体。方法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ELISA,摸索反应时间、抗原包被浓度、样本稀释浓度及抗抗体工作浓度等工作条件,进一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20例干燥综合征(SS)、9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血清中抗Jo-1抗体。结果成功建立间接ELISA法,并确立了一系列反应条件。临床检测结果显示,PM/DM患者抗Jo-1抗体的阳性率为25.6%,而非PM/DM患者均为阴性。PM/DM组Jo-1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Jo-1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法,检测抗Jo-1抗体,与国外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当,与常用免疫印迹法对比检测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 自身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NCA和GAB不同类型抗体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美娥 胡朝军 +6 位作者 李萍 邓垂文 吴子燕 曾小峰 张奉春 李永哲 张蜀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lgA、lgG对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UC组93人,其他肠道疾病患者组93人...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lgA、lgG对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UC组93人,其他肠道疾病患者组93人,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ANCA-IgA、ANCA-IgG、GAB-IgA、GAB-IgG共4种自身抗体,对IgA、IgG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UC组ANCA-IgG、ANCA-IgA和GAB-IgG、GAB-IgA的阳性率分别为43.0%、26.8%、38.7%和5.3%,高于其他肠道疾病组的2.1%、0%、5.3%、0%,两组间ANCA-IgA、ANCA-IgG、GAB-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IgA、GAB-IgA的特异性(100%、100%)高于ANCA-IgG、GAB-IgG(97.8%、94.6%),但敏感性(26.8%、5.3%)低于ANCA-IgG、GAB-IgG(43.0%、38.7%)。联合ANCA、GAB 4种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70.9%,但特异性为92.5%。结论:ANCA、GAB-IgA比IgG特异性好,IgG辅之IgA同时检测有助于提高UC的诊断水平,ANCA-IgA/IgG和GAB-IgA/IgG 4种抗体联合可提高UC的检出率,减少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荧光核型与靶抗原不符的特殊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美娥 胡朝军 +6 位作者 李萍 邓垂文 吴子燕 曾小峰 张奉春 李永哲 张蜀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将pANCA合并MPO阳性、cANCA合并PR3阳性以外ANCA荧光模型以及靶抗原同时有阳性的其他特殊情况定义为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NCA合并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44.20±17.25)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占56.8%,ANCA相关性血管炎占15.2%,其中诊断为UC与非UC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01)。pANCA合并MPO、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58.20±14.05)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最多,占48.3%。cANCA合并MPO阳性患者组中,年龄(56.06±20.39)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占61.8%,间质性肺炎以及甲状腺亢进各占8.8%。结论pANCA、PR3阳性可作为UC的敏感性指标,pANCA、MPO、PR3阳性及cANCA、MPO阳性也可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酶3 溃疡性结肠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