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维持治疗药物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伟鹏 于泳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2,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完全缓解或进入平台期时,继续采用不同方案的维持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缓解时间和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的维持治疗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维持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完全缓解或进入平台期时,继续采用不同方案的维持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缓解时间和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的维持治疗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维持药物;来那度胺维持虽然治疗效果好,但价格昂贵;硼替佐米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初步结果显示可改善患者疗效及预后;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等新的靶点有望应用于骨髓瘤的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干扰素 糖皮质激素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晨 朱磊 +2 位作者 王超雨 于泳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94-96,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其预后与生物学分型密切相关。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将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高危AML的生物学特征是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分子基因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对诱导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其预后与生物学分型密切相关。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将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高危AML的生物学特征是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分子基因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对诱导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易复发,并对目前常规化疗方案耐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高危AML的最好方法,试验性治疗可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免疫调节药物、靶向药物及化疗増敏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分型 基因突变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L患者骨髓CD_(34)^+细胞的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变化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晨 王超雨 +1 位作者 贾勇胜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周期,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实验(CFC)检测其增殖能力。构建Hes1基因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正常供者骨髓CD+34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CFC检测其增殖的改变。结果 T-ALL患者、健康对照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分别为3.3±0.8、1,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2%±0.003%、0.06%±0.005%,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6.2%±0.98%、28.0%±1.12%,两者比较,P<0.05;G0期比例分别为19.0%±0.9%、9.0%±0.5%,两者比较,P<0.05;且患者来源CD+34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减少。提高正常CD+34细胞中Hes1基因的表达后,细胞增殖减少,进入静止期。结论 T-ALL患者CD+34细胞比例下降,进入静止期,体外扩增能力下降,这可能与Hes1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D34^+细胞 Hes1基因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CD_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臧立 李香丽 +7 位作者 张小影 杨洪亮 赵海峰 于泳 王亚非 赵智刚 张翼鷟 王晓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19例均为Ann-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起病初有3例累及骨髓;IPI评分≥2分18例;患者均表达CD5、CD20,Bcl-6表达阳性18例,Mum-1表达阳性22例。此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无关(P<0.05)。除5例放弃治疗外,大多数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加或者不加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化疗,治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3例,进展3例。12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其中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并导致死亡。中位生存期17.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53.9%。结论原发CD+5DLBCL淋巴瘤多见于老年患者,易发生中枢或骨髓受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CHOP或R-CHOP方案疗效不佳。病理组织多来源于非生发中心,且Bcl-6及Mum-1的表达与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合并乙肝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洪亮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3期90-92,共3页
亚洲、非洲及东欧是乙肝高发区。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高携带率的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江西,以及内陆的西藏等地区[1]。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淋巴瘤合并乙肝患者也越来越多,淋... 亚洲、非洲及东欧是乙肝高发区。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高携带率的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江西,以及内陆的西藏等地区[1]。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淋巴瘤合并乙肝患者也越来越多,淋巴瘤合并乙肝患者在接受化疗后,20%~50%的患者会出现乙肝病毒( HBV)再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肝炎病毒 激活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5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洪亮 于泳 +5 位作者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张翼鷟 张连郁 孙保存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 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武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91-94,共4页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是指原发于皮肤并以T淋巴细胞单克隆扩增为特征的一组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CL)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PCL的75%。PCTCL诊断标准为:诊断皮肤T细胞淋巴瘤6个月以内未发现皮肤以外组织的淋巴...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是指原发于皮肤并以T淋巴细胞单克隆扩增为特征的一组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CL)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PCL的75%。PCTCL诊断标准为:诊断皮肤T细胞淋巴瘤6个月以内未发现皮肤以外组织的淋巴瘤。在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报告
8
作者 田晨 徐笑笑 +1 位作者 张翼鷟 于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通常以结外病灶起病,最常见的累及部位为鼻腔。原发于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较少,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对化疗不敏感,患者预后较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曾收治原发于皮肤的结外...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通常以结外病灶起病,最常见的累及部位为鼻腔。原发于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较少,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对化疗不敏感,患者预后较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曾收治原发于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现将其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淋巴瘤 鼻型 结外病灶 诊断治疗情况 恶性程度 亚洲国家 中位生存时间 CHOP 蕈样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计数在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9
作者 赵盼 于泳 +3 位作者 王亚非 赵智刚 张翼鷟 王晓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5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MC...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5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MC)、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及PLT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PGI-DLBCL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将168例患者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及aa IPI)评分分为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根据LMR联合IPI或aa IPI评分分为3组,其中LMR≥2.5、低危患者为预后良好组,LMR〈2.5、高危患者为预后极差组,其余为预后一般组。比较各组的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5岁(12-90岁),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8-79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ALC、AMC、LMR、PLR与5年总生存率、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与ALC、LMR、乳酸脱氢酶有关(P均〈0.05),5年总生存率与年龄、LMR有关(P均〈0.05)。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中,中高危与高危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0%、23.8%;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0%、23.8%;P均〉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一般组、预后极差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8%、60.0%、14.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3%、53.8%、14.8%。3组及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评估PGI-DLBCL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LMR联合IPI评分有助于PGI-DLBCL患者发病初期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绝对单核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园芳 李倩 +3 位作者 李涵 陈琳 张翼鷟 王亚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75-77,共3页
目的总结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甲状腺癌(TC)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根据是否合并HT/TC,将214例常规行甲状腺B超的DLBCL患者分为HT组、疑似TC组、甲状腺结节/正常组,并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 目的总结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甲状腺癌(TC)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根据是否合并HT/TC,将214例常规行甲状腺B超的DLBCL患者分为HT组、疑似TC组、甲状腺结节/正常组,并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生化指标、诊治、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HT组DLBCL患者占18.7%(40/214),中位年龄66(42-83)岁,≥60岁者占67.5%(27/40),男女比例为1∶3。病理类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23例,非GCB型16例,类型不明1例。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27例,Ⅲ、Ⅳ期13例。疑似TC组DLBCL患者占8.4%(18/214),其中6例行甲状腺活检,4例病理学检查确诊TC;疑似TC组患者中位年龄59(42-76)岁,≥60岁者占44.4%(8/18),男女比例为1∶1.57。病理类型:GCB型7例,非GCB型11例。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12例,Ⅲ、Ⅳ期6例。甲状腺结节/正常组DLBCL患者占72.9%(156/214),中位年龄57(3-92)岁,≥60岁者占37.8%(59/156),男女比例为1∶11。病理类型:GCB型52例,非GCB型91例,类型不明13例。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73例,Ⅲ、Ⅳ期82例。三组DLBCL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HT组、疑似TC组、甲状腺结节/正常组生存期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HT及疑似TC均好发于女性,且HT多为老年人、病理类型GCB多见;HT及疑似TC的DLBCL患者临床分期均多为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娟 朱佳 +8 位作者 王娟 路素英 孙斐斐 黄俊廷 阙旖 蔡瑞卿 甄子俊 孙晓非 张翼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IMT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资料完整、长期随访的有13例患儿,...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IMT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资料完整、长期随访的有13例患儿,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7.2岁。原发部位:腹腔和盆腔7例,大腿2例,头面部3例,肺部1例。治疗:13例中,采用一线手术治疗为12例,采用一线化疗加靶向药治疗1例。疗效:生存11例,死亡2例。12例直接手术者9例术后无复发,3例复发。肿瘤免疫组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患儿9例(9/13)。3例服用ALK抑制剂治疗,2例生存,1例死亡。结论IMT是好发于腹部、盆腔的肿瘤。根治性手术是IMT首选的治疗方式。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侵袭性高。ALK抑制剂可作为无法手术、有ALK易位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ALK抑制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与青少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晓琴 朱佳 张翼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23-224,F0003,F0004,共4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来源于不成熟前体T淋巴母细胞,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1]。约占LBL的80%~90%,男性多见[2],在儿童及青少年NHL中发病率排第二位[3]。最...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来源于不成熟前体T淋巴母细胞,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1]。约占LBL的80%~90%,男性多见[2],在儿童及青少年NHL中发病率排第二位[3]。最常侵犯纵隔及淋巴结,90%的患者出现胸腺或纵隔肿大[2,4]。与T-ALL在很多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相似,WHO将两者共同归类为前驱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当骨髓中淋巴母细胞≤20%诊断为T-LBL,若>20%则为 T-ALL [1]。免疫组化有助于LBL的诊断,T-LBL不同程度表达T细胞抗原,CD2、CD5、CD7和cCD3最常见,通常表达的干细胞标记物有CD1a, CD34和TdT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青少年 儿童 LYMPHOMA T-ALL T细胞淋巴瘤 生物学特征 T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映霞 黄俊廷 张翼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其治疗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分层为基础,包括手术、颅脊髓照射和辅助化疗。但这些治疗可发生不可预测的复发和治疗失败。对于高危及难治复发患者,在目前靶向治疗还未能有较大进展的情况下,自体造...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其治疗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分层为基础,包括手术、颅脊髓照射和辅助化疗。但这些治疗可发生不可预测的复发和治疗失败。对于高危及难治复发患者,在目前靶向治疗还未能有较大进展的情况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提高其生存率和减少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髓母细胞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例儿童青少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特征及预后比较
14
作者 韦芷晴 曾成功 +8 位作者 李卓苒 黄俊廷 朱佳 孙斐斐 王娟 路素英 张翼鷟 孙晓非 甄子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青少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分层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22年收治的T-LBL和T-ALL患者的治疗结果,T-LBL患者接受改良NHL-BFM-95方案治疗,T-ALL患者接受SCCLG...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青少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分层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22年收治的T-LBL和T-ALL患者的治疗结果,T-LBL患者接受改良NHL-BFM-95方案治疗,T-ALL患者接受SCCLG-2016方案治疗。结果共有18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T-LBL 131例,T-ALL 49例。T-ALL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T-LBL(40.8%vs.20.6%,P=0.021)。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53.9个月。T-LBL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75.5%和82.3%,其中中危(n=102)和高危(n=27)患者的5年EFS分别为79.0%和59.5%(P=0.036)。T-ALL的5年EFS和OS分别为71.8%和76.0%,其中中危(n=29)和高危(n=20)患者的5年EFS分别为82.8%和52.5%(P=0.035)。将T-LBL与T-ALL比较,5年E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LBL中,起病时中枢侵犯和危险分层与5年EFS显著相关;起病时中枢侵犯、纵隔肿物、骨髓浸润和危险分层与5年OS显著相关。T-ALL中,年龄和危险分层与5年EFS和OS显著相关。结论T-LBL和T-ALL治疗策略和预后相近,但T-ALL总体治疗强度相对较强,治疗成本和副作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青少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