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武志清 李勇 +2 位作者 张耀花 魏升升 李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光密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34例(49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前、术后1... 目的探讨分析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光密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34例(49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手术眼检查。测量范围选取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前层(120μm)、中间层、后层(60μm)以及全角膜0~2 mm、2~6 mm、6~10 mm、10~12 mm、0~12 mm直径的角膜光密度平均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的角膜光密度对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组间对比采用了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方法(成对比较)。结果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组间相比,角膜前层(120μm)、中间层、后层(60μm)、全角膜0~2 mm、2~6 mm、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参数手术前后时间段两两比较:术后1个月,角膜后层(60μm)2~6 mm直径角膜光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4)。术后6个月,角膜前层0~2 mm、2~6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术前P=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00);中层0~2 mm、2~6 mm、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0.00、0.00);后层0~2 mm、2~6 mm、6~10 mm、10~12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3、0.00、0.00、0.03、0.00);全层0~2 mm、2~6 mm、6~10 mm、0~12 mm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0.00、0.00),10~12 mm直径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降低(P=0.02)。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角膜损伤小,对角膜中央光密度影响大于周边,引起较小且局限的角膜光密度改变;术后早期光密度明显降低,较短时间内恢复角膜透明性,有利于视力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 角膜光密度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和顿挫期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分析对比及鉴别诊断
2
作者 武志清 魏升升 +6 位作者 张耀花 李勇 苏希蕊 杨丹 薛亚林 高金荣 李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圆锥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以及正常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探索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在早期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诊断单眼圆锥角膜患者37例(37只眼),年龄17~43岁;另一... 目的分析对比圆锥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以及正常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探索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在早期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诊断单眼圆锥角膜患者37例(37只眼),年龄17~43岁;另一眼均为顿挫期圆锥角膜;屈光不正患者99例(99只眼),年龄20~41岁。应用Corvis ST对三组患者的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检查。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根据患者数据是否符合使用正态选择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ROC曲线下面积(AUC)>0.7的参数为阳性结果并记录入表格。结果研究中纳入的所有生物力学参数,在圆锥角膜组和正常角膜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对比顿挫期圆锥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对比正常角膜组生物力学参数差异数量次之。生物力学参数CBI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最高,相对正常角膜AUC值为0.992,相对顿挫期角膜AUC值为0.938。对比正常角膜,DA Ratio Max(1 mm)对顿挫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为0.797。结论圆锥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及正常角膜之间存在生物力学差异。CBI对圆锥角膜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DA Ratio Max(1 mm)等生物力学参数对顿挫期圆锥角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挫期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 生物力学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晶 魏升升 +4 位作者 张耀花 杜婧 万雅群 李勇 刘建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生物力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1例(21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应用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ST对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 目的探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生物力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1例(21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应用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ST对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第1次压平长度(A1)、第2次压平长度(A2)、第1次压平时速率(V1)、第2次压平时速率(V2)、最大变形幅度(DA)、顶点距离(PD)和曲率半径(Radius)等进行测量。手术前、术后生物力学参数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组间相比,DA(F=2.744,P=0.034)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DA值高于手术前;V2(F=4.318,P=0.003)较手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2绝对值高于手术前,其余指标手术前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参数手术前后各时间段两两比较,A1值手术后6个月下降,与手术前、术后1周、3个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0.01,0.02)。V2手术后绝对值增加,术后3个月、6个月比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0.01),术后1周与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3,0.00,0.01)。DA术后1周有暂时下降,并与术后1个月、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0,0.03)。PD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4),余无统计学差异。Radius,术后1周与手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4),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41,0.35,0.91)。结论跨上皮快速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后早期生物力学有变化,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特点不同,在评估交联术后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圆锥角膜 生物力学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评估
4
作者 李晶 魏升升 +4 位作者 张耀花 杜婧 万雅群 李勇 刘建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113例(225只眼)LASIK手术后远期患者(6~18年)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平均随访年限(9.12±4.38)年。收集在我... 目的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113例(225只眼)LASIK手术后远期患者(6~18年)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平均随访年限(9.12±4.38)年。收集在我院行手术前检查并行LASIK手术患者85例(170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作为未手术对照组及手术后早期对照组。应用ORA检查可获得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等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分析LASIK手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特点。结果LASIK手术后远期、手术后早期、未手术组CH分别为8.54±1.09、7.18±1.27、9.77±1.31;CRF分别为7.50±1.33、6.37±1.26、10.02±1.43。与未手术角膜组对比,LASIK手术后远期、手术后早期CH(F=139.62,P<0.01)、CRF(F=242.60,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后远期、手术后早期相比,远期CH、CRF值均高于近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LASIK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有所下降,手术后远期、早期改变趋势一致。LASIK术后远期较早期相比角膜生物力学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反应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交联手术前后圆锥角膜患者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升升 李勇 +6 位作者 张耀花 蔡艳 杜婧 高金荣 刘建国 李娟 李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交联手术前后圆锥角膜患者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屈光中心就诊并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68例(79眼),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角膜交联手术前后圆锥角膜患者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屈光中心就诊并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68例(79眼),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采用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e(德国Oculus公司)检查患者角膜形态,非接触式眼压计(日本Topocon公司)测量患者非接触式眼压(NCT),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德国Oculus公司)测量患者非矫正眼压(IOPnct)、生物力学矫正眼压(bIOP)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结果角膜交联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43.92±28.33)μm、(448.22±34.65)μm、(449.21±32.34)μm,与术前角膜中央厚度(449.17±32.60)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0,P=0.87)。角膜交联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为(49.41±4.28)D、(48.54±2.57)D、(48.77±2.29)D,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为(49.54±4.67)D,术后6个月和1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交联手术后6个月和1年患者NCT分别为(10.73±2.91)mmHg(1 kPa=7.5 mmHg)、(11.13±2.50)mmHg,明显高于术前(8.30±2.9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和1年患者IOPnct分别为(13.64±2.40)mmHg、(13.94±2.01)mmHg,均高于术前(11.47±2.1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和1年患者角膜第一次压平长度低于术前,第二次压平速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CT和IOPnct与角膜中央厚度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均为P<0.05),与第一次压平长度、最大变形幅度和顶点距离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角膜交联手术会导致患者NCT测量值增高,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可以排除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眼压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交联手术 眼压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升升 李勇 +5 位作者 刘建国 张耀花 蔡艳 杜婧 万雅群 李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5-679,共5页
目的:分析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后1a的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01/2018-12于我院进行快速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5例48眼,术后随访1a,分析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 目的:分析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后1a的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01/2018-12于我院进行快速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5例48眼,术后随访1a,分析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交联线深度、角膜前表面曲率Km值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等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本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但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mo,1a角膜前表面曲率Km值(48.54±2.57、48.77±2.29D)均显著下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第1次压平宽度(1.52±0.21、1.57±0.22mm)均显著降低(P<0.05),第2次压平速度绝对值(0.82±0.09、0.82±0.18m/s)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快速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对裸眼视力有明显改善,术后角膜生物力学也有改善,但最佳矫正视力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胶原交联手术 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并感染的中药熏洗治疗及护理
7
作者 张耀花 《中国民间疗法》 2001年第1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肌肉缺损 感染 中药熏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
8
作者 魏升升 李晶 +6 位作者 张耀花 蔡艳 杜婧 高金荣 刘建国 李娟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眼作为对照眼。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动物,取中央区角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前节OCT观察兔眼角膜的透明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胶原交联反应发生的深度。采用透射电镜对中央区角膜基质胶原纤维进行评估,以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来评估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角膜均保持透明,无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以及角膜瘢痕发生。与术前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兔眼中央角膜厚度变薄,术后1个月组和3个月组变化不大。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眼术后不同时间组均可见角膜基质中横行、纵行、斜行的胶原纤维板层分布,胶原纤维板层之间角膜基质细胞填充;角膜基质细胞内可见到散在分布的胶原原纤维;在胶原纤维的纵切面中,纤维周边可见错综分布的蛋白多糖装饰;胶原纤维的横切面可用于计算纤维的横截面面积。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并且术后1个月组兔眼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大于术后1周组和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眼1个月组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增加21.37%。结论CF-CXL可以有效增加兔眼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的直径,对较薄的圆锥角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交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 角膜胶原交联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