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基准地价预测模型研究——以河北省主要城市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蓬涛 杨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32-35,共4页
城镇基准地价体现了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的评定对于规范城镇房地产市场 ,维护国家的正当收益 ,制定城镇发展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基准地价成果的确定性和城镇土地价格的变动性存在着矛盾 ,从而带来成果应用的困难和偏... 城镇基准地价体现了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的评定对于规范城镇房地产市场 ,维护国家的正当收益 ,制定城镇发展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基准地价成果的确定性和城镇土地价格的变动性存在着矛盾 ,从而带来成果应用的困难和偏差。建立基于 BP神经网络的基准地价预测模型 ,建立基准地价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基准地价的现实性。通过对河北省主要城市基准地价预测模型的个案研究 ,表明此方法经济、便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地价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地价 城市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农业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蓬涛 周雁 +1 位作者 刘晓庄 秦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8711-8713,共3页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计算模型,具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分布式存储、较强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容错性等优良特性,在非线性关系模拟中更具优势。在对人工神经网络和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人工神经网...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计算模型,具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分布式存储、较强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容错性等优良特性,在非线性关系模拟中更具优势。在对人工神经网络和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农业自然资源研究领域中,在预测预报、评价(评估)、分类和识别以及优化计算方面的应用,并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前景作了概括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农业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土地多功能转变与特征分析——以河北省唐县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赵丽 张贵军 +2 位作者 朱永明 张蓬涛 许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50,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心迁移理论,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用地,分析探讨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6年林地、草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下降比例达41.33%。耕地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间的转换主要在中南部地势平坦地带,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间的转化主要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2)乡镇土地功能间转化均表现生产功能用地转生活功能用地,同时生态功能用地转生产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产功能用地比例分别增加8.24%和3.43%。研究期内三生功能用地重心均向西北部移动,且纬向移动幅度大于经向移动幅度。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重心分别向西北移动2436.56 m、100600.96 m和2022.21 m。(3)生活功能用地中中心城镇在原空间基础上向外扩张,农村居民点在原空间上有所收缩,沿交通线发展迅速;生产功能用地扩展方向主要是未利用地,向中北部区域扩展,水源条件为关键因素;生态功能用地正逐渐让步于生产、生活功能用地。研究结论: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转变能够客观具体的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动因与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转型 生产功能 生活功能 生态功能 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北保定市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丽 朱永明 +3 位作者 张蓬涛 曹银贵 张慧 周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1,共5页
以保定市2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对农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农用地集约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度进行了评价,根据得分结果... 以保定市2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对农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农用地集约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度进行了评价,根据得分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集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农用地呈现出东部集约度较高,西部区域集约度相对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农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集约利用 因子分析法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青龙满族自治县耕地细碎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硕 杨伟州 +2 位作者 魏明欢 杨扬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269,共6页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依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重点从地块平均面积大小、地块形状的规则度以及地块分布方面选取平均地块面积、边界密度、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聚集度4个指标,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对研究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依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重点从地块平均面积大小、地块形状的规则度以及地块分布方面选取平均地块面积、边界密度、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聚集度4个指标,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对研究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测算分级,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研究区耕地细碎化综合指数与坡度、距村落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青龙满族自治县耕地细碎化以中度细碎化和重度细碎化为主,占比分别为45.18%,49.19%;距村落距离、距道路距离与耕地细碎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距河流距离、坡度与耕地细碎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各影响因素影响度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且在空间上波动较大。研究所得结论对耕地规模化经营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细碎化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青龙满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确权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永明 赵丽 +1 位作者 傅海利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从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和社会状况4个方面构建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石家庄市17个县(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将其分为集约... 从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和社会状况4个方面构建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石家庄市17个县(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将其分为集约、较集约和不集约3个集约等级,并对集约水平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各县(市)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北部山区相对中东部地区集约度水平较低;自然、经济、人口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区域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差异;提高集约利用水平需从规划、投入、农民意识等多角度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灰色关联度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河北顺平县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丽 张蓬涛 朱永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为定量研究该区域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对顺平县20...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为定量研究该区域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对顺平县2001-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顺平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退耕还林期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生态服务价值与总人口、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反映出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顺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手段耕地保护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路秋兰 张蓬涛 王利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46-2347,共2页
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效果,对耕地保护的税收手段进行了分析,并从税收这一角度探析了耕地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耕地保护 税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河北省永清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丽 付梅臣 +1 位作者 张蓬涛 代彬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4,共6页
区域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研究对于高效合理利用土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永清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SPSS13.0分析软件和Excel图表工具,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研究对于高效合理利用土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永清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SPSS13.0分析软件和Excel图表工具,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分别从产值、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除主要经济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显著性相关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永清县土地正在向集约利用方向迈进,同时也存在建设用地对城市化水平影响有限以及城市化水平过低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影响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有效挂钩提供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土地利用变化 响应 永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村建设条件评价问题研究——以湖北省枝江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智 张蓬涛 +2 位作者 宫彬彬 马立军 董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286-6287,6290,共3页
通过综合分值计算和SAS聚类检验,对枝江市不同行政村进行了中心村建设条件评价,最终确定枝江市各行政村开展中心村建设的时序。
关键词 中心村 建设条件评价 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城市土地经营策略研究
11
作者 王晓燕 张蓬涛 路秋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601-4602,4662,共3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城市土地是城市化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载体。将“以人为本”贯穿到城市土地经营的策略研究中,具体从城市土地经营应遵循的原则、土地收购储备、城市土地经营的政策法律保障等多个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城市土地是城市化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载体。将“以人为本”贯穿到城市土地经营的策略研究中,具体从城市土地经营应遵循的原则、土地收购储备、城市土地经营的政策法律保障等多个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解决城市土地经营带给人民的实际问题,保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经营 土地收购储备 土地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环京津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
12
作者 赵丽 张蓬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4-966,共3页
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根据退耕后2008年和退耕前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根据退耕后2008年和退耕前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大部分农民仍没有摆脱贫困,农民收入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对补贴的依赖性较大,且退耕补偿未考虑周全。国家应考虑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方案,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使退耕还林区具备自身造血的功能;顺平县应充分利用环京津的区域优势,在林果业基础上开展深加工,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对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环京津地区 经济贫困 退耕还林 顺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的土地优化利用与城市发展
13
作者 秦岭 张蓬涛 赵世强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3期40-42,共3页
城市的发展应立足于现状并结合其特色,在考虑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针对保定的旧城区、新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实现保定市城市发... 城市的发展应立足于现状并结合其特色,在考虑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针对保定的旧城区、新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实现保定市城市发展的多目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市 生态城市 旅游城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簇的复合型产业模式设计——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耿傲淼 张贵军 +1 位作者 徐磊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439,共11页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特性构建复合型产业模式,为提高山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区域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以太行山中段的阜平县为例,选取水源供给、保持土壤等9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判阜平县土地多种...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特性构建复合型产业模式,为提高山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区域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以太行山中段的阜平县为例,选取水源供给、保持土壤等9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判阜平县土地多种功能空间集聚特征的依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的功能价值簇,并调整形成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分区;在此基础上,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和现有产业发展布局,构建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结果](1)将研究区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集聚特征分为6种功能价值簇;(2)调整各簇边界,形成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美学景观+保持土壤区、提供美学景观+水源供给+原材料生产区等6类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区;(3)在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区的基础上,设计出“旅游业+文化产业”“智慧农业+旅游业”等7种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可为实现阜平县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结论]复合型产业模式的设计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驱并进,可为解决山区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簇 复合型产业 聚类分析 阜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伟州 邱硕 +2 位作者 付喜厅 赵丽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9-276,共8页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区,研究其生态功能区划能为河北省今后的产业布局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河北省实际的生态环境特征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区,研究其生态功能区划能为河北省今后的产业布局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河北省实际的生态环境特征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采用自上而下法、叠加法、主导标志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将河北省分为7个生态区、20个生态亚区、33个生态功能区,并分别提出了各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与发展方向。为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协调发展,明确生态保护与产业转移区域以及各功能区的生态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筹资模式探讨
16
作者 秦岭 张蓬涛 刘国东 《山西建筑》 2006年第8期233-235,共3页
针对政府、企业分别提出了多种筹资渠道,并对这些筹资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进行了分析,以便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筹资方式,改善城市土地资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
关键词 城市 土地资产经营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协调发展关系时空变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伟州 郭硕 +1 位作者 于莉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259,共7页
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沧州市14个县(市)的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和识别沧州市2003—2012年该系统的... 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沧州市14个县(市)的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和识别沧州市2003—2012年该系统的演进态势,研究分析了各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协调发展度D值约为0.52,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从时间序列上看,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起伏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但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所辖14个县(市)由2003年的以极不协调为主发展为2012年以比较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沧州市所辖14个县(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年平均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吴桥县协调发展水平在沧州市始终最高,海兴县最低,协调发展度平均增长率青县最高,为8.60%;吴桥县最低,为0.33%。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南部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再次,东部最低。研究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差异化三农政策,推动区域内各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度 人口 耕地 粮食 时空变异 沧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被引量:57
18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1 位作者 孟超 张蓬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4,共10页
研究目的:测度和分析湖南省土地"三生"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为提升土地整体利用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5年,湖南省土地生态功能值高于生活和生产功能,土地生产... 研究目的:测度和分析湖南省土地"三生"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为提升土地整体利用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5年,湖南省土地生态功能值高于生活和生产功能,土地生产、生活功能强度提高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生态功能值小幅降低,但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2)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土地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均值分别为0.486、0.581和0.620,表明近10年来湖南省土地利用冲突趋于减弱。土地功能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上形成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高值区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同主体功能区耦合协调度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3)影响土地功能耦合协调的因素包括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禀赋等。研究结论:应根据土地多功能的时空耦合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调控策略以提升土地"三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陶金源 张孟楠 +2 位作者 徐磊 张蓬涛 张俊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0-307,共8页
识别乡村聚落时空分异与关联特征是实现乡村聚落布局优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究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差异性,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借助核密度、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2005年与2015年乡村聚落... 识别乡村聚落时空分异与关联特征是实现乡村聚落布局优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究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差异性,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借助核密度、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2005年与2015年乡村聚落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空间依赖性理论,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贫困带乡村聚落分布的空间关联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东南部、西北部较密集、北部稀疏”的分异特征;同2005年相比,2015年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明显增加,乡村聚落斑块破碎程度相对高,且形状逐步趋于不规则态势。(2)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2005年相比,2015年乡村聚落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态势减弱,局部空间异质性水平逐步增强。(3)不同因素对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距河流距离>坡度>高程>距高等级公路距离>距城镇距离,且距河流距离、坡度、高程与距城镇距离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逐步增强,距高等级公路距离影响程度不断减弱。研究结果能为环京津贫困带乡村聚落空间优化及京津冀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为类似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时空分异 空间关联性 空间计量模型 环京津贫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魏明欢 胡波洋 +3 位作者 杨鸿雁 张蓬涛 张贵军 赵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2-328,共7页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采用VSD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2001年和2013年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采用VSD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2001年和2013年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为未利用地开发为林地和园地,研究期初的林地遭到破坏,建设用地通过占用农用地扩张迅速。(2)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现西北部高,中部、东部低的态势,且生态环境朝着良好态势发展。继续保持东北部和西南部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大西北部生态整治力度是研究区今后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重要方向。(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显著,其中林地和园地的大幅度增加是导致区域生态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建设用地的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是研究区降低生态脆弱性、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土地利用变化 VSD模型 青龙满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