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邢地区富铁矿成矿岩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景辉 梁贤 +5 位作者 张聚全 韩成 孟祥熙 王金贵 张君伍 汪方跃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0-645,共16页
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铁成矿和勘查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用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研究邯邢地区中部带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因。以邯邢地区的矿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因矿物学方法,对其中二长岩中的角闪石及其包裹的... 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铁成矿和勘查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用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研究邯邢地区中部带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因。以邯邢地区的矿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因矿物学方法,对其中二长岩中的角闪石及其包裹的磷灰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及物理化学计算。角闪石温压计计算结果显示,岩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角闪石形成的平均深度分别为14.1、4.7和1.6 km,对应熔体的平均氧逸度分别为△NNO+0.3、△NNO+0.9和△NNO+2.0。根据磷灰石计算的熔体挥发分结果显示,在研究的第一、二阶段,熔体的Cl含量从746×10^(-6)降至480×10^(-6),发生了显著的Cl出溶,而S含量则从135×10^(-6)升高至1053×10^(-6),表明岩浆中混入了膏盐层。在岩浆的第二、三阶段,熔体中的S含量从1053×10^(-6)降至425×10^(-6),发生了显著的S出溶。研究表明,岩浆具有高氧逸度和富挥发分的特征,又在中浅部混入了膏盐层,最后的出溶有利于Fe富集和运移富氯和硫的热液,这对邯邢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邢式铁矿 矿山岩体 氧逸度 角闪石 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菅等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贺 张聚全 +4 位作者 段站站 张乐民 温雨菁 郭子桤 李清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51,共24页
准确约束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和变质变形年龄,是理解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菅等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东南段赞皇杂岩中,为~2.5 Ga花岗岩,并经历多期变质和变形。本文对菅等岩体及侵入岩体内部的未变形伟晶岩、粗粒变... 准确约束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和变质变形年龄,是理解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菅等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东南段赞皇杂岩中,为~2.5 Ga花岗岩,并经历多期变质和变形。本文对菅等岩体及侵入岩体内部的未变形伟晶岩、粗粒变形花岗岩脉、细粒变形花岗岩脉、花岗质岩株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菅等岩体主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未变形伟晶岩岩性为二长花岗伟晶岩,粗粒变形花岗岩脉、细粒变形花岗岩脉、花岗质岩株均为正长花岗岩;菅等岩体及其内部的侵入体具有高Si,富K,富碱,低Ti、Fe、Mg,贫C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亏损高场强元素Ti的特征,且Rb/Sr=0.75~1.56,显示出壳源特征;岩石具有的高Al低Ti特征,以及岩浆锆石高Pb低Th,均指示菅等岩体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型;对锆石进行LA-ICP-MS测定显示存在~2.5 Ga、~2.3 Ga两期的花岗岩侵入事件,岩体内部侵入活动分为三期,分别形成于~2.5 Ga、~2.3 Ga、~2.1 Ga,其中细粒变形花岗岩脉中保留了1897±17 Ma的变质事件的记录。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由多期次岩浆侵入与变质事件共同驱动。~2.5 Ga的菅等岩体形成标志克拉通形成统一基底,指示早期构造稳定化过程。古元古代两期花岗岩侵入(2.3 Ga和2.1 Ga)揭示克拉通内部发生裂解-伸展事件,~1.85 Ga的变质事件代表东部与西部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菅等岩体 S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3
作者 张乐民 张聚全 +5 位作者 吴晓贺 郭子桤 温雨菁 秦超 白富生 朱伊冰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73,共22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邯邢地区各岩体的全岩数据、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解析了洪山岩体的成因与演化。本次研究显示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为高硅、富铝、高碱的钾玄岩系列岩石,其La-La/Sm显示出正相关性,其锆石ε_(Hf)(t)值介于富集地幔和古老下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之间(ε_(Hf)(t)=-17~-10,T_(DM2)=1800~2200 Ma),指示其壳幔混合成因。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石正长岩和粗面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6±2.9 Ma、128.6±3.0 Ma、126.5±0.47 Ma和130.6±3.0 Ma,与邯邢地区其它岩体形成时代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洪山碱性杂岩是钾玄质岩浆与壳源和幔源岩浆发生混合形成。钾玄质岩浆是地幔中残留的克拉通早期演化时形成的辉石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基性岩浆则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岩浆演化和岩石形成指示了岩石圈减薄引起软流圈上涌的过程,可能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回撤并导致包括邯邢地区形成弧后伸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岩浆演化 结晶分异 岩浆混合 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全国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研讨会纪要
4
作者 张聚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4-634,共1页
2012年10月12至14日,由我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我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 2012年10月12至14日,由我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我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正值中国地质大学成立60周年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生命过程 资源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 专业委员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学会 找矿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邯邢地区白涧和西石门夕卡岩型铁矿磁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聚全 李胜荣 +5 位作者 王吉中 白明 卢静 魏宏飞 聂潇 刘海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7,共12页
对邯邢地区典型夕卡岩型铁矿床白涧铁矿和西石门铁矿中不同产状的磁铁矿的成分、热电性、爆裂温度及O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层间矿体具有低Ti、∑REE、爆裂温度、δ18 O的特征,热电性系数较小但变化范围大;接触... 对邯邢地区典型夕卡岩型铁矿床白涧铁矿和西石门铁矿中不同产状的磁铁矿的成分、热电性、爆裂温度及O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层间矿体具有低Ti、∑REE、爆裂温度、δ18 O的特征,热电性系数较小但变化范围大;接触带矿体为高Ti、∑REE、爆裂温度、δ18 O的特征,热电性系数较大,变化范围小。白涧铁矿层间矿和西石门铁矿中磁铁矿的REE表现出Eu的正异常,而白涧铁矿接触带矿为负异常。白涧铁矿磁铁矿中单层矿体热电性系数具有中部小、顶底大的特征。综合磁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以热电性的空间变化规律为基础,建立了该区夕卡岩型铁矿的成因和找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邢地区 夕卡岩型铁矿 磁铁矿 成因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繁峙义兴寨金矿黄铁矿热电系数与导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成禄 李胜荣 +2 位作者 罗军燕 宋继叶 张聚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6-1063,共8页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为了获得含金石英脉空间分带性和相对埋深的信息,利用BHTE-6型热电仪,对35件矿石样品4 158粒黄铁矿进行了热电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N型黄铁矿出现率为75....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为了获得含金石英脉空间分带性和相对埋深的信息,利用BHTE-6型热电仪,对35件矿石样品4 158粒黄铁矿进行了热电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N型黄铁矿出现率为75.1%,热电系数均值αN为-155.3μV/℃。时间上从早到晚,从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到石英碳酸盐阶段,黄铁矿热电导型组合从N%(P%渐变为N%(P%;空间上从上到下,从1 190 m中段到830 m中段,N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的绝对值|αN|和N%增大,P型热电系数均值αP和P%减小,具正向分带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参数获得矿床的形成温度为143.3~323.3℃,为一中低温热液矿床。热电系数在0^-200μV/℃之间的黄铁矿是富金矿段的标志。按照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现开采中段属矿体的中下部位置,但相对埋深部位稳定。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830 m以下仍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热电系数 热电导型 义兴寨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中段九岭金矿区脉岩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聚全 陈超 +6 位作者 卢静 张福祥 郭海 张桐 张才龙 范启超 邢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45,共18页
位于太行山中段的九岭金矿是一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其金矿脉与酸性脉岩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本文对九岭金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脉岩的侵位年龄为128~130 Ma,... 位于太行山中段的九岭金矿是一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其金矿脉与酸性脉岩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本文对九岭金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脉岩的侵位年龄为128~130 Ma,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于太古代地壳,另有少量幔源物质。锆石的形态标型特征指示区内岩浆经历了较长的分异演化过程,这与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有关。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岩浆由过碱性向过铝质转变。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根据环带结构特征可明显分为两个群,其演化特征表明为过铝质和过碱质岩浆混合的产物。锆石温度计和氧逸度计计算结果表明九岭金矿区脉岩岩浆氧逸度高达ΔFMQ+5~ΔFMQ+7,对金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成因矿物学 岩石成因 岩浆演化 太行山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繁峙义兴寨金矿床金矿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成禄 李胜荣 +2 位作者 罗军燕 张聚全 宋继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义兴寨金矿属于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物以单颗粒的银金矿为主,有少量的自然金。粒度多集中在10~50μm;形态多为浑圆粒状、麦粒状、不规则粒状、角砾状、细脉状等。主要以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等颗... 义兴寨金矿属于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物以单颗粒的银金矿为主,有少量的自然金。粒度多集中在10~50μm;形态多为浑圆粒状、麦粒状、不规则粒状、角砾状、细脉状等。主要以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等颗粒中。利用数量和面积两种统计方法分别对金矿物进行形态、粒度、存在状态的特征统计,显示不同类型金矿物在出现率和面积配分特征上有较大差别。化学成分中普遍含有Fe、S、Cu、Zn、Pb元素,分析得出Fe、S与Au呈不同程度的反相关关系,Pb元素含量相对稳定,Cu、Zn元素变化较大;结合Au、Ag含量与温度关系,显示金矿物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成色为510.7~887.9,平均653.6,显示浅成成矿环境。纵向上,从1350 m标高到1070 m标高,金矿物的成色平均值由778.4逐渐降低为651.7,显示逆向分带特征,指示深部1070 m标高以下仍有稳定矿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兴寨金矿 金矿物 化学成分 成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分类研究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凯波 段东生 +1 位作者 王洁 张聚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661,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灰岩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1962年Folk的分类和Dunham的分类实用性很强,在灰岩分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1971年Embry对Dunham分类体系的修订与1992年Wright对灰岩分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2000年Riding对微生物...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灰岩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1962年Folk的分类和Dunham的分类实用性很强,在灰岩分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1971年Embry对Dunham分类体系的修订与1992年Wright对灰岩分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2000年Riding对微生物岩的划分是灰岩分类的3次重大进展,使得灰岩分类逐步科学、合理和完善。鉴于生物(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在灰岩成因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结合Riding的分类——将微生物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以及近年来生物作用类灰岩的研究进展,对灰岩分类体系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分类 Folk的分类 Dunham的分类 微生物岩 完善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繁峙县后峪铜钼金矿锆石形态标型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亚林 张聚全 +2 位作者 赵文霞 李胜荣 武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探讨后峪地区锆石的生长条件及其与该地区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的关系,对本区不同岩体中的锆石形态标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体中锆石的长宽比大多集中在1.5∶1-3∶1之间,按Pupin锆石晶体类型分类,岩体中的锆石可划分为R2... 为探讨后峪地区锆石的生长条件及其与该地区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的关系,对本区不同岩体中的锆石形态标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体中锆石的长宽比大多集中在1.5∶1-3∶1之间,按Pupin锆石晶体类型分类,岩体中的锆石可划分为R2、P1-5、S2-5、S7-10、S12-15和S20等类型,说明锆石是在碱质岩浆中结晶,且结晶温度较低;岩体的液相线的温度为850-750℃,锆石大规模结晶温度为700-650℃。锆石的结晶作用从岩浆早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岩浆后期,温度跨度大,持续时间长,说明岩浆为富水岩浆,有利于斑岩型矿床Cu-Mo-Au的矿化。本区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不同岩体中锆石群类型的演化趋势图表明:本区岩浆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加入其中,岩浆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偏碱性)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形态标型 斑岩型矿床 铜钼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灵丘县刁泉银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斯达 李胜荣 +1 位作者 张聚全 王志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32-3442,共11页
刁泉银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燕山造山带与太行山造山带的交切部位,为一矽卡岩型银铜矿,其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3个成矿期,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本文对石榴子石矽卡岩,含石英脉花岗岩... 刁泉银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燕山造山带与太行山造山带的交切部位,为一矽卡岩型银铜矿,其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3个成矿期,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本文对石榴子石矽卡岩,含石英脉花岗岩、蚀变斑状花岗岩、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等岩石以及矿石中的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观察、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类型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石榴子石和石英中的流体由高温高盐度流体和较低温中低盐度流体两种组分构成,方解石中主要为低温低盐度流体。石英流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出现于200~220℃区间。石榴子石中不同类型包裹体有近似的均一温度(380~420℃),表明矽卡岩期流体的沸腾及其在矿液沉淀和矿质卸载上的重要性。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盐度(%Na Cleqv)整体变化范围很大,介于0.2%~64.0%,从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呈下降趋势。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密度分布于两个区间,而其在石英中的密度分布范围较广,在方解石中的密度分布则最为集中。估算矽卡岩期流体包裹体最低捕获压力为23~66MPa,按照静岩压力计算对应的流体深度为0.9~2.6km;石英-硫化物期5~46MPa,按照静水压力计算的流体深度为0.5~4.6km,Mo矿化主要发生在1~3km,而Cu-Ag矿化主要发生在0.5~1.5km。刁泉银铜矿为一与浅成低温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刁泉银铜矿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邯邢地区固镇闪长岩中含橄榄石的闪长质捕虏体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12
作者 凌诗梦 张聚全 +3 位作者 卢静 秦超 吴晓贺 张乐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包含的地幔捕虏体、捕虏晶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直接实物证据。该区域所在的华北克拉通中部于中生代发生岩石圈地幔减薄,该事件的主导机制、影响程度和具体过程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次研究在邯邢地区固镇岩体的闪长... 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包含的地幔捕虏体、捕虏晶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直接实物证据。该区域所在的华北克拉通中部于中生代发生岩石圈地幔减薄,该事件的主导机制、影响程度和具体过程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次研究在邯邢地区固镇岩体的闪长质包体中发现橄榄石、辉石等捕虏晶,是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包体中的不同矿物进行成因矿物学研究,讨论其成因及演化,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进行约束。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样品中橄榄石的化学成分特征(w(CaO)为0.03%~0.07%,w(Al2O3)为0~0.03%,w(MnO)为0.30%~0.46%)及其与寄主岩浆的不平衡均表明该橄榄石为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捕虏晶),单斜辉石与岩浆平衡,属于早期岩浆的堆晶矿物,并在岩浆体系中发生再循环;橄榄石的Fo值低异常(75%~80%)以及单斜辉石的成分环带(核部相对富镁,边部相对富铁)表明矿物-岩浆反应的存在及其对原始岩浆的影响;角闪石和黑云母富镁,二者均属壳幔混源成因,暗示壳幔相互作用的存在;矿物-岩浆的Fe-Mg交换反应在岩浆早期的广泛存在为该地高镁闪长岩的成因以及拆沉作用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捕虏晶 单斜辉石 邯邢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作用过程的矿物记录:以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聚全 梁贤 +5 位作者 闫丽娜 李胜荣 申俊峰 卢静 吴伟哲 李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7,共18页
矿物环带结构是岩浆过程的良好记录,而矿物温压计可以定量计算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该次研究对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中两个浅成侵入体中典型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元素面扫描,同时对其中不同成因的角闪石晶体进行了电... 矿物环带结构是岩浆过程的良好记录,而矿物温压计可以定量计算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该次研究对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中两个浅成侵入体中典型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元素面扫描,同时对其中不同成因的角闪石晶体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和物理化学条件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样品中的斜长石斑晶属于循环晶。辉石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斑晶主要成分为更长石,而斑状石英二长岩中斜长石斑晶主要成分为中长石和拉长石。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环带结构,分别记录了不同的岩浆混合过程:前者记录了基性岩浆多次注入酸性岩浆房,并最终获得体积优势;后者记录了少量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内,两者不断混合,形成均质化岩浆的过程。Fe元素从斜长石中心到边部有富集的趋势,表明岩浆最终向富铁的方向演化。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辉石闪长玢岩的岩浆房深度在5.5km左右,温度大约为850℃,氧逸度大约为△NNO+1,熔体中的含水量大约为4.0%,其最终侵位于2.1km的地壳深度。而斑状石英二长岩最终定位于2.0km的地壳深度,角闪石结晶的平均温度为737℃,相对氧逸度为△NNO+1.2,熔体含水量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环带结构 成因矿物学 斜长石 角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行邯邢地区夕卡岩型铁矿成矿过程的成因矿物学解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聚全 王吉中 +2 位作者 李胜荣 申俊峰 卢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3,371,共9页
为了探讨邯邢地区夕卡岩型铁矿的成因,本次研究运用成因矿物学方法,通过对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标识性矿物的成分、结构、年龄等特征的系统解析,研究了成矿过程中Fe质富集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邯邢式铁矿的成矿过程模型。结果显示,... 为了探讨邯邢地区夕卡岩型铁矿的成因,本次研究运用成因矿物学方法,通过对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标识性矿物的成分、结构、年龄等特征的系统解析,研究了成矿过程中Fe质富集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邯邢式铁矿的成矿过程模型。结果显示,本区的岩浆存在两种演化方式,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成矿系统。在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成矿系统中,基性岩浆主要通过高氧逸度条件下富镁角闪石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高镁闪长岩和富铁的成矿流体;在闪长岩-二长岩成矿系统中,2.5Ga的富铁变质基底被同化进入岩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在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交代富Ca的碳酸盐围岩形成以钙铁榴石为代表的夕卡岩,消耗了大量的Fe质,不利于成矿;交代富Mg的碳酸盐围岩形成以透辉石为代表的夕卡岩,消耗Fe质较少,有利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邢地区 夕卡岩型铁矿 成因矿物学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酸性侵入岩的氧逸度计算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聚全 李胜荣 卢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氧逸度是岩石物理化学的1个重要参数,对岩浆演化、岩石成因和岩浆热液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含有变价元素的矿物常被用来计算成岩与成矿过程中的氧逸度,但是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还不明晰。作者对晋东北黑狗... 氧逸度是岩石物理化学的1个重要参数,对岩浆演化、岩石成因和岩浆热液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含有变价元素的矿物常被用来计算成岩与成矿过程中的氧逸度,但是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还不明晰。作者对晋东北黑狗背花岗岩体的氧逸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钛铁矿矿物对和锆石的Ce异常的氧逸度计算,发现不同方法的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左的结论。其中,基于Fe3+/Fe2+比值的黑云母和磁铁矿-钛铁矿氧逸度计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可适用于中酸性侵入岩的氧逸度研究,而基于Fe/(Fe+Mg)比值的氧逸度计算方法可能受到母岩浆化学成分的影响,不适合应用于低镁侵入岩的氧逸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逸度 矿物温压计 黑云母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天台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及暗色包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对兴 管琪 +3 位作者 高万里 李春麟 张聚全 赵凯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2-1529,共18页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4±1.2)Ma和(120.6±1.1)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K,并有Sr、Ba、P、Ti、Nb、Ta等元素的亏损,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多为低硅、富钠、偏铝质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具有弱的Eu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不同物质来源(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综合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浙东地区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是在燕山期弧后碰撞伸展引张的构造背景下,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深部壳源岩浆经混合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定位于浅成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天台地区 浙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大气PM1、PM2.5和PM10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闫丽娜 左昊 +2 位作者 张聚全 李振宁 李胜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70,共8页
为了解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规律、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在石家庄市采集PM1、PM2.5和PM10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Al、Ti、V、Cr、Mn、Fe、Cu、Zn、As、Sb、Hg、Pb和Cd共13种元素的质... 为了解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规律、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在石家庄市采集PM1、PM2.5和PM10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Al、Ti、V、Cr、Mn、Fe、Cu、Zn、As、Sb、Hg、Pb和Cd共13种元素的质量浓度,采用富集因子(EF)法分析各种元素在PM1、PM2.5和PM10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富集因子分析显示出Al、Fe、Ti、Mn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EF<10),其他元素则出现显著至极强的人为影响,尤其是Cd元素(EF>103),并发现颗粒物粒径较小时,富集因子较大,即人为因素影响更重。主成分分析表明:PM1中元素有工业冶炼及燃煤活动、机动车燃油排放、生活燃煤3个来源,PM2.5中元素有地壳源、电厂及居民生活燃煤、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机动车尾气4个来源,PM10中元素有化石燃料燃烧和地壳源、与机动车相关的道路扬尘及工业尘、垃圾焚烧及机动车排放与磨损、燃煤活动4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径 重金属 富集因子 主成分分析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矿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丽娜 李胜荣 +2 位作者 张聚全 左昊 李振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矿物颗粒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等特征既对人体危害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蕴藏着颗粒物来源及变化等有用信息。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大气颗粒物中矿物颗粒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矿物颗粒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等特征既对人体危害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蕴藏着颗粒物来源及变化等有用信息。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大气颗粒物中矿物颗粒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探索与进步,研究对象由总悬浮颗粒向PM2.5甚至更细颗粒物以及由全颗粒分析向单颗粒分析转移,不断重视原生矿物变化及次生矿物生成机理研究。本文提出发生硫化现象的原生矿物及二次成因硫酸盐颗粒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矿物颗粒 物相组成 微观形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太古界Campbellrand亚群白云岩岩溶系统对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洪伦 杜俊 +4 位作者 杨大勇 时毓 王青春 张聚全 李甘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550,共16页
为分析新太古界Campbellrand亚群白云岩基底形成的岩溶系统对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笔者等利用XRF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技术,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岩芯钻探,对矿石的矿物成分、矿体中的Mn、Fe空间分布、Doornfontein砾岩的... 为分析新太古界Campbellrand亚群白云岩基底形成的岩溶系统对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笔者等利用XRF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技术,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岩芯钻探,对矿石的矿物成分、矿体中的Mn、Fe空间分布、Doornfontein砾岩的结构特征、白云岩容矿构造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aremane穹隆上的Campbellrand亚群白云岩遭受了两次大规模的溶蚀。溶蚀构造引起沉积物分异,沉积建造底部Mn质最为富集,向外、向上逐渐由Fe质主导,形成褐锰矿—方铁锰矿—赤铁矿的序列,顶部则演变为铝土质岩。沉积序列中Mn+Fe质和Al质含量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溶坑的特殊形态导致矿体受层控,但并不呈现规则的层状形态。东矿带的Wolhaarkop硅质角砾岩与白云岩中的燧石和硅质白云岩密切相关,而混合带和西矿带普遍发育的Doornfontein砾岩则是岩溶作用影响下锰质的成岩作用被推迟所形成,它们都是成矿期岩溶系统发育的间接产物。溶坑底部的锰土混合物揭示了成矿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和沉积序列的坍塌破碎,小型的断层也造成了矿体的严重破碎和顶板地层的褶曲。Gamagara低山脊两侧分布的小型堆积型矿体也与后期地表岩溶系统长期的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 锰矿 白云岩 岩溶系统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綦村岩体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新宇 张聚全 +5 位作者 王一奇 孙天琦 赵改超 王琳萱 李亚琦 徐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750,共13页
綦村岩体是冀南邯邢地区典型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杂岩体,主要由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二长岩和少量辉长岩组成。对綦村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发现,... 綦村岩体是冀南邯邢地区典型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杂岩体,主要由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二长岩和少量辉长岩组成。对綦村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发现,綦村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多为镁铝钙闪石和镁角闪石;黑云母主要为富镁黑云母;斜长石发育环带结构,核部以中长石和拉长石为主,边部多为更长石。角闪石矿物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角闪石斑晶的形成温度为930~970℃,压力介于300~340 MPa之间,深度10~15 km,氧逸度为ΔNNO+0. 1^+2. 3,平衡熔融体中的水含量4. 8%~5. 5%;与黑云母平衡的角闪石形成温度为684~760℃,压力降低至42~61 MPa,熔体中水含量降至3. 1%~4. 3%,氧逸度为ΔNNO+0. 7^+2. 4。黑云母温度计和氧逸度计获得的结果与角闪石温压计估算结果一致。该结果表明,研究区高氧逸度的铁镁质岩浆在中地壳曾经驻留,并发生了以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富含挥发分的分异岩浆在后期快速侵位形成高镁闪长岩和矽卡岩型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綦村岩体 黑云母 角闪石 成因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