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标记停留时间对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13)C和^(15)N丰度的影响
1
作者
张芳超
卢伟伟
查全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以水稻为材料,利用^(13)C-CO_(2)脉冲标记和15N-尿素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水稻进行了13C和15N双标记,15N标记结束后设置4h、6h和24h三个停留时间,将标记后的水稻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在300℃和500℃下制备成生物质炭,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结果表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水稻地上部分的δ^(13)C由872‰逐渐降低至578‰,而地下部分的δ13C由226‰逐渐升高至869‰。与δ^(13)C不同,水稻地上部分δ^(15)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停留时间6 h时δ^(15)N最大(1764‰),而地下部分的δ15N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整体而言,与水稻原料相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分别降低了52.1%和15.9%。而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均在停留时间为24h时最高,300℃生物质炭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300℃生物质炭的热水可提取有机碳的δ^(13)C比残留固体的δ^(13)C降低的比例由4.14%提高到11.0%,而对于500℃生物质炭则由32.3%降低到18.9%,表明延长停留时间分别降低和提高了300℃和500℃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δ^(13)C和δ^(15)N的影响不同,并且这种影响没有延续至生物质炭,停留时间和制备温度共同影响水稻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和15N双标记
叶面施肥
停留时间
13C均匀性
水稻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乳化沥青残留物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
6
2
作者
侯德华
张庆
+1 位作者
韩志宇
张芳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78-282,共5页
为评价高温蒸发方法和低温蒸发方法对乳化沥青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低温测力延度仪分别对不同乳化沥青残留物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综合性能评价模型。试验表明,高低温蒸发方法都...
为评价高温蒸发方法和低温蒸发方法对乳化沥青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低温测力延度仪分别对不同乳化沥青残留物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综合性能评价模型。试验表明,高低温蒸发方法都会对沥青造成老化,而高温蒸发方法会造成部分聚合物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实际性能评价,而低温蒸发方法能够最大程度避免SBR改性剂和乳化剂的破坏。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高低温蒸发方法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综合性能的影响占到11.312%,说明这两种蒸发方法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而其中低温蒸发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综合性能得分相对较高,更能客观反映乳化沥青的实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高低温蒸发方法
乳化沥青
流变性
测力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车辙的路面结构层临界温度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芳超
刘玉恒
张贤明
《湖南交通科技》
2021年第3期15-18,24,共5页
为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层产生车辙的高温临界温度评价方法,在30℃、40℃、50℃、60℃、70℃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现场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试验评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范围内(...
为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层产生车辙的高温临界温度评价方法,在30℃、40℃、50℃、60℃、70℃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现场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试验评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车辙临界温度±10℃),单轴贯入试验的贯入强度可降低50%,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最多仅降低10%,不符合车辙发生时沥青混合料相应指标突变的属性;单轴贯入试验评价路面结构层临界温度适用性更强,为确定车辙临界温度和预防车辙发生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辙临界温度
稳定度
单轴贯入强度
动态模量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记停留时间对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13)C和^(15)N丰度的影响
1
作者
张芳超
卢伟伟
查全智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264)
南京林业大学校级青年创新基金项目(CX2017023)资助。
文摘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以水稻为材料,利用^(13)C-CO_(2)脉冲标记和15N-尿素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水稻进行了13C和15N双标记,15N标记结束后设置4h、6h和24h三个停留时间,将标记后的水稻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在300℃和500℃下制备成生物质炭,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结果表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水稻地上部分的δ^(13)C由872‰逐渐降低至578‰,而地下部分的δ13C由226‰逐渐升高至869‰。与δ^(13)C不同,水稻地上部分δ^(15)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停留时间6 h时δ^(15)N最大(1764‰),而地下部分的δ15N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整体而言,与水稻原料相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分别降低了52.1%和15.9%。而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均在停留时间为24h时最高,300℃生物质炭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300℃生物质炭的热水可提取有机碳的δ^(13)C比残留固体的δ^(13)C降低的比例由4.14%提高到11.0%,而对于500℃生物质炭则由32.3%降低到18.9%,表明延长停留时间分别降低和提高了300℃和500℃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δ^(13)C和δ^(15)N的影响不同,并且这种影响没有延续至生物质炭,停留时间和制备温度共同影响水稻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
关键词
13C和15N双标记
叶面施肥
停留时间
13C均匀性
水稻
生物质炭
Keywords
13C and 15N dual-isotope labeling
Foliar fertilization
Residence time
13C uniformity
Rice
Biochar
分类号
S145.7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乳化沥青残留物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
6
2
作者
侯德华
张庆
韩志宇
张芳超
机构
河南省高等级公路检测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78-28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20200)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51100310700)
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ZD19007)。
文摘
为评价高温蒸发方法和低温蒸发方法对乳化沥青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低温测力延度仪分别对不同乳化沥青残留物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综合性能评价模型。试验表明,高低温蒸发方法都会对沥青造成老化,而高温蒸发方法会造成部分聚合物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实际性能评价,而低温蒸发方法能够最大程度避免SBR改性剂和乳化剂的破坏。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高低温蒸发方法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综合性能的影响占到11.312%,说明这两种蒸发方法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而其中低温蒸发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综合性能得分相对较高,更能客观反映乳化沥青的实际性能。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高低温蒸发方法
乳化沥青
流变性
测力延度
Key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high-low temperature evaporation method
emulsified asphalt
rheological property
force ductility
分类号
TU53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车辙的路面结构层临界温度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芳超
刘玉恒
张贤明
机构
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高等级公路检测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南交通科技》
2021年第3期15-18,24,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E0111000)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9G4、2016Z2)
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ZD19007)。
文摘
为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层产生车辙的高温临界温度评价方法,在30℃、40℃、50℃、60℃、70℃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现场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试验评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车辙临界温度±10℃),单轴贯入试验的贯入强度可降低50%,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最多仅降低10%,不符合车辙发生时沥青混合料相应指标突变的属性;单轴贯入试验评价路面结构层临界温度适用性更强,为确定车辙临界温度和预防车辙发生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车辙临界温度
稳定度
单轴贯入强度
动态模量
评价方法
分类号
U41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标记停留时间对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13)C和^(15)N丰度的影响
张芳超
卢伟伟
查全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乳化沥青残留物综合性能评价
侯德华
张庆
韩志宇
张芳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车辙的路面结构层临界温度评价方法研究
张芳超
刘玉恒
张贤明
《湖南交通科技》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