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言
1
作者 卞希慧 张良晓 +1 位作者 黄越 李跑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分析科学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现代分析仪器如同探索物质世界的“眼睛”,其性能的提升与功能的拓展始终是推动科学研究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融合统计学、数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正通过构建化学体系测量值与体系状态... 在分析科学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现代分析仪器如同探索物质世界的“眼睛”,其性能的提升与功能的拓展始终是推动科学研究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融合统计学、数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正通过构建化学体系测量值与体系状态间的精准关联,为现代分析仪器注入智能化“灵魂”,引领分析科学从“数据堆砌”迈向“智慧解析”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仪器 化学计量学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分析与挖掘
2
作者 陈析羽 杨瑞楠 +5 位作者 王雪妍 马飞 喻理 袁玉婷 张良晓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998,共6页
为分析和挖掘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推动西藏油菜高质量发展,选取31份西藏地区与448份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籽样品,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含量,比较了西藏地区与长江流域油菜品质差异。结果发现西藏油菜籽含油量显著高... 为分析和挖掘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推动西藏油菜高质量发展,选取31份西藏地区与448份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籽样品,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含量,比较了西藏地区与长江流域油菜品质差异。结果发现西藏油菜籽含油量显著高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但植物甾醇含量显著低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考虑到油菜籽中甾醇含量与芥酸含量呈负相关,在西藏地区取低芥酸油菜籽样品,验证了芥酸含量高是导致西藏地区油菜籽甾醇平均含量低于长江流域的重要原因,并筛选出含油量高于长江流域平均值,甾醇含量高的油菜籽品种新油20、清湘油168、新油17和藏油12号,可作为高甾醇油菜品种在西藏地区推广,对提升西藏地区油菜籽品质、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油菜籽 植物甾醇 含油量 特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
3
作者 郭琪 岳晓凤 +6 位作者 戚欣 汪雪芳 程玲 张良晓 王秀嫔 喻理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7-1167,共11页
油菜薹是一种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蔬菜,但是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现状,为油菜薹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3月从湖北、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采集86份油菜薹样... 油菜薹是一种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蔬菜,但是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现状,为油菜薹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3月从湖北、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采集86份油菜薹样品,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4类38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欧盟农药残留法规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50%的油菜薹样品被检出农药残留,检出农药有腐霉利、多菌灵、多效唑、精喹禾灵和草除灵。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残留量较低,油菜薹食品安全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油菜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
4
作者 赵洁 王雪妍 +6 位作者 王督 喻理 马飞 方梦雪 宫智勇 张良晓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结合酶法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PE结合酶法40 min内实现植物油中的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测定,并应用于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测定。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植...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结合酶法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PE结合酶法40 min内实现植物油中的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测定,并应用于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测定。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植物甾醇含量在浓度范围0.3~7.5 mg/m L之间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8 mg/g,日内精密度为7.94%,日间精密度为6.88%,回收率在84.75%~99.50%之间。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酶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且酶法的检测效率比GC-MS提高3倍。常见的几种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较高的是玉米油和菜籽油,分别为1.53~3.66 mg/g和1.98~3.02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PE结合酶法检测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快速检测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灵敏可靠,可满足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现场批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游离甾醇 酶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效应指数用于吲哚类生物碱质谱特征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良晓 梁逸曾 欧阳永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0-1743,共4页
在原有质谱裂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诱导效应指数,通过比较吲哚生物碱中两类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氮原子(吲哚环上的氮原子Na和侧链上的氮原子Nb)周围取代基诱导效应指数,对质谱碰撞过程中电荷定域及吲哚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标... 在原有质谱裂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诱导效应指数,通过比较吲哚生物碱中两类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氮原子(吲哚环上的氮原子Na和侧链上的氮原子Nb)周围取代基诱导效应指数,对质谱碰撞过程中电荷定域及吲哚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标准物质质谱数据完全相同.建立了利用比较杂原子诱导指数从化合物结构直接预测吲哚生物碱质谱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吲哚生物碱和其它含氮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质谱特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效应指数 质谱 吲哚类生物碱 质谱特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良晓 孔望清 杨祥 《河北化工》 2005年第4期20-21,46,共3页
化学分离在工业中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阐述在泡沫浮选、萃取和膜分离3个方面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于分离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说明表面活性剂在分离中的作用,并探索表面活性剂在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分离化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芝麻和白芝麻中氨基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晓荣 张良晓 +4 位作者 李培武 张秀荣 马飞 张文 张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芝麻和白芝麻的营养功能,比较黑芝麻和白芝麻中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从主产区收集不同品种黑芝麻与白芝麻样品各40份,采用盐酸水解,用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黑芝麻和白芝麻中的氨基酸组成,检测波长为440nm...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芝麻和白芝麻的营养功能,比较黑芝麻和白芝麻中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从主产区收集不同品种黑芝麻与白芝麻样品各40份,采用盐酸水解,用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黑芝麻和白芝麻中的氨基酸组成,检测波长为440nm和570nm。由测定结果可得,黑芝麻和白芝麻中均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黑芝麻中二者含量分别为2.82%±0.26%、4.82%±0.51%,白芝麻中二者含量分别为2.86%±0.24%、4.81%±0.53%。通过T检验发现黑芝麻与白芝麻中蛋氨酸、赖氨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芝麻 白芝麻 氨基酸 精氨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吸附材料及其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喻理 李培武 +5 位作者 张奇 丁小霞 张文 张兆威 张良晓 毛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4-1212,共9页
石墨烯类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近十年来兴起的新型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和检测研究。真菌毒素是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其检测技术研究常常受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限制。该文介绍了目前作为吸附剂的石墨烯类纳... 石墨烯类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近十年来兴起的新型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和检测研究。真菌毒素是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其检测技术研究常常受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限制。该文介绍了目前作为吸附剂的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及其样品前处理技术,总结了其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附剂 真菌毒素 样品前处理技术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植物油中甾醇和生育酚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素君 李培武 +5 位作者 张良晓 王秀嫔 张文 朱建国 陈小媚 张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为优化食用植物油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超声波辅助萃取LC-MS/MS测定食用油中植物甾醇和生育酚分析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取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实验中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通过优化分析得到食用油皂化提取豆甾醇、... 为优化食用植物油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超声波辅助萃取LC-MS/MS测定食用油中植物甾醇和生育酚分析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取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实验中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通过优化分析得到食用油皂化提取豆甾醇、β-谷甾醇和δ-生育酚最优实验条件为:超声反应温度75℃,超声反应时间40min,功率100%。本方法中豆甾醇、β-谷甾醇、δ-生育酚的定量限分别为10.0ng/m L、10.0ng/m L和8.1ng/m L,相关系数均≥0.990 4,加标回收率在87.2%~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8.6%。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茶籽油、紫苏子油、橄榄油、大豆油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且用时短、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主要甾醇和生育酚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豆甾醇 Β-谷甾醇 δ-生育酚 中心组合设计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汪雪芳 杨瑞楠 +4 位作者 薛莉 张良晓 王秀嫔 张奇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336-4343,共8页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功能性油脂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营养功能成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薛莉 黄晓荣 +6 位作者 汪雪芳 郎呼呼 王晓 张良晓 李培武 张文 张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46-451,共6页
食用植物油是人体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还含有植物甾醇、维生素E、多酚、角鲨烯和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功能成分。研究表明,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水平、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等... 食用植物油是人体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还含有植物甾醇、维生素E、多酚、角鲨烯和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功能成分。研究表明,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水平、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等功能;维生素E可以抑制油脂过氧化,增加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酚具有消炎、预防冠心病等功能;角鲨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化机体细胞等功能。本文主要对植物油中的营养成分及相应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促进植物油营养成分的深入研究,挖掘食用油潜在营养成分和价值,为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食用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营养成分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娆 张良晓 +4 位作者 李培武 李光明 姜俊 张奇 张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358-2365,共8页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粮食重金属污染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粮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当前我国粮食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了重金属元素前处理的方法,包括消解法、固相萃取...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粮食重金属污染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粮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当前我国粮食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了重金属元素前处理的方法,包括消解法、固相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并分常规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着重总结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分析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在粮食安全中的应用。其中常规检测技术包括原子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快速检测技术有电化学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以及免疫检测技术,为保障人民群众粮食安全,积极发展粮食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技术,前处理消解技术和色谱联用技术以及快速检测技术将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重金属 前处理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藤果油的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薛莉 杨瑞楠 +3 位作者 汪雪芳 张良晓 张文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2010-2015,共6页
目的分析美藤果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并与常见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方法基于国家标准与文献报道的方法对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进行检测。... 目的分析美藤果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并与常见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方法基于国家标准与文献报道的方法对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进行检测。结果美藤果油的亚麻酸含量(43.62%)高于常见食用植物油,不饱和程度高,脂肪酸组成合理。植物甾醇含量为265.61 mg/100 g,高于花生油和橄榄油,且豆甾醇、维生素E含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常见食用植物油。维生素E总含量为122.73 mg/100 g,其中δ-生育酚含量最高(59.69 mg/100 g)。结论美藤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亚麻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与常见食用植物油相比,美藤果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好的营养保健价值,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藤果油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植物甾醇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浆中脂肪酸代谢谱及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文娟 张良晓 +3 位作者 黄宇虹 杨乾栩 肖红斌 张德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4-869,共6页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综合征之一,中医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而广泛受到重视。该文以血浆中脂肪酸代谢谱及血脂代谢指标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5种糖尿病中医证候(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热盛和血...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综合征之一,中医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而广泛受到重视。该文以血浆中脂肪酸代谢谱及血脂代谢指标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5种糖尿病中医证候(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热盛和血瘀)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OSC-PLS)方法将5种证候与健康组较明显地区分开。同时,采用非线性判别分析(ULDA)对健康组、中医虚证(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中医实证(热盛、血瘀)进行分析,3组样本体现明显的聚类效果,正判率达到95.7%。其中对分类贡献较大的标志物为二十碳二烯酸(C20∶2)、二十碳五烯酸(C20∶5)、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这一结果为辅助糖尿病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代谢谱 非线性判别分析 糖尿病 证候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喻理 李培武 +5 位作者 张奇 丁小霞 张文 王秀嫔 张兆威 张良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5-1522,共8页
近年来,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成为生物毒素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真菌毒素的检测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对基于该类纳米材料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石墨烯 真菌毒素 简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特征结合等效链长用于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晓曼 王照飞 +5 位作者 张良晓 李培武 马飞 张奇 王秀嫔 丁小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406-2411,共6页
目的全面分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为牡丹籽油的保真和掺伪鉴别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得到脂肪酸甲酯,采用DB-23毛细管柱对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利用质谱选择离子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测分析。根据... 目的全面分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为牡丹籽油的保真和掺伪鉴别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得到脂肪酸甲酯,采用DB-23毛细管柱对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利用质谱选择离子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测分析。根据脂肪酸甲酯的质谱特征确定脂肪酸的类型,并识别出样品中的直链饱和脂肪酸甲酯,利用样品中的直链饱和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计算其它脂肪酸甲酯的等效链长,然后与相同或相近色谱条件下测定标准品的等效链长比较确定其它脂肪酸甲酯的结构,并利用其质谱特征进行验证。结果本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标准品的情况下鉴定出牡丹籽油中27种脂肪酸。结论本法测定的牡丹籽油脂肪酸数据明显多于现有方法,为全面认识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将之应用于保真和掺伪鉴别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脂肪酸 质谱特征 等效链长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测定油菜籽中磺酰脲类除草剂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雪芳 李培武 +3 位作者 王秀嫔 孙晓曼 张良晓 马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3,共5页
为提高农残的检测精度,建立了油菜籽中苯磺隆(TBM)和甲磺隆(MSM)残留的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等度洗脱,并在电喷雾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elect reaction mon... 为提高农残的检测精度,建立了油菜籽中苯磺隆(TBM)和甲磺隆(MSM)残留的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等度洗脱,并在电喷雾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elect reaction monitoring,SRM)模式下分离检测TBM和MSM。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超声温度为15℃,超声处理时间为3min时,提取效率最高。以标准加入外推法定量,油菜籽中TBM和MSM的加标回收率在89.0%-106.5%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4.3%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苯磺隆 甲磺隆 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 标准加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油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素君 张良晓 +2 位作者 李培武 王秀嫔 张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1期38-41,共4页
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滤纸片法测定评估了紫苏籽油经过皂化提取之后其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能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大豆油的抑菌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苏籽油提取液对... 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滤纸片法测定评估了紫苏籽油经过皂化提取之后其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能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大豆油的抑菌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苏籽油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两个供试菌株的抑制效果较强,且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大肠杆菌,且紫苏籽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大豆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抗菌活性 大肠杆菌 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用油中棉籽油掺假鉴别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喆 云永欢 +4 位作者 马飞 喻理 汪雪芳 张良晓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27,共6页
目的开发检测棉籽油特征标志物锦葵酸和苹婆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实现食用油中棉籽油掺假确证性鉴别。方法利用碱式甲酯化方法对油脂样品进行酯化,正己烷提取脂肪酸甲酯,加入无水硫酸钠过滤,选择性离子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以... 目的开发检测棉籽油特征标志物锦葵酸和苹婆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实现食用油中棉籽油掺假确证性鉴别。方法利用碱式甲酯化方法对油脂样品进行酯化,正己烷提取脂肪酸甲酯,加入无水硫酸钠过滤,选择性离子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以特征标志物判定食用油中是否掺假棉籽油。结果建立的食用油中锦葵酸和苹婆酸高灵敏检测技术能准确鉴定食用油中5%棉籽油掺假。与基于脂肪酸组成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仅能鉴别大豆油中10%以上的棉籽油掺假相比,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标志物方法鉴别灵敏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食用油中苹婆酸和锦葵酸高灵敏检测技术,为鉴别食用油中棉籽油掺假提供了关键检测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假鉴别 棉籽油 特征标志物 锦葵酸 苹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迁移谱法快速鉴别煎炸老油 被引量:1
20
作者 帅茜 张良晓 +4 位作者 李培武 张奇 丁小霞 张文 王照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412-2415,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离子迁移谱的快速鉴别煎炸老油的鉴别方法。方法油样经正己烷50倍稀释、混匀,进样量为4.0μL,在进样口温度为170℃,迁移管温度为60℃的离子迁移谱条件下进行检测,样品测试时间为20 s。将采集的油样离子迁移谱图利用化学计... 目的建立基于离子迁移谱的快速鉴别煎炸老油的鉴别方法。方法油样经正己烷50倍稀释、混匀,进样量为4.0μL,在进样口温度为170℃,迁移管温度为60℃的离子迁移谱条件下进行检测,样品测试时间为20 s。将采集的油样离子迁移谱图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建立煎炸老油鉴别模型。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两类油脂的谱图信息进行分类,两类油脂能明显分开,效果良好。采用递归支持向量机法(R-SVM)对煎炸老油建立判别模型,十折交互检验正确判别率最高达98.8%。结论本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检测时间短,有机试剂用量小,操作简单快速,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建立的煎炸老油的鉴别模型准确度高,适用于煎炸老油的快速鉴别,为我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谱 煎炸老油 化学计量学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