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农民文化心理结构视角的“扶志扶智”路径规划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芳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6,共5页
"扶志扶智"作为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造血式扶贫"的过程中激发扶贫对象主动脱贫的内在驱动力,继而以内生文化带动外部经济发展。"扶志扶智"的路径规...
"扶志扶智"作为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造血式扶贫"的过程中激发扶贫对象主动脱贫的内在驱动力,继而以内生文化带动外部经济发展。"扶志扶智"的路径规划应确立"以农民为中心"的视角,根据农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双层因子特质,通过道德建立表层"扶"的文化规范,继而在艺术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提升农民深层审美能力,实现扶"志"与扶"智"路径规划下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文化心理结构
扶志扶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东北电影的诗意探寻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共6页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余年历程中,东北电影曾经书写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学术界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电影承载了一个特殊年代下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与中国电影一起经历着社会文化的时代转型。回首过往,人们习惯于在历史的光环下寻找激...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余年历程中,东北电影曾经书写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学术界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电影承载了一个特殊年代下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与中国电影一起经历着社会文化的时代转型。回首过往,人们习惯于在历史的光环下寻找激情。时过境迁,对于东北电影的评价已由喧嚣进入沉静,在这样一个自我反思的阶段,人们应当理性面对现实的困惑,在历史的回顾与追溯中思考未来东北电影的生存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东北电影
区域文化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声音书写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4-18,45,共6页
古老而悠久的听觉语言系统在当代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书写中重新纳入研究视野。各种听觉材料都在向人们述说着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凝集着多重感觉的交融共生。借由“人声文本”与“非人声文本”的共同作用提供“场”信息结构完整、...
古老而悠久的听觉语言系统在当代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书写中重新纳入研究视野。各种听觉材料都在向人们述说着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凝集着多重感觉的交融共生。借由“人声文本”与“非人声文本”的共同作用提供“场”信息结构完整、原始“感觉”信息鲜活生动的人类学研究样本。声音书写在纷繁复杂的四重维度中展开,通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最终完成“多重感觉”的表意过程,为当代人类学纪录片创作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纪录片
感觉经验
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场域情境下“特色小镇”的视觉识别机制建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芳瑜
张慧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8-182,共5页
“特色小镇”媒介意义的生成在于其“像化”形象视觉识别机制的建构。以“叙事”“技艺”“审美”的三维场域交融视角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实践策略,应突破单一技术主导式建构理念,凭借“特色”情感为基础规定叙事逻辑,通过有意味的符号...
“特色小镇”媒介意义的生成在于其“像化”形象视觉识别机制的建构。以“叙事”“技艺”“审美”的三维场域交融视角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实践策略,应突破单一技术主导式建构理念,凭借“特色”情感为基础规定叙事逻辑,通过有意味的符号化视听配置实现物质与意念、视觉与听觉、再现与创造的统一,最终满足欣赏主体身体与社会双重向度的审美体验并作用于小镇形象的价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视觉识别机制
乡村振兴
三维场域
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人类语境下纪录片“真实”之维的重构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11,共5页
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后人类主义时代的诸多焦虑,数字影像生成技术也在这股后现代潮流中为传统纪录片艺术带来了革命性震荡,人们质疑并重构着纪录片艺术的美学根基——"真实"的当代意义,传统的命题面临着...
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后人类主义时代的诸多焦虑,数字影像生成技术也在这股后现代潮流中为传统纪录片艺术带来了革命性震荡,人们质疑并重构着纪录片艺术的美学根基——"真实"的当代意义,传统的命题面临着即将被解构的危机。置身于话语纷繁的后人类时代,纪录片创作应在内外二维的"虚幻"中把握"真实"的话语,在"适意"的三级愉悦中诠释"真实之美"的终极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主义
纪录片
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影像乡村与城市的空间造型风格嬗变
6
作者
张芳瑜
王稼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乡村与城市作为最直观的物质性场景空间,是电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影像中的乡村和城市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内涵,在动态的造型风格中彰显出对立统一的美学意蕴。以新时期东北电影为切入点进行影像空间造...
乡村与城市作为最直观的物质性场景空间,是电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影像中的乡村和城市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内涵,在动态的造型风格中彰显出对立统一的美学意蕴。以新时期东北电影为切入点进行影像空间造型风格的探讨,可以映射该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的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城市
影像空间
造型风格
东北电影
“仿诗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土地上的三重奏——80年代东北乡土电影的“土味”叙事
7
作者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5,共5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观念更新与文化转型的新时期,乡土社会成为知识分子践行其文化使命的重要场域。置身于“文艺的春天”,东北乡土电影借助各种视觉形象的表意实践,形成了“尘土飞扬”“沃土遍野”“破土而生”等多重主...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观念更新与文化转型的新时期,乡土社会成为知识分子践行其文化使命的重要场域。置身于“文艺的春天”,东北乡土电影借助各种视觉形象的表意实践,形成了“尘土飞扬”“沃土遍野”“破土而生”等多重主题意涵的“土味”叙事,传达出具有时代属性的历史回响。透过影像,我们可以洞察东北乡土社会的价值建构与文化症候,在以“土”为精神内核展开的叙事话语中,体认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现代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东北
乡土电影
“土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期待视界”下东北乡村影像文化生产路径辨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芳瑜
李翠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影像文化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与物质生产一起干预、改造、影响着社会的节奏与进程。东北乡村影像文化生产通过农民受众审美认知心理的"期待视界"发挥作用,在"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维度...
影像文化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与物质生产一起干预、改造、影响着社会的节奏与进程。东北乡村影像文化生产通过农民受众审美认知心理的"期待视界"发挥作用,在"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维度上将其自身对于本土文化的直觉性情感培育成一种内化的惯性心理力量,继而上升为对于本土文化的幸福感、荣誉感、认同感,从而彻底改变东北农民的生存观念和文化观念,实现整个东北乡村社会的文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界”
东北乡村影像文化
文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汤昊林
杨扬
+3 位作者
杨昆
罗毅
张雅莹
张芳瑜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32-1743,共12页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该算法包含了对应关系评估与空间变换更新两个相互交替的步骤.首先定义了两个特征描述法用于描述两个点阵之间的全局和局部几何结构特征差异,随后合并这两个特征描述法建立一个基于混合特征...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该算法包含了对应关系评估与空间变换更新两个相互交替的步骤.首先定义了两个特征描述法用于描述两个点阵之间的全局和局部几何结构特征差异,随后合并这两个特征描述法建立一个基于混合特征的能量优化方程.该能量优化方程可以利用线性分配技术进行求解,同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使用最小化全局结构特征差异或最小化局部结构特征差异来评估两个点阵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增强前述两个步骤之间的协调性,我们利用能量权重调节在整个配准过程中控制能量优化从最小化局部结构特征差异逐步转变为最小化全局结构特征差异,同时控制用于空间变换的薄板样条函数(Thin plate spline)的更新从刚性变换逐步转变为非刚性变换.我们在二维轮廓配准、三维轮廓配准、序列图像配准和图像特征点配准下对本文算法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同时也与当前8种流行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本文算法展现了卓越的非刚性配准性能,并在大部分实验中超越了当前的相关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刚性
点阵配准
混合特征
对应关系评估
空间变换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农民文化心理结构视角的“扶志扶智”路径规划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芳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6,共5页
基金
2019年东北农业大学“东农学者计划”学术骨干项目“艺术介入龙江绿色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17年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东北乡村文化再生产研究”(UNPYSCT-2017027)阶段性成果.
文摘
"扶志扶智"作为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造血式扶贫"的过程中激发扶贫对象主动脱贫的内在驱动力,继而以内生文化带动外部经济发展。"扶志扶智"的路径规划应确立"以农民为中心"的视角,根据农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双层因子特质,通过道德建立表层"扶"的文化规范,继而在艺术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提升农民深层审美能力,实现扶"志"与扶"智"路径规划下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
农民
文化心理结构
扶志扶智
Keywords
Farmers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Supporting the will and wisdom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G249.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东北电影的诗意探寻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芳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共6页
基金
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儒家思想与东北电影民族品性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YSE12)
文摘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余年历程中,东北电影曾经书写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学术界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电影承载了一个特殊年代下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与中国电影一起经历着社会文化的时代转型。回首过往,人们习惯于在历史的光环下寻找激情。时过境迁,对于东北电影的评价已由喧嚣进入沉静,在这样一个自我反思的阶段,人们应当理性面对现实的困惑,在历史的回顾与追溯中思考未来东北电影的生存之路。
关键词
新时期
东北电影
区域文化
诗意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声音书写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芳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4-18,45,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东北乡村文化再生产研究”(课题编号:UNPYSCT-2017027)
文摘
古老而悠久的听觉语言系统在当代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书写中重新纳入研究视野。各种听觉材料都在向人们述说着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凝集着多重感觉的交融共生。借由“人声文本”与“非人声文本”的共同作用提供“场”信息结构完整、原始“感觉”信息鲜活生动的人类学研究样本。声音书写在纷繁复杂的四重维度中展开,通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最终完成“多重感觉”的表意过程,为当代人类学纪录片创作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人类学纪录片
感觉经验
声音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场域情境下“特色小镇”的视觉识别机制建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芳瑜
张慧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8-182,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东北乡村文化再生产研究”(UNPYSCT-2017027)
文摘
“特色小镇”媒介意义的生成在于其“像化”形象视觉识别机制的建构。以“叙事”“技艺”“审美”的三维场域交融视角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实践策略,应突破单一技术主导式建构理念,凭借“特色”情感为基础规定叙事逻辑,通过有意味的符号化视听配置实现物质与意念、视觉与听觉、再现与创造的统一,最终满足欣赏主体身体与社会双重向度的审美体验并作用于小镇形象的价值评价。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视觉识别机制
乡村振兴
三维场域
像化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人类语境下纪录片“真实”之维的重构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芳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11,共5页
基金
2014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非遗’语境下黑龙江满语传承族群抢救性影像记录与传播”(项目编号:148061)研究成果
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艺术学科专场优秀论文.
文摘
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后人类主义时代的诸多焦虑,数字影像生成技术也在这股后现代潮流中为传统纪录片艺术带来了革命性震荡,人们质疑并重构着纪录片艺术的美学根基——"真实"的当代意义,传统的命题面临着即将被解构的危机。置身于话语纷繁的后人类时代,纪录片创作应在内外二维的"虚幻"中把握"真实"的话语,在"适意"的三级愉悦中诠释"真实之美"的终极含义。
关键词
后人类主义
纪录片
真实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影像乡村与城市的空间造型风格嬗变
6
作者
张芳瑜
王稼之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儒家思想与东北电影民族品性建构研究”(15YSE12)
文摘
乡村与城市作为最直观的物质性场景空间,是电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影像中的乡村和城市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内涵,在动态的造型风格中彰显出对立统一的美学意蕴。以新时期东北电影为切入点进行影像空间造型风格的探讨,可以映射该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的时代风貌。
关键词
乡村
城市
影像空间
造型风格
东北电影
“仿诗意化”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土地上的三重奏——80年代东北乡土电影的“土味”叙事
7
作者
张芳瑜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5,共5页
基金
东北农业大学“东农学者计划--学术骨干”项目“艺术介入龙江绿色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立项编号:19XG29)阶段性成果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东北乡村文化再生产研究”(立项编号:UNPYSCT-2017027)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观念更新与文化转型的新时期,乡土社会成为知识分子践行其文化使命的重要场域。置身于“文艺的春天”,东北乡土电影借助各种视觉形象的表意实践,形成了“尘土飞扬”“沃土遍野”“破土而生”等多重主题意涵的“土味”叙事,传达出具有时代属性的历史回响。透过影像,我们可以洞察东北乡土社会的价值建构与文化症候,在以“土”为精神内核展开的叙事话语中,体认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现代言说。
关键词
80年代
东北
乡土电影
“土味”叙事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期待视界”下东北乡村影像文化生产路径辨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芳瑜
李翠霞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基金
东北农业大学东农学者计划青年才俊项目"大传媒时代涉农影视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17QC27)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东北乡村文化再生产研究"(UNPYSCT-2017027)
文摘
影像文化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与物质生产一起干预、改造、影响着社会的节奏与进程。东北乡村影像文化生产通过农民受众审美认知心理的"期待视界"发挥作用,在"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维度上将其自身对于本土文化的直觉性情感培育成一种内化的惯性心理力量,继而上升为对于本土文化的幸福感、荣誉感、认同感,从而彻底改变东北农民的生存观念和文化观念,实现整个东北乡村社会的文化重建。
关键词
“期待视界”
东北乡村影像文化
文化生产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汤昊林
杨扬
杨昆
罗毅
张雅莹
张芳瑜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32-1743,共12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12140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5Z069)
+1 种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1000205020503065)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0100060502006)资助~~
文摘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该算法包含了对应关系评估与空间变换更新两个相互交替的步骤.首先定义了两个特征描述法用于描述两个点阵之间的全局和局部几何结构特征差异,随后合并这两个特征描述法建立一个基于混合特征的能量优化方程.该能量优化方程可以利用线性分配技术进行求解,同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使用最小化全局结构特征差异或最小化局部结构特征差异来评估两个点阵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增强前述两个步骤之间的协调性,我们利用能量权重调节在整个配准过程中控制能量优化从最小化局部结构特征差异逐步转变为最小化全局结构特征差异,同时控制用于空间变换的薄板样条函数(Thin plate spline)的更新从刚性变换逐步转变为非刚性变换.我们在二维轮廓配准、三维轮廓配准、序列图像配准和图像特征点配准下对本文算法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同时也与当前8种流行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本文算法展现了卓越的非刚性配准性能,并在大部分实验中超越了当前的相关算法.
关键词
非刚性
点阵配准
混合特征
对应关系评估
空间变换更新
Keywords
Non-rigid
point set registration
mixed features
correspondence estimation
transformation updating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农民文化心理结构视角的“扶志扶智”路径规划
张芳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时期东北电影的诗意探寻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声音书写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维场域情境下“特色小镇”的视觉识别机制建构
张芳瑜
张慧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后人类语境下纪录片“真实”之维的重构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影像乡村与城市的空间造型风格嬗变
张芳瑜
王稼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黑土地上的三重奏——80年代东北乡土电影的“土味”叙事
张芳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期待视界”下东北乡村影像文化生产路径辨析
张芳瑜
李翠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混合特征的非刚性点阵配准算法
汤昊林
杨扬
杨昆
罗毅
张雅莹
张芳瑜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