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电影成像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茗昱 李金成 +2 位作者 来颖 程凯亮 张孟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电影(MR-cine)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的价值。方法:根据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病例组)及临床已筛查出的健康志愿者25名(正常对照组),禁... 目的:探讨磁共振(MR)电影(MR-cine)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的价值。方法:根据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病例组)及临床已筛查出的健康志愿者25名(正常对照组),禁食8h后取仰卧位。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在憋气状态下对十二指肠降段进行冠状位、轴位及斜冠状位的MR-cine序列的扫描。采集口服600mL等渗甘露醇溶液(浓度2.5%)后5和15min的图像并传送至MR AW4.4工作站。通过记录十二指肠的蠕动波次数、测量并计算十二指肠收缩幅度(PDC)以反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蠕动情况。结果:饮用甘露醇后,经斜冠状位扫描,所有受试者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降段的解剖结构及蠕动情况。饮用甘露醇5和15min后病例组患者平均蠕动波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5min时病例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收缩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饮用甘露醇15min后正常对照组PDC明显低于5min时(P<0.05);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在饮用甘露醇15min后的P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ine成像技术可初步定量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十二指肠蠕动功能,可应用这种无创的MR检查技术对诊断FGIDs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电影成像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蠕动 十二指肠收缩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于IgG4相关疾病患者检出结肠癌1例
2
作者 鲁霞 杨吉刚 张茗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3-944,共2页
患者男,77岁,间断腹泻2个月、发现免疫球蛋白升高1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IgMλ型M蛋白阳性,IgG417000.0mg/dl,IgM323.0mg/dl,便隐血阳性。因超声显示双侧颈部、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而行^(18)F-FDG PET... 患者男,77岁,间断腹泻2个月、发现免疫球蛋白升高1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IgMλ型M蛋白阳性,IgG417000.0mg/dl,IgM323.0mg/dl,便隐血阳性。因超声显示双侧颈部、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而行^(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升结肠肝曲处软组织密度影,FDG摄取升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为12.4(1A~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结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