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防风林带基本特性及其与风向的关系
1
作者 马逸雪 刘宝元 +2 位作者 张蒙娜 董丽霞 张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5,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东北黑土区防风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关系。[方法]利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取研究区内林带基本特征数据,结合研究区内43个气象站点风速风向数据,对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交角,即风向偏角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蒙东黑土亚区... [目的]为探究东北黑土区防风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关系。[方法]利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取研究区内林带基本特征数据,结合研究区内43个气象站点风速风向数据,对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的交角,即风向偏角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蒙东黑土亚区偏西风占比大,风向较为集中,主害风主导性强烈,松嫩黑土亚区风向较为分散,主害风主导性较弱;平均林带密度松嫩黑土亚区>蒙东黑土亚区;防风林带走向在松嫩黑土亚区占比最大的为N-S走向林带,蒙东黑土亚区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内风向偏角<30°占比为29.60%,>30°占比为70.40%,防风作用较差。[结论]研究区内大量防风林带走向与主害风向斜交,对主害风的防护作用较差。该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现有防风林带密度、走向,进一步建设和改造防风林带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林带 风力侵蚀 林带走向 主害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制沙丁鱼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蒙娜 宋恭帅 +2 位作者 彭茜 薛静 戴志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2,共5页
为研究精制沙丁鱼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其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精制沙丁鱼油水分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均达到SC/T 3502... 为研究精制沙丁鱼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其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精制沙丁鱼油水分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均达到SC/T 3502—2016规定的精制鱼油二级标准;精制沙丁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6.66±0.18)%,其中EPA与DHA总含量为(23.41±0.16)%;精制沙丁鱼油的关键风味成分为壬醛、丁醛、己醛、十一醛、2-壬酮、乙苯,具有甜香、果香等风味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如萘、2-十一酮,对鱼油的风味有一定的修饰作用。该研究为精制沙丁鱼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沙丁鱼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关键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精制沙丁鱼油EPA和DHA富集工艺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蒙娜 宋恭帅 +3 位作者 彭茜 薛静 朱凤仙 戴志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6,共5页
以乙酯型精制沙丁鱼油(EPA含量(15.41±0.13)%,DHA含量(8.00±0.03)%)为原料,在尿酯比、包合温度、醇尿比、包合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尿酯比3.5∶1、包... 以乙酯型精制沙丁鱼油(EPA含量(15.41±0.13)%,DHA含量(8.00±0.03)%)为原料,在尿酯比、包合温度、醇尿比、包合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尿酯比3.5∶1、包合温度0℃、醇尿比2.6∶1、包合时间1.2h,此条件下,产物中EPA+DHA含量为(78.12±0.12)%(EPA含量(53.35±0.10)%;DHA含量(24.77±0.02)%),与理论值78.17%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沙丁鱼油 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响应面法 乙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nife智能刀-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实时检测空气油炸带鱼的脂质组学品质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蒙娜 宋恭帅 +3 位作者 王海星 饶伟 王宏海 沈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14-320,共7页
引入一种高通量、快速、实时的质谱检测技术--iKnife智能刀-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apid evaporativ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REIMS),将其实际应用于海洋食品中脂质的检测。在优化iKnife智能刀切割输出功率的基础上,探究不同空气... 引入一种高通量、快速、实时的质谱检测技术--iKnife智能刀-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apid evaporativ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REIMS),将其实际应用于海洋食品中脂质的检测。在优化iKnife智能刀切割输出功率的基础上,探究不同空气油炸温度对带鱼中脂肪酸和磷脂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电刀输出功率20 W,该条件下特征脂质离子峰的信噪比达到最大值。带鱼经空气油炸后无需任何处理直接通过REIMS系统实时检测得到脂质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最多的磷脂分子形式是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s,P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s,PC)。总体来说,脂质分子的饱和度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而提高,DHA相对含量由38.91%降低至30.74%。经主成分分析得到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6%,不同样品间能明显地区分开。选取特征离子对iKnife-REIMS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此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检测得到的脂质组成数据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nife智能刀-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 空气油炸温度 脂肪酸 磷脂 带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蒙娜 宋恭帅 +2 位作者 彭茜 薛静 戴志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2-127,共6页
为研究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以精制沙丁鱼油为原料,在无水乙醇用量、NaO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确定乙酯化工艺的回归模型,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乙酯率... 为研究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以精制沙丁鱼油为原料,在无水乙醇用量、NaO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精制沙丁鱼油乙酯化工艺,确定乙酯化工艺的回归模型,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乙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酯化最优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用量60 g、NaOH用量1.2 g、反应时间75 min、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精制沙丁鱼油乙酯率为88.12%±0.08%,乙酯化工艺合理、可行,为乙酯型精制沙丁鱼油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沙丁鱼油 乙酯化 响应面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实时检测空气油炸鲳鱼的脂质组学轮廓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蒙娜 薛静 +3 位作者 宋恭帅 王海星 王宏海 沈清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2-510,I0005,共10页
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apid evaporativ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REIMS)是一种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新型质谱技术,通过手持智能手术刀切割样品采集数据从而获得脂质组学轮廓。本研究采用REIM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 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apid evaporativ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REIMS)是一种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新型质谱技术,通过手持智能手术刀切割样品采集数据从而获得脂质组学轮廓。本研究采用REIM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隐结构正交投影(orthogonal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OPLS)等数理统计方法实时监测鲳鱼在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轮廓变化,并探究不同空气油炸温度对鲳鱼肌肉组织脂质组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条件优化得到适宜的REIMS系统参数,电刀输出功率20 W、电刀切割功率1 mm/s、辅助溶剂流速100μL/min,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质谱轮廓图。在PCA分析的基础上进行OPLS分析,得到10个重要的特征离子(VIP>1),其中PE(O-16∶1/22∶6)只在原料中检测到,为4.61%;此外,PE(22∶5/22∶6)在10个磷脂离子中的不饱和度最高,其相对含量随油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样可见于PA(18∶1/22∶6)和PI(18∶0/22∶6),说明磷脂的饱和度有随油炸温度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经方法验证显示,REIMS检测离子的信噪比范围为49.58~205.3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0%~7.28%,灵敏度和精密度均较高,因此,该方法将成为脂质组学研究过程中一种简单、高效、准确的新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EIMS) 脂质组学 主成分分析(PCA) 隐结构正交投影(OPLS) 空气油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5 位作者 俞喜娜 陈康 李诗言 王扬 戴志远 沈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799,共11页
为探究酶解法、淡碱水解法、溶剂法、超声辅助溶剂法及蒸煮法这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以甲鱼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 为探究酶解法、淡碱水解法、溶剂法、超声辅助溶剂法及蒸煮法这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以甲鱼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及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的感官与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其中,超声辅助溶剂法的甲鱼油提取率最高,达78. 51%,该方法提取的甲鱼油酸价(0. 97 mg KOH·g-1)、过氧化值(2. 16 m Eq·kg-1)均优于其他方法,并含有丰富的油酸、EPA和DHA。此外,超声辅助溶剂法的甲鱼油壬醛、己醛、2-壬酮、2-十一酮及1-戊烯-3-醇主体特征风味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较低,鱼腥味较淡,色泽透亮。综上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甲鱼油品质优于其他提取方法。本研究可为今后优化甲鱼油提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油 提取方法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区实测数据的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欣 郭乾坤 +3 位作者 王爱娟 刘宝元 张蒙娜 常琪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因子进行计算,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全国范围野外径流小区实测资料,采用一定的数据遴选标准,利用小区法计算我国主要土壤的K值;同时考虑实测值评价Wischmeier和... [目的]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因子进行计算,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全国范围野外径流小区实测资料,采用一定的数据遴选标准,利用小区法计算我国主要土壤的K值;同时考虑实测值评价Wischmeier和EPIC K值估算公式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我国主要土壤的K值范围分布在0.0008~0.0705(t·hm^2·h)/(hm^2·MJ·mm)之间。黑土、黄绵土和褐土的K值较大,红壤和紫色土因子值较小。全国范围内,公式估算得到的K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误差;修订后的Wischmeier公式估算东北黑土区K值精度相对较高。[结论]基于全国实测站点数据和文献数据,计算出修正到标准小区的K值,K值空间变化幅度较大,大体呈现出从北向南减小的趋势。为获得比较准确的K值,建立相关经验公式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点管理和长序列观测数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因子 观测数据 裸地小区 农地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4 位作者 俞喜娜 王杰 王宏海 李诗言 沈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4-191,202,共9页
为探究三种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维生素E(VE)、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LRO))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以甲鱼油为原料,采用Schaal加速氧化法,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0.04%、0.06%、0.08%)的LTP、VE、LRO,定期测定甲鱼油... 为探究三种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维生素E(VE)、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LRO))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以甲鱼油为原料,采用Schaal加速氧化法,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0.04%、0.06%、0.08%)的LTP、VE、LRO,定期测定甲鱼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挥发性成分,确定最佳的抗氧化剂添加量;并在最佳添加量条件下,比较三种抗氧化剂对甲鱼油AV、POV、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LTP、LRO、V_E能有效减缓甲鱼油的氧化速率,当其添加量分别为0.06%、0.04%、0.08%时,随贮藏时间增加,甲鱼油中AV、POV增长速率最慢,且具有强烈鱼腥味等不良气味的壬醛、己醛、1-戊烯-3-醇及表征油脂氧化酸败程度的乙酸、丁酸的峰面积变化最小。对比三种抗氧化剂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作用效果,发现0.04%LRO的抗氧化性最强,0.06%LTP次之,0.08%VE最弱。本实验结果对抗氧化剂的选择、提高贮藏稳定性及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甲鱼加工过程中内脏和脂肪块的综合利用有工业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 甲鱼油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脱色剂对粗鱼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恭帅 彭茜 +2 位作者 张蒙娜 沈清 戴志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41,共7页
为探究凹凸棒土、硅藻土、活性炭、沸石及活性白土5种脱色剂对粗鱼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脱色鱼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觉阈... 为探究凹凸棒土、硅藻土、活性炭、沸石及活性白土5种脱色剂对粗鱼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脱色鱼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觉阈值确定该鱼油主体风味成分。结果表明,赋予鱼油腥味、脂肪香味、蜡香等主要风味的壬醛、己醛、2-壬酮,其相对含量经脱色后有明显降低,风味改善效果显著。脱色后,鱼油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则有增加趋势;酸价与过氧化值变化差异较大,而碘值及皂化值则无明显变化。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脱色效果最佳,但脱腥效果较硅藻土、活性炭和沸石差。本研究结果对改善鱼油脱色工艺及脱色剂选择和不良风味等方面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剂 挥发性风味成分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杀菌对即食鲟鱼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恭帅 陈康 +4 位作者 俞喜娜 张蒙娜 王杰 戴志远 沈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53-160,167,共9页
该文探究在相同F值(约5 min)条件下,分段式(108℃,25 min;115℃,15 min)、高温短时(121℃,5 min)及中温长时(105℃,200 min)杀菌对鱼糜品质的影响。以鲟鱼鱼糜为原料,测定并分析杀菌后鱼糜的凝胶强度等质构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该文探究在相同F值(约5 min)条件下,分段式(108℃,25 min;115℃,15 min)、高温短时(121℃,5 min)及中温长时(105℃,200 min)杀菌对鱼糜品质的影响。以鲟鱼鱼糜为原料,测定并分析杀菌后鱼糜的凝胶强度等质构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杀菌方法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温短时杀菌后鱼糜凝胶强度下降了38.30%,而分段式杀菌后鱼糜凝胶强度仅下降了22.99%,且分段式杀菌能有效缓解高温对凝胶作用力的破坏,二硫键、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共价键、氢键和离子键减少不显著。3种热杀菌方式中,分段式杀菌方式对鱼糜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最小,能较好地保持鱼糜品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优化即食鱼糜制品杀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值 热杀菌 鲟鱼鱼糜 凝胶强度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鱼油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3 位作者 彭茜 朱凤仙 沈清 戴志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37-244,共8页
为探究鱼油精制前后,即粗制鱼油与精制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稳定性变化,分别将其置于35、25、15、5℃恒温箱中贮藏120 d,定期测定其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与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鱼油品质... 为探究鱼油精制前后,即粗制鱼油与精制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稳定性变化,分别将其置于35、25、15、5℃恒温箱中贮藏120 d,定期测定其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与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显著,温度越高,其贮藏稳定性越差,品质变化越大,且精制鱼油的贮藏稳定性较粗制鱼油差;在贮藏期内,鱼油酸价、过氧化值及茴香胺值均明显升高;其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降低,使脂肪酸整体不饱和度下降;1-戊烯-3-醇、壬醛、己醛、2-壬酮、2-十一酮、乙酸及丁酸含量变化较明显,对鱼油整体风味影响极大。本研究结果对提高鱼油贮藏稳定性及延长货架期有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目金枪鱼加工副产物中鱼油提取制备及EPA分离纯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4 位作者 马永钧 周小敏 崔益玮 戴志远 沈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2-1130,共9页
为获得较高纯度的乙酯型EPA金枪鱼油,以大目金枪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辅助提取粗鱼油的工艺参数,并采用粗鱼油精制、化学催化乙酯化、多级分子蒸馏和尿素包合初步纯化、精馏高纯化,以及合成银离子功能材料螯合制备分... 为获得较高纯度的乙酯型EPA金枪鱼油,以大目金枪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辅助提取粗鱼油的工艺参数,并采用粗鱼油精制、化学催化乙酯化、多级分子蒸馏和尿素包合初步纯化、精馏高纯化,以及合成银离子功能材料螯合制备分离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制备。结果表明,优化的酶解提取法工艺条件为:酶解pH值8.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 h,此条件下粗鱼油提取率高达43.69%。乙酯化鱼油经多级分子蒸馏和尿素包合处理后,EPA和DHA总量可达80.00%以上,且分别占46.34%和34.58%。对该鱼油进行精馏试验,获得EPA乙酯,其含量达到82.40%,得率为39.0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银硫醇硅胶制备得到96.30%的EPA乙酯,得率为32.90%。本研究结果为鱼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目金枪鱼 副产物 鱼油 分子蒸馏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快检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4 位作者 俞喜娜 王杰 王宏海 薛静 沈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7-1247,共11页
为实时监测南美白对虾在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轮廓变化,本研究采用iKnife-REIMS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究了不同空气油炸温度(140、170、200℃,10 min)对南美白对虾肌肉组织脂质组成的影响。... 为实时监测南美白对虾在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轮廓变化,本研究采用iKnife-REIMS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究了不同空气油炸温度(140、170、200℃,10 min)对南美白对虾肌肉组织脂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结构鉴定和相对含量测定,南美白对虾样品中共检出10种脂肪酸与31种磷脂分子,其中,亚油酸(m/z 279,21.88%)、EPA(m/z 301,16.59%)与DHA(m/z 327,15.14%)为主要脂肪酸离子;[PE 36:1-H]^-(m/z 744,20.16%)与[PE 38:5-H]-/[PC O-36:5-H]-(m/z 764,15.92%)为主要磷脂离子。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油炸南美白对虾中饱和脂肪酸与甘油磷脂酸(PA)分子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与磷脂酰肌醇(PI)分子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通过共享与特有化合物结构分析图(SUS-plot)确定了6个潜在标记物(m/z 277、m/z 770、m/z 810、m/z 818、m/z 844及m/z 836),可用于空气油炸样品的实时鉴别。经方法学验证,该iKnife-REIMS联用实时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均可满足空气油炸过程中南美白对虾脂肪酸和磷脂的脂质组学轮廓分析测试要求。本研究结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脂质组学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蒸发电离质谱(REIMS) 智能手术刀(iKnife) 空气油炸 脂质组学 南美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