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理机制耦合深度学习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
1
作者 罗赟 张翔宇 +4 位作者 董增川 李强坤 左其亭 韩金旭 周康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9,共13页
河道流量演进模拟是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关键环节,亟需提出一种高精度、低延时、考虑人工侧支取退水过程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模型,以满足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精细调度需求。在解析黄河不平衡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 河道流量演进模拟是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关键环节,亟需提出一种高精度、低延时、考虑人工侧支取退水过程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模型,以满足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精细调度需求。在解析黄河不平衡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黄河干流各河段流量演进模型,并采用重组复合形演化算法(SCE-UA)进行全局优化调参,同时将龙羊峡水库“蓄丰补枯”的物理机制嵌入至CNNLSTM模型中进行串联耦合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干流不平衡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中游河段>下游河段>上游河段的整体趋势性规律,但相邻子区间的单位河段长度不平衡水量并不存在显著关联性;水文学方法、CNN-LSTM模型(分段率定)、 CNN-LSTM模型(全局率定)、串联耦合模拟的综合评价指标(ER-R-M)均值分别为0.627、 0.613、0.774、0.811,黄河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模拟精度要优于中游河段;基于物理机制引导深度神经网络搭建的方式能够有效约束解集空间,CNN-LSTM模型(全局率定)相较于水文学方法精度提升29.3%。研究结果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演进 不平衡水量 物理机制 深度学习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翔宇 孙玉海 +4 位作者 渠慧敏 毛振强 徐永辉 齐迪 王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9,共7页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品G-3,进行了不同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评价,并结合微观刻蚀玻璃模型阐明了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0039 mN/m,此时能与原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液滴粒径为12μm;对于渗透率为6.966 mD的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G-3溶液,再次水驱采收率提高值达9.6%,降压率达17.4%;微观驱油机理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乳化聚并。该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低渗透区块进行了矿场试验,实施后区块水井的注入能力提高了2倍,油井的日增油量为5.7 t/d,含水率下降了11.0%,截至2023年6月区块累积增油量为1791 t,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设计 高活性 强乳化 低渗透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弓背崖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3
作者 翟霖林 袁承志 +4 位作者 郭昕(执笔/照相) 张翔宇 张蕊侠(绘图) 张星(绘图) 王学文(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弓背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街道曹家堡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对弓背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收获了一批仰韶文化、东周、汉代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大体可分为仰韶... 弓背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街道曹家堡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对弓背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收获了一批仰韶文化、东周、汉代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大体可分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两个时期。弓背崖遗址的发掘为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崖遗址 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 半坡晚期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光出力随机性的独立微电网二次频率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诚 姜志富 +2 位作者 张翔宇 陈继开 李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3-533,共11页
针对风、光发电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减载参与二次调频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包含随机功率扰动的扩展状态矩阵,采用卡尔曼滤波估算随机未知扰动;依据风、光最大可用功率,建立实时变约束,避免机组功率越限;设置合理的权重... 针对风、光发电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减载参与二次调频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包含随机功率扰动的扩展状态矩阵,采用卡尔曼滤波估算随机未知扰动;依据风、光最大可用功率,建立实时变约束,避免机组功率越限;设置合理的权重系数,优先风、光发电出力参与二次调频;通过求解变约束二次规划问题,获得各个机组的优化调频功率。最后,建立含多个光伏、风电的微电网模型,在不同场景下与常规二次调频方法进行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提高系统频率恢复速度,减小系统频率波动,尤其在风、光发电剧烈波动场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调频 模型预测控制 独立微电网 减载控制 随机扰动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加工产线生产周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翔宇 李想 +1 位作者 王伟 杨旭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针对生产周期中的不可控时间、生产线数据结构复杂和构成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异构数据融合驱动的生产线周期预测方法。基于隶属函数和动态规整算法在三角特征构型下建立异构数据融合算法,将异构数据统一;以深度置信网络为主建立周期... 针对生产周期中的不可控时间、生产线数据结构复杂和构成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异构数据融合驱动的生产线周期预测方法。基于隶属函数和动态规整算法在三角特征构型下建立异构数据融合算法,将异构数据统一;以深度置信网络为主建立周期预测模型进行生产周期预测,通过确定因素求解生产周期中的不可控时间,用改进方程沟通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每次迭代优化神经网络的同时还会反馈改进粒子群算法。以某航空企业加工产线为例,优化后神经网络正确率提升9%,粒子群训练时间减少5%,预测模型实现了生产周期的预测,且模型能够适应产线构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粒子群算法 深度置信网络 生产周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孔隙结构演化时间效应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葛兆龙 张翔宇 +3 位作者 刘浩 侯昱东 符文宇 贾云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8,共12页
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实现减排和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但煤层孔隙结构在CO_(2)注入后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其演化规律将直接影响CO_(2)地质封存潜力。为了探索作用时间增加后煤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真实情况,提高CO_(2)地质封... 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实现减排和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但煤层孔隙结构在CO_(2)注入后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其演化规律将直接影响CO_(2)地质封存潜力。为了探索作用时间增加后煤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真实情况,提高CO_(2)地质封存量计算精度,通过对重庆市南桐矿区无烟煤进行超临界CO_(2)吸附实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X射线衍射测试、核磁共振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等实验,研究了不同超临界CO_(2)作用时间对该区域内煤样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超临界CO_(2)作用后煤样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7 d内,处理7 d后煤样孔隙度增加了3.20%,7~14 d内煤样孔隙度仅增加了0.05%;②随作用时间增加,煤样孔隙的比表面积增加但变化量逐渐减小,7 d内日均增长19.74%~24.50%,7~14 d内日均增长2.37%~4.60%,其变化规律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③超临界CO_(2)与煤产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矿物质的溶解,增大了煤体的表面粗糙度,表征煤样粗糙度的分形维数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持续增大;④超临界CO_(2)作用后能有效改变煤样的孔隙度及表面形貌,为CO_(2)吸附提供了更多吸附点位,超临界CO_(2)对孔隙结构的改造效果在7 d内比较明显。结论认为,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孔隙结构的变化随作用时间增加最终会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无烟煤储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超临界CO_(2) 孔隙结构 作用时间 CO_(2)地质封存 核磁共振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机CMC热端部件用热喷涂涂层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陶顺衍 杨加胜 +5 位作者 邵芳 吴应辰 赵华玉 董绍明 张翔宇 熊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7-1083,共7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燃气入口温度的不断攀升,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CMC)以其轻质、高强、抗氧化、对裂纹不敏感、耐温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的首选基体材料。但CMC存在抗高温水氧侵蚀性能... 随着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燃气入口温度的不断攀升,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CMC)以其轻质、高强、抗氧化、对裂纹不敏感、耐温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的首选基体材料。但CMC存在抗高温水氧侵蚀性能不足等问题,发动机CMC热端部件用热喷涂涂层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本文结合国外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选材方案的更迭及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了发动机热端部件采用高温合金+气膜冷却+热障涂层方案的技术局限性,明确了CMC+适量气膜冷却+环境障碍涂层方案的技术优势;综述了CMC用热与环境障碍涂层(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 TEBCs)和环境障碍可磨耗封严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Abradable Sealing Coatings, EBCs-ASCs)的研究进展、应用情况以及近些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辨析了面向更高温燃气来流时热喷涂环境障碍涂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后续TEBCs的组分和结构设计以及制备明确了方向,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环境障碍涂层 热与环境障碍涂层 可磨耗封严涂层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式对皂荚外壳化学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文琪 柴向华 +5 位作者 吴克刚 何东 段雪娟 张翔宇 查钦 谢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3,共8页
采用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泡沫提取法分别提取皂荚外壳,得到了3种不同的提取物,并比较其化学组分,包括水分、灰分、皂苷、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总黄酮、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PTIO自由基、总抗氧... 采用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泡沫提取法分别提取皂荚外壳,得到了3种不同的提取物,并比较其化学组分,包括水分、灰分、皂苷、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总黄酮、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PTIO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泡沫提取法得到的提取物不仅拥有较多的化学组分,而且其抗氧化性是最优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皂荚外壳中的抗氧化性的物质,分离纯化得到八种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表儿茶素、咖啡酸、豆甾醇、丁香脂素、(2E)-6-羟基-2-羟甲基-6-甲基-2,7-辛二烯甲酯、反式-13-二十二碳单烯酰胺、柯伊利素。化合物(2E)-6-羟基-2-羟甲基-6-甲基-2,7-辛二烯甲酯、反式-13-二十二碳单烯酰胺、柯伊利素为首次从皂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外壳 乙醇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 泡沫提取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地震波中P波及S波初至自动识别方法
9
作者 孔凌浩 严鹏 +3 位作者 刘晓 周朝 张翔宇 卢文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62,共10页
快速、准确识别爆破地震波中不同波形成分的初至时刻,对于能量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波速计算、爆破振动效应的精确控制及岩体动力学参数的反演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频率特性,改进现有的P波初至识别方法—... 快速、准确识别爆破地震波中不同波形成分的初至时刻,对于能量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波速计算、爆破振动效应的精确控制及岩体动力学参数的反演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能量、频率特性,改进现有的P波初至识别方法—短时窗平均/长时窗平均算法和S波初至识别方法—特征函数法,提出了爆破地震波初至时刻自动识别新方法,并开展爆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人工识别P波初至时刻相比,该研究所提识别方法P波初至时刻识别最大误差为0.3 ms,平均误差为0.1 ms;S波初至时刻识别特征函数峰值更为明显,能提高自动识别效率。该识别方法误差较低,能有效识别爆破地震波P、S波初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初至到时 振动控制 岩石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料电池式直接空气捕获CO_(2)分离器性能研究
10
作者 巩刘振 张翔宇 +5 位作者 任志伟 韩杨凯 付金辰 张本贵 赵云 邵志刚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3-1050,共8页
为了解决空气中的CO_(2)对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性能的负面影响,开发了一种燃料电池式直接空气捕获CO_(2)技术,可用于对AEMFC汽车电池堆中阴极空气中的CO_(2)进行预先脱除,保护AEMFC性能免受C... 为了解决空气中的CO_(2)对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性能的负面影响,开发了一种燃料电池式直接空气捕获CO_(2)技术,可用于对AEMFC汽车电池堆中阴极空气中的CO_(2)进行预先脱除,保护AEMFC性能免受CO_(2)带来的损失。研究了CO_(2)分离器在不同电流密度、阴阳极流量、背压和使用不同气体扩散层下的CO_(2)捕获率,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运行电流密度,能够显著提升CO_(2)捕获效率,从1 mA/cm^(2)时的47.2%提升至20 mA/cm^(2)时的97.5%;并分析了提升电子效率对降低氢气消耗的关键作用。通过优化气体扩散层改善传质,提升了CO_(2)捕获效率。探讨了CO_(2)分离器对阴极流量变化的动态响应及时性,验证了其在AEMFC汽车空气预处理领域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CO_(2)捕获 直接空气CO_(2)捕获 阴离子交换膜 碱性燃料电池 电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高速超声振动车削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振龙 张翔宇 +2 位作者 王刚 徐广涛 赵明皞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6,50,共8页
在可替代性弱且常被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前提下,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高效高质切削面临挑战。针对钛合金Ti-6Al-4V加工表面完整性不佳和使役性能有待提升难题,开展了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车削试验,分析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技... 在可替代性弱且常被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前提下,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高效高质切削面临挑战。针对钛合金Ti-6Al-4V加工表面完整性不佳和使役性能有待提升难题,开展了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车削试验,分析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技术对钛合金Ti-6Al-4V表面完整性和已加工表面耐磨损性能的改善效果,进而为钛合金Ti-6Al-4V的高质量加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切削,高速超声振动切削有效降低了钛合金Ti-6Al-4V的表面粗糙度,提高了表面强度和表面残余压应力,以及增强了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高速切削 表面完整性 耐磨损性能 超声振动车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透空结构的离岸式振荡水柱装置水动力性能
12
作者 钱坤 周宇 +1 位作者 张翔宇 宁德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5-1072,共8页
目前振荡水柱式波能装置研究广泛,在复杂的远海波浪情况中,离岸式振荡水柱装置长期经受波浪作用,提高振荡水柱装置的生存能力已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集成透空结构的振荡水柱装置模型,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和特征函数匹配法建... 目前振荡水柱式波能装置研究广泛,在复杂的远海波浪情况中,离岸式振荡水柱装置长期经受波浪作用,提高振荡水柱装置的生存能力已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集成透空结构的振荡水柱装置模型,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和特征函数匹配法建立并求解数学模型,在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后,分别研究了透空结构的开孔率、布置距离的改变对集成系统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将设计的模型与单独的振荡水柱装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消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其俘获能量的频带宽度有一定减小,但有效降低了振荡水柱装置受力和系统的透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流理论 特征函数匹配 波浪能 透空结构 振荡水柱 透射系数 水动力效率 水平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取用水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建设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一飞 张翔宇 +2 位作者 李恩宽 李强坤 白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为提高煤矿的取用水效率,建立了煤矿取用水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L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深度学习不同煤矿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指标,并与相关用水定额进行综合对比,确定适合于系统应用煤矿各环节的合理用水区间,通过实时计算分析用水数... 为提高煤矿的取用水效率,建立了煤矿取用水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L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深度学习不同煤矿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指标,并与相关用水定额进行综合对比,确定适合于系统应用煤矿各环节的合理用水区间,通过实时计算分析用水数据,及时预报预警不合理的用水环节,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煤矿中。结果表明,系统应用后该煤矿年取水量由117.75×10~4m~3降至86.87×10~4m~3,节水率达到26.23%,节水效果明显。可为后续煤矿类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智慧水务 信息化 水资源管理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G+E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研究
14
作者 俞辰茜 张翔宇 +2 位作者 韦政 林剑波 何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选取上海市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WWTP1、WWTP2、WWTP3)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WWTP1和WWTP3的整体绩效均处于优秀水平;WWTP2的整体绩效处于良好水平,今后可采取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培训机会,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改进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绩效水平.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验证了所构建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二冷比水量下24Mn钢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研究
15
作者 张凯伦 潘栋 +4 位作者 郭庆涛 仲红刚 张宇 张翔宇 徐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0,共8页
基于数值-物理耦合仿真原理,采用连铸坯枝晶生长模拟装置对不同二冷比水量下的24Mn钢凝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冷比水量的增大,铸坯表面及中心温度显著降低,表面回温现象加剧,铸坯凝固速率增大,而凝固坯壳厚度变化不明显。在... 基于数值-物理耦合仿真原理,采用连铸坯枝晶生长模拟装置对不同二冷比水量下的24Mn钢凝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冷比水量的增大,铸坯表面及中心温度显著降低,表面回温现象加剧,铸坯凝固速率增大,而凝固坯壳厚度变化不明显。在二冷比水量0.45 L/kg条件下铸坯中心等轴晶率增大,可达58.7%,而在二冷比水量0.73 L/kg条件下铸坯中心元素偏析减轻,碳偏析为1.079。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发现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S、P最容易在枝晶前沿偏聚,形成枝晶偏析,而通过增大二冷比水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大枝晶偏析,减轻宏观偏析,改善铸坯成分均匀性。本研究有效建立了连铸工艺与铸坯组织、偏析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为24Mn钢高质量连铸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Mn钢 二冷比水量 耦合模拟 枝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动叶榫头元件静强度实验及缺陷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婷 王子媛 +5 位作者 郭洪宝 洪智亮 陈小武 秦浩 张翔宇 董绍明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涡轮动叶榫头是动叶装配与承受离心载荷的关键。为了研究熔渗工艺制备CMC榫头在叶片旋转径向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验证榫头内部质量对其静拉伸强度与破坏模式的影响,设计并制备燕尾形CM... 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涡轮动叶榫头是动叶装配与承受离心载荷的关键。为了研究熔渗工艺制备CMC榫头在叶片旋转径向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验证榫头内部质量对其静拉伸强度与破坏模式的影响,设计并制备燕尾形CMC高压涡轮动叶榫头元件试件,对其进行单轴静态拉伸实验,采用X射线CT无损检测对实验前试件内部质量进行扫描,采用DIC与声发射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燕尾形CMC榫头在单轴静态拉伸下保持完好接触,其静态拉伸强度与破坏模式对其内部质量(尤其是分层缺陷)非常敏感。试件不含分层缺陷时,损伤起始于榫头颈部,并迅速扩展,损伤起始载荷与最大破坏载荷接近,断口呈横向锯齿状;试件内部含分层缺陷时,损伤起始于缺陷,分层逐渐扩展并导致试件断裂,损伤起始载荷下降99.05%,最大破坏载荷下降14.29%,断口位置与分层缺陷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熔渗法 涡轮动叶 榫头 分层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3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保全(领队) 王凤娥(绘图) +4 位作者 王文渊(摄影) 张翔宇 温晓星 柴怡 韩国河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F0002,I0001,共23页
西安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数量庞大,较多封泥出土于灰坑中,内容涵盖中央职官与地方职官类,其中H3中出土封泥数量颇丰,类别多样,这批封泥的整理研究为学界研究“三公九卿”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实物资料,亦为研究秦汉职官体系、政区地理、... 西安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数量庞大,较多封泥出土于灰坑中,内容涵盖中央职官与地方职官类,其中H3中出土封泥数量颇丰,类别多样,这批封泥的整理研究为学界研究“三公九卿”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实物资料,亦为研究秦汉职官体系、政区地理、封缄制度、文字演化、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一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相家巷遗址 H3 秦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断路器全工况串联型合成等效试验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其来 齐磊 +6 位作者 刘珂鑫 张翔宇 张闻闻 王靖飞 徐党国 彭兆伟 宋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电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完备的型式试验是保证其挂网运行时快速、可靠清除故障电流和故障恢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等效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分断及故障恢复过程中的高电压与大电流工况,研究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电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完备的型式试验是保证其挂网运行时快速、可靠清除故障电流和故障恢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等效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分断及故障恢复过程中的高电压与大电流工况,研究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开断大电流和故障清除失败情况下的重合闸全过程等效性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新型串联式的全压全流合成等效试验方法,通过适当的控制方式,方案可以在不过多增加控制复杂度,实现试验全工况等效,并通过对电容器组的高效复用,降低了试验的成本。在该方案中,试验回路由大电流回路和高电压回路串联,通过大电流回路单独提供开断电流,在断路器开断结束后投入高压试验回路,两个回路共同作用提供开断后稳态电压和重合闸的二次电流。通过对4 kV/8 kA断路器进行开断及重合闸实验,验证了该试验回路的可行性,并针对500 kV/25 kA工况下的断路器对比了该试验回路与现有并联合成试验回路,结果表明串联式的全压全流合成试验方法在等效性、二次控制简易性和经济性方面存在优势,为直流断路器全工况等效试验提供另一种可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 开断试验 合成等效试验 串联型试验回路 全工况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杜长大猪营养价值数据库建立定安猪和定安黑猪饲料原料有效能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晏维 邹有为 +10 位作者 张翔宇 邱平飞 王琴 王学梅 王吉喆 张泽宇 赵金标 李笑春 石惠宇 邱晨晨 王军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81-599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评价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以及海南省地源性饲料原料在杜长大猪、定安黑猪和定安猪上的有效能值及养分利用差异规律,建立定安黑猪与定安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有效能值预测模型。选用90日龄杜长大猪、定安黑猪和定安猪... 本试验旨在评价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以及海南省地源性饲料原料在杜长大猪、定安黑猪和定安猪上的有效能值及养分利用差异规律,建立定安黑猪与定安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有效能值预测模型。选用90日龄杜长大猪、定安黑猪和定安猪各10头(去势公猪),评定10种饲料原料的有效能值,按照3个10×6不完全拉丁方设计,随机分配10个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饲料原料的有效能值。结果表明:玉米、豆粕、木薯、甘薯、椰子粕、棕榈粕、木薯渣、果渣(诺丽)、米糠和椰蓉对杜长大猪的代谢能分别为13.32、14.76、12.22、11.99、16.29、10.01、6.38、5.92、5.25、18.37 MJ/kg;定安黑猪代谢能分别为13.52、15.00、12.46、12.67、16.89、10.99、7.34、6.69、6.79、18.85 MJ/kg;定安猪代谢能分别为13.53、15.04、12.13、12.49、16.37、10.64、6.70、7.73、5.37、18.88 MJ/kg。杜长大猪对棕榈粕、木薯渣、果渣和米糠的代谢能均显著低于定安黑猪和定安猪(P<0.05)。定安黑猪和定安猪对原料中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基于杜长大猪有效能推导定安黑猪代谢能最佳预测方程为:ME_(定安黑猪)=0.945×ME_(杜长大猪)+0.11×NDF+0.279,定安猪代谢能的最佳预测方程为:ME_(定安猪)=0.871×DE_(杜长大猪)-1.39×Ash+1.828,式中,ME为代谢能;NDF为中性洗涤纤维素;DE为消化能;Ash为粗灰分。综上所述,定安黑猪和定安猪对饲料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高于杜长大猪,且富含纤维的饲料原料在定安黑猪和定安猪上的有效能值高于杜长大猪;根据此养分利用差异规律,可建立基于杜长大猪饲料有效能预测地方猪饲料有效能的模型,有助于促进定安黑猪和定安猪有效能值数据库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有效能 差异消化率 杜长大猪 定安黑猪 定安猪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_(1)-T_(2)二维核磁共振方法研究温度对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20
作者 庞锋 王琳琳 +1 位作者 张浩 张翔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788-13796,共9页
一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量方法无法分辨驱替过程中油水弛豫信号,因此采用T_(1)-T_(2)二维核磁共振测量方法分辨岩心中流体类型及分布。通过驱替实验研究聚合物BRH-325和表面活性剂GSS-A复合体系分别在65、70、7... 一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量方法无法分辨驱替过程中油水弛豫信号,因此采用T_(1)-T_(2)二维核磁共振测量方法分辨岩心中流体类型及分布。通过驱替实验研究聚合物BRH-325和表面活性剂GSS-A复合体系分别在65、70、75℃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并利用纵向弛豫-横向弛豫(T_(1)-T_(2))二维NMR测量方法对岩心内部的油水两相驱替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对比实验测量结果与NMR测量结果。结果表明:70℃下,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最为明显。因此,T_(1)-T_(2)二维核磁共振能够直接、直观区分驱替过程中油水的弛豫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复合驱 T_(1)-T_(2)二维 核磁共振(NMR)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