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西安弓背崖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1
作者 翟霖林 袁承志 +4 位作者 郭昕(执笔/照相) 张翔宇 张蕊(绘图) 张星(绘图) 王学文(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弓背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街道曹家堡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对弓背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收获了一批仰韶文化、东周、汉代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大体可分为仰韶... 弓背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街道曹家堡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对弓背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收获了一批仰韶文化、东周、汉代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大体可分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两个时期。弓背崖遗址的发掘为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崖遗址 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 半坡晚期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 张蕊(绘图) +3 位作者 赵占锐 林泽洋 王若洋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F0002,F0003,共19页
2022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底张街道布里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这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其形制和随葬器物呈现出很多新因素。如地表的凸字形土台建筑、天井的开挖方式、设置多重砖封门,以及成组的女骑马... 2022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底张街道布里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这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其形制和随葬器物呈现出很多新因素。如地表的凸字形土台建筑、天井的开挖方式、设置多重砖封门,以及成组的女骑马仪仗俑、跽坐乐俑等。该墓的发现不仅为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大型墓葬的形制结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为丧葬礼乐中的乐器、参与者、场景等内容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咸阳市 十六国时期 大型墓葬 土台建筑 乐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蒲家寨墓地2017年度发掘简报
3
作者 赵兆(执笔/摄影) 张琛 +10 位作者 黄佳豪(执笔/摄影) 柴怡 杨永岗(摄影) 张蕊(绘图) 李彬(绘图) 张璐瑶(绘图) 何慧(绘图) 王若萱(绘图) 李冬静(绘图) 廖琳(绘图) 李梦凡(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7,F0002,F0003,共16页
为配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本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空港新城底张街办蒲家寨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水井、围沟等遗迹三百余处。其中2017年度清理墓葬152座,出土器物379件(组),时代主要为战国晚期至秦。这批墓葬的发现... 为配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本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空港新城底张街办蒲家寨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水井、围沟等遗迹三百余处。其中2017年度清理墓葬152座,出土器物379件(组),时代主要为战国晚期至秦。这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咸阳都城附近居民的丧葬习俗及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家寨墓地 战国秦墓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咸阳布里村西晋家族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李明 高音(摄影) +4 位作者 张晓旭(摄影) 曹中俊(文\摄影\绘图) 张蕊(绘图) 赵占锐 林泽洋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7,共20页
2021年10~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底张街道布里村发掘了3座西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其朝向一致,间距较近,早晚关系明确,应属于家族墓葬。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特征判断,3座墓葬按早晚关系从北向南排列,出土器物以陶器和铜器为主,其中... 2021年10~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底张街道布里村发掘了3座西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其朝向一致,间距较近,早晚关系明确,应属于家族墓葬。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特征判断,3座墓葬按早晚关系从北向南排列,出土器物以陶器和铜器为主,其中包括西汉刻铭铜染炉、多子槅和彩绘空柱盘等。该组家族墓葬的发掘,为西晋十六国时期家族墓葬的排列特征、器物变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咸阳市 西晋十六国 家族墓葬 铜染炉 空柱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高陵东营遗址秦墓发掘简报
5
作者 张伟 李钦宇(摄) +3 位作者 张蕊(绘图) 杨利平 殷宇鹏 胡珂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6,共11页
东营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东营村东。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昌建国际城项目建设用地内涉及东营遗址的区域进行了重点发掘,清理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灰坑、房址、瓮棺葬和墓葬... 东营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东营村东。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昌建国际城项目建设用地内涉及东营遗址的区域进行了重点发掘,清理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灰坑、房址、瓮棺葬和墓葬等。其中清理了秦墓9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玉石器和骨器,为研究该地区秦墓分布、葬制葬俗等积累了一批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秦墓 竖穴土圹墓 偏洞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老烟庄唐墓M96发掘简报
6
作者 苗轶飞 李震 +6 位作者 梁依倩 宋远茹 李琴(照相) 张锦阳(照相) 张蕊(绘图) 李博(绘图) 张渊博(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1,F0003,共10页
2022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新区老烟庄发掘了一处隋唐墓地。其中M96为长斜坡墓道带天井的单室砖室墓,出土了一批较为精美的三彩器,丰富了西安地区唐三彩墓葬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三彩器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及产地等具有... 2022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新区老烟庄发掘了一处隋唐墓地。其中M96为长斜坡墓道带天井的单室砖室墓,出土了一批较为精美的三彩器,丰富了西安地区唐三彩墓葬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三彩器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及产地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代 三彩器 单室砖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咸阳北杜村元墓M6发掘简报
7
作者 田有前 席琳 +1 位作者 张蕊(绘图) 李钦宇(照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6,共5页
2015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北杜村南侧发掘了一批西汉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M6保存较好,出土一批泥质灰黑色陶俑,具有典型元代墓葬的特征,为研究关中地区元代墓葬的地理分布、形制结构、修造方式等提... 2015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北杜村南侧发掘了一批西汉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M6保存较好,出土一批泥质灰黑色陶俑,具有典型元代墓葬的特征,为研究关中地区元代墓葬的地理分布、形制结构、修造方式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咸阳市 元代 土洞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席琳 张博(文/照相) +5 位作者 张娜(文/绘图) 沈云遥(照相) 张蕊(绘图) 周思聪(绘图) 达哇才让(绘图) 王平华(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0,52,共18页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沿革。遗址出土了大量吐蕃时期的琉璃质砖瓦建筑材料,是研究吐蕃高等级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珍贵材料,也为深入研究吐蕃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温江多遗址 吐蕃时期 高等级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焦村蒙元墓葬发掘简报
9
作者 张全民 郭永淇(摄影) +4 位作者 吕帆 蔡涛(摄影) 张蕊(绘图) 郭瑞(绘图) 王喜刚(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65,F0003,共17页
200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焦村发掘了3座蒙元时期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出土墓志、石函、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较为丰富。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为蒙古帝国都总领傅元明,纪年为蒙哥汗四年(1254年)。墓葬位于蒙元时期奉元城... 200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焦村发掘了3座蒙元时期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出土墓志、石函、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较为丰富。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为蒙古帝国都总领傅元明,纪年为蒙哥汗四年(1254年)。墓葬位于蒙元时期奉元城,属于家族墓。此次发掘为关中地区蒙元早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元城 蒙元墓葬 傅元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东郊高楼村唐墓(ⅢM48)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冉万里 +8 位作者 段成刚 张翔宇 李雨生 陈璐 付胜龙 张蕊(绘图) 方丹(绘图) 姜淼(绘图) 李翰隆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2018年1月至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项目二工区A5段(西安市东郊高楼村西侧)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ⅢM48是一座带台阶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包括塔式罐、人俑、铜镜及... 2018年1月至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项目二工区A5段(西安市东郊高楼村西侧)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ⅢM48是一座带台阶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包括塔式罐、人俑、铜镜及铁器等。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特征初步判断其年代在盛唐时期,为研究当时丧葬习俗提供重要资料。这座墓葬距离唐长安城东城墙约2.5公里,对探明唐长安城东城墙遗址以东区域墓葬的分布状况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唐代 墓葬 长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隋唐豆卢贤家族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1
作者 柴怡(整理) 赵兆(整理/照相) +4 位作者 杨永刚(整理/绘图) 郁红卫(整理) 张蕊(绘图) 李彬(绘图) 罗晓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8,I0001,共17页
2017~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卓邢村一处建设用地发掘了三座隋唐时期的家族墓,一座为隋大业九年(613年)大理少卿、楚国公豆卢贤之墓,一座为唐咸亨四年(673年)凤州司马、豆卢贤之子豆卢弘毅与妻子合葬之墓,... 2017~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卓邢村一处建设用地发掘了三座隋唐时期的家族墓,一座为隋大业九年(613年)大理少卿、楚国公豆卢贤之墓,一座为唐咸亨四年(673年)凤州司马、豆卢贤之子豆卢弘毅与妻子合葬之墓,一座无带纪年文物。三座墓形制完整,其中两座纪年明确,出土石墓门、陶俑、墓志铭等文物,为研究隋唐时期世家大族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家族墓地 豆卢贤 豆卢弘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南郊上塔坡村西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连华 张小丽 +4 位作者 郭昕 雷婷婷(整理) 刘聪娥(整理) 张蕊(绘图) 呼安林(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8,F0003,共18页
为配合清凉山居建设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南郊上塔坡村北侧发掘古墓葬223座,其中有10座汉墓为竖穴墓道土洞墓,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以鼎、盒、钫等陶礼器和罐、缶、钵... 为配合清凉山居建设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南郊上塔坡村北侧发掘古墓葬223座,其中有10座汉墓为竖穴墓道土洞墓,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以鼎、盒、钫等陶礼器和罐、缶、钵等日用陶器为主,并出土陶璧。这批汉墓的发现,可为当时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上塔坡汉墓 西汉早期 仰身直肢葬 棺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敬宗庄陵陵园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林(领队/执笔) 胡春勃(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张蕊(绘图) 张博 田有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5,共11页
2013年3~10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唐庄陵陵园遗址及陪葬墓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2014年7~10月,对陵园南门外西侧蕃酋殿遗址和封土南侧的石块遗迹及陵园石刻进行了考古发掘与清理,为今后更深入研究唐代陵寝制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关键词 唐敬宗 庄陵 蕃酋殿 陵园石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北杜村十六国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怡 +8 位作者 张蕊(绘图) 王音(绘图) 杨永岗(摄影) 王音(执笔/整理) 刘翔 赵兆 钟乐彤(整理) 高一鑫(整理) 张峻玮(整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2020年4~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KGTC-2020-006地块范围内的2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较完整地揭露了其墓葬形制,并清理出彩绘陶俑、陶模型明器、陶器具等随葬品。研究表明,两座墓的年代为十六国时期,墓... 2020年4~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KGTC-2020-006地块范围内的2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较完整地揭露了其墓葬形制,并清理出彩绘陶俑、陶模型明器、陶器具等随葬品。研究表明,两座墓的年代为十六国时期,墓主应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此次发掘为研究十六国时期的丧葬习俗、社会文化以及完善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序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杜村 十六国时期 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长安区大原村西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自力 +2 位作者 张小丽(执笔/整理) 洪秀媛(执笔/整理) 张蕊(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F0002,共15页
大原村地处西周丰镐遗址腹地,东北与丰镐遗址车马坑相距约1.6千米。2008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大原村东侧长安十二中发现的4座西周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保存完整,出土有铜器、陶器及少量玉石器等。本次发掘为丰镐遗址布局... 大原村地处西周丰镐遗址腹地,东北与丰镐遗址车马坑相距约1.6千米。2008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大原村东侧长安十二中发现的4座西周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保存完整,出土有铜器、陶器及少量玉石器等。本次发掘为丰镐遗址布局及西周晚期丧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原村 丰镐遗址 张家坡墓地 西周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咸阳布里村西晋墓M17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 高音(摄影) +4 位作者 张晓旭(摄影) 张蕊(绘图) 龚开源(绘图) 龚开源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6,2,F0003,共15页
为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布里村北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M17为一座西晋墓。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室砖室墓,形制完整,保存完好,随葬器物232件(组),其中有空... 为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布里村北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M17为一座西晋墓。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室砖室墓,形制完整,保存完好,随葬器物232件(组),其中有空柱盘、黛砚、陶俑、陶灶等具有西晋时代特征的器物。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多室砖室墓 西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青龙寺元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全民 郭永淇 +2 位作者 蔡涛(摄影) 张蕊(绘图) 郭瑞(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F0003,共11页
2010年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青龙寺遗址保管所北门内发掘元代墓葬1座。该墓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陶俑、铜钱及其他各类文物共计53件(组)。该墓葬的发掘为认识西安地区元代中期墓葬形制和陶俑等随葬品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 2010年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青龙寺遗址保管所北门内发掘元代墓葬1座。该墓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陶俑、铜钱及其他各类文物共计53件(组)。该墓葬的发掘为认识西安地区元代中期墓葬形制和陶俑等随葬品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寺遗址 元墓 陶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灞桥新筑兰家村唐代及明清墓葬发掘简报
18
作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宋远茹 +9 位作者 苗轶飞 李万利 张锦阳(摄影) 张若林(绘图) 岳友军(绘图) 张蕊(绘图) 李钦宇(摄影) 翟永峰 王小利 王智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3,共10页
2016年7~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兰家小学基建区域西南部基槽内清理发掘11座小型土洞墓葬。其中2座唐墓、9座明清时期墓葬。唐墓形制基本完整,明清墓葬形制、葬俗统一,布局经过规划,为该地区同期考古研究提供了新... 2016年7~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兰家小学基建区域西南部基槽内清理发掘11座小型土洞墓葬。其中2座唐墓、9座明清时期墓葬。唐墓形制基本完整,明清墓葬形制、葬俗统一,布局经过规划,为该地区同期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新筑街道 唐墓 明清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曲江孟村元墓发掘简报
19
作者 郭昕 +10 位作者 郭辉(整理/照相) 张小丽 李雨 王仓治 刘聪娥 姚卫群 呼佩华 郭昕(整理) 李雨(整理) 高博(照相) 张蕊(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96,F0002,F0003,共11页
2017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雁翔路以西、孟村以南约570米处清理2座保存较好的小型元墓(编号M7、M8),两墓均未出土纪年文字。与以往周边发现的元墓对比,其时代当处于元代中期,墓... 2017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雁翔路以西、孟村以南约570米处清理2座保存较好的小型元墓(编号M7、M8),两墓均未出土纪年文字。与以往周边发现的元墓对比,其时代当处于元代中期,墓主身份应为中小地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元墓 孟村 元代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洛扎厅村石棺墓发掘简报
20
作者 赤列次仁(文/照相/绘图) 伦珠群培(文/绘图) +5 位作者 扎西次仁 魏学鹏(文/绘图) 张蕊(绘图) 多吉(照相) 多布杰(照相) 李亚忠(照相) 《考古与文物》 2024年第4期3-13,F0002,共12页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石器、料珠等。根据测年结果,墓葬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2座石棺墓的发现为研究西藏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厅村 新石器时代 石棺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