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6G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与硬件原型验证
1
作者 赵川斌 孙红 +5 位作者 张腾宇 罗宏亮 王禹淙 蒋玉骅 林博 高飞飞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2-947,共16页
第6代移动通信(6G)系统将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能力获取精确的环境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从而在保障通信业务的同时将真实物理世界复刻为数字孪生世界。该文提出一种完备的6G通感一体关键技术体系,包括静态环境重构、动态目标感知、物体材... 第6代移动通信(6G)系统将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能力获取精确的环境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从而在保障通信业务的同时将真实物理世界复刻为数字孪生世界。该文提出一种完备的6G通感一体关键技术体系,包括静态环境重构、动态目标感知、物体材质识别3大基本能力。具体地,该文设计了基于多用户、多基站、主被动融合的静态环境重构技术,构建了多基站协同、多特征融合的动态目标感知技术,研究了基于多基站协同的电磁感知与材质识别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射频系统级芯片上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RFSoC-FPGA)的通用通感一体化硬件原型平台,可在保持通信服务的同时有效重建环境地图并感知动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静态环境重构 动态目标感知 物体材质识别 硬件原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检测火星表面陨石坑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腾宇 金双根 崔祜涛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为了克服利用影像识别陨石坑的诸多限制因素,利用"火星全球勘探者"(MGS)火星激光高度计(MOLA)得到的火星三维DEM数据,转换获得地形曲率,然后利用设定阈值将曲率图转换为二值图像,结合图像分割floodin算法可以得到待检测陨石坑... 为了克服利用影像识别陨石坑的诸多限制因素,利用"火星全球勘探者"(MGS)火星激光高度计(MOLA)得到的火星三维DEM数据,转换获得地形曲率,然后利用设定阈值将曲率图转换为二值图像,结合图像分割floodin算法可以得到待检测陨石坑,最后利用Hough变换可以检测出陨石坑。其成功率达到73.4%,可以有效地从DEM中识别陨石坑。利用DEM识别陨石坑的方法可以识别更多新的陨石坑,为现存的陨石坑目录提供新的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陨石坑 自动识别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谷胱甘肽面包酵母菌种的筛选与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时丽萍 郭学武 +1 位作者 张腾宇 肖冬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摇瓶试验筛选出谷胱甘肽含量较高的面包酵母BY-14为试验菌株,对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适的培养条件为:转速160r/min,发酵时间22h,温度28℃,接种量10%,装液量50mL。在优化的条件下,谷胱甘肽的含量达到16.04mg/g,为初... 通过摇瓶试验筛选出谷胱甘肽含量较高的面包酵母BY-14为试验菌株,对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适的培养条件为:转速160r/min,发酵时间22h,温度28℃,接种量10%,装液量50mL。在优化的条件下,谷胱甘肽的含量达到16.04mg/g,为初始条件下的1.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酵母 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的哲学活动与上海
4
作者 张腾宇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5期162-169,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变幻,上海是其典型缩影.无数仁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思想印记.蔡元培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蔡元培 哲学活动 上海 20世纪 中国风 上半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不同材料下咀嚼肌的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5
作者 沈慧 尉振刚 +2 位作者 郭佳莹 张腾宇 赵文汝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右侧咀嚼软硬不同材料时咀嚼肌的活动情况,描述咀嚼肌肌电时域和频域特征。方法选取11名符合实验标准的受试者,分别在正常咀嚼条件下右侧咀嚼软硬不同质地的2种材料,记录每组双侧颞肌前束、咬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肌电,研究其5... 目的探讨右侧咀嚼软硬不同材料时咀嚼肌的活动情况,描述咀嚼肌肌电时域和频域特征。方法选取11名符合实验标准的受试者,分别在正常咀嚼条件下右侧咀嚼软硬不同质地的2种材料,记录每组双侧颞肌前束、咬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肌电,研究其5种特征。结果在咀嚼软硬不同材料时,双侧颞肌前束和咬肌的全部肌电特征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二腹肌前腹除过零点率外均有显著差异;右侧咀嚼肌中位频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咀嚼硬物比咀嚼软物时颞肌前束、咬肌肌电活动更剧烈,参与咀嚼的肌肉更多;咀嚼硬物30次后右侧咀嚼肌有明显疲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表面肌电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脑功能和运动评估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处方推荐模型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腾宇 张静莎 +3 位作者 徐功铖 王峥 张学敏 李增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提取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激活度、侧偏性、脑区间功能连接等脑功能评估指标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及结合两者优势改进的CNN-SVM算法,分别建立训练处方推荐模型,对8种训练内容的训练模式进行推荐。结果表明,采用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间功能连接指标作为特征建立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3种算法的平均识别率均达到93%以上。其中,改进的CNN-SVM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6.43%。利用该方法,能够基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和脑功能评估数据,实现康复训练处方的智能推荐,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精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功能 康复训练处方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汽轮机高调门调频能力的实时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宁有智 万杰 +3 位作者 王凤良 康剑南 张腾宇 郭钰锋 《节能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3-6,共4页
汽轮机高调门是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频任务的最关键功能部件之一,因此其工作时的安全稳定性极其重要。针对汽轮机顺序阀方式下出现的由于高调门硬件问题导致的机组负荷控制不稳定而不满足调频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过增加高调门阀... 汽轮机高调门是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频任务的最关键功能部件之一,因此其工作时的安全稳定性极其重要。针对汽轮机顺序阀方式下出现的由于高调门硬件问题导致的机组负荷控制不稳定而不满足调频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过增加高调门阀后压力测点的高调门调频能力实时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在不进行专门实验的基础上有效识别经常发生的由高调阀硬件链接松动等导致汽轮机调频能力下降的问题。实际案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实际故障的预警及处理更有实效性。这对机组调频能力在线评估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高调门 阀后压力 调频能力 实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系统摆动相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玲玲 宋晓伟 +1 位作者 王婕 张腾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94-2000,共7页
针对下肢外骨骼在运行过程中,穿戴者提供的主动力矩不确定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干扰观测技术的摆动相控制方法研究。利用拉格朗日原理对简化后的实物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下肢外骨骼摆动相模型。考虑模型的非线性、强耦合特征设计滑... 针对下肢外骨骼在运行过程中,穿戴者提供的主动力矩不确定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干扰观测技术的摆动相控制方法研究。利用拉格朗日原理对简化后的实物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下肢外骨骼摆动相模型。考虑模型的非线性、强耦合特征设计滑模控制器,基于干扰观测器对穿戴者的主动力矩进行估计,实现对滑模控制器的补偿,并对观测器/控制器综合设计的闭环系统稳定性进行证明。搭建下肢外骨骼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角度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闭环系统对期望角度具有良好的跟随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干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人机共驱动系统 摆动相 动力学建模 干扰观测器 滑模控制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裴文俊 季麒麟 +4 位作者 叶熊龙 张腾宇 杨庆春 姚希虹 王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69-676,共8页
目的制备3-溴丙酮酸(3-bromopyruvate,3-BP)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复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3-溴丙酮酸与各单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筛选制备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3... 目的制备3-溴丙酮酸(3-bromopyruvate,3-BP)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复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3-溴丙酮酸与各单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筛选制备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3-BP-PC)的最佳处方,对制备的磷脂复合物进行表征;通过自乳化工艺制备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纳米乳,对制备得到的3-溴丙酮酸纳米乳进行表征。通过MTT、Calcein AM/PI染色实验和集落克隆形成实验考察3-溴丙酮酸单药、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和3-溴丙酮酸纳米乳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3-BP-PC最佳制备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3-溴丙酮酸与大豆磷脂的质量比(g/g)为1∶3,复合温度为40℃,复合时间为2 h,最终复合率为89.66%±1.36%(n=3)。制备得到的3-溴丙酮酸纳米乳呈近球型,且直径大小符合制备要求,与3-溴丙酮酸单药相比,制备得到的3-溴丙酮酸纳米乳对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作用更强(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3-BP的剂型改造,成功制备得到了3-溴丙酮酸纳米乳,且与3-溴丙酮酸单药和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相比,3-溴丙酮酸纳米乳能够增强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溴丙酮酸 自乳化释药系统 正交实验 纳米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