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测定子宫底厚度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置入的安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红 张玉杰 +1 位作者 代培凤 张美书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8-228,26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超声测定子宫底厚度对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安全置入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要求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育龄妇女516例,应用超声测定置器前子宫底厚度,分析是否适宜放置,置器后... 目的:总结应用超声测定子宫底厚度对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安全置入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要求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育龄妇女516例,应用超声测定置器前子宫底厚度,分析是否适宜放置,置器后行即刻超声检查,以观察吉妮宫内节育器的置入情况。结果:516例中474例子宫底厚度>1 cm者一次成功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其余42例子宫底厚度<1 cm,其中39例改放其他节育器,3例放弃置入节育器。结论:子宫底厚度≥1 cm的哺乳期和正常育龄妇女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是安全的,置器前应用超声检测子宫底厚度对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的安全置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 宫内避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度:从东方红一号到长征五号
2
作者 张美书 张平 《军工文化》 2016年第5期35-37,共3页
据国际权威统计:国际航天发射的故障率中,有38.5%是由火箭发动机引起。而航天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创造了重点型号飞行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的纪录,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航天领域赢得了尊严!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 液体火箭发动机 长征 航天发射 航天领域 中华民族 故障率 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牌动力推举“嫦娥”梦想——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嫦娥二号全系列动力系统纪实
3
作者 张美书 张平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9-42,共4页
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成功,为华夏儿女的第二次奔月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也铭刻着中国“金牌动力”谱就的崭新篇章。
关键词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动力系统 发射成功 探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六院“院魂”打造一流航天动力
4
作者 张美书 《军工文化》 2022年第4期53-56,共4页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航天液体动力是航天强国建设最基础、最重要的支撑。作为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六院),建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坚持文化强院、文化兴院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一定要赶上...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航天液体动力是航天强国建设最基础、最重要的支撑。作为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六院),建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坚持文化强院、文化兴院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院魂”,深刻认识“院魂”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沿着“院魂”所指引的方向,持续创新,攻坚克难,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先进水平 持续创新 动力保障 航天大国 六院 航天强国 深刻认识 航天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液体动力的发展与辉煌成就
5
作者 张美书 张平 《航天工业管理》 2019年第10期65-70,共6页
在航天液体动力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沉淀了一份深沉美好而刻骨铭心的记忆。透过航天液体动力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幅幅航天报国、恢弘磅礴的历史画卷,看到几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的壮志雄心... 在航天液体动力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沉淀了一份深沉美好而刻骨铭心的记忆。透过航天液体动力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幅幅航天报国、恢弘磅礴的历史画卷,看到几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的壮志雄心。1969年12月3日,这是航天液体动力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画卷 发展历程 航天 辉煌成就 勇于担当 艰苦创业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动力一箭穿云 助推嫦娥九天揽月
6
作者 张美书 张平 《中国航天》 2020年第12期30-35,共6页
2020年12月17日01时59分,历经23天的太空探索,经过数次高难度的精准操作,"嫦娥"五号返回器终于携带着珍贵的月壤标本,在国人的热切期盼中降落在,顺利返回地球母亲的怀抱,成功预定着陆地点。这一刻,是中国探月之旅在历经13年的... 2020年12月17日01时59分,历经23天的太空探索,经过数次高难度的精准操作,"嫦娥"五号返回器终于携带着珍贵的月壤标本,在国人的热切期盼中降落在,顺利返回地球母亲的怀抱,成功预定着陆地点。这一刻,是中国探月之旅在历经13年的"绕落"跋涉之后,坚实踏下的"回家"脚步;这一刻,也是人类时隔48年之后,再次将月球探测地月往返之旅达成的激动瞬间;这一刻,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下文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7台性能功能各异的发动机全程暖心护航,推举"长征"五号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助推"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最终顺利揽月返乡的完美见证。这是在国防科技工业局统筹安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坚强领导下,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奋斗新时代、筑梦新伟业的新壮举,,也是全体航天液体动力人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创造的中国航天新业绩。中国航天事业,特别是探月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奋斗者的坚实足印,也标注了未来接续奋斗的崭新座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中国航天事业 九天揽月 着陆地点 太空探索 预定轨道 探月工程 高难度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得精飞得稳 变得妙落得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打造嫦娥三号动力纪实
7
作者 张美书 《中国航天》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月亮之上,这一次中国金牌动力创造了新的传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动力系统,第一次让中国制造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推举飞越了38万公里之后,精准地落到了月球,实现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直接探测,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又... 月亮之上,这一次中国金牌动力创造了新的传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动力系统,第一次让中国制造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推举飞越了38万公里之后,精准地落到了月球,实现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直接探测,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新的里程碑。承担此次嫦娥三号飞行发射和落月任务的长三乙运载火箭所有发动机和嫦娥三号探测器推进分系统,均由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事业 推进分系统 动力系统 中国制造 直接探测 运载火箭 航天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8
作者 张美书 《中国航天》 2014年第8期13-13,共1页
6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用于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首飞的首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通过了工艺鉴定试车.这标志着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进入真正的工程应用阶段,将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提供全新动力.
关键词 液氧煤油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应用 工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运载火箭 大推力 首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0N发动机 轻盈灵动护“嫦娥”
9
作者 张美书 《太空探索》 2014年第12期18-21,共4页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安全“回家”。这不仅意味着探月工程完美拉开了第三期“回”的序幕,而且也让试验器上承担变轨任务的490N发动机向世人再次展示了她特有的风采。在中国人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的漫漫征程中,中...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安全“回家”。这不仅意味着探月工程完美拉开了第三期“回”的序幕,而且也让试验器上承担变轨任务的490N发动机向世人再次展示了她特有的风采。在中国人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的漫漫征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490N发动机,以其轻盈灵动的身姿,一次又一次地为中国人的奔月和太空探索完成了航天器的变轨任务,成为国人心目中的金牌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太空探索 探月工程 开发利用 试验器 中国人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新动力 太空新征程——长征六号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前世今生
10
作者 张美书 杨军 朱怡蓝 《太空探索》 2015年第11期22-27,共6页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上了太空。人们在为中国航天一箭多星技术取得突破而欣喜的同时,更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完美首秀,充满了惊叹与惊喜!
关键词 液氧煤油发动机 中国航天 长征 太空 运载火箭 微小卫星 一箭多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七新动力的三宗“最”——我国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前世今生
11
作者 张美书 《太空探索》 2016年第8期8-9,共2页
伴随着今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的完美首飞,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个代表中国运载火箭发动机最高水平的新一代航天动力,她的前世今生,更引发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液氧煤油发动机 运载火箭发动机 首飞 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之间,来去自如——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故事
12
作者 张美书 张平 《太空探索》 2012年第8期24-27,共4页
2012年6月16日,茫茫戈壁,见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创造的又一段传奇。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航天技术 航天业 航天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新动力——新一代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幕后的故事
13
作者 李云霞 张美书 《太空探索》 2012年第12期6-11,共6页
2012年7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一场主题为《聚焦大火箭"心脏"》的电视实况直播,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搜狐网等上百家媒体竞相予以报道... 2012年7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一场主题为《聚焦大火箭"心脏"》的电视实况直播,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搜狐网等上百家媒体竞相予以报道。一时间,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的消息,伴随着电视、报纸、广播、网络迅速传遍了地球每个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中国航天 大推力 煤油 液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