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点云数据基础的风景园林教学改革
1
作者 张莎玮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95-197,共3页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正为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教学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旨在通过剖析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点云数据基础的关联,揭示大数据之于风景园林教学发展的...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正为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教学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旨在通过剖析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点云数据基础的关联,揭示大数据之于风景园林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夯实数据基础与教学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以建立风景园林研究中的“大数据思维”,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陵园景观图式语言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莎玮 陆琦 陶金 《南方建筑》 2017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陵园是以陵墓为主要纪念对象,兼顾瞻仰、凭吊及游览休息的场所,具有缅怀先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采用景观图式语言的方法,提取构筑物、地形、水、植物、墓道五个陵园景观中最为重要的要素,借助景观语汇、语法、修... 陵园是以陵墓为主要纪念对象,兼顾瞻仰、凭吊及游览休息的场所,具有缅怀先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采用景观图式语言的方法,提取构筑物、地形、水、植物、墓道五个陵园景观中最为重要的要素,借助景观语汇、语法、修辞等分析技术,阐述各类景观要素的特征,揭示要素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特定语意,认为广州陵园景观是纪念性精神语言、帝王陵文化语言和岭南文化语言的综合体,是具有深层文化涵意的建成环境。用图式语言解析广州陵园,既能为陵园研究拓展新的视角,又能帮助人们直观、深入地理解陵园文化,是对陵园研究成果的丰富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陵园 景观 图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文化遗产价值的定量和定价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陶金 张莎玮 《南方建筑》 201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本文对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中的定量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定价方法,包括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评估法、投入产出乘数法等进行综述。在评述某一方法时,先对这一方法的基本逻辑进行提炼,然后对其评价步骤作... 本文对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中的定量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定价方法,包括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评估法、投入产出乘数法等进行综述。在评述某一方法时,先对这一方法的基本逻辑进行提炼,然后对其评价步骤作简单的介绍,最后结合已有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领域未来可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定量评估 定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沙田文化景观历史断面复原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莎玮 朱骁斌 +1 位作者 吴鼎航 陆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珠江三角洲的沙田是海陆交界地带的典型文化景观,其形成受到自然成因(环境)和文化成因(人群、建筑、聚落、堤围、农耕、水利)的相互作用。借助文献记载、历史地图等进行复原和比较研究,将珠三角的沙田文化景观演进历程划分为秦至隋唐、... 珠江三角洲的沙田是海陆交界地带的典型文化景观,其形成受到自然成因(环境)和文化成因(人群、建筑、聚落、堤围、农耕、水利)的相互作用。借助文献记载、历史地图等进行复原和比较研究,将珠三角的沙田文化景观演进历程划分为秦至隋唐、宋元、明代、清代、近现代5个时期,并提取主要的景观元素,绘制出系统而全面的景观图景,发现沙田文化景观的演变存在明显的历史性、人文性和生态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沙田 文化景观 历史断面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沙田地区景观变迁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莎玮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1期85-90,共6页
广州沙田地区土壤是由入海口淤泥堆积形成的田土,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是广州冲积三角洲沙田淤积最显著的地理单元。自明清以来,沙田围垦技术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兴盛与市镇化,其景观风貌变迁... 广州沙田地区土壤是由入海口淤泥堆积形成的田土,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是广州冲积三角洲沙田淤积最显著的地理单元。自明清以来,沙田围垦技术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兴盛与市镇化,其景观风貌变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文献解读与深入的实地调研,对广州沙田景观变迁的历史渊源做进一步研究,采用融合"文化过程"与"景观结果"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在资源争夺、生存压力和上层政策的交织影响下,沙田经历了滩涂、围田与聚落的景观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广州 沙田地区 风貌 景观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要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分异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莎玮 朱骁斌 《南方建筑》 2020年第3期71-77,共7页
广东肇庆高要地区的传统村落,虽常年遭受洪水侵袭却依旧生生不息,这与村落空间模式关系紧密。通过建立高要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数据库,发现该区域存在7种空间模式类型,凸显了深层次的区域分异现象,其位置分布受到洪水禁淹区的影响,形成... 广东肇庆高要地区的传统村落,虽常年遭受洪水侵袭却依旧生生不息,这与村落空间模式关系紧密。通过建立高要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数据库,发现该区域存在7种空间模式类型,凸显了深层次的区域分异现象,其位置分布受到洪水禁淹区的影响,形成了"圈层"应对的村落格局,其结构具有生存性、适宜性、公平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模式 分异现象 高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沙田文化景观中的堤围与聚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莎玮 曾琦 黄惠子 《广东园林》 2020年第4期27-32,共6页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海陆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单元,在人力围垦与自然淤积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水网互通、顺水而居、稻作发达的文化景观。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研、历史信息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堤围和聚落是构成沙田文化景观的两个突出要素,呈...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海陆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单元,在人力围垦与自然淤积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水网互通、顺水而居、稻作发达的文化景观。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研、历史信息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堤围和聚落是构成沙田文化景观的两个突出要素,呈现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要素形态由单一至复杂的发展过程,即为“空间连续、要素变化”的特点,其变迁过程中凝练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可为有效保护和展示沙田文化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围 聚落 文化景观 沙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沙田地区传统聚落的类型与演进研究
8
作者 张莎玮 林南谷 晏忠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7,共10页
沙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旨在揭示沙田地区传统聚落在历史变迁中的空间类型、空间分布与演进过程,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选取珠三角沙田地区典型传统聚落为样本,根据卫星地图提供的信息并结合... 沙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旨在揭示沙田地区传统聚落在历史变迁中的空间类型、空间分布与演进过程,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选取珠三角沙田地区典型传统聚落为样本,根据卫星地图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空间形态作为分类标准,沙田传统聚落可划分为散布型空间、延伸型空间、片状型空间3种类型;其中,延伸型聚落分布最为广泛。此外,在政策、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沙田传统聚落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揭示了沙田文化景观形成的3个推动机制,分别为史地机制、斗争机制和异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沙田地区 传统聚落 聚落类型 演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