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受热面变形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1
作者 杜佳军 冯玉鹏 +5 位作者 曹培庆 王虎 双庆 张缦 杨海瑞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了掌握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屏式受热面变形原因和治理因其导致的受热面爆管泄漏等问题,在探讨分析设备结构特征、工质流动特性、传热效果影响等基础上,结合国内现役CFB锅炉存在的屏式受热面变形问题,得到了工质流量不均匀、工质流量... 为了掌握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屏式受热面变形原因和治理因其导致的受热面爆管泄漏等问题,在探讨分析设备结构特征、工质流动特性、传热效果影响等基础上,结合国内现役CFB锅炉存在的屏式受热面变形问题,得到了工质流量不均匀、工质流量与热负荷不匹配、传热效果差异等是导致屏式受热面产生较大热偏差的主要原因,由此进一步诱发屏式受热面出现应力偏差造成了管屏变形现象,而屏式受热面竖直方向膨胀受阻也会导致不可逆的管屏变形。提出了屏式受热面“割管+分屏+扩径”管屏改造措施以减小管屏热偏差,“双吊架+密封改进”膨胀改造措施以实现管屏自由膨胀;从运行管理角度提出了CFB锅炉启动阶段运行控制技术措施,以减小该阶段屏式受热面的壁温偏差和热应力等。治理措施已取得良好实践改造效果,能有效解决屏式受热面的变形严重问题,具有普遍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屏式受热面 热偏差 变形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高效超超临界双炉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缦 蔡润夏 +3 位作者 姜孝国 吕俊复 高新宇 杨海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1-346,共6页
分析了660MW高效超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原则,并预测了锅炉的主要性能参数。该锅炉采用2个并列炉膛,每个炉膛设有独立的供风系统;采用外置式换热器,同时炉内布置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为避免由于2个回路中烟气和物料温度以及流量的不... 分析了660MW高效超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原则,并预测了锅炉的主要性能参数。该锅炉采用2个并列炉膛,每个炉膛设有独立的供风系统;采用外置式换热器,同时炉内布置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为避免由于2个回路中烟气和物料温度以及流量的不完全对称导致的蒸汽温度差异,除通过风量、给煤和排渣的控制来匹配两侧的烟气、物料温度外,还通过采用混合集箱和改变尾部烟道入口烟气流向等方法减小温度偏差。结果表明:双炉膛很好地解决了热偏差问题,且在较低的质量流速下保证水冷壁管内正流量响应特性,同时还降低了给水泵压头,减少厂用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超超临界锅炉 CFB 双炉膛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缦 别如山 +3 位作者 姜孝国 蒋红宇 志伟 付兴金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为准确把握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热力特性,针对目前国内3种典型300MW CFB锅炉炉型,从炉膛、外置床的传热机理和传热计算角度出发,对不同炉型的热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炉型CFB锅炉的热力特性均可满足蒸汽参数的要求... 为准确把握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热力特性,针对目前国内3种典型300MW CFB锅炉炉型,从炉膛、外置床的传热机理和传热计算角度出发,对不同炉型的热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炉型CFB锅炉的热力特性均可满足蒸汽参数的要求,且热负荷分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传热 炉型 热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态对CFB燃烧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及其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缦 素花 +5 位作者 郭学茂 吴玉新 一珍 李军 杨海瑞 吕俊复 《工业锅炉》 2020年第3期11-17,28,共8页
分析了CFB燃烧的流态特点,探索了流态对气固反应包括脱硫反应和NOx生成、还原反应的作用机制,建议通过流态重构调控反应实现超低排放的CFB燃烧,并确认了技术可行性,进而在工业实践中进行设计应用。该技术突破了传统CFB燃烧的流态设计范... 分析了CFB燃烧的流态特点,探索了流态对气固反应包括脱硫反应和NOx生成、还原反应的作用机制,建议通过流态重构调控反应实现超低排放的CFB燃烧,并确认了技术可行性,进而在工业实践中进行设计应用。该技术突破了传统CFB燃烧的流态设计范围,以改变流态来改变CFB中的燃烧及污染物生成降解化学反应行为,达到减低气体污染的本质变化,通过高性能分离器、返料阀等部件和全新的燃烧设备放大设计方法,为工业锅炉的超低排放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态 循环流化床 气体污染排放 影响 工业锅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缦 姜孝国 +4 位作者 王凤君 彦军 马明华 高新宇 林旭东 《锅炉制造》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兼备了CFB燃烧技术和超临界压力蒸汽循环技术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讨论了超临界CFB锅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诸如水冷壁的选型以及锅炉结构的实现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600MW CFB锅炉的...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兼备了CFB燃烧技术和超临界压力蒸汽循环技术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讨论了超临界CFB锅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诸如水冷壁的选型以及锅炉结构的实现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600MW CFB锅炉的方案,并通过热力计算对运行结果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水动力特性 外置式换热器 锅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传热系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缦 别如山 《锅炉制造》 2005年第2期32-33,58,共3页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水冷壁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循环流化床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传热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展望 被引量:21
7
作者 吕俊复 周托 +5 位作者 吴玉新 黄中 张缦 岳光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5-1012,共8页
根据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的特点,分析了面向碳中和的CFB发展方向,并介绍了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进展。CFB主循环回路中存有大量高温循环物料,这一特点使得CFB锅炉可实现零出力热备用的深度调峰,若通过循环干预、强化燃烧和炉内储热,... 根据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的特点,分析了面向碳中和的CFB发展方向,并介绍了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进展。CFB主循环回路中存有大量高温循环物料,这一特点使得CFB锅炉可实现零出力热备用的深度调峰,若通过循环干预、强化燃烧和炉内储热,可以提高变负荷速率;颗粒粒径对气固两相反应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变床料颗粒的粒径能够调控燃烧反应过程,从而降低炉内NO生成量,因此CFB锅炉在实现灵活性条件下的超低排放上具有优势;新型电力系统对小容量高参数机组有重大需求,开发小型亚临界甚至超临界CFB锅炉很有意义;生物质锅炉高温受热面沾污腐蚀限制了蒸汽参数的提高,利用CFB的物料循环能够解决这一技术瓶颈,开发高蒸汽参数生物质直燃锅炉可提高纯燃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供电效率和经济性;利用CFB燃料适应性的优势,可在CFB锅炉中混烧生物质、污泥和工业可燃废弃物等低碳燃料,具有显著的效益;为进一步提高CFB机组的灵活性、环保型和经济性,新型的粉煤CFB燃烧技术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循环流化床锅炉 运行灵活性 超低排放 高蒸汽参数 生物质 粉煤CFB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25
8
作者 吕俊复 蒋苓 +9 位作者 柯希玮 刘青 黄中 周托 张缦 王君峰 肖锋 鲁佳易 姜孝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4-522,共9页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因其独特的低成本污染控制优势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了我国CFB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跟踪学习到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独立创新发展道路,先后...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因其独特的低成本污染控制优势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了我国CFB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跟踪学习到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独立创新发展道路,先后开发出高性能CFB锅炉、节能型CFB锅炉和超低排放CFB锅炉,同时提高蒸汽参数和大型化,引领了CFB技术的国际发展。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CFB锅炉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和使用者,CFB发电机组作为我国燃煤发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可靠廉价电力供应和劣质燃料消纳做出了重要贡献。碳中和条件下,煤炭作为保底能源在电力系统安全托底中不可或缺。作为低热值煤以及难燃高硫无烟煤的高效清洁发电利用的主要方式,CFB锅炉应在深度调峰和快速变负荷灵活性方面展现更大优势。结合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调峰需求,可以开发粉煤CFB锅炉技术、探索分布式小容量高参数CFB锅炉、挖掘CFB机组0~100%负荷长周期压火与快速热态启动潜力,进一步提高CFB机组运行灵活性;在运行灵活性基础上发挥CFB锅炉燃料灵活性的优势,突破高硫无烟煤超超临界高效发电与超低排放同步实现的难题,消纳煤炭绿色开采洗选副产的劣质燃料,纯烧或者掺烧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生物质等低碳可燃废弃物,开发灵活性下的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实现CFB机组智能化,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燃烧技术 碳中和 燃料灵活性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俊复 尚曼霞 +7 位作者 柯希玮 周托 黄中 张缦 吴玉新 岳光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0-437,共8页
双碳背景下,作为燃煤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实现了劣质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也是未来参与电网深度调峰的主力。然而,CFB锅炉在负荷调节速率、深度低负荷及低负荷下的NOx排放控制、受热面磨损等方面还有较大改善空... 双碳背景下,作为燃煤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实现了劣质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也是未来参与电网深度调峰的主力。然而,CFB锅炉在负荷调节速率、深度低负荷及低负荷下的NOx排放控制、受热面磨损等方面还有较大改善空间。为此,提出了粉煤循环流化床(Powdered Coal-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PC-CFB)燃烧技术,将燃料粒度由传统的0~10 mm宽筛分分布缩减为0~1 mm的窄筛分分布,在低床存量下实现足够高的循环流率,通过流态调控化学反应,强化低氮燃烧需要的还原性气氛,并为延长细颗粒石灰石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供了保证,同时改善锅炉燃烧性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燃料粒度降低,化学反应速度即热量释放变化速率得以提高;辅助以循环干预措施,可提高传热率的变化速度,二者综合可以改善负荷变化率。燃料粒度的变化必然导致床料粒度降低,显著改善了深度低负荷能力以及低负荷下的NOx排放炉内控制能力。该思想得到模型验证:当燃料粒度由常规缩减到0~1 mm时,床料粒度大幅降低,稀相区物料悬浮浓度提高,循环流率提高了约27%;炉内还原性气氛得到增强,NOx原始排放浓度降低约35%;循环系统性能的改善可延长细颗粒石灰石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脱硫反应效率,在钙硫比、NOx排放相同条件下,降低了SO2原始排放浓度;同时,燃烧效率显著改善,底渣含碳量降低89%、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降低52%,表明PC-CFB燃烧技术在增强CFB锅炉运行灵活性、强化低氮燃烧、提升燃烧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循环流化床 燃料粒度 运行灵活性 排放控制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炉膛传热计算 被引量:15
10
作者 大龙 +4 位作者 吕俊复 张缦 胡仁德 蔡世林 陈春元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9-593,共5页
考虑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特点,将炉膛分为自由炉膛区段和含屏炉膛区段,对按照苏联1973标准计算得到的有效辐射厚度、辐射减弱系数和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 考虑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特点,将炉膛分为自由炉膛区段和含屏炉膛区段,对按照苏联1973标准计算得到的有效辐射厚度、辐射减弱系数和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个电厂的600MW超临界煤粉锅炉和2个电厂的1 000MW超超临界煤粉锅炉进行了传热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与设计值的偏差明显小于苏联1973标准,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煤粉锅炉 炉膛 传热 受热面 热力计算方法 出口烟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受热面传热系数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海波 张缦 +1 位作者 孙运凯 吕清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6-590,611,共6页
根据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以往CFB锅炉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屏式受热面烟气侧的传热模型,包括辐射传热模型和对流传热半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某300MW CFB锅炉在94%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炉膛内屏... 根据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以往CFB锅炉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屏式受热面烟气侧的传热模型,包括辐射传热模型和对流传热半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某300MW CFB锅炉在94%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炉膛内屏式受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屏式受热面管间节距、炉膛温度、工质温度、壁面黑度及烟气速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速度、炉膛温度和壁面黑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所建立的传热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主要因素对CFB锅炉屏式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传热模型 屏式受热面 传热系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火焰锅炉无烟煤煤粉气流着火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鹏远 +2 位作者 申浩树 吴玉新 张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6-2472,共7页
针对采用缝隙式燃烧器的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进行了热态试验研究,着重考察了不同工况下无烟煤煤粉气流的着火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煤粉气流着火特性受燃烧器配风和煤粉浓度影响较为敏感。较低的一次风速可以显著缩短浓相煤粉气流着火距... 针对采用缝隙式燃烧器的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进行了热态试验研究,着重考察了不同工况下无烟煤煤粉气流的着火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煤粉气流着火特性受燃烧器配风和煤粉浓度影响较为敏感。较低的一次风速可以显著缩短浓相煤粉气流着火距离,在1 m左右可以稳定的着火;二次风应在煤粉气流着火后补入,过大或过小的二次风均容易引起燃烧恶化;无烟煤煤粉气流的燃烧宜采用较高的煤粉浓度,煤粉浓度提高至1.0 kg/kg后浓相煤粉气流的着火更加稳定。控制合适的煤粉气流着火距离对W火焰锅炉运行非常重要,着火延迟距离过大后会引起火焰中心的下移从而容易造成冷灰斗区域的温度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缝隙式燃烧器 着火特性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燃烧室内细焦碳颗粒的燃尽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智微 孙宝洪 +1 位作者 王立双 张缦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6-1699,1667,共5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 (CFB)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问题 ,通过建立单颗粒焦碳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 ,对 CFB锅炉燃烧室内细焦碳颗粒的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发现 ,细焦碳颗粒的燃烧温度接近于燃烧室温度 ,燃烧室温度和氧气浓度... 针对循环流化床 (CFB)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问题 ,通过建立单颗粒焦碳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 ,对 CFB锅炉燃烧室内细焦碳颗粒的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发现 ,细焦碳颗粒的燃烧温度接近于燃烧室温度 ,燃烧室温度和氧气浓度是影响细焦碳颗粒燃尽的主要参数。氧气浓度的核 -环分布使细焦碳颗粒在稀相区中、上部很难燃尽。对难燃煤种 ,提高燃烧室温度有利于飞灰可燃物的降低。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细焦碳颗粒 CFB 飞灰可燃物 燃尽特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研究飞灰粒径分布和磨耗的简单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俊复 杨海瑞 +6 位作者 建胜 刘青 守玉 岳光溪 于龙 张缦 姜孝国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基于对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煤的成灰磨耗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用静床燃烧和振动筛分研究煤燃烧成灰磨耗的简化方法,以代替复杂的流化床热态实验.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与冷态流化进行比较,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流态化方法是完全相似的.... 基于对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煤的成灰磨耗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用静床燃烧和振动筛分研究煤燃烧成灰磨耗的简化方法,以代替复杂的流化床热态实验.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与冷态流化进行比较,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流态化方法是完全相似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的流化床条件下的煤燃烧成灰磨耗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灰 磨耗 流化床 振动筛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燃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与运行 被引量:22
15
作者 建春 顾君苹 +3 位作者 张缦 刘青 杨海瑞 吕俊复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2,64,共6页
充分利用循环流化床(简称"CFB")炉膛中的受热面受到循环物料不断冲刷的特点,将壁温较高的受热面布置在炉膛,可以缓解高温受热面的结垢腐蚀问题,据此开发了130t/h纯燃玉米秸秆的高温高压CFB锅炉,其特征是炉膛中布置中级和末级... 充分利用循环流化床(简称"CFB")炉膛中的受热面受到循环物料不断冲刷的特点,将壁温较高的受热面布置在炉膛,可以缓解高温受热面的结垢腐蚀问题,据此开发了130t/h纯燃玉米秸秆的高温高压CFB锅炉,其特征是炉膛中布置中级和末级过热器;对流受热面顺列大间距布置,以低烟速缓解沾污,并密集布置吹灰器。炉前燃料系统中分开设置卸料器和输料器;输送到炉前的生物质伴随二次风入炉,并控制给料口附近为负压。这些设计思想得到实践验证,机组投运后,运行稳定,炉前燃料输运系统可靠,年运行达到7 600h,连续运行时间超过128天。运行2年后炉内过热器未见腐蚀,对流受热面沾污可控。测试表明,锅炉热效率可达91%以上。SO_2和NO_x排放浓度受燃料影响,但原始排放很低,接近于超低排放。采用高效旋风分离器,当玉米秸秆携带泥土超过8%时,无须外加床料就能够实现循环系统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燃 玉米秸秆 CFB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燃烧过程模型及其在CFB锅炉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建春 黄逸群 +3 位作者 张缦 刘爱成 杨海瑞 吕俊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了研究热值<8.374 MJ/kg煤矸石的燃烧利用情况,模型研究了煤矸石的燃烧过程,预测了不同粒径和不同煤矸石的燃尽时间及停留时间,获得了入炉煤矸石的最大直径和相应的床存量、一次风机压头要求,并在220 t/h CFB锅炉设计中运用。4 a... 为了研究热值<8.374 MJ/kg煤矸石的燃烧利用情况,模型研究了煤矸石的燃烧过程,预测了不同粒径和不同煤矸石的燃尽时间及停留时间,获得了入炉煤矸石的最大直径和相应的床存量、一次风机压头要求,并在220 t/h CFB锅炉设计中运用。4 a的运行实践表明,根据模型计算确定的采用大布风板、低流化速度、大动量二次风、高效分离器等是合理的,实现了热值约为6.281 MJ/kg煤矸石的稳定燃烧和锅炉带负荷能力,入炉煤矸石热值甚至降低至3.350 MJ/kg也能稳定运行。额定负荷下运行风室风压为11 kPa,床温为890℃,分离器进出口和返料温度均在910℃左右。锅炉实际热效率79.37%,主要的热损失是底渣和排烟损失。底渣和飞灰的烧失量均小于3%。SO_2和NO_x达到排放标准,连续运行时间超过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燃烧 CFB锅炉 超低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热流密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大龙 蒙晨玮 +6 位作者 朱余乐 张缦 吕俊复 周武 冉燊铭 定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95-2502,共8页
对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以及水冷壁热流密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研究了不同拱上风倾角,不同拱上二次风比例及不同OFA倾角对水冷壁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炉膛燃烧器区域,炉膛中部的前拱气... 对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以及水冷壁热流密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研究了不同拱上风倾角,不同拱上二次风比例及不同OFA倾角对水冷壁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炉膛燃烧器区域,炉膛中部的前拱气流对于后拱气流存在挤压作用,而在侧墙附近后拱气流对前拱气流存在挤压作用。炉膛前后墙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在水平方向呈M型双峰分布,而侧墙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则呈中间高两边高的单峰分布。拱上风倾角对于炉内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最为敏感,OFA倾角影响次之,拱上二次风比例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W火焰锅炉 热流密度分布 不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MWe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 被引量:5
18
作者 向柏祥 张缦 +4 位作者 吴玉新 杨海瑞 刘青 吕俊复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2,共6页
生物质的特点是燃烧活性好,但灰分中碱金属盐含量高、灰熔点低,导致燃烧室结焦、对流受热面粘污严重,同时存在腐蚀。提出了垢下腐蚀机理,减少粘污是彻底抑制腐蚀的根本途径,进而提出了生物质锅炉中的应对措施,据此设计了100 MWe再热生... 生物质的特点是燃烧活性好,但灰分中碱金属盐含量高、灰熔点低,导致燃烧室结焦、对流受热面粘污严重,同时存在腐蚀。提出了垢下腐蚀机理,减少粘污是彻底抑制腐蚀的根本途径,进而提出了生物质锅炉中的应对措施,据此设计了100 MWe再热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并对其性能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结焦 粘污 腐蚀 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富氧气氛对SO2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苗苗 邓博宇 +2 位作者 孔皓 张缦 杨海瑞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为了研究富氧燃烧气氛下煤在流化床中燃烧SO2排放特性,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以褐煤和无烟煤为试验原料,分别在21%、29%、42%和56%O2/CO2气氛下进行了燃烧试验,探究了燃烧气氛对流化床煤燃烧中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 为了研究富氧燃烧气氛下煤在流化床中燃烧SO2排放特性,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以褐煤和无烟煤为试验原料,分别在21%、29%、42%和56%O2/CO2气氛下进行了燃烧试验,探究了燃烧气氛对流化床煤燃烧中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2种不同类型的煤在770℃燃烧后,SO2排放量逐渐升高,褐煤SO2排放量从925×10^-6增加到6 526×10^-6,无烟煤的SO2排放量从1 310×10^-6增加到5 357×10^-6。与无烟煤相比,褐煤升高趋势更为明显。氧气浓度对SO2析出速率的影响显著,在15 s甚至更短时间使得SO2析出达到更高的峰值。氧气浓度从21%增至29%时,转化S显著增加,之后随着氧浓度增加,转化S增长趋缓。从机理上解释,高氧浓度为硫化物析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促进了SO2的生成,同时高氧浓度加速了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速度,改善了煤的燃烧和燃尽特性。通过增强煤本身的自热效应,煤燃烧过程加快,促进煤中硫元素的释放,SO2排放量也相应增加。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褐煤的CO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氧浓度的变化对此影响较小。褐煤挥发分高,容易出现停留时间不足,导致不充分燃烧,烟气中含有一定量CO等气体。SO2的排放除了与氧气浓度有关外,主要还与煤中含硫量有关,通常含硫量越高,煤燃烧产生的SO2越多。由于试验煤种含硫量均较高,因此SO2排放量处于较高水平,在富氧燃烧过程中,针对含硫量较高的煤种,应充分考虑SO2排放控制问题。灰分也会影响SO2排放量,SiO2和Al2O3对SO2转化为SO3的影响较小,而CaO和MgO作用明显,煤灰中Fe2O3、K2O等含量对此转化过程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流化床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值煤资源现状与循环流化床发电应用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吕俊复 杨海瑞 +3 位作者 杨方亮 刘丁赫 张缦 黄德洪 《中国煤炭》 202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通过对我国低热值煤资源的现状分析认为,燃烧发电是实现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煤燃料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而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则是其中的最佳方案。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低热值煤燃料时的关键设计以及污染物控制等问... 通过对我国低热值煤资源的现状分析认为,燃烧发电是实现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煤燃料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而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则是其中的最佳方案。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低热值煤燃料时的关键设计以及污染物控制等问题,为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对低热值煤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方向。分析了发展低热值煤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煤 煤矸石 煤泥 燃烧发电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