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感染鸭坦布苏病毒蛋鸭卵巢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羽晨 雷亚萍 +7 位作者 农碧丹 庞晓敏 张苗苗 刘晓丽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26-2332,共7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是引起蛋鸭产蛋下降的疾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DTMUV感染病鸭卵巢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病理损伤进行观察,以了解DTMUV对病鸭卵巢的病理损伤。主要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是引起蛋鸭产蛋下降的疾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DTMUV感染病鸭卵巢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病理损伤进行观察,以了解DTMUV对病鸭卵巢的病理损伤。主要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自然感染DTMUV的病鸭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蛋鸭临床表现主要以产蛋量骤然下降为特征,严重病例站立不稳,倒地抽搐,最后衰竭而死。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破裂,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增生、凋亡或坏死;卵泡周围有大量空泡状细胞和小动脉增生,增生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增生的空泡状细胞为上皮细胞,DTMUV主要位于卵泡的颗粒细胞内。综上表明,DTMUV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内,颗粒细胞发生增生、凋亡或坏死,导致卵泡闭锁,进而引起蛋鸭产蛋量下降,为阐明DTMUV的感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自然感染 蛋鸭 病理损伤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犬毛囊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梦月 张羽晨 +4 位作者 娄江城 罗传真 赵红利 刘晓丽 胡薛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7-1413,共7页
本研究旨在为犬毛囊肿瘤的诊断提供最优的免疫标记物,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缩短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时间,为犬毛囊肿瘤病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帮助。作者收集了26例临床犬毛囊肿瘤病例,分别用免疫标记物CK5/6、CK8/18、CK19、P63、CD34、CD1... 本研究旨在为犬毛囊肿瘤的诊断提供最优的免疫标记物,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缩短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时间,为犬毛囊肿瘤病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帮助。作者收集了26例临床犬毛囊肿瘤病例,分别用免疫标记物CK5/6、CK8/18、CK19、P63、CD34、CD10、Vimentin对肿瘤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IHC)。26例犬毛囊肿瘤的IHC染色结果表明,CD34在86.9%的毛囊肿瘤中呈瘤细胞阳性;CD10和CK8/18在毛上皮瘤中呈瘤细胞阳性,在其他毛囊肿瘤中均为瘤细胞阴性;CK19在良性和恶性毛上皮瘤中分别为强阳性和中阳性,CD34在良性和恶性毛上皮瘤中分别为中阳性和弱阳性;CD10在毛母细胞瘤中呈周边间质特异性阳性;Vimentin在毛囊肿瘤中呈瘤细胞阴性,间质细胞阳性。结果显示,CK5/6、P63可用作本研究中所有毛囊肿瘤的阳性标记物;CD34可用作除毛母质瘤和毛囊瘤外的其他毛囊肿瘤的瘤细胞特异性阳性标记物;CD10和CK8/18可用作毛上皮瘤的瘤细胞阳性标记物;共同使用CK19和CD34可用于区分毛上皮瘤的良恶性;CD10可用作毛母细胞瘤周边间质特异性阳性标记物;Vimentin可用作毛囊肿瘤的瘤细胞阴性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免疫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感染仔猪肾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分析
3
作者 罗传真 张羽晨 +5 位作者 娄江城 刘晓丽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9-1085,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能引起仔猪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PRRSV感染仔猪肾组织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超微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以期了解PRRSV对肾组织细胞以及血液循环的影响。主要采用透射电镜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能引起仔猪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PRRSV感染仔猪肾组织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超微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以期了解PRRSV对肾组织细胞以及血液循环的影响。主要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对仔猪感染PRRSV后肾组织进行超微病理学观察及分析。结果发现,PRRSV感染后引起肾组织损伤,病毒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及巨噬细胞胞质内;肾小球内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或微绒毛化,内皮细胞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间质炎性细胞浸润。PRRSV通过巨噬细胞内复制随血液扩散至肾组织,引起损伤;根据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足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微血栓形成,说明PRRSV感染仔猪后影响了肾小球滤过率,同时,对肾血液微循环系统造成损伤。本研究为阐明PRRSV的感染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超微结构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