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砂岩的物源分析:对古地理位置重建和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80,共18页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本文通过对扬子陆块西缘会泽和会东附近寒武系3件砂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电气石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分析,确定扬子西缘寒武纪沉积物的源区;并结合沉积序列等综合探讨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纪的构造背景。沉积序列表明,扬子西缘寒武系沧浪铺组、西王庙组和二道水组主要由砂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沉积环境为滨岸—潮坪。细—粗砂岩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岩屑几乎全部为燧石,长石含量较少。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重矿物分析指示扬子西缘寒武系砂岩重矿物主要由锆石、赤—褐铁矿、电气石、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等组成,重矿物组合指示岩浆岩为其主要母岩;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砂岩、变泥岩;碎屑锆石测年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主要为983~540 Ma岩浆岩。碎屑锆石年龄对比等综合分析表明,寒武系沉积物部分源自康滇古陆983~708 Ma的岩浆岩和变沉积岩,部分源自冈瓦纳大陆东非造山带663~540 Ma的岩石,物源区岩石经历再旋回产物作用。扬子西缘寒武系的沉积序列、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和碎屑组成等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形成于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重矿物 物源分析 寒武纪 碰撞环境 前陆盆地 扬子陆块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贝义西组的构造环境: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1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85-1796,共12页
库鲁克塔格位于南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保留相对较完整的地层记录。其中新元古代贝义西组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Rodinia裂解产物。本文通过对该套组合中的沉积岩(主要是细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该套组合的物... 库鲁克塔格位于南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保留相对较完整的地层记录。其中新元古代贝义西组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Rodinia裂解产物。本文通过对该套组合中的沉积岩(主要是细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该套组合的物源区特征和形成构造环境进行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贝义西组砂岩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硬砂岩和岩屑砂屑岩,SiO2为68.58%~72.97%,K2O/Na2O比值低(0.58~1.13),(Fe2O3T+MgO)为4.01%~7.50%。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弱Eu、Ce负异常特征。砂岩风化蚀变指数为46~50,Th/U比值为4.10~6.15,表明砂岩物源区经历了相对较弱的风化作用。Zr/Sc和Th/Sc比值共同表明贝义西组的碎屑组成不具备"沉积再旋回"的特征,说明其为近源沉积,具有较差的分选性。砂岩物源区组成判别图研究表明,贝义西组砂岩的物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火山岩。古水流资料表明该物源区位于北侧。砂岩形成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特征指数分析表明,贝义西组主要形成于大陆岛弧相关沉积盆地。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贝义西组为弧间盆地充填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义西组 物源区 构造环境 弧间盆地 库鲁克塔格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5
3
作者 张英利 许安民 +1 位作者 尚浩博 马爱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研究了用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方法。结果表明,根据待测溶液中硫酸浓度调节缓冲溶液中NaOH的鲼,保持反应pH在适宜范围,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能够准确地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全氮含量,与蒸馏滴定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无... 研究了用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方法。结果表明,根据待测溶液中硫酸浓度调节缓冲溶液中NaOH的鲼,保持反应pH在适宜范围,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能够准确地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全氮含量,与蒸馏滴定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7.8%~102.3%,土壤和植物待测液中NH4^+-N含量的检出限分别为0.0337和0.016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CFA) 植物全氮 土壤全氮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沉积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2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郭现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库鲁克塔格位于南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保留相对较完整的地层记录。新元古代贝义西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育肯沟组为浊流成因的砂岩和粉砂岩组合。对取自两个地层的沉积岩样品,分别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U-Pb测年,并分别... 库鲁克塔格位于南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保留相对较完整的地层记录。新元古代贝义西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育肯沟组为浊流成因的砂岩和粉砂岩组合。对取自两个地层的沉积岩样品,分别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U-Pb测年,并分别获得了93组和71组U-Pb有效年龄。其中贝义西组锆石U-Pb年龄主峰值为821Ma、次峰值为861Ma的碎屑锆石(761~847Ma)具有显著优势,育肯沟组年龄值为768Ma(次峰值为800Ma和741Ma)的碎屑锆石比较集中,说明库鲁克塔格地区在741Ma、768Ma、800Ma、821Ma和861Ma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10个太古代碎屑锆石年龄以及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确认库鲁克塔格存在中-新太古代基底。贝义西组砂岩主要源自761~847Ma、851~972Ma和1808~2498Ma岩石。育肯沟组主要来自734~845Ma、858~963Ma和1708~2486Ma的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代 沉积源区 库鲁克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砂岩物源特征:来自重矿物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的限定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刚 李谦 林健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72,共19页
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主要为河流相的紫红色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碎屑重矿物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重矿物中发现大量碎屑铬尖晶石和锆石。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方法,对上... 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主要为河流相的紫红色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碎屑重矿物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重矿物中发现大量碎屑铬尖晶石和锆石。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方法,对上扬子早三叠世飞仙关组砂岩中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进行分析。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具有高铬、低Fe^(3+)和高TiO_2含量的特征,源岩分析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岛/板内、岛弧以及大火成岩省相关的火成岩。同时,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表明,飞仙关组的物源主要来自于248~272Ma和715~997Ma的岩浆岩。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综合分析表明,248~272Ma的物源岩石具有大火成岩省玄武岩特征,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及同期基性侵入岩;715~997M的物源为洋岛/板内玄武岩类,主要为研究区周缘与新元古代苏雄组及其同期的岩浆岩;铬尖晶石指示的岛弧性质物源则可能源自1000~1100Ma的岩浆岩。同时,碎屑锆石还指示古元古代和早寒武世发育岩浆作用,且存在古老的新太古代结晶基底。这些资料为上扬子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沉积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 碎屑重矿物 铬尖晶石 碎屑锆石年代学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英利 陈雷 +4 位作者 王坤明 王刚 郭现轻 聂潇 庞绪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3-1092,共20页
沉积型锂资源作为可利用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储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备受关注,但对于锂的赋存状态、赋矿沉积岩的沉积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成矿作用特征观点不一。通过对国内外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文章尝试总结出沉... 沉积型锂资源作为可利用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储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备受关注,但对于锂的赋存状态、赋矿沉积岩的沉积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成矿作用特征观点不一。通过对国内外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文章尝试总结出沉积型锂资源的成矿作用规律。综合国内外沉积型锂资源(矿床)的特征分析,沉积型锂资源主要赋存于黏土岩、铝质黏土岩及铝土矿中,部分分布于绿豆岩(凝灰岩)以及砂岩、泥岩等碎屑岩。锂在其中的赋存状态多样,主要以类质同象或离子吸附形式赋存在绿泥石、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个别为可开采的独立含锂矿物。多数沉积型锂资源沉积在湖相、泻湖相等低能的还原环境中,富锂岩石主要来源于岛弧类长英质火山岩和少量碎屑岩-碳酸盐岩,且源区母岩经历强烈的风化作用,沉积物可能经历再旋回的搬运过程。富锂岩石源于大陆岛弧环境,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或克拉通盆地。火山岩和含锂地层下伏的碳酸盐岩均可能是沉积型锂资源中锂的来源,成矿源区的不同造成了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型锂资源 赋存状态 沉积环境 沉积物源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的试验及改进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英利 许安民 +1 位作者 尚浩博 马爱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对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NO3^--N及有效磷的部分现象和条件进行了探讨,从试剂配制及其保存时间、避免杂质干扰等几方面做了试验研究。得出当测定范围为NO3^--N 0-5 mg/L及0-7 mg/L时,应使用冷藏保存分别未超过15 d、7 d的硫酸肼;... 对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NO3^--N及有效磷的部分现象和条件进行了探讨,从试剂配制及其保存时间、避免杂质干扰等几方面做了试验研究。得出当测定范围为NO3^--N 0-5 mg/L及0-7 mg/L时,应使用冷藏保存分别未超过15 d、7 d的硫酸肼;测定土壤有效磷时为避免硅的干扰,必须用质量达标的纯水,且适当减少SDS的用量可明显降低试剂吸收,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 NO3^--N 土壤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巴山地区晚古生代滔河口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对古生代岩浆事件的限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1 位作者 王刚 王坤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北大巴山地区仅分布着早古生代地层,实际并非如此。滔河口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层记录。本文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由灰绿色砂岩和玄武岩组成的滔河口组同一采样位置的2件砂岩碎屑锆石...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北大巴山地区仅分布着早古生代地层,实际并非如此。滔河口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层记录。本文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由灰绿色砂岩和玄武岩组成的滔河口组同一采样位置的2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获得了52组U-Pb有效年龄,重新限定了滔河口组的形成时代,且为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详细资料。获得的11个较年轻的锆石年龄表明,滔河口组形成不早于早泥盆世。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表明,物源主要集中在407-434Ma侵入岩、粗面岩和玄武岩等。研究区的岩浆成因碎屑锆石年龄值表明,古生代时期发育3期岩浆作用,分别对应431-439Ma侵入岩、426.9Ma斑鸠关组粗面岩和414.3Ma滔河口组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晚古生代 形成时代 沉积物源 岩浆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鲁克塔格下古生界土什布拉克组形成时代及源区: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1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8-560,共13页
库鲁克塔格地区是土什布拉克组的命名地和典型剖面分布区,主要由灰绿色砂岩及粉砂岩组成。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土什布拉克组3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183组U-Pb有效年龄,既限定了地层的最早形成时代,同时又获取... 库鲁克塔格地区是土什布拉克组的命名地和典型剖面分布区,主要由灰绿色砂岩及粉砂岩组成。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土什布拉克组3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183组U-Pb有效年龄,既限定了地层的最早形成时代,同时又获取研究区早古生代的演化资料。获得14个较年轻锆石年龄表明,土什布拉克组形成于中—晚志留世。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表明,物源主要集中在422~537 Ma、559~999 Ma、1018~1574Ma和1604~2498Ma。碎屑锆石年龄394~537Ma和CL图像揭示,在早古生代时期发育大量岩浆岩,但目前地表仅有少量的岩浆岩记录。研究区新元古代的岩浆锆石年龄值,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有关。碎屑锆石也表明研究区发育区域变质作用,部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土什布拉克组 地层时代 碎屑锆石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地球化学和富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英利 陈雷 +2 位作者 王坤明 王刚 郭现轻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26,共19页
泥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包含大量地质信息,广泛应用于沉积学及其物源分析等。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富集锂资源,但对于锂资源的来源、沉积条件等控制因素及赋存的矿物等不明确。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豫西巩义地区上... 泥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包含大量地质信息,广泛应用于沉积学及其物源分析等。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富集锂资源,但对于锂资源的来源、沉积条件等控制因素及赋存的矿物等不明确。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阐明本溪组锂富集特征,探讨本溪组的源岩、岩石风化程度、沉积物分选状况和古环境特征,进而分析本溪组锂富集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溪组锂资源丰富,主要富集在泥岩中(Li平均质量分数为1487×10^(-6)),而铝土矿Li含量较低;沉积序列表明,本溪组主要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形成于潟湖环境;B/Ga、Sr/Cu值等参数表明沉积时期海水为微咸水,气候条件为温湿-干热气候,处于还原环境;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图解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以长英质岩浆岩为主,灰岩和泥岩等是次要物源,化学蚀变指数、风化指数参数及图解表明源岩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经历沉积再旋回作用。本溪组富锂泥岩的物源、沉积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锂资源的富集与泥岩中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关系密切,本溪组源岩为锂富集提供物质基础,沉积物的再旋回过程、沉积环境等沉积特征影响锂资源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泥岩 碎屑物源 锂富集 本溪组 上石炭统 潟湖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还原剂对土壤碱解氮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英利 马爱生 +1 位作者 杨岩荣 许安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 Fe SO4 是否抑制 NH3的扩散吸收 ,Fe SO4 、Zn— Fe SO4 对 NO- 3- N还原效率及加还原剂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e SO4 对 NH3的扩散吸收无抑制作用 ,Fe SO4 及 Zn— Fe SO4 对 NO- 3-N的回收率分别为 33.2 ... 对 Fe SO4 是否抑制 NH3的扩散吸收 ,Fe SO4 、Zn— Fe SO4 对 NO- 3- N还原效率及加还原剂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e SO4 对 NH3的扩散吸收无抑制作用 ,Fe SO4 及 Zn— Fe SO4 对 NO- 3-N的回收率分别为 33.2 %及 90 .7% ,用 Zn— Fe SO4 作还原剂测定旱地土壤碱解氮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O4 NH3 扩散吸收 还原效率 还原剂 土壤碱解氮 测定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苹果产区土壤养分状况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英利 马爱生 +6 位作者 杨岩荣 许安民 刘思春 尚浩博 梁圈社 王永一 吴瑛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陕西省是全国苹果主要产区之一,其优生区主要分布在渭北旱塬区的洛川、白水、乾县等地.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垆土、褐土、土娄土、黄土善土等.由于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施肥存在的问题,使土壤氮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我们于1999年底结合果... 陕西省是全国苹果主要产区之一,其优生区主要分布在渭北旱塬区的洛川、白水、乾县等地.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垆土、褐土、土娄土、黄土善土等.由于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施肥存在的问题,使土壤氮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我们于1999年底结合果树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对这些地区部分果园做了土壤养分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苹果产区 土壤养分 有机质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铁 有效锌 有效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构造带滦平早白垩世盆地沉积过程和演化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英利 渠洪杰 孟庆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滦平盆地是燕山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伸展盆地。对盆地内沉积岩相和相组合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带并显示明显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 滦平盆地是燕山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伸展盆地。对盆地内沉积岩相和相组合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带并显示明显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河流相砂岩和砾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南部。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西部老变质岩基底,仅少部分沉积物来自盆地的东南缘。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北缘和西缘张性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滦平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滦平盆地代表了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其它同类盆地的发展过程,它们皆以小型独立的盆地发育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构造带 早白垩世 滦平盆地 沉积过程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注射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中全磷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英利 尚浩博 +1 位作者 马爱生 许安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9-652,共4页
应用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和植物中全磷。结果表明:对于采用高氯酸-硫酸消解的土壤样品以及硫酸-过氧化氢消解的植物样品,在测定时调节反应混合液的酸度使其在显色的适宜范围内,磷的质量浓度在6 mg.L-1(土壤)和7.5 mg.L-1(植物... 应用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和植物中全磷。结果表明:对于采用高氯酸-硫酸消解的土壤样品以及硫酸-过氧化氢消解的植物样品,在测定时调节反应混合液的酸度使其在显色的适宜范围内,磷的质量浓度在6 mg.L-1(土壤)和7.5 mg.L-1(植物)以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土壤)和0.999 6(植物);加标回收率98.5%~10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检出限分别为0.010 mg.L-1(土壤)和0.013 mg.L-1(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蓝光度法 连续流动分析仪 全磷 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巴山地区斑鸠关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源和构造环境的限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坤明 王刚 武昱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2-1207,共16页
北大巴山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较完整的地层记录。长期以来,斑鸠关组被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对斑鸠关组砂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详细分析其物源区和形成构造环境。沉积学特征表明,斑鸠关组砂岩主... 北大巴山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较完整的地层记录。长期以来,斑鸠关组被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对斑鸠关组砂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详细分析其物源区和形成构造环境。沉积学特征表明,斑鸠关组砂岩主要为一套深水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合序列,形成于海底扇。砂岩中交错层理恢复的古流向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侧。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斑鸠关组砂岩SiO2为61.54%~84.35%,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岩屑砂屑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Eu负异常的特征。砂岩的风化蚀变指数为51~67,Th/U比值为3.36~7.02,表明砂岩物源区经历了较弱的风化作用。Zr/Sc和Th/Sc比值指示斑鸠关组砂岩没有经历沉积再旋回,为近源沉积。砂岩物源区组成判别图表明,斑鸠关组物源主要为长英质岩石。砂岩源区构造环境判别图以及特征指数表明,斑鸠关组源区形成于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综合区域资料,表明斑鸠关组形成于大陆岛弧相关环境,非大陆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斑鸠关组 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磷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英利 许安民 +1 位作者 杨玉秀 张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对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磷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试剂中的硫酸量使显色酸度在反应的适宜范围,该仪器能准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全磷,与传统比色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在线性区间,标准曲线r值可达到0.999以上... 对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磷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试剂中的硫酸量使显色酸度在反应的适宜范围,该仪器能准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全磷,与传统比色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在线性区间,标准曲线r值可达到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7.9%-102.1%,待测溶液最低检出限为0.01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 土壤全磷 水溶性磷 反应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沉积物源新认识:沉积学、重矿物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1 位作者 王宗起 陈木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8-1935,共18页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主要由汉南古陆和/或摩天岭古陆提供沉积物,实际并非如此。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主要由鲕粒灰岩以及角砾灰岩等组成。本文根据沉积相时空展布、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重矿物以及碎屑锆...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主要由汉南古陆和/或摩天岭古陆提供沉积物,实际并非如此。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主要由鲕粒灰岩以及角砾灰岩等组成。本文根据沉积相时空展布、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重矿物以及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综合探讨仙女洞组的物源方向以及物源区。沉积相时空展布和古流向表明,仙女洞组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非前人判断沉积物来自东北和/或西北方向。碎屑重矿物锆石、磷灰石、白钛石、铬尖晶石和磁铁矿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部分为基性岩浆岩。对仙女洞组3件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获得172组U-Pb有效年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表明,物源主要集中在744~896Ma和1755~2493Ma。综合相展布、古水流、重矿物组合以及碎屑锆石测年,仙女洞组的物源主要来自:(1)西北方向,摩天岭古陆的碧口群、横丹群和鱼洞子群的火山-沉积岩以及新元古代侵入岩;(2)西南方向,主要为康滇古陆的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早寒武世 沉积物源 重矿物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内蒙古西乌旗早二叠世寿山沟组的物源指示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英利 郭现轻 +2 位作者 孙立新 马收先 施立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5-1170,共16页
碎屑重矿物由于相对比较稳定,蕴含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其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能够还原岩石形成的物源区和盆地构造背景。内蒙古西乌旗早二叠世寿山沟组一段主要由砂岩夹砾岩等组成,二段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等组成。重矿物分析表明,寿山... 碎屑重矿物由于相对比较稳定,蕴含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其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能够还原岩石形成的物源区和盆地构造背景。内蒙古西乌旗早二叠世寿山沟组一段主要由砂岩夹砾岩等组成,二段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等组成。重矿物分析表明,寿山沟组一段和二段砂岩重矿物主要有锆石、尖晶石和石榴子石等,指示其物源区为岩浆岩和变质岩。重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电气石成分指示其具贫锂花岗岩和变沉积岩物源,尖晶石成分指示其具岛弧和洋中脊玄武岩类物源,石榴子石成分指示其具高级变质基性岩源区。综合物源分析显示,寿山沟组主要来源于迪彦庙蛇绿岩、锡林浩特杂岩和本巴图组玄武岩等。结合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寿山沟组形成于弧后盆地,古亚洲洋在早二叠世时期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西乌旗 寿山沟组 物源分析 电子探针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西南缘早三叠世嘉陵江组物源分析和构造环境:沉积学、重矿物电子探针和U-Pb年龄的限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2 位作者 王宗起 王坤明 陈木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97-3222,共26页
上扬子西南缘地区广泛分布峨眉山玄武岩,受其影响在中带金阳和外带荥经地区嘉陵江组发育滨岸和潮坪环境沉积物。本文在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基础上,根据重矿物组成、重矿物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测年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嘉陵江组物源区... 上扬子西南缘地区广泛分布峨眉山玄武岩,受其影响在中带金阳和外带荥经地区嘉陵江组发育滨岸和潮坪环境沉积物。本文在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基础上,根据重矿物组成、重矿物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测年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嘉陵江组物源区,进而探讨嘉陵江组形成的构造环境。嘉陵江组砂岩碎屑重矿物锆石、磷灰石、铬尖晶石等指示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自中带至外带基性岩浆岩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二者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质砂岩、板岩。铬尖晶石显示,金阳地区物源来自峨眉山玄武岩和洋岛岩浆岩类岩石,荥经物源主要来自洋岛岩浆岩类岩石,个别为峨眉山玄武岩。碎屑锆石表明,嘉陵江组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岩浆岩和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前者经历再搬运。综合物源分析表明,嘉陵江组物源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岩石类型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和砂岩等。沉积序列和物源分析表明,嘉陵江组反映了沉积物蚀顶过程。结合地震资料、大火成岩省的分析成果表明,嘉陵江组形成于火山型裂谷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碎屑重矿物 电子探针分析 碎屑锆石年代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徽县-成县早白垩世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闫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2-1154,共13页
徽县-成县(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沉积相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组合,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徽成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田家坝组沉积时... 徽县-成县(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沉积相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组合,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徽成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田家坝组沉积时期、周家湾组沉积时期、鸡山组沉积早期和鸡山组沉积晚期。田家坝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周家湾组沉积时期,盆地西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鸡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盆地中心表现为湖泊(前三角洲)相细粒沉积,而河流和三角洲体系则分布于冲积扇和深水湖泊(前三角洲)沉积之间。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盆地北部、南部的花岗岩和前侏罗纪地层。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盆地北缘徽凤断裂,盆地南部抬升与盆地边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成盆地 西秦岭造山带 早白垩世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