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中窦底提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茹慧 李男男 +1 位作者 周延民 高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顶端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当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状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凹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最大。...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顶端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当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状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凹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最大。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平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压应力最小。结论: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凸形,提升效率高,发生黏膜穿孔的几率较小,与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平形、凹形相比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提升术 三维有限元 应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肿瘤中的突变与缺失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茹慧 李春艳 +2 位作者 余立江 王军军 欧阳红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腺体组织中 PTEN基因第5、第6及第8外显子...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腺体组织中 PTEN基因第5、第6及第8外显子有无突变及缺失。结果:通过对PTEN基因3个外显子的克隆测序,发现有2例 腮腺多形性腺瘤外显子8发生突变,其中1例引起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而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中均未发现有突 变及缺失。结论:初步推断,在DNA水平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存在突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 起到一定的作用;在DNA水平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抑癌基因PTEN 突变与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突变与缺失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茹慧 李春艳 +1 位作者 王军军 欧阳红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 5、第 6及第 8外显子有无突变及缺失。结果 :通过对...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 5、第 6及第 8外显子有无突变及缺失。结果 :通过对PTEN基因三个外显子的克隆测序 ,均未发现有突变及缺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PTEN 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 基因突变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性胸大肌肌皮瓣在临床上应用
4
作者 张茹慧 徐勇忠 胡锦平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方法 :该肌皮瓣保留了大部分胸大肌 ,保持了胸大肌的主要功能 ,减少了术后胸廓畸形 ,并且从锁骨下进路避免了由于组织水肿压迫皮瓣血管蒂。结果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 10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 目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方法 :该肌皮瓣保留了大部分胸大肌 ,保持了胸大肌的主要功能 ,减少了术后胸廓畸形 ,并且从锁骨下进路避免了由于组织水肿压迫皮瓣血管蒂。结果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 10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该法经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胸大肌 颌面部肿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癌胚抗原的放射免疫分析
5
作者 张茹慧 徐勇忠 +5 位作者 张伟 冯立范 计秀生 潘玉芝 赵令军 赵宏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本研究用RIA对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E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A对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无诊断和监测意义,测定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浆CEA值也几乎无诊断价值。
关键词 癌胚抗原 颌面部肿瘤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村”法对裂隙较宽唇腭裂的唇及腭部部分一次成形术
6
作者 张茹慧 顾莹 刘敬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1年第1期26-26,25,共2页
对于裂隙较宽的Ⅳ度唇腭裂患者的治疗,施行的术式均为先进行唇裂修复,择期进行腭裂修复,其手术的目的是形态与功能的恢复。但是对于二期修复腭裂的病人,防止硬腭前端的瘘孔出现,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唇裂术同时关闭腭部部分裂隙的... 对于裂隙较宽的Ⅳ度唇腭裂患者的治疗,施行的术式均为先进行唇裂修复,择期进行腭裂修复,其手术的目的是形态与功能的恢复。但是对于二期修复腭裂的病人,防止硬腭前端的瘘孔出现,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唇裂术同时关闭腭部部分裂隙的方法有许多种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成形 修复 唇裂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EGF和EGFR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高扬 周延民 +4 位作者 张颖奇 高尚 韩冰 张茹慧 王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EGF及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中STAT3蛋白表达在正常黏膜...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EGF及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中STAT3蛋白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F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15/60)、46.7%(14/30)、76.7%(4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在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0%(9/60)、36.7%(11/30)、70.0%(4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呈正相关关系。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STAT3、EGF及EG-FR在口腔鳞癌的浸润、转移及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联合检测STAT3、EGF及EGFR可望成为口腔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EGF EGFR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于子莹 张茹慧 +2 位作者 刘春丽 朱镇 刘志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方法 :选用 4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四组 ,在其背部形成 2cm× 8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术后即刻作如下处理 :在其远蒂端 6cm以及 8cm处选择五个对称的注...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方法 :选用 4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四组 ,在其背部形成 2cm× 8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术后即刻作如下处理 :在其远蒂端 6cm以及 8cm处选择五个对称的注射位点 ,对照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VEGF1 组皮瓣掀起后经组织面向皮下每一位点给予 2 0ng 10 0 μl的VEGF溶液 1ml;VEGF2 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将药物注入受区表面 ,剂量同VEGF1 组 ;VEGF3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后 ,继续垂直进针约 1mm ,将药物注入受区下 ,剂量同VEGF1 组。术后观察 5d后 ,将动物处死 ,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结果 :术后第 3d皮瓣成活率 :对照组为6 5 .8% ,VEGF1 组为 83.5 6 % ,VEGF2 组为 75 .79% ,VEGF3组为 83.4 5 %。VEGF2 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VEGF1 组、VEGF3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皮瓣内、受区表面、受区下注射VEGF都能显著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最佳注射层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随意型皮瓣成活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癌细胞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国民 胡敏 +3 位作者 袁红艳 张茹慧 孙秀梅 周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自临床手术的新鲜标本,通过抗污染处理,应用机械分离法和胶原酶Ⅳ消化法获得OSCC及CAFs,0.25%胰蛋白酶消化反复贴壁差数... 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自临床手术的新鲜标本,通过抗污染处理,应用机械分离法和胶原酶Ⅳ消化法获得OSCC及CAFs,0.25%胰蛋白酶消化反复贴壁差数培养法分离、纯化细胞,正常口腔成纤维细胞(NFs)和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作为对照组。通过形态学观察、波形蛋白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纯化的细胞进行鉴定。应用MTT法绘出OSCCs、CAFs、NFs和Tca8113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获得纯化的OSCCs和CAFs,通过对比研究阐明OS-CC和CAFs的生物学特点;OSCCs中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呈阳性、波形蛋白呈阴性,CAFs中角蛋白呈阴性、波形蛋白呈阳性。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成功获得纯化的OSCCs和CAFs,对比研究发现CAFs和NFs在形态结构、生长特点等方面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艳 高文信 +4 位作者 周延民 张茹慧 赵静辉 李秋实 李艳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的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的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1例检测到APAF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53例OSCC组织中有41例(77.36%)APAF1基因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5例(9.43%)APAF1基因部分甲基化,总甲基化率为86.79%(46/53),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AF1基因的甲基化与病理分级、年龄、性别无关。结论:APAF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该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功能静默可能与OSC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基因甲基化 甲基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国民 张明君 +3 位作者 王凤丽 孙秀梅 张茹慧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Ezrin蛋白在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3.75%、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1.43%、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44.44%,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9.4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zrin蛋白的表达与OSCC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有助于判断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EZRIN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Tca8113细胞株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莉 张茹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研究 β -榄香烯对Tca8113(口腔舌鳞癌细胞株 )细胞株诱导凋亡机制。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 ,并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 :β -榄香烯对Tca8113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 β -榄香烯对Tca8113(口腔舌鳞癌细胞株 )细胞株诱导凋亡机制。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 ,并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 :β -榄香烯对Tca8113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的药物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细胞凋亡的发生均有显著意义 ,G1期细胞减少 ,S期细胞增多。亚细胞结构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 ,核固缩。结论 :β -榄香烯能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阻止S期细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8113细胞株 诱导分化 凋亡 Β-榄香烯 口腔舌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 mRNA、EGF mRNA和EGFR 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扬 周延民 +4 位作者 张茹慧 韩冰 高尚 李艳秋 李春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STAT3 mRNA、EGF mRNA和EGFR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TAT3 mRNA、EGF mRNA和EGFRmRNA的表达,并结合... 目的:探讨STAT3 mRNA、EGF mRNA和EGFR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TAT3 mRNA、EGF mRNA和EGFRmRNA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中STAT3、EGF和EGFRmRNA的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40.0%(12/30)、68.3%(41/60)和33.3%(20/60)、43.3%(13/30)、80.0%(48/60)及18.3%(11/60)、46.7%(14/30)、75.0%(4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GF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GFR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口腔鳞癌中STAT3、EGF和EGFR mR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STAT3、EGF和EGFR mRNA可能在口腔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TAT3、EGF和EGFR mRNA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口腔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EGF EGFR 口腔鳞状细胞癌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立江 张茹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建立下颌角、下颌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3种单一线形骨折体外模型,用MNS104型钛小夹板及M2B单皮质螺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固定后的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体外模... 目的:研究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建立下颌角、下颌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3种单一线形骨折体外模型,用MNS104型钛小夹板及M2B单皮质螺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固定后的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体外模拟功能负载。测定下颌功能活动时骨折侧髁状突的前后及左右的水平位移。用Origin6. 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处理。结果:单一钛小夹板沿中线固定下颌角区,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侧髁状突均产生较大的向后的水平位移。应用单夹板外斜线固定下颌角骨折和双钛夹板固定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可明显降低骨折侧髁状突的向后水平位移。结论:任何骨折固定法必须有效对抗髁状突非生理性的位移,杜绝颞下颌关节微小创伤来源,降低病人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 颢下颌关节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成敏 吴国民 +1 位作者 高尚 张茹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目的:检测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分化的OSCC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2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 目的:检测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分化的OSCC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2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Bag-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50.00%、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6.19%、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93.33%,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5.55%,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2.3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g-1蛋白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发展关系密切,并且检测该指标有助于OSC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BAG-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后切口经腮腺前咬肌区入路治疗髁颈骨折
16
作者 吴国民 韩成敏 +3 位作者 孙秀梅 张茹慧 王淑艳 车建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637,共2页
下颌骨易发生骨折的位置有髁突颈部、下颌角区、颏孔区和正中联合处.出现错位的骨折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1,2]。本组髁突颈部骨折的患者采取颌后切口经腮腺前咬肌区入路治疗骨折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下颌骨易发生骨折的位置有髁突颈部、下颌角区、颏孔区和正中联合处.出现错位的骨折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1,2]。本组髁突颈部骨折的患者采取颌后切口经腮腺前咬肌区入路治疗骨折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颈骨折 下颌骨 咬肌区 治疗 入路 腮腺 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p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17
作者 王雪 张茹慧 余立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SKP2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CARCINOMA 口腔恶性肿瘤 cell 控制点 调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R与IGFB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成学 李明贺 +1 位作者 岳丽伟 张茹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检测IGF-1R与IGFB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6例OSCC、20例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中IGF-1R与IG... 目的:检测IGF-1R与IGFB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6例OSCC、20例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中IGF-1R与IGFBP-3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IGF-1R与IGFBP-3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蛋白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IGF-1R与IGFBP-3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IGF-1R蛋白 IGFBP-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口腔鳞癌中的定量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丽娟 张茹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S... 目的:研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STAT3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1),STAT3蛋白在高中低分化鳞癌组中的平均灰度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高STAT3蛋白表达越低。Ⅲ、Ⅳ期口腔鳞癌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STAT3蛋白的表达可能影响着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其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STAT3 免疫组织化学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