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舜欣 李俊来 +3 位作者 刘萃 曹晓林 宋丹绯 赵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患者148例,共183条上肢静脉,置入PICC的上肢静脉进行定期检查。于置入PICC前行超声及D-二聚体检... 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患者148例,共183条上肢静脉,置入PICC的上肢静脉进行定期检查。于置入PICC前行超声及D-二聚体检测,置入PICC后每周进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进行超声检查,如上肢出现浮肿、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值大于标准值500μg/L,即行超声检查。结果 148例患者183条上肢静脉中,32条(17.5%)被临床确诊为血栓,均被超声检出。置入PICC后发生血栓的患者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发生血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2±717)μg/L vs(423±420)μg/L,P<0.01]。结论 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上肢 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结合MR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舜欣 王节 +3 位作者 陈穗惠 赵欣 刘欣 李俊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285,2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结合MR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168例疑似PCa患者于穿刺前行经直肠超声和MRI检查,超声与MRI医师共同分析图像,确定可疑病灶。如超声和MRI均未发现病灶,则行系统6针穿刺;如超声和(或)...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结合MR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168例疑似PCa患者于穿刺前行经直肠超声和MRI检查,超声与MRI医师共同分析图像,确定可疑病灶。如超声和MRI均未发现病灶,则行系统6针穿刺;如超声和(或)MRI发现病灶,则在病灶横切面与纵切面各取材1针,然后行系统6针穿刺。结合病理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及二者结合对PCa的检出率。结果 168例患者中,69例为PCa,3例为前列腺上皮肉瘤变,96例为前列腺增生。52例PCa发生于外周腺,6例PCa为弥漫性病变,余11例为移行区肿瘤。穿刺活检前超声诊断PC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4.0%、53.4%,MRI诊断PC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4%、63.9%,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5%、72.7%。结论经直肠超声结合MRI检查有助于提高PCa的检出率,特别是DWI序列有助于检出移行区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 直肠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3
作者 曹晓林 李俊来 +6 位作者 刘萃 高怡 张舜欣 林倩 刘欣 赵欣 王节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发病时间将血栓分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回声、栓塞程度、...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发病时间将血栓分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回声、栓塞程度、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等。结果 65例患者72条患肢中,左下肢血栓41条共计105个部位,右下肢血栓31条共计79个部位。急性期血栓共40例(45条),亚急性期血栓26例(27条),其中1例患者右侧胭静脉急性血栓,合并左侧股总静脉亚急性血栓。急性期血栓呈低回声,病变静脉管径明显增宽,探头加压血管不能压瘪,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塞处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偏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管径粗细不均,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栓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阻塞部位、程度及局部血流情况可做出及时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静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的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余美琴 李俊来 +6 位作者 曹晓林 白洁 张舜欣 刘欣 林倩 宋丹绯 王节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394例,根据是否合并DVT,分为非DVT组235例和DVT组159例,DVT组60~79岁81例和≥80岁78例。住院期间,每隔1~2周进行血浆DD检查,对DD...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394例,根据是否合并DVT,分为非DVT组235例和DVT组159例,DVT组60~79岁81例和≥80岁78例。住院期间,每隔1~2周进行血浆DD检查,对DD≥0.5mg/L的患者,即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每隔3~5d进行超声复查,且DD检测时间缩短为每隔3~5d。结果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D水平明显升高(P<0.01)。≥80岁患者DD水平较60~79岁患者明显升高(P<0.01);2个年龄段患者DD各临界值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较大。结论将60~79岁患者预测下肢DVT的DD临界值定为0.5mg/L,≥80岁患者DD临界值定为2.0mg/L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谭国娟 曹晓琳 +5 位作者 张舜欣 于腾飞 孙宝君 周长喜 李开亮 李俊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检测。结果与发病前比较,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收缩压、舒张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的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5)。急性肺栓塞发病时,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增宽,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增高,与发病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检出率高达77.8%。结论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同时结合其他各类检查是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为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超声检查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足泵对老年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腘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璐 李小鹰 +1 位作者 王节 张舜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足泵对老年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PAOD)患者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PAOD患者的43条下肢(PAOD组),25例健康体检者的50条下肢(健康组),2组分别使用动静脉足泵治疗前、治疗30 min即刻及停用的60 s内测量胭... 目的探讨动静脉足泵对老年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PAOD)患者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PAOD患者的43条下肢(PAOD组),25例健康体检者的50条下肢(健康组),2组分别使用动静脉足泵治疗前、治疗30 min即刻及停用的60 s内测量胭动脉平均容积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速度和直径,分别比较PAOD组和健康组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AOD组和健康组治疗30 min即刻、停用的60 s内胭动脉平均容积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提高(P<0.01);与治疗30 min即刻比较,停用的60 s内胭动脉平均容积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动静脉足泵可能会成为一种改善老年PAOD患者下肢动脉血流量安全、无创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 胭动脉 血流速度 物理治疗技术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